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泌尿外科婴幼儿用腹腔引流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09052发布日期:2019-07-06 11:52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一种泌尿外科婴幼儿用腹腔引流导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泌尿外科婴幼儿用腹腔引流导管。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置管引流术在治疗腹腔创伤中起到关键作用;腹腔引流是腹部外科医生根据手术需要,在腹腔内手术野的下方放置引流管,将渗出液、脓液等引流出体外,以减少毒素的吸收,防止感染扩散和腹腔脓肿形成,保证缝合部位的良好愈合,减少炎症的发生;然而现有的腹腔引流管,在临床应用中存在大网膜及肠脂垂等组织在腹腔引流导管内形成纤维肉芽组织的现象,从而导致拔管时的阻力增加,进而增加了拔管的困难程度;并且嵌入腹腔引流导管内的纤维肉芽组织较多时,拔出腹腔引流导管还会对大网膜内部的神经及软组织造成较大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泌尿外科婴幼儿用腹腔引流导管,避免了大网膜或肠脂垂的衍生从侧孔嵌入引流管内并在引流管内形成纤维肉芽组织,从而避免了因拔出腹腔引流导管而对腹腔内的大网膜或结肠带两侧的肠脂垂造成较大损伤。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泌尿外科婴幼儿用腹腔引流导管,包括引流外管和套设在所述引流外管内的引流内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内管与引流外管同轴等长设置,所述引流外管和引流内管插入人体腹腔的一端均为斜口设置;贯穿所述引流外管和引流内管插入人体腹腔的一端侧壁分别设置有多个沿所述引流外管轴向设置的第一侧孔和第二侧孔,所述引流外管管壁和引流内管管壁之间填充有医用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医用棉的设置避免了大网膜或肠脂垂的衍生物从侧孔嵌入引流管内并在引流管内形成纤维肉芽组织,从而避免了在拔管时因纤维肉芽组织与大网膜或肠脂垂的连接而对大网膜或肠脂垂造成较大拉扯,进而避免了在拔管时纤维肉芽组织对引流导管形成阻力,降低了拔管的困难程度。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引流外管和引流内管呈斜口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滤网,所述第一侧孔和第二侧孔内均设置有第二滤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免了填充在引流外管和引流内管之间的医用棉掉落在患者腹腔内。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引流外管管壁和引流内管管壁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引流外管和引流内管的连接条。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条、第一滤网、第二滤网均采用TPU材料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生物相容性好、耐腐蚀性好、弹性模量值较低,力学相容性较佳。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避免了大网膜或肠脂垂的衍生从侧孔嵌入引流管内并在引流管内形成纤维肉芽组织,从而避免了在拔管时因纤维肉芽组织与大网膜或肠脂垂的连接而对大网膜或肠脂垂造成较大拉扯,进而避免了在拔管时纤维肉芽组织对引流导管形成阻力,降低了拔管的困难程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引流内管和连接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图中:1、引流外管;2、引流内管;3、医用棉;4、第一侧孔;5、第二侧孔;6、第一滤网;7、第二滤网;8、连接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泌尿外科婴幼儿用腹腔引流导管,如图1、2、3所示,包括一根中空两端开口的引流外管1,引流外管1内侧相对设置有两根长方体形状的连接条8,引流外管1通过连接条8连接有一根与引流外管1同轴等长设置的引流内管2;引流外管1和引流内管2插入人体腹腔的一端均为斜口设置;贯穿引流外管1和引流内管2插入人体腹腔的一端侧壁分别设置有多个沿引流外管1轴向设置的第一侧孔4和第二侧孔5,引流外管1管壁和引流内管2管壁之间填充有医用棉3;引流外管1和引流内管2呈斜口的一端连接有一个孔径为0.5-0.8mm的第一滤网6,第一侧孔4和第二侧孔5内均设置有孔径为1-1.5mm的第二滤网7。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替换、等效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