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过滤止液防气泡多功能输液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12715发布日期:2019-07-31 20:38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层过滤止液防气泡多功能输液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液器,尤其涉及一种双层过滤止液防气泡多功能输液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的输液器多种多样,人们在使用输液器输液时,尤其是在输液瓶内的药液要输尽时,就需要把输液针从人体中拔出,若不拔出就会导致“回血”现象,这样对病人身体有很大的危害,即使市面上的输液器有些能够做到自动停止输液,但长久的临床实践证明,仅仅停止输液还不能够完全消除“回血”现象。

另外,一些中药注射剂、脂肪乳注射剂、生物制剂等配伍时容易产生不溶微粒,内部有较多的杂质,市面上的输液器无法过滤这些颗粒杂质,一旦颗粒杂质进入到人体血液中就会直接影响人体健康。而且,中药注射剂与液体配伍后的不溶性微粒会堵塞精密过滤型的输液器,造成下液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出了一种双层过滤止液防气泡多功能输液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双层过滤止液防气泡多功能输液器,包括输液管、穿刺器、滴斗、流速调节器、鲁尔接头和输液针,所述滴斗由上滴斗和下滴斗两部分组成,其中,所述上滴斗上端设有连通于输液管的进液管和设于进液管侧部的用于输液排气和进气的排气端口。

所述下滴斗包括相卡紧的滴斗底座和下滴斗支撑座;所述上滴斗的下端卡接在下滴斗支撑座上端的环形卡槽上,所述下滴斗支撑座的内部上端面上设有一层热熔安装的粗过滤膜,且所述下滴斗支撑座的底部设有往上凸起的防气泡凸管,所述防气泡凸管的侧面开设分布有多条竖向设置的排液孔,且所述防气泡凸管的上部设有一层止液精密过滤膜,所述下滴斗支撑座的内侧设有对应所述止液精密过滤膜热熔安装的管肩部。

优选地,所述穿刺器的下液管的侧部设有一个排气进气阀,所述排气进气阀的内部设有止挡于整个阀口的透气防水膜,且该排气进气阀的端口出安装有阀盖。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要点有三点:

第一、有效解决精密过滤输液器在输注中药注射剂、脂肪乳注射剂、生物制剂等配伍时容易产生不溶微粒的注射剂时,会被这类注射剂的不溶微粒堵塞,导致无法正常输液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设置在下滴斗内的粗过滤膜能够先将药液中的颗粒较大的不溶性微粒过滤,防止了这种不溶性微粒进入到下滴斗内落在下一层的止液精密过滤膜上,防止精密过滤膜被不溶微粒堵塞。

第二、在下滴斗下部的止液精密过滤膜,精密过滤膜具有亲水性,且膜表面分布着多个微孔,精密过滤膜接触滴液,微孔张开,滴液透过自动止液层,进行输液;精密过滤膜脱离滴液,微孔闭合,隔绝空气通过,阀体内的空腔形成负压,终止输液。所以本实用新型在输液完成后,能够自动的止液,防止输液的回血现象发生。

第三、本实用新型的防气泡凸管的侧面开设排液的排液孔,这样的侧面下液方式有效地防止了输液气泡的产生,防止了气泡进入输液管,保证输液安全,减少医务人员的输液时的排气作业工作量,特别是在输液续瓶时,无需进行二次排气工作,可直接插瓶输液。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够阻挡滴斗内的药液直接进入输液管,防止了气泡的产生,而且巧妙地结合了止液精密过滤膜在输液快要结束时关闭微孔的功能,做到自动停止输液,防止了“回血”现象的产生,与此同时,采用的侧面进液的排液孔很好地做到了防气泡输液,整个结构易于实现,实用性强,值得大幅度的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滴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双层过滤止液防气泡多功能输液器,包括输液管1、穿刺器2、滴斗3、流速调节器4、鲁尔接头5、和输液针6,滴斗3由上滴斗7和下滴斗8两部分组成,其中,上滴斗7上端设有连通于输液管的进液管和设于进液管侧部的用于输液排气和进气的排气端口9。

下滴斗包括相卡紧的滴斗底座81和下滴斗支撑座82;上滴斗7的下端卡接在下滴斗支撑座82上端的环形卡槽上,下滴斗支撑座82的内部上端面上设有一层热熔安装的粗过滤膜10,且该下滴斗支撑座82的底部设有往上凸起的防气泡凸管83,防气泡凸管的侧面开设分布有多条竖向设置的排液孔84,且防气泡凸管83的上部设有一层止液精密过滤膜11,下滴斗支撑座82 的内侧设有对应止液精密过滤膜11热熔安装的管肩部。

穿刺器2的下液管的侧部设有一个排气进气阀12,排气进气阀12的内部设有止挡于整个阀口的透气防水膜13,透气防水膜13能够透气,但能够止挡药液穿过,且该排气进气阀的端口出安装有阀盖14。在排气进气阀12的上面的管道上也设有一个给输液瓶排气进气的小型排气进气阀15。

上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和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