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59116发布日期:2019-05-24 21:32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座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座椅。



背景技术:

现有轮椅上的座椅,其靠背部分合肩枕部分都是一体结构,肩枕部分与靠背部分无法分离;但是,我们在使用这种座椅的时候发现,当我们的上身需要向后做转体运动时,肩枕部分会对转体运动具有阻碍作用,导致我们向后做转体运动非常困难,这无疑会降低座椅的使用的便捷程度,导致座椅的体验度较差。

此外,座椅的靠背与坐垫在折叠后,两者之间相对的面的形状会发生干涉,导致折叠后的体积过大,增加座椅存放时的占用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肩枕与靠背可分离的座椅,以使在需要向后做转体运动时,能够将肩枕从靠背上快速分离,以有利于上肢向后做转身运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座椅,包括坐垫、靠背及肩枕,所述靠背的下端与所述坐垫的后端转动连接,所述肩枕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靠背的上端;所述坐垫的上表面设有与人体的臀部和大腿的轮廓相匹配的凹陷部,所述靠背的中部设有与人体的腰椎轮廓相匹配的前凸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坐垫的后端的两侧各设有一个支架,所述靠背的下端设有转轴,所述靠背通过所述转轴与所述坐垫的支架转动连接;所述靠背翻转折叠于所述坐垫上时,所述前凸部贴靠在所述凹陷部内。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靠背内设有靠背骨架,所述靠背骨架的上部设有第一插接段,所述第一插接段的开口外露于所述靠背的上端;所述肩枕内设有肩枕骨架,所述肩枕骨架的下部设有外露出所述肩枕的下端的第二插接段,所述二插接段活动地插接于所述第一插接段内。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插接段的端部设有锁紧机构,所述锁紧机构包括环形捆带、拉杆及把手,所述环形捆带套接在所述第一插接段的端部,所述拉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环形捆带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拉杆的第二端活动地穿过所述环形捆带的第二端并与所述把手的压紧端转动连接;来回拨动所述把手的摆动端,以使拉杆拉紧或松开所述环形捆带。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靠背骨架为两根平行布置的纵梁及一根横梁拼接的“H”型结构,所述第一插接段分别设在两个所述纵梁的上部;所述肩枕骨架为一“U”型结构,所述肩枕骨架的“U”型的底端位于所述肩枕内,所述肩枕骨架的“U”型的顶端的两个竖直段外露于所述肩枕的底部,所述第二插接段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竖直段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靠背的上部的两侧设有向外延伸的侧翼。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靠背的上端的中部设有向下凹陷的下凹部,所述肩枕的下部设有与所述下凹部咬合的下凸部。

本实用新型的座椅,其靠背和肩枕是可分离的,因此,当需要向后做转身运动时,可以将肩枕从靠背上拆下,以有利于上肢向后做转身运动,增加了上身活动范围。

此外,由于靠背设置了前凸部,坐垫上设置了凹陷部,当靠背折叠在坐垫上时,前凸部刚好完美地贴靠在凹陷部内,从而减少了靠背与坐垫折叠后的体积,减小了座椅存放时的占用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座椅的肩枕与靠背结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座椅的肩枕与靠背分离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座椅第一插接段与第二插接段插接的结构分解图。

其中,1、坐垫;11、凹陷部;12、支架;2、靠背;21、前凸部;22、转轴;23、侧翼;24、下凹部;3、肩枕;31、下凸部;4、靠背骨架;41、第一插接段;42、纵梁;43、横梁;5、肩枕骨架;51、第二插接段;6、锁紧机构;61、环形捆带;62、拉杆;63、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结合图1至图3所示,示意性地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座椅,包括坐垫1、靠背2及肩枕3,其中,靠背2的下端与坐垫1的后端转动连接,肩枕3卡可拆卸的连接在靠背2的上端;由于肩枕3与靠背2是可拆卸连接的,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将肩枕3与靠背2分离,尤其是在腿脚不方便的人士坐在轮椅上时,本来身体的活动范围就很受限制,将肩枕3与靠背2分离,有利于上身做向后的转体运动,增加了上身的活动范围;

坐垫1的上表面设有与人体的臀部和大腿的轮廓相匹配的凹陷部,靠背2的中部设有与人体的腰椎轮廓相匹配的前凸部,从而提升了座椅在使用时的舒适度,使座椅更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要求。

请继续参照图1所示,坐垫1的后端的两侧各设有一个支架12,靠背2的下端设有转轴22,靠背2通过转轴22与坐垫1的支架12转动连接,从而实现将靠背2翻转折叠到坐垫1上功能,并且当靠背2翻转折叠于坐垫1上时,前凸部21恰好贴靠在凹陷部11内,从而减少了靠背2与坐垫1折叠后的体积,减小了座椅存放时的占用空间。

请继续结合图1及图2所示,靠背2内设有靠背骨架4,以增加靠背2的结构强度,靠背骨架4的上部设有第一插接段41,第一插接段41的开口外露于靠背2的上端;肩枕3内设有肩枕骨架5,以增加肩枕3的结构强度,肩枕骨架5的下部设有外露出肩枕3的下端的第二插接段51,通过第二插接段51活动地插接于第一插接段41内实现肩枕3与靠背2的可拆卸连接或分离。

如图3所示,第一插接段41的端部设有锁紧机构6,以便于当第二插接段51插接在第一插接段41内时,将两者锁紧,以提高第二插接段51与第一插接段41的连接强度,防止肩枕3从靠背2上松脱;具体地,锁紧机构6包括环形捆带61、拉杆62及把手63,环形捆带61套接在第一插接段41的端部,拉杆62的第一端与环形捆带61的第一端连接,拉杆62的第二端活动地穿过环形捆带61的第二端并与把手63的压紧端转动连接;当来回拨动把手63的摆动端,可以使拉杆62拉紧或松开环形捆带61,从而实现将肩枕3快速地锁紧在靠背4上,或者快速地松开环形捆带61,以便于肩枕3快速地从靠背4上拆下。

请继续参照图1及图2所示,靠背骨架4为两根平行布置的第一纵梁及一根横梁拼接的“H”型结构,以实现对靠背2的整体支撑,进一步提高靠背2整体的结构强度,第一插接段41分别设在两个纵梁42的上部;肩枕骨架5为一“U”型结构,肩枕骨架5的“U”型的底端位于肩枕3内,以实现对肩枕3的整体支撑,进一步提高肩枕3整体的结构强度,肩枕骨架5的“U”型的顶端的两个竖直段外露于肩枕3的底部,第二插接段51分别设置在两个竖直段上;第一插接段41及第二插接段51这样的结构布局,可以提高肩枕3与靠背2连接使的可靠性,防止肩枕3与靠背2连接后,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晃动或转动。

请继续参考图1所示,在靠背2的上部的两侧设有向外延伸的侧翼23,侧翼23可以为腰部提供额外的支撑,并可以将双肩包的包带挂在侧翼23上,以实现将双肩包挂在座椅上的目的。

进一步的,靠背2的上端的中部设有向下凹陷的下凹部24,肩枕3的下部设有与下凹部24咬合的下凸部31,这样使得肩枕3与靠背2连接后的整体性更好,提高了座椅的美观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座椅,由于肩枕3与靠背2是可拆卸连接的,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将肩枕3与靠背2分离,尤其是在腿脚不方便的人士坐在轮椅上时,本来身体的活动范围就很受限制,将肩枕3与靠背2分离,有利于上身做向后的转体运动,增加了上身的活动范围;并且当靠背2翻转折叠于坐垫1上时,前凸部21恰好贴靠在凹陷部11内,从而减少了靠背2与坐垫1折叠后的体积,减小了座椅存放时的占用空间。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