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烧伤抗菌防粘连型纱布绷带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469491发布日期:2019-04-20 05:43阅读:646来源:国知局
医用烧伤抗菌防粘连型纱布绷带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是外科手术及创伤包扎中使用的纱布绷带材料,属于医疗器械制备及加工的应用领域,涉及一种医用烧伤抗菌防粘连型纱布绷带的制备方法。

技术背景

绷带材料通常应用于急救和术后的创口愈合操作,其能为创口提供干净、湿润的微观环境,能提供物理支撑、创面保护,新型护创绷带的特点是运用抗生物吸附材料作为抗粘绷带的基材使用。主要挑战是材料表面的非特异性蛋白的吸附问题。血液接触到材料时,血浆蛋白会在不到1秒钟时间吸附到材料表面形成蛋白质吸附层,从而引起大量血小板的吸附,从而间接影响血栓的形成,导致材料的血液相容性降低。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对血小板的吸附和活化过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其浓度低至10ng/cm2时,仍然可以导致血小板的大量粘附,会造成体内细胞在材料表面的吸附、铺展、增殖、死亡,易引起感染、局部炎症及免疫介导等疾病的发生。

为防止非特异性蛋白粘附的发生,聚乙二醇类及两性离子聚合物类温敏性水凝胶、有机硅类材料被认为可以有效阻止粘附的发生。根据空间排斥理论,peg材料能够快速形成水化的聚合物链,利用空间位阻,当蛋白质靠近表面时,聚合物链压缩造成空间排斥,熵减作用导致蛋白质吸附被抑制,其抗吸附能力取决于peg链在材料表面的堆积密度和链长度。两性离子嵌段聚合物温敏水凝胶由甜菜碱a和温敏性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组成,阳离子甜菜碱酯能够在创口部位形成两性离子,具有生物抗粘特性,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则在体温作用下转化为物理水凝胶,可铺展在创口部位。有机硅聚合物类具有低表面能,疏水,防污、稳定等特点,有机硅化合物中的si-o-si键具有452kj/mol的高键能,聚合物分子柔顺性好,通过使用与丙烯酸酯类物理混合或者化学接枝的方法进行改性后,有效防止蛋白粘附。

氧化锌是一种宽禁带半导体氧化物,具有和二氧化钛相近的禁带宽度,具有较强的光催化作用,无光条件下纳米氧化锌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率达98%,光照下对大肠杆菌具有很强的抑制效果,其各种晶型均具有抗菌特性。光照条件下,价带上的电子发生跃迁到导带上,产生空穴和电子,表面上的空穴可将吸附在氧化锌表面上氢氧根和水氧化成为活性氧,活性氧对于大多数有机污染物、细菌、病毒作用将其氧化分解,锌离子的溶出杀菌对破坏细菌细胞膜导致细胞内容物溶出,阻碍细菌新陈代谢酶的合成,破坏遗传。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裹ir780@硅质体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目的通过下述方案实现:一种医用烧伤抗菌防粘连型纱布绷带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普通绷带为主体结构材料作为力学支撑的主要成分,经过表面活化处理后,以纳米粒度的氧化锌材料(zno)作为无机填料与羟基硅油,低含氢硅油,乳化剂i,乳化剂ii,增稠剂,去离子水合催化剂混合成氧化锌有机硅乳液,然后通过浸渍法或者是机器涂覆法将氧化锌有机硅乳液涂覆在经活化的纱布料上制得,包含以下步骤:

(1)有机硅乳液及涂覆液的制备:

组分为纳米氧化锌、羟基硅油,低含氢硅油,乳化剂i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80,乳化剂ii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20,增稠剂聚甲基纤维素钠,去离子水合催化剂醋酸锌或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制成:

将1~10重量份纳米氧化锌和1~10重量份聚合物微球加入到50~80重量份羟基硅油和10~40重量份低含请硅油中,升温至140~160℃,将上述混合物混合均匀成为基膏1;将基膏10~50重量份,投入1~5重量份乳化剂i、2~10重量份乳化剂ii和3~8重量份增稠剂,开动搅拌,缓慢加入30~80重量份去离子水,搅拌均匀后获得有机硅/氧化锌乳液产品,最后加入0.001~2重量份催化剂;

(2)纱布的表面处理:

将纱布织物浸渍在20-35wt%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在35-45℃温度下反应1~5小时,然后将纱布拿出,清水冲洗后,放在35℃烘箱中或自然晾干;

(3)纱布的涂覆及交联

可使用机器涂覆或者浸泡的方法对纱布进行上浆,温度控制在35~50℃,得到目标产物。

步骤(1)所述的zno的颗粒大小为200-400nm。

本发明具有操作方便,加快术后愈合,稳定性好,牢固不易脱出,不发生蛋白粘附并具有抗菌特性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2,3,4,5使用的氧化锌颗粒;

所应用的zno颗粒直径约为70-80nm,图中为zno颗粒的聚集态。

图2为实施例1,2,3中,纱布浸泡液测试的细胞生物相容性。

将实施例1,2,3涂覆后的纱布放入蒸馏水中,将提取液加入hek293细胞中,观察细胞生存率,发现24,48,72小时后的细胞生存率没有明显的降低,说明组分对于细胞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医用烧伤抗菌防粘连型纱布绷带的制备方法,以普通绷带为主体结构材料作为力学支撑的主要成分,绷带经过表面活化处理后,以纳米粒度的氧化锌(zno)作为无机填料与羟基硅油、低含氢硅油、乳化剂i、乳化剂ii、增稠剂和去离子水合催化剂混合成氧化锌有机硅乳液,然后通过浸渍法或者是机器涂覆法将氧化锌有机硅乳液涂覆在经活化的纱布料上制得,按以下步骤:

将10重量份纳米氧化锌和10重量份聚合物微球加入到50重量份羟基硅油和130重量份低含氢硅油中,升温至140~160℃,将上述混合物混合均匀成为基膏1。将基膏5重量份,投入1重量份乳化剂i(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80)、2重量份乳化剂ii(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20)和2重量份增稠剂(聚甲基纤维素钠),开动搅拌,缓慢加入90重量份去离子水,搅拌均匀后获得有机硅/氧化锌乳液产品,最后加入催化剂(二月桂酸二丁基锡),搅拌6小时后,加负压抽出涂覆液中溶解的空气。

纱布经过4小时的20wt%氢氧化钠水溶液浸泡活化后,使用机器涂覆或者浸泡的方法对纱布进行上浆,温度一般控制在35~50℃,将上浆后的纱布挤出过量水分后,放在35℃烘箱中或自然晾晒干后,成卷包装后经环氧乙烷消毒后使用。经计算涂覆液中氧化锌含量为0.5%。

实施例2

一种医用烧伤抗菌防粘连型纱布绷带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近似,按以下步骤:

将10重量份纳米氧化锌和10重量份聚合物微球加入到50重量份羟基硅油和130重量份低含氢硅油中,升温至140~160℃,将上述混合物混合均匀成为基膏1。将基膏10重量份,投入2重量份乳化剂i(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80)、5重量份乳化剂ii(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20)和5重量份增稠剂(聚甲基纤维素钠),开动搅拌,缓慢加入78重量份去离子水,搅拌均匀后获得有机硅/氧化锌乳液产品,最后加入催化剂(二月桂酸二丁基锡),搅拌6小时后,加负压抽出涂覆液中溶解的空气。纱布经过4小时的20wt%氢氧化钠水溶液浸泡活化后,使用机器涂覆或者浸泡的方法对纱布进行上浆,温度一般控制在35~50℃,将上浆后的纱布挤出过量水分后,放在35℃烘箱中或自然晾晒干后,成卷包装后经环氧乙烷消毒后使用。经计算涂覆液中氧化锌含量为1%。

实施例3

一种医用烧伤抗菌防粘连型纱布绷带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近似,按以下步骤:

将10重量份纳米氧化锌和10重量份聚合物微球加入到50重量份羟基硅油和130重量份低含氢硅油中,升温至140~160℃,将上述混合物混合均匀成为基膏1。将基膏20重量份,投入4重量份乳化剂i(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80)、10重量份乳化剂ii(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20)和10重量份增稠剂(聚甲基纤维素钠),开动搅拌,缓慢加入56重量份去离子水,搅拌均匀后获得有机硅/氧化锌乳液产品,最后加入催化剂(二月桂酸二丁基锡),搅拌6小时后,加负压抽出涂覆液中溶解的空气。纱布经过4小时的20wt%氢氧化钠水溶液浸泡活化后,使用机器涂覆或者浸泡的方法对纱布进行上浆,温度一般控制在35~50℃,将上浆后的纱布挤出过量水分后,放在35℃烘箱中或自然晾晒干后,成卷包装后经环氧乙烷消毒后使用。经计算涂覆液中氧化锌含量为2%。

实施例4

一种医用烧伤抗菌防粘连型纱布绷带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近似,按以下步骤:

将10重量份纳米氧化锌和10重量份聚合物微球加入到50重量份羟基硅油和130重量份低含氢硅油中,升温至140~160℃,将上述混合物混合均匀成为基膏1。将基膏30重量份,投入4重量份乳化剂i(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80)、10重量份乳化剂ii(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20)和10重量份增稠剂(聚甲基纤维素钠),开动搅拌,缓慢加入46重量份去离子水,搅拌均匀后获得有机硅/氧化锌乳液产品,最后加入催化剂(二月桂酸二丁基锡),搅拌6小时后,加负压抽出涂覆液中溶解的空气。纱布经过4小时的20wt%氢氧化钠水溶液浸泡活化后,使用机器涂覆或者浸泡的方法对纱布进行上浆,温度一般控制在35~50℃,将上浆后的纱布挤出过量水分后,放在35℃烘箱中或自然晾晒干后,成卷包装后经环氧乙烷消毒后使用。经计算涂覆液中氧化锌含量为3%。

实施例5

一种医用烧伤抗菌防粘连型纱布绷带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近似,按以下步骤:

将10重量份纳米氧化锌和10重量份聚合物微球加入到50重量份羟基硅油和130重量份低含氢硅油中,升温至140~160℃,将上述混合物混合均匀成为基膏1。将基膏50重量份,投入4重量份乳化剂i(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80)、10重量份乳化剂ii(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20)和10重量份增稠剂(聚甲基纤维素钠),开动搅拌,缓慢加入26重量份去离子水,搅拌均匀后获得有机硅/氧化锌乳液产品,最后加入催化剂(二月桂酸二丁基锡),搅拌6小时后,加负压抽出涂覆液中溶解的空气。纱布经过4小时的20wt%氢氧化钠水溶液浸泡活化后,使用机器涂覆或者浸泡的方法对纱布进行上浆,温度一般控制在35~50℃,将上浆后的纱布挤出过量水分后,放在35℃烘箱中或自然晾晒干后,成卷包装后经环氧乙烷消毒后使用。经计算涂覆液中氧化锌含量为5%。

如图1为实施例1,2,3,4,5使用的氧化锌颗粒,所应用的zno颗粒直径约为70-80nm,图中为zno颗粒的聚集态。

如图2为实施例1,2,3中,纱布浸泡液测试的细胞生物相容性,将实施例1,2,3涂覆后的纱布放入蒸馏水中,将提取液加入hek293细胞中,观察细胞生存率,发现24,48,72小时后的细胞生存率没有明显的降低,说明组分对于细胞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