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口气管插管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15924发布日期:2019-05-21 21:56阅读:672来源:国知局
经口气管插管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经口气管插管固定器。



背景技术:

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在临床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中广泛应用,如心跳呼吸骤停、呼吸衰竭、缺氧或通气不足等原因。插管成功后,需要进一步将气管插管导管固定。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患者头部的活动,会造成所插入的气管插管在口腔、气管等部位的位置改变,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由于插管的气囊与气道粘膜紧贴,气管插管移位后,必然会对后者产生牵拉,造成不必要的粘膜损伤;如若滑脱,则需要重新进行气管插管,延误医生治疗的时效性,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另外,气管插管操作中,所插入的导管为软质塑料管,口腔中坚硬的牙齿容易挤压导管,插管被迫压瘪,严重影响通气效果。

再次,在气管插管的同时,还需要定期进行口腔护理(抽吸分泌过多的唾液、粘稠的痰液等),而现有的气管插管及其固定装置占用了一定的口腔面积和体积,给口腔护理造成困难。

因此,在处理急危重症患者的气管插管问题时,必须要有一种能够有效、操作简便的固定气管插管的医疗装置,以防止插管的移位、滑脱、受压变瘪以及便于后续的口腔护理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经口气管插管固定器,可有效解决气管插管易滑动,受压变瘪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提供一种经口气管插管固定器,包括固定件和设置于固定件下方的口腔咬合器;固定件包括两扣接的U型件;U型件上分别相对开有第二凹槽和第一凹槽;第一凹槽邻近口腔咬合器一端的两侧内壁相对开有呈倾斜状的第三凹槽;第二凹槽内设置有两端扣接的弹性绳;

口腔咬合器包括与第三凹槽活动连接的连接柱;连接柱远离固定件的一端设置有呈一体结构的压舌板,以及与人体的上下颌相匹配,用于分离和支撑上下颌的口腔咬合托;连接柱内开有供气管插管插入的呼吸孔。

优选地,第三凹槽的凹槽口朝向口腔咬合器的方向;连接柱远离口腔咬合托的一端设置有呈倾斜状,并嵌入第三凹槽的凸出块。

优选地,第三凹槽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0~45°。

优选地,U型件上还设置有固定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将U型件扣接,然后将气管插入第二凹槽内,通过弹性绳两端相互扣接,即可实现对气管的固定,且弹性绳具有收缩性能,为软性材质,在固定过程中不仅不会挤压气管,还可用于固定不同尺寸的气管。

2、在第一凹槽内开有倾斜的第三凹槽,通过设置于连接柱上的凸出块嵌入第三凹槽内,即可实现对固定件的支撑作用,而且,由于口腔咬合器与固定件是通过嵌合连接的,在需要对固定件进行更换时,不用从患者口中取出口腔咬合器即能完成对固定件的更换。

3、在U型件下方设置口腔咬合器,即能避免气管被患者牙齿挤压气管,又能防止气管插入时,对患者舌头造成影响。

4、通过本装置来对气管进行固定,可保证提升插入的气管的稳定性,降低医务人员的工作量,提升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装置的仰视图;

图2为口腔咬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口腔咬合托;2、压舌板;3、呼吸孔;4、连接块;5、弹性绳;6、第三凹槽;7、固定绳;8、U型件;9、第一凹槽;10、第二凹槽;11、连接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应该清楚,本实用新型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的范围,对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只要各种变化在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和确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这些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一切利用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实用新型创造均在保护之列。

如图1所示,该经口气管插管固定器,包括固定件和活动设置于固定件下方的口腔咬合器,其中,固定件包括两扣接的U型件8,而一个U型件8上开有第二凹槽10,另一个U型件8上开有第一凹槽9,且第二凹槽10和第一凹槽9相对设置,当两U型件8扣接时,第一凹槽9和第二凹槽10也相互靠拢。

如图1所示,在第二凹槽10内设置两端相互扣接的弹性绳5,通过弹性绳5两端相互扣接,即可实现对气管的固定,且弹性绳5具有收缩性能,为软性材质,在固定过程中不仅不会挤压气管,还可用于固定不同尺寸的气管。

如图1所示,在第一凹槽9邻近口腔咬合器的两侧内壁相对开有呈倾斜状的第三凹槽6,其凹槽口朝向口腔咬合器的方向,口腔咬合器嵌入其中,且优选其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20~45°。

为使本装置和气管能稳定设置于患者嘴部,在连接件的下方还设置有口腔咬合器,如图2所示,口腔咬合器包括通过螺纹与连接件连接的连接柱11;在连接柱11远离连接件的一端设置有呈一体结构的压舌板2,且该压舌板2为弧形;以及与人体的上下颌相匹配,用于分离和支撑上下颌的口腔咬合托1;同时,在连接柱4内开有供气管插管插入的呼吸孔3。

如图1所示,在连接柱11远离口腔咬合托1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三凹槽6配合的凸出块4,即,凸出块4呈倾斜状,由下至上嵌入第三凹槽6内,当患者平躺时,通过凸出块4与第三凹槽6封闭端之间的相互抵触,即可实现将固定件稳定放置于口腔咬合器上的目的,而凸出块4可在第三凹槽6内滑动,在需要对固定件进行更换时,不用从患者口中取出口腔咬合器即能完成对固定件的更换。

如图1所示,为进一步保证装置安装的稳定性,在U型件8之间分别设置有固定于患者后颈和后脑的固定绳7。

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地描述,但不应理解为对本专利的保护范围的限定。在权利要求书所描述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不经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和变形仍属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