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90761发布日期:2019-09-03 20:25阅读:549来源:国知局
导管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导管固定的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导管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固定导管在医学中是一种最基础的医疗操作,多种手术都需要导管固定装置,一些患者的治疗期间也需要用到导管固定装置。导管固定装置在临床上的应用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

在导尿管的固定过程中,医务人员通常采用两种固定导管的方法:高举平台法和导管固定帖固定。两者都是通过粘贴的方式将导尿管固定在皮肤上,高举平台法存在下列问题:a、患者活动后,易脱落;b、患者出汗后,易脱落;c、危重患者翻身后要重新固定,胶贴再次使用后,固定不牢固;d、固定时,胶贴易自粘,操作不方便。导管固定贴存在下列问题:a、固定贴反复粘撕,会对皮肤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固定贴固定时间长易出现皮肤破溃,有少数患者有过敏现象;b、该固定方法忽视了患者隐私问题,如患者穿裤阻碍等,另外受到大腿、裤腰的压迫,容易造成引流管不畅,也增加了患者活动不舒适感。同时,受翻身、下床活动等牵拉,易刺激尿道;c、导管固定贴价格贵。

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现有的导尿管采用粘贴的形式固定,会对患者的皮肤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例如长时间固定易出现皮肤破溃,有少数患者会出现过敏现象;现有导尿管的固定方式,不易对导尿管位置进行调整,例如,当对导尿管位置粘贴在皮肤上的位置进行调整时,将胶带或导管固定贴撕下来时,可能会造成皮肤一定的损害,且再用撕下来的胶带或导管固定贴固定导尿管时,易出现固定不牢固的情况,若换取新的胶带或导管固定贴,无疑增加了成本;由于导尿管采用粘贴固定,患者出汗可能会影响胶带和导管固定贴的固定效果;导尿管采用粘贴的形式固定,胶带和导管固定贴透气性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管固定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采用粘贴的形式固定导尿管存在使用不方便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导管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其中,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二固定部相连接,套设在患者腿部上的所述第一固定部能通过所述第一固定部对患者腿部上的挤压使得所述第一固定部固定在患者的腿部,所述第二固定部能固定导尿管。

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部包括主体部和连接部,所述主体部与所述连接部相连接,所述连接部存在连接状态和打开状态,所述连接部处于连接状态时,所述主体部呈环状结构,所述连接部呈打开状态时,所述主体部呈带状结构。

优选地,所述连接部为魔术贴。

优选地,所述主体部为松紧带。

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部采用透气的材质制成。

优选地,所述第二固定部通过对导尿管的挤压将导尿管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部上。

优选地,所述第二固定部包括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二卡接部均与所述第一固定部相连接,所述第二卡接部存在锁紧状态和打开状态,所述第二卡接部处于锁紧状态时,所述第二卡接部能穿过所述第一卡接部并卡在所述第一卡接部上,所述第二卡接部将导尿管挤压在所述第一固定部。

优选地,所述第二卡接部为板状结构,所述第二卡接部上开设有方形孔且所述方形孔沿所述第二卡接部长度方向均匀分布;

所述第一卡接部包括两个卡接件,两个所述卡接件对称设置,所述第二卡接部处于锁紧状态时,所述第二卡接部位于两个所述卡接件之间,两个所述卡接件的自由端能伸入所述方形孔中;

所述卡接件的截面形状为“L”字型。

优选地,所述第二固定部还包括底座,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二卡接部均与所述底座相连接,所述底座与所述第一固定部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固定部采用连接线缝制在所述第一固定部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导管固定装置,套设在患者腿部上的第一固定部能通过第一固定部对患者腿部上的挤压使得第一固定部固定在患者的腿部,第二固定部能固定导尿管,不需要采用粘贴的形式固定导尿管,而且操作简单,用取方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采用粘贴的形式固定导尿管存在使用不方便的技术问题。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导管固定装置,能够实现反复使用,降低了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管固定装置(第一固定部呈打开状态) 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管固定装置(第一固定部呈连接状态) 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固定部;11-主体部;12-连接部;2-第二固定部;21-第一卡接部;211-卡接件;22-第二卡接部;221-方形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导管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部1和第二固定部2,其中,第一固定部1与第二固定部2相连接,套设在患者腿部上的第一固定部1能通过第一固定部1对患者腿部上的挤压使得第一固定部1固定在患者的腿部,第二固定部2能固定导尿管。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固定部1可以套设在患者的腿部,也可以套设在患者的胳膊上或者其他不妨碍患者治疗的地方,通过第一固定部1对患者腿部上的挤压使得第一固定部1固定在患者的腿部,代替现有技术中通过粘贴在患者皮肤上以实现导尿管固定的方式,可以避免通过粘贴的形式带来的各种弊端,至于第一固定部1对患者腿部的挤压程度,只要能使得套设在患者腿部的第一固定部1不会相对于患者的腿部发生移动即可,不会给患者带来不舒适的感觉,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采用粘贴的形式固定导尿管存在使用不方便的技术问题。

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管固定装置,其固定效果不会因为患者出汗而影响固定效果,其固定效果优于现有的固定方式,能减轻病人的痛苦(导尿管没有得到固定时,导尿管易滑脱,再次插管使病人的身心都受到二次伤害,有时导管滑脱更会威胁到病人的生命);本实用新型导管固定装置的成本低,且能反复使用,节省了病人的住院费用,减轻病人的负担;减轻护士的工作量,现有一些导管固定装置固定导尿管的效果差,将加大了护士的工作量;相对于粘贴的形式,对皮肤的伤害小;使用方便,简单易学,更可以反复使用,更适合长期留管的患者。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第一固定部1包括主体部11和连接部12,主体部 11与连接部12相连接,连接部12可以与主体部11的通过针线缝合连接,连接部12存在连接状态和打开状态,参见图2,连接部12处于连接状态时,主体部11呈环状结构,此时,主体部11可以套设在患者的腿部并固定在患者的腿部上,参见图1,连接部12呈打开状态时,主体部11呈带状结构,此时,可以将主体部11从患者的腿上拿开,不会给患者带来疼痛,而粘贴的胶带或导管固定帖从患者腿上拿走,开始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疼痛。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连接部12为魔术贴。魔术贴可以相互扣合与相互分开,可以反复使用,使用方便,且通过魔术贴连接,能改变主体部11呈环状时内圈的大小,将主体部11绕设且固定在患者的腿部,进而可以适合不同的患者。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主体部11为松紧带。操作简单,用取方便,对过敏性皮肤者均可使用。松紧带具有一定的弹性,当将主体部11绕设且固定在患者的腿部时,可以使得主体部11处于拉伸状态,这样可以能提高第一固定部1 固定在患者腿部上的效果。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第一固定部1采用透气的材质制成。透气性好,减小对患者不适的感觉。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第二固定部2可以通过对导尿管的挤压将导尿管固定在第一固定部1上,也可以通过粘贴的形式。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第二固定部2包括第一卡接部21和第二卡接部22,第一卡接部21和第二卡接部22均与第一固定部1相连接,第二卡接部22存在锁紧状态和打开状态,第二卡接部22处于锁紧状态时,第二卡接部22能穿过第一卡接部21并卡在第一卡接部21上,且此时第二卡接部22与第一卡接部 21形成一个环形结构,第二卡接部22将导尿管挤压在第一固定部1,环形结构的大小可以根据导尿管的大小来调节,使得导尿管固定在第一固定部1上,不易脱落。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第二卡接部22为板状结构,第二卡接部22上开设有方形孔221且方形孔221沿第二卡接部22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第二卡接部 22设有方形孔221是为了可以调节环形结构的大小;

第一卡接部21包括两个卡接件211,两个卡接件211对称设置,第二卡接部22处于锁紧状态时,第二卡接部22位于两个卡接件211之间,第二卡接部 22穿过两个卡接件211之间形成的孔中,两个卡接件211的自由端能伸入方形孔221中,两个卡接件211能够固定住方形孔221的移动,并且限制了环形结构的大小,使得导管不易脱落;

卡接件211的截面形状可以为“L”字型。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第二固定部2还包括底座,第一卡接部21和第二卡接部22均与底座相连接,底座与第一固定部1相连接。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第二固定部2可以采用连接线缝制在第一固定部1 上,底座上设置有一小孔,针线通过小孔将第二固定部2缝制在第一固定部1 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