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尿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61855发布日期:2019-05-24 21:45阅读:664来源:国知局
导尿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用器械的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导尿管。



背景技术:

导尿术在临床应用广泛,对于有昏迷、尿失禁、下腹部及盆腔手术、尿潴留、膀胱肿瘤局部药物灌注、心衰和危重病人准确记录尿量等方面均有尿管安置的必要。另外,安置导尿管需保持会阴部局部干燥、清洁,避免尿液局部皮肤刺激。然而在临床实际工作中,由于目前导尿管前端球囊与膀胱颈贴合性差,安置后常常有尿液从导尿管侧边漏出,影响尿量的准确记录,同时会阴部局部干燥、清洁会受到影响,局部皮肤刺激在所难免。目前解决尿液侧漏办法不多,常常采用适当增加球囊注水量、更换大一号尿管、牵拉固定导尿管,但实际效果也不尽人意,且会出现导尿困难、膀胱及尿道粘膜受压过大局部缺血、坏死。侧漏的尿液会打湿被套及床单,医院解决的办法是叫家属购买尿布湿夹在病人的会阴部,导致病人会阴局部透气性差,容易出现尿布疹,同时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

现有球囊导尿管在临床上的应用:常规会阴部碘伏消毒,选择14F一次性灭菌导尿管,于尿管前端涂液体石蜡油,然后从尿道口插入导尿管,进入约10cm后尿液流出,从注水端注水5ml,导尿管前段球囊膨胀成球形,牵拉导尿管有一定张力,然后连接尿袋,固定导尿管。若有尿道狭窄或前列腺增生病人,安置尿管会有一定困难,这种情况可选择小一号尿管,在铁丝引导下安置。尿管安置后容易出现尿液顺尿管侧流,导致尿量记录不准确,局部皮肤刺激引起尿布疹。尿液侧漏主要原因:膀胱痉挛、导尿管与尿道内口贴合不严密、导尿管堵塞等,目前解决尿液侧漏办法不多,常常采用适当增加球囊注水量、更换大一号尿管、牵拉固定导尿管,但实际效果也不尽人意,且会出现导尿困难、膀胱及尿道粘膜受压过大局部缺血、坏死。侧漏的尿液会打湿被套及床单,医院解决的办法是叫家属购买尿布湿夹在病人的会阴部,导致病人会阴局部透气性差,容易出现尿布疹,同时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上述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导尿管,用于改善现有的导尿管容易出现侧漏导致患者会阴部尿布疹的问题,同时能够改善膀胱粘膜受压过大导致局部缺血坏死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解决方案是:

公开了一种导尿管,包括用于伸入膀胱内的头部及置于膀胱外的尾部,在所述的头部设置有排尿口,在所述的尾部设置有连通所述的排尿口的导尿管,在头部后端设置有球囊,在所述的尾部设置有连通所述的球囊的导流管,在所述的球囊外壁上设置有褶皱。

通过设置在头部的球囊,在将头部插入尿道时,球囊收缩,将排尿口和球囊插入膀胱内部之后,将向球囊注水,使球囊体积增大的过程中,对膀胱内部增压,此时向外拉伸球囊,使球囊上的褶皱贴合在膀胱靠近尿道口一端,此时由于褶皱之间存在缝隙,使得褶皱部位能够贴合在膀胱内壁上,使得尿液不能通过尿道口位置漏出,进而减少测流的问题,尿液通过排尿口沿着排尿管输出过程中,能够方便对其进行定量测量。

由于球囊分散的贴合在膀胱内壁上,在使用时,能够通过牵引的方式,使球囊更加紧密的贴合在膀胱内壁上,此时可以减少现有的球囊存在的压迫、磨损膀胱颈的问题,减少由于插尿管导致的粘膜缺血、坏死问题。

进一步地,所述的褶皱位于所述的球囊远离所述的排尿口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的褶皱为环状褶皱或条状褶皱或不规则状褶皱。

进一步地,所述的球囊中部的外径大于其两端的外径。

进一步地,所述的球囊远离排尿口一端的外径小于其中部外径使其呈水滴状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的导尿管和所述的导流管嵌入在外包管内侧。

进一步地,所述头部、尾部及外包管均为聚乙烯塑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采用设置在头部的球囊,可以通过向球囊注水的方式控制膀胱内部压力,实现挤压尿液从排尿口排出;由于采用设置有褶皱的球囊,当球囊充气逐渐贴合在膀胱内壁上时,能够避免现有的囊腔结构对膀胱内壁产生的磨损;利用褶皱结构与膀胱内壁相贴合,能够减少现有的囊腔结构存在的尿液侧流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导尿管球囊未充气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导尿管球囊充气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进气管及排尿管排布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00-膀胱;200-头部;201-排尿口;202-球囊;203-褶皱;300-尾部;301-导尿管;302-导流管;400-外包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照附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导尿管,其一端伸入膀胱100内部,作为头部200,另一端位于膀胱100外部,作为尾部300,在所述的头部200设置有排尿口201,在所述的尾部300设置有连通所述的排尿口201的导尿管301,在头部后端设置有球囊202,在所述的尾部300设置有连通所述的球囊202的导流管302,在所述的球囊202外壁上设置有褶皱203。在使用时,常规会阴部碘伏消毒,选择改进后的12F一次性灭菌导尿管,于尿管前端涂液体石蜡油,然后从尿道口插入导尿管,进入约10cm后尿液流出,从导流管注水5ml,导尿管前段的球囊膨胀成倒灯泡形,表面具有不同方向的皱纹,这样可以使球囊与膀胱颈部贴合紧密,牵拉导尿管有一定张力,然后连接尿袋,固定导尿管。尿管安置后不再出现尿液顺尿管侧流,局部皮肤保持干燥,避免尿布疹发生,还可以准确记录尿量;减轻工作量,同时可以减少病人的经济负担。另外,避免球囊对尿道粘膜的压迫,引起粘膜的缺血、坏死。

本实用新型中,解决了尿液侧漏的问题,既能准确记录尿量,同时避免尿液侧漏后对局部皮肤的刺激,同时,小一号尿管的使用对尿路的压迫减轻,防止尿道粘膜的充血、水肿。目前该技术制作简单,临床操作简便,无尿液侧漏及尿量记录不准之虑。可减轻工作量,同时可以减少病人的经济负担。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可以采用向球囊充气的方式实现球囊膨胀。在使用时,将头部经尿道插入膀胱中,通过导流管向气囊充气,使气囊膨胀,此时轻拉导流管使气囊紧贴膀胱组织,待膀胱中的尿液达到一定量之后,多余尿液便会经排尿口排出地外,此时利用尿袋连接导尿管,即可实现尿液收集及测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为了使褶皱能够更好地与膀胱及尿道口连接部位相配合,优选为所述的褶皱203位于所述的球囊202远离所述的排尿口201一侧。使球囊靠近排尿口一端呈光滑表面。在插入头部200时,球囊呈收缩状态,此时可以减少对尿道的磨损,减少尿道粘膜损伤。在进行排尿操作时,对球囊进行注水,此时球囊膨胀,使得设置有褶皱一端贴合在尿道口连接膀胱一侧,此时可以实现防止测流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作为褶皱203的优选结构形式,所述的褶皱203为不规则排布。以球囊轴线为中心,使褶皱在球囊外壁上呈不规则排布,其中,本实施例中,褶皱203的排布方式还可以为环状褶皱或条状褶皱或其他方式,使球囊远离排尿口一端表面注水状态时呈不规则表面亦可。

本实施例提供的球囊202组件中,所述的球囊202中部的外径大于其两端的外径,即是球囊使用状态下呈椭球体或水滴形,利用中部相对较大的球囊结构,能够使球囊更容易贴合在膀胱与尿道口连接部位,此时可以提高球囊的密闭性,进一步减少测流的问题。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的球囊202远离排尿口201一端的外径小于其中部外径使其呈水滴状结构。利用呈水滴状的球囊结构,使球囊外壁上的褶皱与膀胱颈部形状相配合,此时使球囊能够起到良好的防止测流的效果的同时,球囊与外部形状更好地与膀胱颈部相互配合,相比现有的图1当中的扁平状结构,能够大大减少球囊对膀胱颈产生的磨损和压迫,减少粘膜缺血、坏死的问题。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公开了导尿管和导流管的安装方式,其中,所述的导尿管301和所述的导流管302嵌入在外包管400内侧;导尿管301的直径为导流管302直径的3倍。在加工时,将导尿管和导流管并排安装在外包管内部,在插入尿管时,可以方便同时将头部的插入到膀胱内,方便操作,同时减少对尿道的磨损。

为了进一步减少磨损,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尿管组件,所述头部200、尾部300及外包管400均为聚乙烯塑料制成。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