直肠肛管止血引流套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90862发布日期:2019-03-22 22:05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直肠肛管止血引流套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体腔渗液或者坏死组织引流的直肠肛管止血引流套件。



背景技术:

直肠肛管出血为临床常见急诊病症之一,当出血量大时可引起失血性贫血、失血性休克危及生命,其主要原因包括:直肠癌、痔、直肠肛管损伤、非特异性直肠炎、直肠息肉、肛裂、肛瘘等。

目前临床上针对出血主要采用静脉止血药物治疗、内镜治疗及手术治疗,静脉治疗使用止血药物常效果不够确切,部分的直肠肛管出血不能通过静脉用药控制,同时静脉使用止血药物容易引起凝血功能改变而引起脑梗、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内镜治疗尽管针对痔出血止血较确切,但对于严重直肠肛管损伤、直肠癌等引起的便血疗效欠佳,同时临床内镜治疗还需要较长的准备时间,需要专门的内镜治疗医师,且费用较高;手术治疗创伤较大,术后并发症多,费用较高,不能作为直肠、肛管出血的优选治疗方法。

因此寻求一种简便、快捷,有效的止血,提高引流效果,减少并发症的直肠肛管止血引流套件,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巧妙、合理、操作方便,且止血和引流效果好,有效减少对周边组织器官造成损伤,减少并发症的直肠肛管止血引流套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直肠肛管止血引流套件,其包括主引流管、止血气囊模组、连接管组、光纤观察模组和体外固定贴,所述主引流管的前部均匀分布有若干与其内部空间相连通的引流孔,所述止血气囊模组套设在主引流管的中部位置,所述连接管组伸入主引流管内,该连接管组包括药管、光纤通道和气囊控制管,所述气囊控制管与止血气囊模组相连接,所述药管与主引流管上的给药孔相连接,所述光纤观察模组的前部插入光纤通道,所述体外固定贴套设在主引流管的尾部位置。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止血气囊模组包括两大气囊和两小气囊,大气囊和小气囊交叉排列设置,并分别与一气囊控制管相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光纤观察模组包括光纤容纳腔体、反光镜、光纤、光纤三通、透镜和吸光层,所述光纤设置在光纤容纳腔体内,所述光纤容纳腔体的前端部设有透明结构,所述光纤三通的一端接口与光纤容纳腔体的尾端相连接,该光纤三通的另一端接口连接有成像光纤,该光纤三通的侧壁端口接入光源,所述吸光层设置在光纤三通的内腔底面,所述透镜倾斜设置在光纤三通的内腔,并能将垂直于光纤轴向的光源光转换为平行于光纤的轴向的光源光;所述反光镜倾斜设置在光纤容纳腔体的透明结构位置处,并能将平行于光纤轴向的光源光转换为垂直于光纤的轴向并照射在需要观测对象上。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透镜与光纤三通的内腔底面之间夹角为45度。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反光镜与透明结构的底面之间夹角为45度。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光纤容纳腔体除透明结构之外的其它部位均包覆有非透明保护层。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体外固定贴朝向止血气囊模组的一表面设有设有粘胶,用于相对人体固定直肠肛管止血引流套件。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引流孔的外形轮廓为圆形、方形、棱形或长条形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给药孔位于主引流管的前部位置。所述给药孔的外形轮廓为圆形、方形、棱形或长条形中的一种。通过给药孔与药管相连接,提供药物通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结构设计巧妙、合理,通过气囊压迫止血和止血药物相结合,止血效果确切,能快速进行有效止血;而且通过光纤观察模组能实时观察局部病变出血情况,实现直视病变部位,方便快速作出明确诊断,保证使用的安全性,大大减少损伤体内组织器官的可能,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另外整体结构简单,成本低,易于实现,操作简便,利于临床使用推广。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连接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光纤观察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光纤容纳腔体的前端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光纤三通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5,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直肠肛管止血引流套件,其包括主引流管1、止血气囊模组2、连接管组3、光纤观察模组4和体外固定贴5。

所述主引流管1的前部均匀分布有若干与其内部空间相连通的引流孔11,本实施例中,所述引流孔11的外形轮廓优选为圆形,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引流孔11的外形轮廓可以为方形、棱形或长条形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所述止血气囊模组2套设在主引流管1的中部位置,所述连接管组3伸入主引流管1内,该连接管组3包括药管31、光纤通道32和气囊控制管33。其中所述气囊控制管33与止血气囊模组2相连接。具体的,所述止血气囊模组2包括两大气囊21和两小气囊22,大气囊21和小气囊22交叉排列设置,并分别与一气囊控制管33相连接。即各个大气囊21和各个小气囊22都是相互独立的空间,并分别与一气囊控制管33相连接。实现能单独可以控制各个大气囊21和各个小气囊22的充气和放气。

所述药管31与主引流管1上的给药孔12相连接,具体的,所述给药孔12位于主引流管1的前部位置,优选位于大气囊21和小气囊22之间位置。所述给药孔12的外形轮廓优选为圆形,方便与与药管31相连接,以提供药物通道。其它实施例中,给药孔12的外形轮廓也可以为方形、棱形或长条形中的一种。

所述光纤观察模组4的前部插入光纤通道32。具体的,参见图3、图4和图5,所述光纤观察模组4包括光纤容纳腔体41、反光镜42、光纤43、光纤三通44、透镜45和吸光层46,所述光纤43设置在光纤容纳腔体41内,所述光纤容纳腔体41的前端部设有透明结构411,即光纤容纳腔体41的前端部采用透明材料制成,如pc或玻璃等,保证光可以透过。在所述光纤容纳腔体41除透明结构之外的其它部位均包覆有非透明保护层412,减少光路中的干扰。

所述光纤三通44的一端接口441与光纤容纳腔体41的尾端相连接,该光纤三通44的另一端接口442连接有成像光纤,该光纤三通44的侧壁端口443接入光源,所述透镜45倾斜设置在光纤三通44的内腔,并能将垂直于光纤轴向的光源光转换为平行于光纤的轴向的光源光;具体的,所述透镜45与光纤三通44的内腔底面之间夹角为45度。所述吸光层46设置在光纤三通44的内腔底面,当光源从光纤三通44的侧壁端口入射时,通过透镜45反射一部分光线光路发生转换变成与光纤轴向平行光线而形成入射光,另一部透射到吸光层46上,被吸光层46吸收而不产生过多的漫反射,减少干扰。光纤内部往成像光纤方向的光部分在透镜45损失后直接透射出去作为成像光源。所述反光镜42倾斜设置在光纤容纳腔体41的透明结构位置处,具体的,所述反光镜42与透明结构的底面之间夹角为45度。用于改变平行于光纤轴向的光源光,转换为垂直于光纤轴向而照射在需要观测对象上,改变垂直于光纤轴向的对象反射光的方向,转换为为平行于光纤轴向而利于光纤传输。

所述体外固定贴5套设在主引流管1的尾部位置。在所述体外固定贴5朝向止血气囊模组2的一表面设有设有粘胶,用于相对人体固定直肠肛管止血引流套件。

本发明直肠肛管止血引流套件结构设计巧妙、合理,通过气囊压迫止血和止血药物相结合,有效提升止血效果,能快速进行有效止血;同时通过光纤观察模组4能实时观察局部病变出血情况,实现直视病变部位,方便快速作出明确诊断,保证使用的安全性,大大减少损伤体内组织器官的可能,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操作本发明直肠肛管止血引流套件的实施步骤如下:

s1:将光纤观察模组4的前端沿光纤通道32插入;

s2:打开光源,光源经光纤三通44的侧壁端口照入,通过调整调整光纤观察模组4位置角度,使得其可以正好看到管外的物体,并保持该角度;

s3:将直肠肛管止血引流套件沿肛门插入,同时观察光纤观察模组4传回的像,直至发现出血位置;

s4:医生根据患者的信息结合实时观察的像决定是否通过给药管31进行给药;

s5:对大气囊21和小气囊22进行预充气,并观察光纤观察模组4传回的像初步判断出血的位置具体是位于那一气囊的位置上,然后再将该气囊进行全充气,进行压迫止血;

s6:当压迫止血开始之后,从主引流管1中的引流排出物和光纤观察模组4传回的图像进行综合判断是否选择正确位置的气囊进行压迫;若发现可能选择错误,则将正在工作的大气囊21或小气囊22进行放气,并对于相应的大气囊21或小气囊22进行全充气;若换气囊仍无法解决止血的问题,则重复s3到s6的过程进行调整位置或者对于其它位置的大气囊21和小气囊22进行全充气;

s7:在压迫止血效果已经达到的情况下,直肠肛管止血引流套件将和人体有一个相对固定的位置,此时将体外固定贴5的离型膜去除使粘胶外露,将其贴在附近的皮肤上,使得直肠肛管止血引流套件与人体形成位置固定,极大的减轻病患的痛苦,损伤小,有效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s8:操作完成。整个操作过程简便,所有临床医务人员(包括临床医师、护理人员和技师等)经短期培训后,可按说明操作,可以作为急诊一线医生的常规急救技能,利于临床使用推广。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发明构成任何限制。如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所述,采用与其相同或相似的结构而得到的其它器械,均在本发明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