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脊柱钉棒手术的撑开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02063发布日期:2019-07-06 11:25阅读:44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脊柱钉棒手术的撑开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脊柱钉棒手术的撑开器。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脊柱由上下交错叠加的多段椎间盘7和椎体6构成,当中某段椎间盘7有破坏时,需要通过钛棒4连接相应的椎体6即脊柱钉棒手术,以支撑人的体重,其中钛棒4通过螺钉5旋入相应的椎体6中。在进行脊柱钉棒手术过程中,需要用到撑开器:先将钛棒4上的螺钉5旋旋入相应的椎体6中但不完全旋紧,即螺钉5带动相应的椎体6于钛棒4上滑动,然后通过撑开器相对撑开螺钉5,等到螺钉5带动相应的椎体6于钛棒4上滑动到合适的位置后,再旋紧螺钉5,使钛棒4替代有破坏的椎间盘7即可。

目前临床工作中所使用的钉棒系统内固定撑开器尽管有很多不同,但临床操作中仍存在以下问题:(1)在临床运用中常常因撑开力度不够导致复位不彻底或椎体稳定性差,因而导致患者术后恢复不理想;(2)操作中需操作者垂直用力压住钉棒避免滑脱,不能随实际操作中钉棒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调整变换撑开时的方位;(3)操作中出现撑开器从钛棒上滑脱造成周围组织的损伤,甚至损伤脊髓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伤害,大大提高了手术操作中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综上所述,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脊柱钉棒手术的撑开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脊柱钉棒手术的撑开器,包括钳臂、钳嘴和手持部;所述钳臂有两个,两个所述钳臂的中部相对铰接在一起;所述钳嘴外接在所述钳臂的一端用于卡入钛棒,所述钛棒的两端分别通过螺钉旋入脊柱上不同的椎体,并且所述螺钉沿着所述钛棒可滑动;所述手持部处于所述钳臂上远离所述钳嘴的一端用于相对按压后带动两个所述钳嘴相互远离,进而撑开所述钛棒上旋松的螺钉到一定距离后再旋紧以保证相应的椎体之间的间距。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克服了现有撑开器与钉棒手术中钛棒贴合不完全造成操作时易滑脱、撑开时作用力度不够和力度不均而造成椎间盘或椎体复位不彻底、操作不够省力等缺点,该撑开器不但省力而且不易滑脱,大大提高了手术效果同时降低了操作中不必要的风险。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钳嘴为扁平的弧形弯钩结构,在所述钳嘴内部设有与所述钛棒相匹配的凹槽,其侧部设有连通所述凹槽并用于将所述钛棒卡入所述凹槽内的开口,并且所述开口处于所述凹槽的一侧下部。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钳嘴撑开螺钉时,其两侧分别抵住螺钉均匀着力于螺钉,增加与螺钉的接触面积,使操作更加省力。

进一步,还包括相对按压所述手持部后再将其复位的弹性片;所述弹片有两个,每一个所述弹片的一端分别固定在一个所述手持部的内侧,其另一端向上相对弯曲后交叉在一起。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停止按压手持部后,手持部可以马上复位,便于后续的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脊柱钉棒手术重用撑开器撑开螺钉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3为钳嘴的侧视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钳臂,2、钳嘴,3、手持部,4、钛棒,5、螺钉,6、椎体,7、椎间盘,8、凹槽,9、开口,10、弹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2所示,一种用于脊柱钉棒手术的撑开器,包括钳臂1、钳嘴2和手持部3。所述钳臂1有两个,两个所述钳臂1的中部相对铰接在一起。所述钳嘴2外接在所述钳臂1的一端用于卡入钛棒4,所述钛棒4的两端分别通过螺钉5旋入脊柱上不同的椎体6,并且所述螺钉5沿着所述钛棒4可滑动。所述手持部3处于所述钳臂1上远离所述钳嘴2的一端用于相对按压后带动两个所述钳嘴2相互远离,进而撑开所述钛棒4上旋松的螺钉5到一定距离后再旋紧以保证相应的椎体6之间的间距。该撑开器还包括相对按压所述手持部3后再将其复位的弹性片10。所述弹片10有两个,每一个所述弹片10的一端分别固定在一个所述手持部3的内侧,其另一端向上相对弯曲后交叉在一起。

如图3所示,所述钳嘴2为扁平的弧形弯钩结构,在所述钳嘴2内部设有与所述钛棒相匹配的凹槽8,其侧部设有连通所述凹槽8并用于将所述钛棒4卡入所述凹槽8内的开口9,并且所述开口9处于所述凹槽8的一侧下部。

下面描述一个该撑开器的设有方法:

(1)将撑开器包被式钳嘴2的开口9对准钛棒4;

(2)轴向调整钳臂1使钳嘴2包被式凹槽8卡住钛棒4;

(3)根据钳嘴2与周围组织关系调整撑开时的方位;

(4)双手掌心相对着力手持部3使钳嘴2张开分别贴住螺钉5的侧面;

(5)掌心用力压手持部3通过撑开钳嘴2撑开螺钉5并带动相应的椎体6达到复位效果,最后旋紧螺钉5在钛棒4上的位置,固定住相应的椎体6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