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腔内吸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59927发布日期:2019-10-28 22:30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一种腔内吸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保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腔内吸引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临床领域中,医用吸引器有着广泛的用途,包括急救抢救、普通外科、妇科手术、临床护理等方面,已经成为各个临床科室必备的医疗设备。吸引器的原理非常简单,就是通过一定方法制造其吸引头的负压状态,这样大气压就会将吸引头外的物质向吸引头挤压,从而达到“吸引”的效果。

传统的吸引装置,如专利申请号CN200520134021.9所述的宫腔组织吸引管,一种宫腔组织吸引管,由聚丙烯材料制成,管体外管壁上设有刻度,一端设有诊刮开口,管体的另一端外管壁上紧套一个套管手柄,管内置有一个前端直径与管体内径相当的拉杆,该拉杆的另一端露出管外的部分带有手柄。上述拉杆上还可开有环形槽,其上装有密封圈。操作时,操作人员一只手握持住上述套管手柄,可随意操纵吸引管头在宫腔内的移动,另一只手握持住拉杆套管手柄向外拉动,管内前端即会形成负压,如此即可手动进行宫腔组织吸引。由于其是手持使用,其管径较小,且因操作原因管身不宜过长,这样就使得负压太小,达不到完全吸出内容物的效果,常常导致内容物残留,患者出现流血的症状。

为了保证足够的负压产生,现有的吸引器便采用了电动吸引器,且广泛用于妇科临床,比如:人工流产,异常子宫出血等。如专利号201620024976.7所述的一种医用吸引器,包括底板、扶手、箱体、操作面板和储液容器,所述箱体和扶手均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箱体内设置有真空泵和负压箱,所述操作面板可活动的设置于所述箱体的上端,所述储液容器可活动的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储液容器的内腔分别连接有体液吸排管和负压管一端,所述负压管的另一端依次通过负压压力表和压力调节阀与负压箱相连,所述底板的下表面上设置有万向轮,还包括手持部,所述手持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显示屏、压力调节按键和开关按键,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第二电路板;所述操作面板上设置有负压压力表、指示灯和电源开关,所述操作面板内部设置有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路板上设置有第一电源模块、第一微控制器和无线通信模块,所述第一电源模块分别与第一微控制器和无线通信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一微控制器通过通信总线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一微控制器通过驱动电路与所述压力调节阀电连接。此装置体积较大,使用时占用的空间大;此外,使用时噪声较大,一般来说放置在手术床边使用,但是手术室内平均噪音水平要求控制在55~60dB,而电动吸引器产生的噪音为73dB,临床证明人长时间接触70dB以上噪音的环境中会导致血管收缩、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也会影响手术麻醉过程的平稳;故噪音不仅有损于医护人员的健康,也加剧了术中病人紧张和恐惧的心理;而一些医院采取电动泵和吸引头分不同房间置放的方法来缓解此问题,但同时进一步加剧了空间占用现象。

另一专利申请号201020150668.1所述的电动流产吸引器,包括壳体、脚踏气源开关、空气过滤器、吸引泵、一级负压系统、二级负压系统、吸管、缓冲瓶和吸引瓶,壳体上设有挂环,吸引瓶一侧设有与挂环相配合的挂钩,另一侧设有手把;此装置体积庞大、产生噪音的同时,吸出的宫腔内容物流入引流瓶中,需要清洗更换,比较繁琐,如果内容物比较少的时候更难以取材,且更换缓冲瓶的速度慢、固定不牢固;此外,脚踏控制方式不能掌控负压吸引的大小,容易对子宫内膜造成大面积的损伤,形成粘连及纤维疤痕,引起患者月经减少、闭经、不孕不育等远期并发症。

综上可知,传统的吸引装置会产生内容物残留;而现有的吸引装置也因其结构原因存在着体积庞大、成本高、产生噪音和引流瓶清洗更换取用繁琐的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腔内吸引装置,其体积小便于携带使用,成本低廉,噪音小,且引流瓶可直接进行固定或拆卸,一次性使用,避免了引流瓶的频繁清洗更换,操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腔内吸引装置,包括吸引管和收纳瓶,收纳瓶顶部设有两个连接端,吸引管通过软管与收纳瓶的一个连接端相连接,还包括壳体、控制装置和与控制装置连接的微型真空泵;控制装置设置在壳体上,微型真空泵固定在壳体内;收纳瓶卡固在壳体一侧,其另一连接端与微型真空泵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一种腔内吸引装置,通过设置在壳体上的控制装置对微型真空泵的开关及吸力大小进行控制。在使用时,打开微型真空泵产生吸引力,吸引力的作用下,收纳瓶内产生负压,持续的负压传至与收纳瓶连接的吸引管,吸引管便会吸引宫腔内污染物等进入收纳瓶;整个过程中,可通过控制装置对吸引力的大小进行调节。收纳瓶卡固在壳体一侧,方便收纳瓶的拆卸与安装;当收纳瓶需要更换时,便可以拆卸并重新固定一个新的收纳瓶。此外,整体装置可手持,易挟持使用;吸引管和收纳瓶都可以进行更换,成本低;因使用的是微型真空泵,相比之前的大型吸引装置,噪音减小,便于操作。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优点:体积小便于携带使用,成本低廉,噪音小,且引流瓶可直接进行固定或拆卸,一次性使用,避免了引流瓶的频繁清洗更换,操作方便;此外,结合吸引管的使用,达到快速准确地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腔内吸引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腔内吸引装置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腔内吸引装置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吸引管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吸引管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吸引管剖面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控制装置的一种电路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通孔与连接管的一种剖面示意图。

图中:1.吸引管;2.收纳瓶;3.连接端;4.软管;5.壳体;6.外管;7.吸引口;8.图像传感装置;9.第一内管;10.第二内管;11.止回装置;12.第三内管;13.吸力控制装置;14.摄像装置;15.传像光缆;16.控制杆;17.封堵器;18.弹簧;19.缺口;20.瓶盖;21.瓶体;22.控制部;23.垂直部;24.水平部;25.控制键;26.通孔;27.凹槽;28.固定孔;29.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腔内吸引装置,包括吸引管1和收纳瓶2,收纳瓶2顶部设有两个连接端3,吸引管1通过软管4与收纳瓶2的一个连接端3相连接,还包括壳体5、控制装置和与控制装置连接的微型真空泵;控制装置设置在壳体5上,微型真空泵固定在壳体5内;收纳瓶2卡固在壳体5一侧,其另一连接端3与微型真空泵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一种腔内吸引装置,通过设置在壳体5上的控制装置对微型真空泵的开关及吸力大小进行控制。在使用时,打开微型真空泵产生吸引力,吸引力的作用下,收纳瓶2内产生负压,持续的负压传至与收纳瓶2连接的吸引管1,吸引管1便会吸引宫腔内污染物等进入收纳瓶2;整个过程中,可通过控制装置对吸引力的大小进行调节。收纳瓶2卡固在壳体一侧,方便收纳瓶2的拆卸与安装;当收纳瓶2需要更换时,便可以拆卸并重新固定一个新的收纳瓶2。此外,整体装置可手持,易挟持使用;吸引管1和收纳瓶2都可以进行更换,成本低;因使用的是微型真空泵,相比之前的大型吸引装置,噪音减小,便于操作。

进一步地,微型真空泵可以是品成实业品牌、型号370B真空泵,也可以是蓬普品牌12v负压泵小型抽气泵,还可以是其他微型真空泵。

进一步地,吸引管1可以为传统的吸引装置,如专利申请号CN200520134021.9所述的宫腔组织吸引管。

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5所示,吸引管1还可以包括外管6,外管6一端设有吸引口7;在外管6内,吸引口7所在端部设有图像传感装置8,外管6内部设有3个内管,第一内管9内设有与图像传感装置8连接的线路;第二内管10一端与进水管连通,另一端与吸引口7连通,其内部设有止回装置11;第三内管12一端与吸引口7连通,其内部还设有吸力控制装置13。

进一步地,图像传感装置8包括摄像装置14和传像光缆15,摄像装置14与传像光缆15连接。图像传感装置8的设置如专利号201520097176.3所述的头部组件;设置在吸引口7所在端部,方便观察宫腔内的状况。外管6的形状及构造也与上述专利中描述的相同。

进一步地,止回装置11为止回阀。止回阀为蝶式止回阀。使得单向通过水流,防止水流通过第二内管10流出。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吸力控制装置13包括剖面为“T”形的控制杆16、封堵器17和弹簧18;外管上设有缺口19,封堵器17下部通过缺口19与第三内管12匹配,缺口19与封堵器17之间紧密配合,外部设置密封件;控制杆16与封堵器17上部连接;两个弹簧18分别设在封堵器17两侧,其一端与控制杆16水平部连接,另一端与外管6外部连接。使用时,当宫腔内含有水时,按下控制杆16,与控制杆16连接的封堵器17便在缺口19的导向作用下向下运动,封堵器17下部便将第三内管12封堵住;当需要泄水或者抽取宫腔内的物质时,便松开控制杆16,两个弹簧18便恢复形变,将控制杆16顶起,在外界吸引力的作用下,将水和宫腔内的物质吸净。此外,通过控制杆16向下按下的距离可以控制通过第三内管12内的吸引力的大小,进而达到根据宫腔内的状况选择适当吸引力的效果,避免损伤宫腔。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吸力控制装置13包括调节杆20和旋转板21,旋转板21形状与第三内管12相匹配,其中轴固定在第三内管12内,调节杆20与旋转板21中轴固接;调节杆20与外管6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层。旋转板21形状与第三内管12相匹配,可起到完全封堵第三内管12的作用;旋转调节杆20,与其固接在一起的旋转板21便会转动,这样旋转板21与第三内管12之间便会产生缝隙,便可达到泄水或者抽取宫腔内的物质的效果。

进一步地,手柄处,在吸引口7的对侧或本侧方向上设有凹口。凹口的设置,方便更好的根据其位置确定吸引口7在宫腔内的位置,进一步提高了操作的准确性。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3所示,收纳瓶2包括瓶盖20和瓶体21,瓶盖20与瓶体21通过螺旋结构匹配固定;连接端3穿过瓶盖20固定在瓶盖20上;瓶体21底部为锥形底或平底。连接端3顶部呈锥形设置,方便软管4快捷套接在连接端3上;连接端3穿过瓶盖20,在瓶盖20两侧使用螺帽进行固定夹持在瓶盖20上,固定夹持需要保持装置的密封性。瓶盖20与瓶体21通过螺旋结构匹配固定,还方便从容纳瓶2中进行取材。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3所示,壳体5包括自上至下相连的控制部22、垂直部23和水平部24;控制装置包括控制键25和电路板,控制键25安装在控制部22上,电路板安装在控制部22内部;电路板连接端口分别与微型真空泵和电池连接;微型真空泵安装在垂直部23内。控制部22和垂直部23均为矩形结构,水平部24为薄板结构。具体地,控制键25安装在控制部22外侧,电路板安装在控制部22内部,具体的用胶水固定或直接卡固。图7中虚线内的结构为控制装置的电路原理图,通过滑动变阻器的移动实现不同功率的输出,进而对吸引力的大小进行调节。

进一步地,控制部22和垂直部23之间通过螺钉固定;垂直部23与水平部24为一体件。

进一步地,垂直部23内还设有电池,电池与控制装置及微型真空泵连接;无需插线,避免了交流电的使用限制,保证了手术的可持续性,避免了因停电而造成的终止。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8所示,控制部22上,与水平部24对应位置设有通孔26,通孔26内设有连接管29,连接管29一端穿过控制部22与微型真空泵吸气端连接,另一端与收纳瓶2连接端3匹配连接。连接管29设置在通孔26内,其可以为硬质管,也可以为软质管,与收纳瓶2的连接端3相连接,使得收纳瓶2内产生负压,以便吸引管1内产生负压效果用以手术或其他相关操作。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控制部22上,在吸引管1连接端方向上设有凹槽27。凹槽27大小与和吸引管1连接的软管4相匹配,即凹槽27内可允许软管通过,起到导向或固定作用。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在水平部24上设有与瓶体21锥形底端部相匹配的固定孔28。收纳瓶2顶部连接端3与通孔26内的软管4连接,下部锥形底端放入固定孔28,这样便对收纳瓶2进行了夹固。使用时,手持收纳瓶2向上微微顶起,将瓶体21倾斜使得锥形底端脱离固定孔28即可;安装则需要将收纳瓶2顶部连接端3插入通孔26内的软管4后,将下部锥形底端移入固定孔28即可;整个过程更换简单,省时省力。

进一步地,容纳瓶2上还设有刻度尺,起到计量作用。

进一步地,垂直部23上还设有出气孔,用于将微型真空泵位形成负压而产生的气体快速排出壳体5。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