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脑刺激电极植入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56026发布日期:2019-09-12 10:03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一种深脑刺激电极植入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深脑刺激电极植入工具。



背景技术:

脑深部电刺激系统属于植入式神经刺激系统一种,其中植入式神经刺激系统还包括植入式脑皮层刺激(CNS)、植入式脊髓电刺激(SCS),植入式迷走神经电刺激(VNS)等,以脑深部电刺激系统为例,主要包括植入体内的脉冲发生器、电极以及体外的控制装置。电极与脉冲发生器相连接,将脉冲发生器产生的脉冲传递给特定的神经部位产生电刺激,从而恢复相应部位正常的人体机能。病人在植入电极手术过程中,医生首先通过三维立体定位装置确定病人脑部的靶点位置,根据靶点位置在合适的颅骨部位开出骨孔,将电极线通过骨孔插入到相应的靶点位置进行测试,效果理想的情况下将会用固定装置将电极固定在这一位置。随着脑深部电刺激系统发展,手术中对植入脑部电极的定位精度要求越来越高,越高的精度提高手术效果与术后治疗效果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简化电极固定,提高电极固定的稳定性,提高电极定位的精确度,减少病人多次植入的痛苦。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深脑刺激电极植入工具,包括由上而下设置的底座放置部、底座盖、电极锁和颅孔底座,其中,

所述底座放置部为带弹性臂的帽形结构,所述弹性臂设置在两侧,底座放置部与所述颅孔底座可拆卸连接;

所述颅孔底座为带通孔的盘形结构,其通孔用于放置深脑刺激电极,所述通孔内侧设置有内曲线部和卡扣部,所述卡扣部用于限制所述电极锁的上下方向位移;

所述电极锁用于将电极锁定,包括一外曲线部,与所述颅孔底座的内曲线部吻合;

所述底座盖与所述颅孔底座可拆卸密闭连接,用于将所述颅孔底座的通孔内放置的电极锁盖合。

优选地,所述底座放置部还包括底座卡扣和底座定位块,所述底座卡扣与所述颅孔底座连接,所述底座定位块将所述底座放置部和颅孔底座连接时的位置进行定位。

优选地,所述电极锁包括第一锁定上盖、第一锁定下盖和第一锁定臂,所述第一锁定臂在第一锁定上盖和第一锁定下盖之间,所述第一锁定上盖和第一锁定下盖形成一开口,所述第一锁定臂在第一锁定上盖和第一锁定下盖之间直线运动,将放置于该开口中的电极夹紧和松弛。

优选地,所述第一锁定上盖包括上盖导槽,通过该上盖导槽对所述第一锁定臂进行直线移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锁定臂包括锁定滑块和锁定卡扣,所述锁定滑块用于通过所述上盖导槽来对第一锁定臂进行直线移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锁定下盖包括锁定块和下盖导槽,所述锁定块与所述锁定卡扣配合,在第一锁定臂直线移动到相应锁定位置时卡合进行位置固定;所述下盖导槽中容纳所述锁定滑块,对锁定滑块的直线移动限位。

优选地,所述电极锁包括第二锁定上盖、第二锁定下盖、第二锁定臂和转动臂,所述第二锁定臂和转动臂在第二锁定上盖和第二锁定下盖之间,所述第二锁定上盖和第二锁定下盖形成一开口,所述第二锁定臂通过转动臂的运动,从而在第二锁定上盖和第二锁定下盖之间轴心转动,将放置于该开口中的电极夹紧和松弛。

优选地,所述第二锁定上盖包括上盖调孔,通过该上盖调孔对所述转动臂进行调节,从而使第二锁定臂进行轴心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1、通过电极锁的外曲线部和颅孔底座的内曲线部,对电极锁的轴向进行固定,现有技术中的电极锁和颅孔底座内部都是圆滑的圆周结构,没有对电极锁起到限位作用;

2、通过设置两种不同方案的电极锁,使得对电极的限位更加精确,定位更加牢固,与现有技术中通过缝合电极线和压在颅孔底座下的方式相比,大大提高了电极位置的稳定性,也减小了整个植入后的体积;

3、底座放置部为一体成型,与现有技术中的两部分拼合而成的相比,在放置螺丝过程中能够保证底座放置部的完整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深脑刺激电极植入工具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深脑刺激电极植入工具的分解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深脑刺激电极植入工具的电极锁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深脑刺激电极植入工具的电极锁未锁定状态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深脑刺激电极植入工具的电极锁锁定状态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深脑刺激电极植入工具的电极锁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深脑刺激电极植入工具的电极锁未锁定状态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深脑刺激电极植入工具的电极锁锁定状态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深脑刺激电极植入工具的底座放置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参见图1-9,一种深脑刺激电极植入工具,包括由上而下设置的底座放置部4、底座盖3、电极锁2和颅孔底座1,其中,

底座放置部4为带弹性臂41的帽形结构,弹性臂41设置在两侧,底座放置部4与颅孔底座1可拆卸连接;

颅孔底座1为带通孔的盘形结构,其通孔用于放置深脑刺激电极,通孔内侧设置有内曲线部11和卡扣部12,卡扣部12用于限制电极锁2的上下方向位移;

电极锁2用于将电极锁定,包括一外曲线部28,与颅孔底座1的内曲线部11吻合;

底座盖3与颅孔底座1可拆卸密闭连接,用于将颅孔底座1的通孔内放置的电极锁2盖合。

底座放置部4还包括底座卡扣42和底座定位块43,底座卡扣42与颅孔底座1连接,底座定位块43将底座放置部4和颅孔底座1连接时的位置进行定位,底座放置部4的两个弹性臂41用于放置螺丝,在固定颅孔底座1时,将与底座放置部4连接的颅孔底座1放置在颅骨上,底座放置部4的两个弹性臂41中放置螺丝,当用螺丝刀将螺丝拧入颅孔底座1时,螺丝挤压弹性臂41,使得弹性臂41张开,从而螺丝克服弹性臂41的夹持力,拧入颅骨中。

实施例1

参见图3-5,电极锁2包括第一锁定上盖21、第一锁定下盖23和第一锁定臂22,第一锁定臂22在第一锁定上盖21和第一锁定下盖23之间,第一锁定上盖21和第一锁定下盖23形成一开口,第一锁定臂22在第一锁定上盖21和第一锁定下盖23之间直线运动,将放置于该开口中的电极夹紧和松弛。第一锁定上盖21包括上盖导槽211,通过该上盖导槽211对第一锁定臂22进行直线移动。第一锁定臂22包括锁定滑块221和锁定卡扣222,锁定滑块221用于通过上盖导槽211来对第一锁定臂22进行直线移动。第一锁定下盖23包括锁定块231和下盖导槽232,锁定块231与锁定卡扣222配合,在第一锁定臂22直线移动到相应锁定位置时卡合进行位置固定;下盖导槽232中容纳锁定滑块221,对锁定滑块221的直线移动限位。

实施例2

参见图6-8,电极锁2包括第二锁定上盖24、第二锁定下盖26、第二锁定臂25和转动臂27,第二锁定臂25和转动臂27在第二锁定上盖24和第二锁定下盖26之间,第二锁定上盖24和第二锁定下盖26形成一开口,第二锁定臂25通过转动臂27的运动,从而在第二锁定上盖24和第二锁定下盖26之间轴心转动,将放置于该开口中的电极夹紧和松弛。

第二锁定上盖24包括上盖调孔241,通过该上盖调孔241对转动臂27进行调节,当转动臂27逆时针转动时,带动第二锁定臂25轴向顺时针转动,当转动臂27垂直方向夹角α为0或者负值时,第二锁定臂25将开口中的电极夹紧,处于锁定状态。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