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下肢外旋步态纠正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54631发布日期:2019-04-20 03:08阅读:911来源:国知局
小儿下肢外旋步态纠正圈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小儿下肢外旋步态纠正圈。



背景技术:

人体在正常步行的前进方向与足的长轴所形成的夹角(足角)应为向外侧约6.75°。而有部分人的步态模式为下肢外旋角度过大(15°以上),俗称“外八脚步态”。其具体的形成原因多种多样,主要有遗传因素、髋-大腿部力量弱、踝关节不稳、步态习惯养成不正确、生活环境等等。尤其在小儿力量偏弱的步态学习阶段,出现概率较高。在影响步行姿态之外,此步态还有可能使患儿易摔倒等问题。目前临床治疗的方法有:①下肢功能锻炼及步行说教:如下蹲-起立、单脚站立等力量训练,重复提醒小儿有意识控制步行节律与姿态等等。效果参差,不易于效果维持,对依从性和重复性训练要求较高。②穿戴矫正鞋、鞋垫或支架:一般结合小儿脚踝及足弓情况选择佩戴的器具类型,但临床效果不佳,穿戴不甚舒适也可能导致步态纠正不良的情况。矫正鞋、鞋垫及支架一般价格较贵。③贴扎技术治疗:可作为辅助治疗的手段,持续数小时到数天矫正效果。能起持续提示作用,可以矫正一定程度的下肢变形和不良用力习惯,但更换需反复撕贴,对皮肤刺激性相对较大。此方法成本也相对较高。因此,亟需设计出一种简便且有效持续的纠正装置,使矫正效果能更全面、更持续、更便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小儿下肢外旋步态纠正圈。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小儿下肢外旋步态纠正圈,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箍左腿的弹性左圈以及用于用于箍主右腿的弹性右圈,弹性左圈的内侧前端以及弹性右圈的内侧前端分别固定第一连接带的左右两端,弹性左圈的内侧后端以及弹性右圈的内侧后端分别固定第二连接带的左右两端,弹性左圈的前端以及弹性右圈的后端分别链接第一弹性带的前后两端,弹性右圈的前端以及弹性左圈的后端分别链接第二弹性带的前后两端,第一弹性带和第二弹性带呈交叉设置。本实用新型的操作方式如下:将弹性左圈和弹性右圈分别套紧在儿童的左大腿和右大腿,左腿向前迈动时,通过第一弹性带牵拉左腿前端,限制左腿迈动过程中的外翻现象,右腿向前迈动时,通过第二弹性带牵拉右腿前端,限制右腿迈动过程中的外翻现象,从而矫正大腿外翻现象。本实用新型正确佩戴后,利用弹性带的牵张力,促使下肢在步行的摆动期中始终受到内旋的牵张力,使大腿(髋-膝关节)趋向内旋,从而改善不良步态,该装置易反复穿戴、透气、易于清洁等优点设计而成,可相对长时间持续使用,舒适度可,目前未见不良反应。

作为优选,弹性左圈的内侧开设有延伸至弹性左圈前端的第一左通道和延伸至弹性左圈后端第二左通道,弹性右圈的内侧开设有延伸至弹性右圈前端的第一右通道和延伸至弹性右圈后端的第二右通道,第一弹性带的两端分别伸入第一左通道和第二右通道,第二弹性带的两端分别伸入第二左通道和第一右通道。

作为优选,弹性左圈、弹性右圈、第一连接带以及第二连接带为一体式结构。

作为优选,弹性左圈、弹性右圈、第一连接带以及第二连接带的材料采用橡胶或硅胶。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本实用新型正确佩戴后,利用弹性带的牵张力,促使下肢在步行的摆动期中始终受到内旋的牵张力,使大腿(髋-膝关节)趋向内旋,从而改善不良步态,该装置易反复穿戴、透气、易于清洁等优点设计而成,可相对长时间持续使用,舒适度可,目前未见不良反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小儿下肢外旋步态纠正圈的使用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小儿下肢外旋步态纠正圈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参见图1-图2,本实施例小儿下肢外旋步态纠正圈,包括用于箍左腿的弹性左圈1以及用于用于箍主右腿的弹性右圈2,弹性左圈1的内侧前端以及弹性右圈2的内侧前端分别固定第一连接带3的左右两端,弹性左圈1的内侧后端以及弹性右圈2的内侧后端分别固定第二连接带4的左右两端,弹性左圈1的前端以及弹性右圈2的后端分别链接第一弹性带5的前后两端,弹性右圈2的前端以及弹性左圈1的后端分别链接第二弹性带6的前后两端,第一弹性带5和第二弹性带6呈交叉设置。弹性左圈1的内侧开设有延伸至弹性左圈1前端的第一左通道71和延伸至弹性左圈1后端第二左通道72,弹性右圈2的内侧开设有延伸至弹性右圈2前端的第一右通道73和延伸至弹性右圈2后端的第二右通道74,第一弹性带5的两端分别伸入第一左通道71和第二右通道74,第二弹性带6的两端分别伸入第二左通道72和第一右通道73。弹性左圈1、弹性右圈2、第一连接带3以及第二连接带4为一体式结构。弹性左圈1、弹性右圈2、第一连接带3以及第二连接带4的材料采用橡胶或硅胶。

本实用新型的操作方式如下:将弹性左圈1和弹性右圈2分别套紧在儿童的左大腿和右大腿,左腿向前迈动时,通过第一弹性带5牵拉左腿前端,限制左腿迈动过程中的外翻现象,右腿向前迈动时,通过第二弹性带6牵拉右腿前端,限制右腿迈动过程中的外翻现象,从而矫正大腿外翻现象。本实用新型正确佩戴后,利用弹性带的牵张力,促使下肢在步行的摆动期中始终受到内旋的牵张力,使大腿(髋-膝关节)趋向内旋,从而改善不良步态,该装置易反复穿戴、透气、易于清洁等优点设计而成,可相对长时间持续使用,舒适度可,目前未见不良反应。

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的内容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