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备玩具功能的摇铃牙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84785发布日期:2019-06-22 00:20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备玩具功能的摇铃牙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婴儿用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备玩具功能的摇铃牙胶。



背景技术:

在人的发育成长过程中,幼儿大脑发育速度最快,因此,幼儿的早期培养就显得至关重要。婴幼儿在早期阶段,经常会将拿到的东西往嘴里啃咬。为此,目前市场上具有很多类型的此类玩具,该类玩具称之为牙胶,专门用于婴幼儿放在嘴巴里啃咬。目前的牙胶,往往只具备啃咬功能,功能相对比较单一,无法引起婴幼儿的使用兴趣;同时,婴幼儿由于握力小,很难长时间的握住牙胶,从而导致牙胶掉落,污染,影响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备玩具功能的摇铃牙胶,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牙胶功能单一,使用稳定性差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具备玩具功能的摇铃牙胶,包括第一硅胶连接部和第二硅胶连接部,所述第一硅胶连接部的内部为空心,所述第一硅胶连接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圆孔,另一端的内壁对称所述第一圆孔的中心位置延伸设置有空心连接柱,所述第二硅胶连接部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圆孔,所述第二圆孔的边缘向所述支撑柱的内部延伸形成一置物腔,向外延伸形成一吸盘底座,所述吸盘底座的外边缘高于所述第二圆孔的边缘,所述支撑柱的另一端设置有实心连接柱,所述支撑柱穿入所述第一硅胶连接部的内部,并通过所述实心连接柱嵌入所述空心连接柱内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置物腔内塞入一圆形摇铃,所述圆形摇铃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圆孔的外径,所述第一硅胶连接部的外壁间隔凸出设置有磨牙块。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磨牙块为空心,且与所述第一硅胶连接部的内部连通。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磨牙块的形状为奶嘴型。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第一硅胶连接部的形状为动物,所述磨牙块的形状为动物的耳朵,鼻子,嘴巴和角。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支撑柱的外壁设置有图案,所述图案为音乐符号或星星或花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摇铃牙胶,结构简单,只需通过用力将第一硅胶连接部和第二硅胶连接部嵌入连接和拔出拆分即可,操作方便,通过圆形摇铃产生的声音,可吸引婴幼儿的注意力,增加了牙胶的玩具功能,提高婴幼儿的使用兴趣;通过吸盘底座的设计,可使摇铃牙胶吸在婴幼儿的摇篮或座椅等物品上,提高牙胶的使用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图1中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和2所示,一种具备玩具功能的摇铃牙胶,包括第一硅胶连接部1和第二硅胶连接部,第一硅胶连接部1的内部为空心,第一硅胶连接部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圆孔11,另一端的内壁对称第一圆孔11的中心位置延伸设置有空心连接柱12,第二硅胶连接部包括支撑柱2,支撑柱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圆孔21,第二圆孔21的边缘向支撑柱2的内部延伸形成一置物腔22,向外延伸形成一吸盘底座23,吸盘底座23的外边缘高于第二圆孔21的边缘,支撑柱2的另一端设置有实心连接柱24,支撑柱2穿入第一硅胶连接部的内部,并通过实心连接柱24嵌入空心连接柱12内进行固定连接,置物腔22内塞入一圆形摇铃3,圆形摇铃3的外径大于第二圆孔21的外径,第一硅胶连接部1的外壁间隔凸出设置有磨牙块13。使用时,将支撑柱2穿入第一硅胶连接部1的内部,使实心连接柱24挤入空心连接柱12内,固定连接好后,将圆形摇铃3塞入置物腔22内即可;拆分时,只需用力拔出实心连接柱24和取出圆形摇铃3即可。由于摇铃牙胶的材质均为硅胶,通过硅胶自身的弹性,即可完成上述连接操作。本实用新型的摇铃牙胶,结构简单,只需通过用力将第一硅胶连接部1和第二硅胶连接部嵌入连接和拔出拆分即可,操作方便,通过圆形摇铃3产生的声音,可吸引婴幼儿的注意力,增加了牙胶的玩具功能,提高婴幼儿的使用兴趣;通过吸盘底座23的设计,可使摇铃牙胶吸在婴幼儿的摇篮或座椅等物品上,提高牙胶的使用稳定性。

磨牙块13为空心,且与第一硅胶连接部1的内部连通。上述设计,可使婴幼儿的使用效果更舒适。

磨牙块13的形状为奶嘴型。上述设计,更加方便婴幼儿的啃咬,使用效果更佳。

第一硅胶连接部1的形状为动物,磨牙块13的形状为动物的耳朵,鼻子,嘴巴和角。上述设计,使产品更像玩具,可提高婴幼儿的使用兴趣,同时也便于婴幼儿的边玩边啃咬。

支撑柱2的外壁设置有图案25,图案25为音乐符号或星星或花朵。上述设计,使产品更加美观,提高婴幼儿的使用兴趣。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