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行走或转移不便患者的辅助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21422发布日期:2019-06-26 01:18阅读:371来源:国知局
一种行走或转移不便患者的辅助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辅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患有偏瘫、截瘫或高龄等原因行走或转移不便人员的辅助带。



背景技术:

偏瘫是脑血管病的一个常见症状,轻度偏瘫患者虽然尚能活动,但是走起路来,往往因为肌力下降、平衡协调功能降低,步行或转移时存在跌倒的风险。各种原因导致的脊髓损伤也会引起截瘫或四肢瘫,感觉、平衡、协调等功能障碍。老年患者因为种种原因功能衰退也会出现平衡、转移、步行等方面的功能障碍。这些都是可以通过康复治疗减轻或代偿的功能障碍。

在市场上具有向这类偏瘫患者售卖的行动用的辅助带,其一般为带有把手的腰带,看护人员通过抓握腰带的外侧缝制的提手带对患者起到保护作用,防止患者行走时意外摔伤,但现有设计存在缺陷:

一般患者上了年纪,腰围明显大于胸围,当看护人员向上提拉腰带时,腰带容易打滑向上移位,无法起到保护病人的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行走或转移不便患者的辅助带,其设计合理,均匀受力,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对于难于转移的人员也同样适用。

本实用新型解决该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行走或转移不便患者的辅助带,包括腰带和至少两条裆部带,所述腰带的外侧面设置有把手,所述腰带的两端分别设有相互匹配的、可拆卸的、并且可调节长度的第一锁紧功能件;所述腰带与所述裆部带的两端分别通过相互匹配的并且可调节长度的第二锁紧功能件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积极效果:1、本实用新型可调节地围设在使用者的腰围,并通过裆部带连接腰带,确保腰带在上提的过程中不打滑,从而有效确保看护人员对使用者的扶持不摔倒;2、裆部带为至少两条,分解了对使用者裆部的压力,确保不会勒伤使用者。

进一步,还包括肩带,所述腰带还设有横向通道和纵向通道,所述肩带先后穿过所述横向通道和纵向通道。所述肩带扣紧使用者的肩膀,看护人员可以通过提拉肩带的两个端头,不仅扶稳使用者,还能矫正使用者的胸姿。

具体地,所述裆部带的任意一端设置有调节扣。通过调节扣可以调节裆部带的长度,以适合身高体型不同的使用者。

具体地,所述第一锁紧功能件为锁紧扣、魔术贴或者公母扣。

具体地,所述第二锁紧功能件为锁紧扣、魔术贴或者公母扣。

进一步,所述裆部带内填充缓冲材料,具体地,所述缓冲材料可以是海绵。海绵能缓冲上提时的压力,确保使用者不会被勒伤。

作为一个优选方案,包括第一布幅贴和第二布幅贴;通过分别压制所述第一布幅贴的上下两条边沿以形成左右贯通的所述横向通道,通过分别压制第二布幅贴的左右两条边沿以形成上下贯通的所述纵向通道。

进一步,所述第一布幅贴和第二布幅贴分别敷贴在所述腰带上,或者,所述第一布幅贴敷贴在第二布幅贴上,所述第二布幅贴上敷贴在腰带上;或者,所述第二布幅贴敷贴在第一布幅贴上,所述第一布幅贴上敷贴在腰带上。

作为另一个优选方案,包括一布块,通过将所述布块的四角压制在所述腰带上,形成上下左右都贯通的布贴,同时实现所述横向通道和纵向通道。

更进一步,所述腰带上还设有加固带,使得腰带更为稳固。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穿戴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一穿戴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二穿戴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二穿戴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三穿戴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10-腰带;11把手;13-加固带;15锁紧扣;17-公母扣;20-裆部带;24-调节扣;30-肩带;14-横向通道;16-纵向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一的行走或转移不便患者的辅助带,包括腰带10和两条裆部带20,腰带10具有一定幅宽,腰带10内侧面紧贴使用者的腰部,腰带10外侧面间隔地设置有横向的把手11和纵向的加固带13。

腰带10的两端分别设置可调节的相互匹配的锁紧扣15,所述锁紧扣15结构与裤头皮带的锁紧原理相同:腰带10的一端设有打孔的条带,腰带10的另一端设有扣子,锁紧扣15相互扣合,使腰带10形成一个闭合的环带。

腰带10的下摆设置有四个公母扣17,每条裆部带20的两端分别对应设置有公扣或母扣,腰带10与裆部带20通过公母扣17可拆卸地相接。

而且,所述裆部带20的任意一端设置有调节扣24,使得裆部带20可以调节长度。所述裆部带20内填充海绵,确保不会勒伤使用者。

使用时,腰带10通过锁紧扣15围设并调整性地扣紧在使用者的腰部,每条裆部带20跨过使用者的裆部,其两端分别与腰带10前后两侧的公母扣17相互相接,兜住使用者的裆部。并通过调节扣24调节两条裆部带20的长度,以适应使用者的体型。

当使用者行走时,看护人员抓握腰带10的把手11,当使用者欲跌倒时,看护人员上提把手11,裆部带20托住裆部,腰带10不移位,看护人员能确保使用者不会摔倒受伤。而两条裆部带20分解了使用者的体重,并不会勒紧使用者的胯部。

实施例二

如图4-6所示,本实施例二的行走或转移不便患者的辅助带,包括肩带30、腰带10和两条裆部带20。

肩带30为具有一定幅宽的柔性带。

腰带10具有一定幅宽,腰带10内侧面紧贴使用者的腰部,腰带10外侧面的中部设有横向通道14和纵向通道16。横向通道14容许肩带30横向穿过,纵向通道16容许肩带30纵向穿过。

具体地,横向通道14和纵向通道16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第一布幅贴为一布块,通过分别压制其上下两条边沿以形成左右贯通的横向通道14,第二布幅贴为一布块,通过分别压制其左右两条边沿以形成上下贯通的纵向通道16。第一布幅贴和第二布幅贴可以分别敷贴在腰带10上,也可以是,第一布幅贴敷贴在第二布幅贴上,第二布幅贴上敷贴在腰带10上。更进一步,可以将一布块的四角压制,形成上下左右都贯通的布贴,同时实现横向通道14和纵向通道16,本实施例二优选四角压制的一布幅贴。

腰带10外侧面还间隔地设置有纵向的加固带13及横向的把手11,腰带10的两端分别设置可调节的相互匹配的锁紧扣15,所述锁紧扣15结构与裤头皮带的锁紧原理相同,锁紧扣15相互扣合,使腰带10形成一个闭合的环带。

腰带10的下摆设置有四个公母扣17,每条裆部带20的两端分别对应设置有公扣或母扣,腰带10与裆部带20通过公母扣17可拆卸地相接。

而且,所述裆部带20的任意一端设置有调节扣24,使得裆部带20可以调节长度。

使用时,腰带10通过锁紧扣15围设并调整性地扣紧在使用者的腰部,且横向通道14和纵向通道16定位于使用者的后腰。每条裆部带20跨过使用者的裆部,其两端分别与腰带10前后两侧的公母扣17相互相接,兜住使用者的裆部。并通过调节扣24调节两条裆部带20的长度,以适应使用者的体型。

然后,肩带30首先穿过腰带10上的横向通道14后,肩带30的两端分别外露在横向通道14的两端出口,接着,肩带30的两端分别于使用者的腋下向上跨过肩膀回到背部,肩带30的两端于后背汇合并持续向后腰移动,直至自上而下地穿过腰带10的纵向通道16,肩带30的两端从纵向通道16的下方出口露出。受到纵向通道16的收紧,肩带30的两端定位在纵向通道16,不会从纵向通道16滑出。

当使用者行走时,看护人员除了可以抓握腰带10的把手11,还可以抓握从纵向通道16的下方出口露出的肩带30的两个端头。当看护人员自下而上提起肩带30的两个端头时,不仅可以确保患者不会摔倒受伤,可以收紧肩带30,从而带动使用者后翻双肩,挺直背部,调整身姿,裆部带20托住裆部,腰带10不移位。

设置肩带30是为了那些胸姿不正的患者,他们有些是上了年纪,有些是瘫痪造成,使得他们躯体不合理地向前倾,在步行过程中,摔倒时也是重心向前,一般的腰带10不能确保有效支撑他们,必须通过这种腰肩协同的辅助带才能确保看护人员对使用者的看护。

实施例三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三的行走或转移不便患者的辅助带,其与实施例二的结构基本相同,其区别点在于:当腰带10下摆的四个公母扣17同时位于后腰或者前腹时,可以调整裆部带20的使用方式,同样可以确保患者不会摔倒受伤。

从实施例一可见,腰带的扣合处可以在腹部,方便使用者自己扣合,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想到,腰带的扣合处还可以是侧腰或者是后腰,本实用新型不限于将腰带的扣合处在腹部。

实施例一、二和三的腰带通过锁紧扣围闭,对于腰带的围闭方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想到其他的替代方式,比如魔术贴,比如带有可调节长度功能的公母扣等。因此,只要能实现可调节长度地锁紧功能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同理,腰带与裆部带的连接方式也不限于公母扣连接,只要能实现可调节长度地锁紧功能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而且,所述裆部带的条数也不限于两条,根据实际需要和裆部带的幅宽,可以增设裆部带。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果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改动或变型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