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胸透保护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13746发布日期:2019-07-19 22:29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新生儿胸透保护服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新生儿X光胸透保护服,用于对新生儿在进行胸透时关键部位进行保护。



背景技术:

胸透称荧光透视,为常用X线检查方法。它是利用X线具有穿透性、荧光性和摄影效应的特性,使人体在荧屏上形成影像,由于人体组织有密度和厚度的差别,当X线穿透人体不同组织时,X线被吸收的程度不同。目前,X光胸透主要用于检查诊断肺部疾病、心脏的大小、肋骨、胸膜、胸壁纵隔、支气管等。

随着X光仪器不断改进,其放射剂量越来越小,加上胸透检查一般也在十几秒以内,对人体的危害非常微小,基本可忽略。但由于儿童、新生儿正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细胞分裂活跃,较之成年敏感得多,且年龄越小越敏感(胚胎组织对射线更敏感),会造成部分机体细胞受损,这些受损细胞如果没能自我修复(也可能是异常修复),就会残存于机体里,像“定时炸弹”,在免疫力低下或促癌因素存在下,开始疯狂复制,成为一个癌症病灶。

统计表明, 儿童在接受 X 射线检查时, 透视占绝大(82.33%), 其中胸部透视尤为显著, 占透视患儿 81.31%。虽然胸透具有经济、简单、立等结果等, 但每次胸透所受到照射量比一次摄片所受的照射量要大数倍到数十倍, 同时照射野内的所有器官和组织都会受到较大剂量的照射, 特别是胸腺、甲状腺、乳腺、脑、生殖器等敏感的器官。这些器官的发育程度直接影响到每个人的免疫力、内分泌水平及全身的生长发育。

年龄较小的新生儿一般采取卧式胸透,即让新生儿躺于检测床上,胸透设备从新生儿上方进行照射实现,然而这种照射方式存在如下弊端:①在胸透过程中,对新生儿的关键部位没有进行保护,例如头部及生殖器等,即使存在,也只是通过具有防辐射的布料进行局部遮盖,由于新生儿无很好的自控能力,会因压覆的不适感将该布料踢除,防辐射功能形同虚设;②在胸透过程中,新生儿的手臂会进行随意摆动,摆动过程中会对胸透区域进行遮挡,新生儿手臂的摆动会导致胸透区与拍摄设备不垂直,导致摄片的效果差,导致胸透检测导致不成功需要重新摄片,从而加剧胸透对新生儿所产生的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胸透过程中新生儿的关键部位进行保护、避免手臂摆动的新生儿胸透保护服,从而提高胸透呈像效果,降低对新生儿的伤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垫于新生儿背部的背垫,所述的背垫设置有头部保护部、生殖器保护部及肢体限位部,所述的头部保护部具有防辐射功能,并位于新生儿头部与胸透设备之间,所述的生殖器保护部具有防辐射功能,并位于生殖器与胸透设备之间,所述的肢体限位部分别与新生儿双臂位置相对应且使新生儿在胸透过程中手臂保持外展功能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头部保护部配合生殖器保护部对新生儿的关键部位进行保护,降低对新生儿的伤害,而肢体限位部分则保证新生儿在胸透过程中手臂保持外展功能位,避免手臂摆动影响呈像效果,针对新生儿自控力差及辐射危害大的特点进行设计,多功能进行组合使新生儿胸透保护服更具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头部保护部及生殖器保护部均由面料表层及填充于面料表层内具有防辐射功能的金属颗粒组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填充于面料表层内的金属颗粒形成防辐射屏障,保证头部保护部及生殖器保护部的防辐射功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金属颗粒的材质为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作为屏蔽辐射效果较优的金属,材质优选铅,强化防辐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头部保护部包括主体及主体两侧的侧翼,所述的主体固定连接于背垫并与新生儿头部后方位置相对应,所述的侧翼分别从新生儿头部两侧环绕,组合形成包覆新生儿头部并可调节大小的环体,各所述的侧翼远离主体的端部设置有相互粘合的粘合区域。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体给予新生儿头部舒适的支撑感,配合环绕的侧移形成头部的完全包覆,由于侧翼端部设置有粘合区域,所以能够根据不同体重的新生儿,完全包覆不同大小的新生儿头部,操作方便,提高适用范围同时兼顾舒适感,避免辐射的同时避免新生儿在胸透时因不适而挣扎。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生殖器保护部一端为后端与背垫相固定,另一端为前端从新生儿两腿之间穿过,并延伸至生殖器前方,所述的生殖器保护部两侧分别设置有固定带,各所述的固定带一端固定于生殖器保护部的后端,另一端与生殖器保护部的前端黏贴配合,并与生殖器保护部构成环绕新生儿腿部并可调节大小的环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U形延伸的生殖器保护部,保证生殖器的完全包覆,配合固定带能够根据不同体重的新生儿,适配不同粗细的新生儿腿部,操作方便,提高适用范围同时兼顾舒适感,避免辐射的同时避免新生儿在胸透时因不适而挣扎。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各所述的肢体限位部包括延伸带及绑带,所述的延伸带固定于背垫,并沿新生儿手臂伸展方向延伸设置于新生儿手臂背面,所述的绑带分别固定于延伸带上下两侧并将新生儿手臂约束于延伸带,所述的延伸带远离背垫的端部设置有压于呈像板下方的折叠区域。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胸透过程中,往往会在新生儿的背部放置与胸透设备配合使用的呈像板,合理利用该呈像板,将延伸带的折叠区域进行按压固定,避免其移位,同时绑带将新生儿手臂限位于不会移位的延伸带,即可实现保持外展功能位的手臂限位,提高胸透呈像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绑带的宽度为6~10c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优选该宽度的绑带,提高绑带与新生儿手臂的贴合面积,在保证限位效果的同时提高绑带固定新生儿手臂时的舒适感,避免新生儿在胸透时因不适而挣扎,同时固定新生儿时不会造成新生儿皮肤的损伤。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头部保护部及生殖器保护部的剖面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生儿胸透保护服,包括垫于新生儿背部的背垫1,背垫1设置有头部保护部2、生殖器保护部3及肢体限位部4,头部保护部2具有防辐射功能,并位于新生儿头部与胸透设备之间,生殖器保护部3具有防辐射功能,并位于生殖器与胸透设备之间,肢体限位部4分别与新生儿双臂位置相对应且使新生儿在胸透过程中手臂保持外展功能位,头部保护部2配合生殖器保护部3对新生儿的关键部位进行保护,降低对新生儿的伤害,而肢体限位部4分则保证新生儿在胸透过程中手臂保持外展功能位,避免手臂摆动影响呈像效果,针对新生儿自控力差及辐射危害大的特点进行设计,多功能进行组合使新生儿胸透保护服更具实用性。

头部保护部2及生殖器保护部3均由面料表层21及填充于面料表层21内具有防辐射功能的金属颗粒22组成,填充于面料表层21内的金属颗粒22形成防辐射屏障,保证头部保护部2及生殖器保护部3的防辐射功能。

金属颗粒22的材质为铅,作为屏蔽辐射效果较优的金属,材质优选铅,强化防辐射效果。

头部保护部2包括主体23及主体23两侧的侧翼24,主体23固定连接于背垫1并与新生儿头部后方位置相对应,侧翼24分别从新生儿头部两侧环绕,组合形成包覆新生儿头部并可调节大小的环体,各侧翼24远离主体23的端部设置有相互粘合的粘合区域241,主体23给予新生儿头部舒适的支撑感,配合环绕的侧移形成头部的完全包覆,由于侧翼24端部设置有粘合区域,所以能够根据不同体重的新生儿,完全包覆不同大小的新生儿头部,操作方便,提高适用范围同时兼顾舒适感,避免辐射的同时避免新生儿在胸透时因不适而挣扎。

生殖器保护部3一端为后端32与背垫1相固定,另一端为前端31从新生儿两腿之间穿过,并延伸至生殖器前方,生殖器保护部3两侧分别设置有固定带33,各固定带33一端固定于生殖器保护部3的后端32,另一端与生殖器保护部3的前端31黏贴配合,并与生殖器保护部3构成环绕新生儿腿部并可调节大小的环体,U形延伸的生殖器保护部3,保证生殖器的完全包覆,配合固定带33能够根据不同体重的新生儿,适配不同粗细的新生儿腿部,操作方便,提高适用范围同时兼顾舒适感,避免辐射的同时避免新生儿在胸透时因不适而挣扎。

各肢体限位部4包括延伸带41及绑带42,延伸带41固定于背垫1,并沿新生儿手臂伸展方向延伸设置于新生儿手臂背面,绑带42分别固定于延伸带41上下两侧并将新生儿手臂约束于延伸带41,延伸带41远离背垫1的端部设置有压于呈像板下方的折叠区域43,在胸透过程中,往往会在新生儿的背部放置与胸透设备配合使用的呈像板,合理利用该呈像板,将延伸带41的折叠区域43进行按压固定,避免其移位,同时绑带42将新生儿手臂限位于不会移位的延伸带41,即可实现保持外展功能位的手臂限位,提高胸透呈像效果。

绑带42的宽度为6~10cm,优选该宽度的绑带42,提高绑带42与新生儿手臂的贴合面积,在保证限位效果的同时提高绑带42固定新生儿手臂时的舒适感,避免新生儿在胸透时因不适而挣扎,同时固定新生儿时不会造成新生儿皮肤的损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