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式担架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59047发布日期:2019-05-24 21:31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式担架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调式担架车。



背景技术:

在医院里,担架车是最常用的设备之一,常用来运送病人使用,目前的担架车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如下缺陷,担架车床体与地面之间的角度不可调整,由于担架车的长度较长,医院里需要专门的长度较长的电梯方能盛放,但是,在使用担架车运输小区高层的病人时,由于一般小区的电梯长度较小,担架车由于角度不能调整而不能使用,只能通过走楼梯等方式运输病人,此操作费时费力,不利于病人的及时抢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传统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可调式担架车,本担架车可调节床板与底面之间的角度,从而调节担架车的占地面积,通过调整可进入到面积较小的电梯内,方便运送病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达到的:一种可调式担架车,包括床板,所述床板的一端竖直设置有踩板,所述床板底面设置有带滚轮的支腿,所述床板底面两侧分别设置有铰接板,所述铰接板铰接有第一支腿与第二支腿,所述第一支腿与第二支腿分别设置有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所述床板底面设置有弧形的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穿过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支腿侧部与第二支腿侧壁分别设置有可将第一支腿、第二支腿与定位板固定的第一固定装置与第二固定装置。

通过上述设置,本担架车的占地面积可调节,通过调节后可进入平常的电梯内,方便运输病人。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定位板上沿定位板本体均匀设置有定位孔多个。所述第一固定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一支腿上的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与定位孔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固定孔内插装有第一定位柱,所述第一定位柱穿过第一固定孔与定位孔插装配合。

设置有第一定位柱,可将第一支腿与定位板连接固定或者拆卸调节。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第一定位柱远离第一固定孔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端板,所述第一定位柱套装有第一拉簧,所述第一拉簧的一端与第一定位柱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拉第一簧的另一端与第一端板固定连接。

通过上述设置,方便调节第一支腿与床板之间的角度,且省时省力。平常状态下,受第一拉簧拉力的作用,第一定位柱通过第一拉簧插在第一固定孔与定位孔内,保证本担架车的正常使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固定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二支腿上的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孔与定位孔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二固定孔内插装有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二定位柱穿过第二固定孔与定位孔插装配合。

通过上述设置,方便将第二支腿与定位板连接固定或者拆卸调节。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定位柱远离第二固定孔的二端设置有第二端板,所述第二定位柱套装有第二拉簧,所述第二拉簧的一端与第二定位柱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拉第二簧的另一端与第二端板固定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床板的一端顶面设置有插腔,所述踩板与插腔滑动配合。

通过上述设置,当将床板倾斜设置时,调节床板设置有踩板的一端低于另一端,方便躺在床板上的病人使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床板设置有插腔的一端侧壁设置有螺纹孔,踩板的上端与底端设置有板孔,所述螺纹孔与插腔相连通,所述螺纹孔内安装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穿过螺纹孔与板孔插装在板孔内,所述踩板同过螺纹柱与床板连接固定。

通过上述设置,可将踩板与床板固定或者拆卸,且操作方便。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调式担架车,本担架车设置有可调节的支腿,通过调节支腿可调节床板的高度,同时本担架车可调节床板与底面之间的角度,从而调节担架车的占地面积,通过调整可进入到面积较小的电梯内,方便运送病人。综上所述,本担架车结构合理,功能强大,且操作方便,适合推广应用。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调式担架车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调式担架车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调式担架车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调式担架车局部结构剖视示意图。

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调式担架车局部结构剖视示意图。

附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调式担架车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调式担架车局部结构剖视示意图。

附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调式担架车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附图1至附图8所示,一种可调式担架车,包括设置有护栏11的床板1,所述床板1底面设置有带滚轮24的支腿,所述床板1的一端竖直设置有踩板13,所述床板1底面两侧分别设置有铰接板12,所述铰接板12铰接有第一支腿21与第二支腿22,所述第一支腿21与第二支腿22分别设置有第一通孔211与第二通孔221,所述床板1底面设置有弧形的定位板14,所述定位板14穿过第一通孔211与第二通孔221,所述第一支腿21侧部与第二支腿22侧壁分别设置有可将第一支腿21、第二支腿22与定位板14固定的第一固定装置与第二固定装置。所述定位板14上沿定位板14本体均匀设置有定位孔15多个。

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板14的两端与床板1底面通过焊接等方式连接,第一支腿21、第二支腿22沿定位板14转动时,定位孔15可与第一第一固定孔212、第二固定孔222相重合。

如附图4所示,第一固定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一支腿21上的第一固定孔212,所述第一固定孔212与定位孔15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固定孔212内插装有第一定位柱31,所述第一定位柱31穿过第一固定孔212与定位孔15插装配合。

第一定位柱31远离第一固定孔212的一端焊接有第一端板33,所述第一定位柱31套装有第一拉簧32,所述第一拉簧32的一端与第一定位柱31侧壁通过焊接等方式连接,所述拉第一拉簧32的另一端与第一端板33通过焊接等方式连接。

如附图5所示,所述第二固定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二支腿22上的第二固定孔222,所述第二固定孔222与定位孔15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二固定孔222内插装有第二定位柱41,所述第二定位柱41穿过第二固定孔222与定位孔15插装配合。

第二定位柱41远离第二固定孔222的二端焊接有第二端板43,所述第二定位柱41套装有第二拉簧42,所述第二拉簧42的一端与第二定位柱41侧壁通过焊接等方式连接,第二拉簧42的另一端与第二端板43通过焊接等方式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支腿21、第二支腿22沿定位板14转动时,定位孔15可与第一第一固定孔212、第二固定孔222相重合。

如附图6至附图8所示,床板1的一端顶面设置有插腔16,所述插腔16内安装有踩板13。

床板1设置有插腔16的一端侧壁设置有螺纹孔17,踩板13的上端与底端设置有板孔131,所述螺纹孔17与插腔16相连通,所述螺纹孔17内安装有与螺纹孔内螺纹相配合的螺纹柱18,螺纹柱18穿过螺纹孔17插装在板孔131内,所述踩板13通过螺纹柱18与床板1连接固定。螺纹柱18周向设置有转柱181。

如附图1所示,本担架车可正常使用时,同时本担架车的高度可调整,可降低床板1的高度,方便移动地面上的伤人或者病人,在调节时,拉动第一定位柱31与第二定位柱41脱离定位孔15,然后转动第一支腿21第二支腿22,转动时,朝向床板1的两端转动,转动至合适的位置时,松开第一定位柱31与第二定位柱41,使其进入到相对应的定位孔15内,此状态下方便转移地面上的病人或者伤人,如附图2所示。

如附图3所示,在进入电梯等较小空间时,同样通过调节可将床板1倾斜设置,此状态下担架车占用的空间较小,可进入电梯,同时转动螺纹柱18,使踩板13在插腔16内可移动,将踩板13拉出,使踩板13底部的板孔与螺纹孔17位置相对应,将螺纹柱插入即可将踩板13固定,此状态下,病人可用脚踩住踩板13,防止病人滑落。具体的,将病人防止到担架车上后,可在护栏上安装绑带,可进一步将病人固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