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压疮、防渗血的股动脉压迫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68296发布日期:2019-06-11 23:25阅读:469来源:国知局
防压疮、防渗血的股动脉压迫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迫器,具体涉及一种防压疮、防渗血的股动脉压迫器。



背景技术:

与静脉相比,由于动脉内血压较高,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手术后的股动脉穿刺点安全止血及穿刺点的恢复,一直是临床面临的问题。

目前市场已有一些股动脉压迫止血产品,但是不能提供精确的螺纹式压杆手柄旋转圈数的指示,由于病患的年龄(儿童到老年)、身高、体重、性别、脂肪含量和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手术类型的不同,造成病患股动脉处的生理条件和术后股动脉穿刺点所需的止血压力、止血时间不同,故股动脉体外压迫止血产品应该能够让使用医生掌握产品通过压杆手柄旋转圈数,根据不同的病患情况和接入手术类型,掌握所需的不同压力范围,以达到精确止血的目的。但现有产品对旋转压杆手柄的旋转圈数需使用者根据自己手动旋转力度,自己计数旋转圈数,不同使用者的旋转力度不同会造成旋转圈数的不同,由此产生作用于股动脉穿刺点的压板压力也不同,使用者自己人为的影响因素比较大,缺乏客观科学性。

此外,现有的股动脉压迫器的压板为硬质或软质塑料,抑或在其他上铺设泡沫海绵敷料,容易造成穿刺孔处皮肤破损。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防压疮、防渗血的股动脉压迫器,包括旋转手柄、压杆、压板和基板,旋转手柄和压板分别位于基板的上下两侧并分别与压杆的两端部连接,压杆螺接穿过该基板;压板与压杆通过轴承连接,压板与皮肤接触面设有水胶体敷料,压杆上等间距设有用以记录圈数的彩色标识。

优选地,在所述的防压疮、防渗血的股动脉压迫器中,所述水胶体敷料从下至上依次叠层设置有离型纸、水胶体基层、第一聚氨酯薄膜层、第一生物胶层、第二聚氨酯薄膜层和第二生物胶层,第二生物胶层与压板间的粘结性小于第一生物胶层与皮肤接触面间的粘结性。

优选地,在所述的防压疮、防渗血的股动脉压迫器中,所述压杆的外表面设有沿其轴向延展的动触头,在基板上设有静触头,压杆带动该动触头转动以实现与静触头的接触和分离,该静触头与计数器连接。

优选地,在所述的防压疮、防渗血的股动脉压迫器中,计数器上设置有复位按钮、累计计数按钮、开关按钮以及用于显示数字的显示屏。

优选地,在所述的防压疮、防渗血的股动脉压迫器中,所述静触头内置无线信号发射器,计数器内置用于接收无线信号的无线限号接收器。

优选地,在所述的防压疮、防渗血的股动脉压迫器中,所述计数器安置在旋转手柄内,旋转手柄与压杆可拆卸连接,旋转手柄上设有用于读取计数器上数值的观察窗。

优选地,在所述的防压疮、防渗血的股动脉压迫器中,所述静触头可拆卸地安装在基板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在压杆上设置彩色标识,能够方便的识别压杆的旋入和旋出圈数;在压板下方设置水胶体敷料能够起到很好地防压疮和防渗血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防压疮、防渗血的股动脉压迫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水胶体敷料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旋转手柄的俯视图。

在图1至图4中,1-旋转手柄,11-观察窗;2-压杆,21-彩色标识,22-动触头,23-静触头;3-压板;4-基板;5-水胶体敷料,51-离型纸,52-水胶体基层,53-第一聚氨酯薄膜层,54-第一生物胶层,55-第二聚氨酯薄膜层,56-第二生物胶层;6-计数器,61-复位按钮、62-累计计数按钮,63-开关按钮,64-显示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示意图对本实用新型的防压疮、防渗血的股动脉压迫器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表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修改在此描述的本实用新型,而仍然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有利效果。因此,下列描述应当被理解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广泛知道,而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防压疮、防渗血的股动脉压迫器,包括旋转手柄1、压杆2、压板3和基板4,旋转手柄1和压板3分别位于基板4的上下两侧并分别与压杆2的两端部连接,压杆2螺接穿过该基板4;压板3与压杆2通过轴承连接,压板3与皮肤接触面设有水胶体敷料5,压杆2、压板3和基板4优用无色透明塑料制备,压杆2上等间距设有用以记录圈数的彩色标识21。其中,压板3和压杆2通过轴承连接后,压杆2下旋或上旋过程中,压板3能够不随压杆2的转动而旋转,尤其当压板3已经通过水胶体敷料5粘贴在创面上时,可以避免压板3转动从而将水胶体敷料5从创面上撕下。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水胶体敷料5从下至上依次叠层设置有离型纸51、水胶体基层52、第一聚氨酯薄膜层53、第一生物胶层54、第二聚氨酯薄膜层55和第二生物胶层56,第二生物胶层56与压板3间的粘结性小于第一生物胶层54与皮肤接触面间的粘结性。其中,水胶体基层52直接与创面接触,可有效为伤口吸收渗出液,且水胶体基层52在吸湿后溶胀形成一层湿润的凝胶,可为创口的愈合提供一个较为理想的湿性环境,其对细菌具有较好的隔离作用。聚氨酯薄膜是一种具有防水、防菌效果的薄膜,因此,增加聚氨酯薄膜层(53,55)后,水胶体敷料5具有了防水阻菌的特性,有效抑制创面生疮发炎。

使用时,首先将离型纸51从水胶体基层52剥离,然后通过旋转手柄1带动压板3向下移动,水胶体基层52粘贴在创面上,第一生物胶层54边缘粘贴在创面及水胶体基层52外缘的皮肤上,并将水胶体基层52包覆在其内。经过一段时间后,旋转压杆2带动压板3向上移动一段距离,减小对创面的压力,未止血完成前,第二生物胶层56不与压板3脱胶,当止血完成后,第二生物胶层56可与压板3脱离,水胶体基层52仍粘附在创面上,即水胶体敷料5可以留置在创面处进一步放置创面发炎渗血。

为了更加精确的记录压杆2旋转圈数,如图1和图2所示,在压杆2的外表面设有沿其轴向延展的动触头22,动触头22为沿轴向的长条状,在基板4上设有静触头23,压杆2带动该动触头22转动以实现与静触头23的接触和分离,该静触头23与计数器6连接。压杆2每转动一圈动触头22与静触头23接触一次,当动触头22与静触头23接触时,静触头23将信号传送给计数器6完成计数。计数器6还设有用于显示数字的显示屏64、复位按钮61、累计计数按钮62和开关按钮63,如图4所示。使用时,首先将离型纸51剥离,用绑带将基板4固定在股动脉穿刺处,并将压板3旋至上表面与基板4的底面接触,然后打开计数器6,启动复位按钮61将计数清零,紧接着将压板3向下旋进,逐渐贴附人体皮肤,根显示屏64的圈数显示确认对创面施加的压力,当达到规定圈数后,保持一段时间后,将计数再次清零后旋转压杆2带动压板3向上移动逐次减少对创面施加的压力,具体的如每隔一段时间将压杆2向上转2~4圈;止血结束后,将绑带解开,并将水胶体敷料5保留在创面上,优选地,在第二生物胶层56表面覆盖PE薄膜,以对水胶体敷料5形成保护。

此外,静触头23内置无线信号发射器,计数器6内置用于接收无线信号的无线限号接收器,从而计数器6的安装位置更加方便,优选地,将计数器6安置在旋转手柄1内,旋转手柄1上设有用于读取计数器6上数值的观察窗11,如图4所示。旋转手柄1与压杆2可拆卸连接,静触头23可拆卸地安装在基板4上,由于一般压迫器采用透明医用材料制成,一次性使用,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可拆卸连接可能对静触头23及计数器6重复使用。

综上,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压疮、防渗血的股动脉压迫器中,通过在压杆上设置彩色标识,能够方便的识别压杆的旋入和旋出圈数;在压板下方设置水胶体敷料能够起到很好地防压疮和防渗血的作用。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对本实用新型起到任何限制作用。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方案和技术内容做任何形式的等同替换或修改等变动,均属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内容,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