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担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95714发布日期:2019-04-13 00:48阅读:525来源:国知局
一种软担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护用品,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软担架。



背景技术:

软担架是一种用于转移伤残病人的产品,常用软担架为由双层布料折叠后对夹缝合形成,且在两长边侧缘开设四个手抓孔,用于医护人员抬动软担架进行病人的转移工作,但是,由于常有病人身上带有血迹或其他液体,进行搬运时病人身上的液体会渗透软担架沾染至病床、四轮推车或直接渗透滴撒在地面上,造成了较多的清洗问题和医护卫生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流淌至软担架的液体渗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软担架,包括无纺布层和防渗漏层,所示无纺布层与防渗漏层重叠设置,软担架靠近边缘位置开设有手抓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采用无纺布与防渗漏层叠加的方式制作软担架可避免流至软担架上的血液或者其他液体自软担架渗透流出,保证了医护卫生。

较佳的,所述无纺布层和防渗漏层长边共同向防渗漏层一侧折叠形成折边,所述手抓孔开设于折边位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折边可起到加强边缘位置强度的作用,将手抓孔开设在折边位置可使医护人员通过抓紧手抓孔进行病人的转移时折边处的四层结构使医护人员不会感到手部的不适,同时也增大了软担架使用的安全性。

较佳的,所述手抓孔为椭圆形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使手抓孔形状更加适用于医护人员的手部,使用更加方便舒适。

较佳的, 所述无纺布层在手抓孔边缘位置设置有缝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起到防止手抓孔撕裂的作用,同时也可避免手抓孔对使用人员手部造成伤害。

较佳的,折边宽度为15cm-20c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折边宽度设置成15cm-20cm可保证手抓孔的开设位置适宜,具有足够的防断裂强度,同时,还可以避免折边过宽导致材料浪费。

较佳的,所述无纺布层和防渗漏层热压贴合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使无纺布层和防渗漏层贴合牢固,同时,当防渗漏层需要清理或更换时可方便的拆除。

较佳的, 所述无纺布层远离防渗漏层一侧设置有挡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边可起到防止流至软担架的液体从软担架的边缘位置流出,并且,挡边还可以起到加强软担架边缘强度的作用。

较佳的,所述防渗漏层为聚乙烯丙纶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聚乙烯丙纶布作为防渗漏层可起到良好的防液体渗透的作用,有利于医疗卫生。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采用无纺布与防渗漏层叠加的方式制作软担架可避免流至软担架上的血液或者其他液体自软担架渗透流出,保证了医护卫生;

2、折边可起到加强边缘位置强度的作用,将手抓孔开设在折边位置可使医护人员通过抓紧手抓孔进行病人的转移时折边处的四层结构使医护人员不会感到手部的不适,同时也增大了软担架使用的安全性;

3、挡边可起到防止流至软担架的液体从软担架的边缘位置流出,并且,挡边还可以起到加强软担架边缘强度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二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无纺布层;2、防渗漏层;3、折边;31、手抓孔;311、缝边;4、挡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底面”和“顶面”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 “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一种软担架,如图1所示,包括无纺布层1和防渗漏层2,无纺布层1和防渗漏层2均设置为长方形,将无纺布层1和防渗漏层2叠合在一起并通过热压贴合粘结,无纺布层1和防渗漏层2的边缘位置朝向防渗漏层2一侧折叠形成折边3,该折边3宽度为15cm-20cm,折边3上开设多个手抓孔31,该手抓孔31为椭圆形孔,各手抓孔31沿折边3的长度方向排列,并在两个折边3上对称设置,医护人员可通过手抓孔31对病人进行转移工作,由于折边3位置为无纺布层1和防渗漏层2共同折叠形成的四层结构,因此具有良好的牢固性,使手抓孔31较为安全,不易发生断裂。

为进一步加强手抓孔31的强度,同时防止其撕裂,手抓孔31边缘位置设置有缝边311,该缝边311沿手抓孔31边缘设置,加强手抓孔31强度的同时可对医护人员的手部起到保护作用。

防渗漏层2可采用聚乙烯丙纶布,达到良好的防液体渗漏的效果,有利于医护卫生,同时材料常见易得,造价较低。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在软担架边缘位置的无纺布上设置有挡边4,该挡边4为沿软担架边缘一周的凸起,可有效防止液体自边缘位置流出,同时,也具有加强软担架边缘位置强度的作用,有利于医护安全。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