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穿刺定位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14360发布日期:2019-04-16 23:00阅读:536来源:国知局
一种穿刺定位针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穿刺定位针,尤其是涉及一种定位精准、不易移位脱落的穿刺定位针。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科技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螺旋CT(Computed Tomography,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已经成为胸部体检的一项常规检查项目,这使得肺部病变的发现变得越来越早,越来越容易,而需要外科干预的孤立性肺小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的检出率也越来越高。

目前,肺小结节病变定位多借助CT引导下经皮穿刺实现定位,常用的定位材料包括染料、金属材料(如带钩金属丝)等,术中通过透视或核素探测仪找到定位材料及病灶,经CT引导下注射染料是常用的定位方法,美蓝是最常用的染料,定位成功率可达87%,然而染色效果有时限要求,一般要求3小时以内手术,时间过久美蓝弥散,将无法识别注射点,但美蓝染色因为术中难以辨别颜色同样不适于矽肺或长期吸烟患者。

带钩金属丝头端呈钩状可固定在肺内,定位时需在CT引导下利用套管针经皮穿刺将其释放到病灶处或附近,之后剪断留置体外部分,立即转至手术室进行手术。

但是目前使用的带钩金属丝穿刺定位针多为双钩或单钩的结构,即末端只有一个或两个倒钩,易移位、脱落;针头倒钩释放时方向不定,当肿块在血管旁边时顾忌伤及血管,致使不能定位;针杆整体为金属材质,当肌肉紧张时针杆易被肌肉夹持,致使针头不能随针头移动,导致定位针移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定位精准、不易移位脱落的穿刺定位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穿刺定位针,包括套管针、穿刺导管和穿刺针,所述穿刺导管伸入于套管针内,所述穿刺针的头部穿出于穿刺导管外且收纳于所述套管针内,且在所述套管针拔出时释放,所述穿刺针的头部至少有三根定位倒钩,且释放后的所述三根定位倒钩呈T字型。

优选地,所述套管针包括管体和针柄,所述管体的一端呈尖头状,另一端与针柄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管体表面设置有刻度。

优选地,所述套管针外圆为内三角结构,所述穿刺导管为外三角内圆结构。

优选地,所述穿刺针还包括针杆和针尾线,所述针杆的尾部与针尾线固定相连,其头部形成所述穿刺针的头部,所述针杆也穿出于穿刺导管外,所述针尾线部分收纳于穿刺导管内。

优选地,所述针杆包括由至少由三根金属丝缠绕形成的本体,每根所述金属丝的头部弯折对应形成一根所述定位倒钩。

优选地,所述针杆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针杆的本体和所述针尾线。

优选地,所述套管针上设置有用于指示所述定位倒钩释放朝向的标识。

优选地,所述标识设置在针柄上。

优选地,所述穿刺针的针杆的杆身呈适应套管针的三角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将穿刺针设计为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倒钩结构,且三个倒钩释放后设计为T字型,定位精准,有效预防穿刺针穿刺后移位脱落;2、在穿刺针上连接针尾线,在穿刺后引出体外,针尾线增加了与病灶部位的摩擦力,使肺部或胸部塌陷时穿刺针不容易从病灶部位脱落、移位,进一步增强了定位针的定位精准性;3、在套管针上设置用于指示定位倒钩朝向的标识,使定位钩朝向病灶部位的安全区域,避免穿刺过程中误伤到血管等,提高了手术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穿刺定位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套管针的结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穿刺导管的结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穿刺针的结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定位倒钩弯折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套管针,11、管体,12、针柄,13、刻度,2、穿刺导管,3、穿刺针,31、针杆,311、本体,312、连接部,32、针尾线,4、定位倒钩,41、第三根定位倒钩,5、标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一种穿刺定位针,主要用于胸部但不限于胸部的病变定位,定位精准且定位安全性高。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揭示的一种穿刺定位针,包括套管针1、穿刺导管2和穿刺针3,穿刺导管2伸入到套管针1内,穿刺针2头部穿出于穿刺导管2外,且在套管针1拔出时释放到病灶部位,完成穿刺。

具体地,结合图2所示,套管针1内为中空的,其包括管体11和针柄12,管体11的一端呈尖头状的针头,针头用于刺入到如胸腔的人体部位内,另一端与针柄12固定连接。优选地,管体11上沿其轴向设置有刻度13,用于标识针头插入的深度。针柄12裸露于体外,供医护人员穿刺握持。套管针为外圆内三角,内三角设计用于控制穿刺针头部倒钩的释放的方向。

穿刺导管2整体呈外三角内圆结构,其尾部伸入到套管针1内,头部则伸出套管针1外,用于对穿刺针3进行收纳同时对穿刺针3进行穿刺导向,将穿刺针的针杆31及定位倒钩4顶入套管针1内。穿刺导管2为硬质导管。

穿刺针3用于对病灶部位进行穿刺定位。本实施例中,结合图4所示,穿刺针3包括一体的穿刺针的头部、针杆31和针尾线32,针杆31的尾部与针尾线2固定相连,在未释放前,穿刺针的头部、针杆31均穿出于穿刺导管外且收纳于套管针内,针尾线32部分收纳于穿刺导管内,另一部分穿出穿刺导管外,且针尾线32在穿刺后引出体外,针尾线32增加了与病灶部位的摩擦力,使肺部或胸部塌陷时穿刺针不容易从病灶部位脱落、移位,增强了定位针的定位精准性。针尾线32材质可采用尼龙或医用材质等,且呈滑线设计。

针杆31的杆身呈适应套管针的三角形设计,其包括至少由三根金属丝缠绕形成的本体311和连接部312,本实施例中,针杆31的本体311由三根金属丝缠绕形成,且每根金属丝的头部弯折对应形成一根定位倒钩4。当然,针杆31的本体311也可由四根或五根以上的金属丝缠绕形成,对应的,针杆31的头部即可形成四根或五根以上的定位倒钩4,定位倒钩4数量的增加,相较于之前的单钩或双钩结构,更容易定位住病灶部位,不易从病灶部位脱落。另外,如图5所示,定位钩采用的倒钩设计,使其在被勾拉时不展开为直线状,从而不易从病灶部位脱落。

连接部312连接针杆本体311和针尾线32,当然也可不设置连接部,针尾线32直接与针杆本体311固定相接。

穿刺针3在未释放到病灶部位前,其头部(即针杆的头部)穿出于穿刺导管2外且收纳于套管针1内;在套管针1拔出后,穿刺针3头部的三根定位倒钩4展开呈T字型,即两根定位倒钩4呈水平180度,另外一根(为了下面方面描述,定义为第三根)与这两根定位倒钩4垂直。三根倒钩用于预防肿物表浅定位时的滑脱,针杆后的尾线(滑线)设计则用于避免肺塌陷时针杆被紧张的肌肉夹持而导致的定位针脱位。

优选地,为了避免穿刺过程中误伤到血管,在套管针的针柄12上设置用于指示定位倒钩4朝向的标识5,这里标识5使定位倒钩4朝向病灶部位的安全区域(如血管少的区域)。本实施例中,标识5在针柄12表面的方向与第三根定位倒钩41朝向一致,如标识5在针柄12上表面,则第三根定位倒钩41则朝上为安全区域;标识5在针柄12下表面,则第三根定位倒钩41则朝下为安全区域。也就是说,T字型倒钩设计及套管针上设置的标识可在CT引导下穿刺时避开血管。

穿刺时,在CT引导下将套管针1连同穿刺导管2和穿刺针3一起刺入到病灶部位(如肺小结节位置),拔出套管针1释放穿刺针3实施定位后,再拔出穿刺导管2,针尾线32引出体外,完成穿刺定位过程。

本实用新型穿刺定位针设计原理源于船用锚:三根倒钩类似锚爪,可有效防止定位后脱落;倒钩设计成T字型方向伸出,则用于CT引导下避开血管;针杆同锚杆;在针杆后连接尾线(滑线)类似于锚绳,用于定位针移动过程中不至于因为针杆(针杆会因为肌肉紧张被夹持)被夹持而导致定位针滑脱。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技术特征已揭示如上,然而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仍可能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教示及揭示而作种种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替换及修饰,因此,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应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的内容,而应包括各种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替换及修饰,并为本专利申请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