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麻醉用病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16248发布日期:2019-10-19 03:12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一种麻醉用病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麻醉科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麻醉用病床。



背景技术:

麻醉是由药物或其他方法产生的一种中枢神经和(或)周围神经系统的可逆性功能抑制,这种抑制的特点主要是感觉特别是痛觉的丧失。

在科室里面经常要面对很多做手术的儿童,在对这些儿童进行麻药滴注时,儿童常常会有非常大的恐慌心理,这样就难以避免的增大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其次,由于在麻药滴注时要将麻药经脉滴注在儿童体内,故需要一个能够挂持麻药滴注瓶的支撑架;再次,由于麻药通常需要现配现滴注,而病房里面有时候没有多余干净的桌子供麻醉药盘放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麻醉用病床,其具有功能性强大的特点,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麻醉用病床,包括床板以及固定在所述床板下方的四根支撑腿,四根所述支撑腿的底部均设置有自锁万向轮,所述床板上方设置有供挂持输液瓶的输液部,所述床板的上方还设置有供患者胳膊放置的承托部,所述床板的端部通过第一锁紧部和第二锁紧部拆卸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供放置麻醉药盘的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对儿童进行麻醉时,安抚儿童躺在床板上,床板上的输液部能方便医护人员挂持输液瓶对儿童滴注麻药,床板上的承托部能方便将儿童的胳膊固定,能提高滴注时找静脉的工作效率,拆卸连接的固定板上的凹槽内可以放置麻醉药盘;因此,麻醉病床,其具有功能强大的特点,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输液部包括管筒、插杆、圆杆、挂钩、螺纹环套、第一固定杆、环块、第一弧形块、第二弧形块、第一锁紧螺栓和第二锁紧螺栓,所述管筒的一端铰接在床板上,所述插杆滑移连接在管筒内,所述挂钩固定在插杆端部,所述圆杆固定在插杆上,所述管筒上开设有供圆杆穿过的长槽,所述螺纹环套螺纹连接在圆杆上,所述第一固定杆固定在管筒的铰接轴上,所述环块固定在第一固定杆端部,所述第一弧形块和第二弧形块均固定在床板上,所述第一锁紧螺栓螺纹连接在第一弧形块和环块之间,所述第二锁紧螺栓螺纹连接在第二弧形块和环块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输液部上的管筒和插杆可以调节挂钩的高度,挂钩可以用来挂置输液瓶,通过转动环块可以带动铰接的管筒转动,使得在不使用输液部时减小输液部的占地空间,当管筒竖直放置时,拧紧第一弧形块和环块之间的第一锁紧螺栓就能将管筒位置锁定,当管筒水平放置时,拧紧第二弧形块和环块之间的第二锁紧螺栓就能将管筒位置固定,因此,输液部具有调节方便的特点,且结构较为稳定。

进一步地,所述承托部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第一磁性块、第二磁性块和软垫,所述第一支撑板滑移连接在床板的上方,所述第二支撑板和第一支撑板铰接,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上均开设有半圆槽,所述软垫固定在半圆槽的槽壁上,所述第一固定块固定在第一支撑板上,所述第二固定块固定在第二支撑板上,所述第一磁性块固定在第一固定块靠近第二固定块的一面,所述第二磁性块固定在第二固定块靠近第一固定块的一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上的半圆槽可以供放置儿童的胳膊,将儿童的胳膊固定在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半圆槽上的软垫能增大儿童胳膊的贴合度,使得儿童胳膊不易发生位置的改变,当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合闭时,第一固定块上的第一磁性块和第二固定块上的第二磁性块能相互吸附,将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固定,因此承托部的结构简单、固定儿童胳膊的效果较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锁紧部包括第三固定块、第一插块、第一螺杆和第一弹簧,所述第三固定块固定在床板上,所述固定板内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滑移连接有第一插块,所述第三固定块上开设有第一插块插入的第一插槽,所述第一滑槽槽底和第一插块之间连接有弹簧,所述第一螺杆螺纹连接在第三固定块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锁紧部中的第一插块在第一弹簧的弹力作用下能插入到第三固定块上的第一插槽,将固定板固定,当需要拆卸时,拧动第三固定块内的第一螺杆使得第一螺杆抵触第一插块脱离第一插槽即可解除锁定。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锁紧部包括第四固定块、第二固定杆、轴环和第二弹簧,所述第四固定块固定在床板上,所述固定板和第四固定块内共同开设有供第二固定杆插入的第二插槽,所述轴环固定在第二固定杆的外部,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在轴环和第四固定块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锁紧部中的第二固定杆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将插入到固定板内的第二插槽内,将固定板进一步锁定,锁定效果良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板沿水平方向滑移连接在床板上,所述第一支撑板底部固定有滑块,所述床板上开设有供滑块滑移的槽口,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还固定有第五固定块,所述第五固定块上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支撑板设置为滑移的方式能调节第一支撑板的位置,当调整第一支撑板到一定位置时,螺纹旋紧第二螺杆即可。

进一步地,所述床板上开设有供管筒和插杆放置的放置槽,所述管筒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放置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床板上开设放置槽能将输液部整体铰接转动到放置槽内,节省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床板的表面还涂覆有一层防污涂层,所述防污涂层由如下方法制备:

取以下以重量计各组分原料备用:聚乙烯颗粒40-46份、聚丙烯颗粒14-24份、丙酮60-80份、丙烯酸11-14份、乙酸乙酯6-10份、乙二胺四乙酸二钠4-8份、2-羟基乙胺4-6份、乙烯酮4-7份;

S1、制备第一预制液:将丙酮、丙烯酸、乙酸乙酯和乙烯酮混合均匀后将整体温度加热至42-45℃,保温处理1-1.3h,从而得到第一预制液;

S2、制备第二预制液:将聚乙烯颗粒、聚丙烯颗粒加入到S1得到的第一预制液内,并将温度加热至45-52℃,保温处理1-2h,从而得到第二预制液;

S3、制备防污涂层溶液:将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加入到S2得到的第二预制液内,混合均匀后得到防污涂层溶液;

S4、喷涂:将S3得到的防污涂层溶液用高压喷枪喷涂在床板的表面;

S5、热烘:将S4得到的床板放入到烘箱内,在45-50℃的温度下烘干4-6h。

进一步的,所述S1中,将丙酮、丙烯酸、乙酸乙酯和乙烯酮混合均匀后将整体温度加热至43℃,保温处理1.2h,从而得到第一预制液。

进一步的,所述S2中,将聚乙烯颗粒、聚丙烯颗粒加入到S1得到的第一预制液内,并将温度加热至48℃,保温处理1.4h,从而得到第二预制液。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麻醉病床,其床板上的输液部能方便医护人员挂持输液瓶对儿童滴注麻药,床板上的承托部能方便将儿童的胳膊固定,能提高滴注时找静脉的工作效率,拆卸连接的固定板上的凹槽内可以放置麻醉药盘;因此,麻醉病床,其具有功能强大的特点,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图1中C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D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E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6为图5中A-A处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8为图7中F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床板;10、支撑腿;101、自锁万向轮;2、输液部;3、承托部;4、第一锁紧部;5、第二锁紧部;6、固定板;61、凹槽;21、管筒;22、插杆;23、圆杆;26、挂钩;231、长槽;230、螺纹环套;210、第一固定杆;211、环块;24、第一弧形块;25、第二弧形块;241、第一锁紧螺栓;251、第二锁紧螺栓;31、第一支撑板;32、第二支撑板;310、半圆槽;311、第一固定块;312、第二固定块;3110、第一磁性块;3120、第二磁性块;3100、软垫;41、第三固定块;410、第一插块;411、第一螺杆;412、第一弹簧;413、第一滑槽;51、第四固定块;520、第二固定杆;521、第二插槽;5201、轴环;5202、第二弹簧;313、滑块;314、槽口;315、第五固定块;3150、第二螺杆;11、放置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8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8所示,一种麻醉用病床,包括床板1以及固定在床板1下方的四根支撑腿10,四根支撑腿10对称固定设置在床板1的下方,在四根支撑腿10的底部均设置有自锁万向轮101,自锁万向轮101即可使得床板1可以推动,又可以自锁;为了方便医护人员对儿童进行滴注麻药,在床板1上方设置有供挂持输液瓶的输液部2;为了方便对滴注麻药进行麻醉的儿童固定其胳膊,防止在扎针时,儿童乱动,增大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在床板1的上方还设置有供患者胳膊放置的承托部3,承托部3可以固定儿童的胳膊;为了方便医护人员放置盛有麻醉药的麻醉药盘,在床板1的端部通过第一锁紧部4和第二锁紧部5拆卸连接有固定板6,其中在固定板6上开设有供放置麻醉药盘的凹槽61,盛有麻醉药的麻醉药盘可以放置在麻醉药盘上的凹槽61内;因此,当对儿童进行麻醉时,安抚儿童躺在床板1上,床板1上的输液部2能方便医护人员挂持输液瓶对儿童滴注麻药,床板1上的承托部3能方便将儿童的胳膊固定,能提高滴注时找静脉的工作效率,拆卸连接的固定板6上的凹槽61内可以放置麻醉药盘;因此,麻醉病床,其具有功能强大的特点,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如图1至图8所示,其中输液部2包括管筒21、插杆22、圆杆23、挂钩26、螺纹环套230、第一固定杆210、环块211、第一弧形块24、第二弧形块25、第一锁紧螺栓241和第二锁紧螺栓251,其中管筒21的一端铰接在床板1上,插杆22滑移连接在管筒21内,插杆22在管筒21内的位置可以进行调节,其中挂钩26固定在插杆22端部,因此当插杆22的位置调节时,挂钩26的位置也可以进行调节,为了方便的固定插杆22在管筒21的位置,将圆杆23固定在插杆22上,并在管筒21上开设有供圆杆23穿过的长槽231,将螺纹环套230螺纹连接在圆杆23上,螺纹拧紧螺纹环套230能将圆杆23的位置固定,即将插杆22在管筒21内的位置固定;为了方便的锁定管筒21的铰接位置,将第一固定杆210固定在管筒21的铰接轴上,将环块211固定在第一固定杆210端部,同时将第一弧形块24和第二弧形块25均固定在床板1上,第一弧形块24和第二弧形块25分别位于环块211的外部,将第一锁紧螺栓241螺纹连接在第一弧形块24和环块211之间,将第二锁紧螺栓251螺纹连接在第二弧形块25和环块211之间,当管筒21处于竖直时,可以拧松第二弧形块25和环块211之间的第二锁紧螺栓251,拧紧第一锁紧螺栓241;当管筒21处于水平时,可以拧送第一锁紧螺栓241,拧紧第二锁紧螺栓251进行锁定;因此,输液部2上的管筒21和插杆22可以调节挂钩26的高度,挂钩26可以用来挂置输液瓶,通过转动环块211可以带动铰接的管筒21转动,使得在不使用输液部2时减小输液部2的占地空间,当管筒21竖直放置时,拧紧第一弧形块24和环块211之间的第一锁紧螺栓241就能将管筒21位置锁定,当管筒21水平放置时,拧紧第二弧形块25和环块211之间的第二锁紧螺栓251就能将管筒21位置固定,因此,输液部2具有调节方便的特点,且结构较为稳定。

如图1至图8所示,其中承托部3包括第一支撑板31、第二支撑板32、第一固定块311、第二固定块312、第一磁性块3110、第二磁性块3120和软垫3100,其中第一支撑板31滑移连接在床板1的上方,第一支撑板31在床板1上的位置可以调节,第二支撑板32和第一支撑板31铰接,并且在第一支撑板31和第二支撑板32上均开设有半圆槽310,将软垫3100固定在半圆槽310的槽壁上;为了将第一支撑板31和第二支撑板32之间固定,将第一固定块311固定在第一支撑板31上,将第二固定块312固定在第二支撑板32上,将第一磁性块3110固定在第一固定块311靠近第二固定块312的一面,将第二磁性块3120固定在第二固定块312靠近第一固定块311的一面,第一固定块311上的第一磁性块3110和第二固定块312上的第二磁性块3120能相互吸附,将第一支撑板31和第二支撑板32之间固定;因此,第一支撑板31和第二支撑板32上的半圆槽310可以供放置儿童的胳膊,将儿童的胳膊固定在第一支撑板31和第二支撑板32之间,半圆槽310上的软垫3100能增大儿童胳膊的贴合度,使得儿童胳膊不易发生位置的改变,当第一支撑板31和第二支撑板32合闭时,第一固定块311上的第一磁性块3110和第二固定块312上的第二磁性块3120能相互吸附,将第一支撑板31和第二支撑板32之间固定,因此承托部3的结构简单、固定儿童胳膊的效果较好。

如图1至图8所示,其中第一锁紧部4包括第三固定块41、第一插块410、第一螺杆411和第一弹簧412,其中第三固定块41固定在床板1上,在固定板6内开设有第一滑槽413,在第一滑槽413内滑移连接有第一插块410,在第三固定块41上开设有第一插块410插入的第一插槽,并且在第一滑槽413槽底和第一插块410之间连接有弹簧,其中弹簧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滑槽413槽底,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一插块410上,并且将第一螺杆411螺纹连接在第三固定块41内,第一锁紧部4中的第一插块410在第一弹簧412的弹力作用下能插入到第三固定块41上的第一插槽,将固定板6固定,当需要拆卸时,拧动第三固定块41内的第一螺杆411使得第一螺杆411抵触第一插块410脱离第一插槽即可解除锁定;第二锁紧部5包括第四固定块51、第二固定杆520、轴环5201和第二弹簧5202,其中第四固定块51固定在床板1上,在固定板6和第四固定块51内共同开设有供第二固定杆520插入的第二插槽521,其中轴环5201固定在第二固定杆520的外部,第二弹簧5202的两端分别连接在轴环5201和第四固定块51上,第二弹簧5202的一端固定在轴环5201上,第二弹簧5202的另一端固定在第四固定块51上,第二锁紧部5中的第二固定杆520在第二弹簧5202的作用下将插入到固定板6内的第二插槽521内,将固定板6进一步锁定,锁定效果良好。

如图1至图8所示,由于第一支撑板31沿水平方向滑移连接在床板1上,为了使得第一支撑板31在调节位置时较为稳定,在第一支撑板31底部固定有滑块313,在床板1上开设有供滑块313滑移的槽口314,利用滑块313和槽口314的配合使得第一支撑板31的滑移结构稳定,为了方便的固定第一支撑板31的位置,在第一支撑板31上还固定有第五固定块315,并在第五固定块315上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杆3150,将第一支撑板31设置为滑移的方式能调节第一支撑板31的位置,当调整第一支撑板31到一定位置时,螺纹旋紧第二螺杆3150即可;为了节省管筒21和插杆22的占地空间,在床板1上开设有供管筒21和插杆22放置的放置槽11,其中管筒21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放置槽11内,通过在床板1上开设放置槽11能将输液部2整体铰接转动到放置槽11内,节省空间。

由于床板1上会有不同的病人躺卧,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床板1的表面会积累灰尘,变得脏污,为了防止床板1上灰尘粘在床板1上导致床板1难以清洗,在床板1的表面还涂覆有一层防污涂层,故提供了一种防污涂层的制备方法,其具有制备流程短、制备方法简单的优点,其中防污涂层由如下方法制备:

取以下以重量计各组分原料备用:聚乙烯颗粒42份、聚丙烯颗粒16份、丙酮64份、丙烯酸12份、乙酸乙酯8份、乙二胺四乙酸二钠6份、2-羟基乙胺5份、乙烯酮5份;

S1、制备第一预制液:将丙酮、丙烯酸、乙酸乙酯和乙烯酮混合均匀后将整体温度加热至43℃,保温处理1.2h,从而得到第一预制液;

S2、制备第二预制液:将聚乙烯颗粒、聚丙烯颗粒加入到S1得到的第一预制液内,并将温度加热至48℃,保温处理1.4h,从而得到第二预制液;

S3、制备防污涂层溶液:将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加入到S2得到的第二预制液内,混合均匀后得到防污涂层溶液;

S4、喷涂:将S3得到的防污涂层溶液用高压喷枪喷涂在床板1的表面;

S5、热烘:将S4得到的床板1放入到烘箱内,在48℃的温度下烘干5h。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防污涂层的制备,其防污涂层的制备方法如下:

取以下以重量计各组分原料备用:聚乙烯颗粒44份、聚丙烯颗粒18份、丙酮66份、丙烯酸13份、乙酸乙酯8份、乙二胺四乙酸二钠6份、2-羟基乙胺5份、乙烯酮5份;

S1、制备第一预制液:将丙酮、丙烯酸、乙酸乙酯和乙烯酮混合均匀后将整体温度加热至43℃,保温处理1.2h,从而得到第一预制液;

S2、制备第二预制液:将聚乙烯颗粒、聚丙烯颗粒加入到S1得到的第一预制液内,并将温度加热至48℃,保温处理1.4h,从而得到第二预制液;

S3、制备防污涂层溶液:将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加入到S2得到的第二预制液内,混合均匀后得到防污涂层溶液;

S4、喷涂:将S3得到的防污涂层溶液用高压喷枪喷涂在床板1的表面;

S5、热烘:将S4得到的床板1放入到烘箱内,在48℃的温度下烘干5h。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防污涂层的制备,其防污涂层的制备方法如下:

取以下以重量计各组分原料备用:聚乙烯颗粒42份、聚丙烯颗粒17份、丙酮66份、丙烯酸13份、乙酸乙酯8份、乙二胺四乙酸二钠6份、2-羟基乙胺5份、乙烯酮5份;

S1、制备第一预制液:将丙酮、丙烯酸、乙酸乙酯和乙烯酮混合均匀后将整体温度加热至43℃,保温处理1.2h,从而得到第一预制液;

S2、制备第二预制液:将聚乙烯颗粒、聚丙烯颗粒加入到S1得到的第一预制液内,并将温度加热至48℃,保温处理1.4h,从而得到第二预制液;

S3、制备防污涂层溶液:将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加入到S2得到的第二预制液内,混合均匀后得到防污涂层溶液;

S4、喷涂:将S3得到的防污涂层溶液用高压喷枪喷涂在床板1的表面;

S5、热烘:将S4得到的床板1放入到烘箱内,在48℃的温度下烘干5h。

实施例4

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防污涂层的制备,其防污涂层的制备方法如下:

取以下以重量计各组分原料备用:聚乙烯颗粒43份、聚丙烯颗粒20份、丙酮68份、丙烯酸13份、乙酸乙酯8份、乙二胺四乙酸二钠6份、2-羟基乙胺5份、乙烯酮6份;

S1、制备第一预制液:将丙酮、丙烯酸、乙酸乙酯和乙烯酮混合均匀后将整体温度加热至43℃,保温处理1.2h,从而得到第一预制液;

S2、制备第二预制液:将聚乙烯颗粒、聚丙烯颗粒加入到S1得到的第一预制液内,并将温度加热至48℃,保温处理1.4h,从而得到第二预制液;

S3、制备防污涂层溶液:将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加入到S2得到的第二预制液内,混合均匀后得到防污涂层溶液;

S4、喷涂:将S3得到的防污涂层溶液用高压喷枪喷涂在床板1的表面;

S5、热烘:将S4得到的床板1放入到烘箱内,在48℃的温度下烘干5h。

实施例5

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防污涂层的制备,其防污涂层的制备方法如下:

取以下以重量计各组分原料备用:聚乙烯颗粒45份、聚丙烯颗粒22份、丙酮72份、丙烯酸13份、乙酸乙酯8份、乙二胺四乙酸二钠6份、2-羟基乙胺5份、乙烯酮6份;

S1、制备第一预制液:将丙酮、丙烯酸、乙酸乙酯和乙烯酮混合均匀后将整体温度加热至43℃,保温处理1.2h,从而得到第一预制液;

S2、制备第二预制液:将聚乙烯颗粒、聚丙烯颗粒加入到S1得到的第一预制液内,并将温度加热至48℃,保温处理1.4h,从而得到第二预制液;

S3、制备防污涂层溶液:将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加入到S2得到的第二预制液内,混合均匀后得到防污涂层溶液;

S4、喷涂:将S3得到的防污涂层溶液用高压喷枪喷涂在床板1的表面;

S5、热烘:将S4得到的床板1放入到烘箱内,在48℃的温度下烘干5h。

实施例6

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防污涂层的制备,其防污涂层的制备方法如下:

取以下以重量计各组分原料备用:聚乙烯颗粒45份、聚丙烯颗粒23份、丙酮74份、丙烯酸13份、乙酸乙酯8份、乙二胺四乙酸二钠6份、2-羟基乙胺5份、乙烯酮6份;

S1、制备第一预制液:将丙酮、丙烯酸、乙酸乙酯和乙烯酮混合均匀后将整体温度加热至43℃,保温处理1.2h,从而得到第一预制液;

S2、制备第二预制液:将聚乙烯颗粒、聚丙烯颗粒加入到S1得到的第一预制液内,并将温度加热至48℃,保温处理1.4h,从而得到第二预制液;

S3、制备防污涂层溶液:将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加入到S2得到的第二预制液内,混合均匀后得到防污涂层溶液;

S4、喷涂:将S3得到的防污涂层溶液用高压喷枪喷涂在床板1的表面;

S5、热烘:将S4得到的床板1放入到烘箱内,在48℃的温度下烘干5h。

实施例7

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防污涂层的制备,其防污涂层的制备方法如下:

取以下以重量计各组分原料备用:聚乙烯颗粒40份、聚丙烯颗粒23份、丙酮76份、丙烯酸13份、乙酸乙酯8份、乙二胺四乙酸二钠6份、2-羟基乙胺5份、乙烯酮6份;

S1、制备第一预制液:将丙酮、丙烯酸、乙酸乙酯和乙烯酮混合均匀后将整体温度加热至43℃,保温处理1.2h,从而得到第一预制液;

S2、制备第二预制液:将聚乙烯颗粒、聚丙烯颗粒加入到S1得到的第一预制液内,并将温度加热至48℃,保温处理1.4h,从而得到第二预制液;

S3、制备防污涂层溶液:将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加入到S2得到的第二预制液内,混合均匀后得到防污涂层溶液;

S4、喷涂:将S3得到的防污涂层溶液用高压喷枪喷涂在床板1的表面;

S5、热烘:将S4得到的床板1放入到烘箱内,在48℃的温度下烘干5h。

实施例8

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床板1的表面上未涂覆有一层防污涂层。

对实施例1-7中喷涂有防污涂层的床板1进行表面硬度和剥离强度的测试,为了便于比较,所有实施例的数据基于实施例1的数据进行归一化。

表1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