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肛门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14925发布日期:2019-02-19 18:53阅读:503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肛门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肛肠科肛门检查及手术操作时暴露肛门的工具,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肛门镜。



背景技术:

肛门直肠疾病由于其结构特殊性,要明确诊断才能准确治疗,其腔隙性空间对视野的暴露要求较高,这就需要协助检查的工具。现行的一次性肛门镜镜身较短,镜管小,用于正常病人肛门镜检查尚无障碍,但对于特殊情况使用尚不理想。如:急会诊时便血的病人,检查时肛门镜多是满眼血便,擦拭不净,多因视野不清晰,不便于操作治疗。另外,已有的一次性半桶式肛门镜对于手术麻醉后病人检查尚可,而患者清醒时却因插入时容易伤及组织,产生疼痛,常不配合进镜,对检查造成阻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已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插入痛苦少,保持视野清晰,让肛肠科医生对无论是清醒还是手术病人都适用,能够提供随时检查随时治疗的多功能肛门镜。

本实用新型多功能肛门镜的技术方案是:包括镜筒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镜筒主体由第一筒体组件和第二筒体组件围合连接,制成前端封闭且中空的圆筒形,所述的第一筒体组件包括第一镜管,第一镜管的尾端连接蝶翼部和手柄,所述的第一镜管上设置第一镜管空挡,所述的第一镜管上设置凹槽,所述的第二筒体组件包括第二镜管,所述的第二镜管上设置凸边,凹槽与凸边相配合,所述的第二镜管上设置连接手柄。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肛门镜,包括圆筒形的镜筒主体,镜筒主体的头部为子弹头形状,所述的镜筒主体由第一筒体组件和第二筒体组件通过相互推进围合连接,制成前端封闭且中空的圆筒形,所述第一筒体组件包括第一镜管,第一镜管为侧壁上设有纵向条状开口的半圆筒体形状,第一镜管的一端连接蝶翼部和手柄,医生操作时可将蝶翼部固定于病人肛缘,彻底释放医生双手,方便医生检查或手术等各种操作。手柄对侧即凹槽面空间视窗,检查时通过此视窗并配合转动手柄,完成整个肛门部视诊。整个组件配合视野更清晰,也便于检查过程中发现异常锁定病变进行观察处理;所述的第一镜管上设置第一镜管空挡,在距碟翼部4-4.5CM处留有第一镜管空档,便于行PPH手术的新手医生荷包缝合时应用,以确保荷包在同一平面。所述的第一镜管的纵向开口两侧各设置一条凹槽,所述的第二筒体组件包括第二镜管,第二镜管上的两侧设置凸边,凹槽与凸边相配合,将第一镜管和第二镜管卡合,构成完整的圆筒形状组件(直径为3.5CM,长8CM),其头部为封闭的子弹头状,这种设计在进行肛门检查时进入肠道更舒适,病人更能耐受,且不易损伤肛门。第二镜管尾端设置连接手柄,肛门镜进入肛门后通过手握第二筒体组件的连接手柄向外拉动从而分离凸边和凹槽,从而取出第二筒体组件,第一筒体组件露出纵向开口的凹槽视窗,转动第一筒体组件的手柄,通过其凹槽视窗直视观察直肠息肉、出血、溃疡,肛管溃疡、肛乳头肥大等肛门部病变,如出血等需止血等操作可通过转动达到最佳视野,并通过固定释放双手,操作方便,以便医生会诊及门诊检查、诊疗时争取时间单人操作。

本实用新型多功能肛门镜,所述的第一筒体组件的第一镜管与第二筒体组件的第二镜管的组成比例为3:1。即第一镜管与第二镜管围合组成圆筒形状的镜管,第一镜管与第二镜管的组成比例为3:1。该比例制成的镜筒主体,医生操作时,方便取出第二筒体组件,而且旋转第一筒体组件时,视野观察清晰,操作简便。所述的第一镜管上设置刻度线。所述的第一镜管上设置刻度线,医生检查操作时,方便医生评估病变距肛门的距离。所述的蝶翼部上设置蝶翼孔,所述的手柄上设置手柄孔。医生检查操作时,方便医生用手术线通过蝶翼孔及手柄孔将其固定在病人的肛门附近,解放医生双手用于其他检查治疗等各种操作。所述的第二筒体组件上设置盖片。所述的第二筒体组件上设置盖片,起防尘作用,保证镜筒主体内干净卫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肛门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第一筒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第二筒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肛门镜,如图1—图3所示,包括镜筒主体,所述的镜筒主体由第一筒体组件1和第二筒体组件2围合连接,制成前端封闭且中空的圆筒形,所述的第一筒体组件1包括第一镜管11,第一镜管的尾端连接蝶翼部12和手柄13,所述的第一镜管11上设置第一镜管空挡14,所述的第一镜管11上设置凹槽15,所述的第二筒体组件2包括第二镜管21,所述的第二镜管21上设置凸边22,凹槽与凸边相配合,所述的第二镜管21上设置连接手柄23。本实用新型包括圆筒形的镜筒主体,镜筒主体的头部为子弹头形状,所述的镜筒主体由第一筒体组件1和第二筒体组件2通过相互推进围合连接,制成前端封闭且中空的圆筒形,所述第一筒体组件1包括第一镜管11,第一镜管11为侧壁上设有纵向条状开口的半圆筒体形状,第一镜管的一端连接蝶翼部12和手柄13,医生操作时可将蝶翼部12固定于病人肛缘,彻底释放医生双手,方便医生检查或手术等各种操作。 手柄13对侧即凹槽面空间视窗,检查时通过此视窗并配合转动手柄13完成整个肛门部视诊。整个组件配合视野更清晰,也便于检查过程中发现异常锁定病变进行观察处理; 所述的第一镜管11上设置第一镜管空挡14,在距碟翼部4-4.5CM处留有第一镜管空档14,便于行PPH手术的新手医生荷包缝合时应用,以确保荷包在同一平面。所述的第一镜管11 的纵向开口两侧各设置一条凹槽15,所述的第二筒体组件2包括第二镜管21,第二镜管21上的两侧设置凸边22,凹槽15与凸边22相配合,将第一镜管11和第二镜管21卡合,构成完整的圆筒形状组件(直径为3.5CM,长8CM),其头部为为封闭的子弹头状,这种设计在进行肛门检查时进入肠道更舒适,病人更能耐受,且不易损伤肛门。第二镜管尾端设置连接手柄23,肛门镜进入肛门后通过手握第二筒体组件2的连接手柄23向外拉动从而分离凸边21和凹槽15,从而取出第二筒体组件2,第一筒体组件露出纵向开口的凹槽视窗,转动第一筒体组件1的手柄13,通过其凹槽视窗直视观察直肠息肉、出血、溃疡,肛管溃疡、肛乳头肥大等肛门部病变,如出血等需止血等操作可通过转动达到最佳视野,并通过固定释放双手,操作方便,以便医生会诊及门诊检查、诊疗时争取时间单人操作。所述的第一筒体组件1的第一镜管11与第二筒体组件2的第二镜管21的组成比例为3:1。即第一镜管11与第二镜管21围合组成圆筒形状的镜管,第一镜管11与第二镜管21的组成比例为3:1。该比例制成的镜筒主体,医生操作时,方便取出第二筒体组件,而且旋转第一筒体组件时,视野观察清晰,操作简便。所述的第一镜管11上设置刻度线。所述的第一镜管11上设置刻度线,医生检查操作时,方便医生评估病变距肛门的距离。所述的蝶翼部12上设置蝶翼孔16,所述的手柄13上设置手柄孔17。医生检查操作时,方便医生用手术线通过蝶翼孔16及手柄孔17将其固定在病人的肛门附近,解放医生双手用于其他检查治疗等各种操作。所述的第二筒体组件2上设置盖片24。所述的第二筒体组件上设置盖片24,起防尘作用,保证镜筒主体内干净卫生。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