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烧伤科临床救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69155发布日期:2019-07-03 03:38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一种烧伤科临床救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烧伤科领域,涉及一种烧伤科临床救护装置。



背景技术:

烧伤一般是指由热力(包括热液、蒸汽、高温气体、火焰、电能、化学物质、放射线,灼热金属液体或固体等)所引起的组织损害。主要是指皮肤或黏膜的损害,严重者也可伤及其它组织,也有将热液、蒸汽所致之热力损伤称为烫伤,火焰,电流等引起者称为烧伤。

对于烧伤的处理最正确的办法时在烧伤部位涂抹专用的药膏,然后对烧伤部位进行降温,一般的方式是冷水进行冲洗,虽然已经涂抹了药膏,但是在冲水过程中由于水流速度不好控制很容易将药膏冲刷从而对烧伤部位的皮肤进行二次伤害,操作难度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烧伤科临床救护装置,该烧伤科临床救护装置能够帮助烧伤部位进行救护降温且操作难度低,解决了目前对烧伤部位处理较为困难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烧伤科临床救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救护装置包括一对平行且间隔设置的基板,所述基板之间通过一对水平设置的伸缩管相连,所述伸缩管的两端分别固连在两基板上,两基板的底部固连有若干个橡胶吸盘,两基板的内侧面上均固连有呈长方形杆状上端为开口内部为空腔的液压杆,所述液压杆竖立设置,两液压杆内填充有液压油且底壁内固连有弹簧,两液压杆内分别滑动连接有呈“L”形的连接架一和连接架二,所述弹簧的一端固连在所述液压杆内底壁上,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连在所述连接架一或连接架二的下端上,所述连接架二的上端滑动连接于所述连接架一的上端内,所述连接架一和连接架二的上端底部均固连有呈杆状的竖立设置的连接杆,两连接杆的下端共同固连有点敷组件,所述点敷组件包括呈“匚”形的金属架,所述金属架内固连有由橡胶制成的敷袋。

上述的一种烧伤科临床救护装置中,所述伸缩管包括管一和管二,所述管一的一端固连在一块基板上,所述管一的另一端端部内固连有呈框状的挡沿一,所述管二的一端固连在另一块基板上,所述管二的另一端端部外壁固连有呈框状的挡沿二,所述挡沿二位于所述管一内,所述管一上具有螺纹孔一,所述管二上具有若干个螺纹孔二。

上述的一种烧伤科临床救护装置中,所述橡胶吸盘上具有凸出的呈圆环形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内壁上螺纹连接有呈圆环形的内外壁均具有螺纹的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内螺纹连接有呈圆柱形的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上端固连在所述基板底部上。

上述的一种烧伤科临床救护装置中,所述液压杆的上端端部内壁上固连有呈框状的挡沿三,所述连接架一的下端端部外壁上固连有呈框状的挡沿四,所述连接架二的下端端部外壁上固连有呈框状的挡沿五,所述挡沿四和挡沿五位于所述挡沿三内。

上述的一种烧伤科临床救护装置中,所述连接架一和连接架二内为空腔且上端为开口,所述连接架一的上端端部内壁上固连有呈框状的挡沿六,所述连接架二的上端端部外壁上固连有呈框状的挡沿七,所述挡沿七位于所述连接架一内。

上述的一种烧伤科临床救护装置中,所述连接杆的下端粘贴有呈条形的磁条,所述金属架的上端面上开设有一对插槽,所述磁条的下端吸附于所述插槽内。

上述的一种烧伤科临床救护装置中,所述金属架的上端具有凸出的呈圆环形的液口一,所述液口一上螺纹连接有端盖,所述敷袋的上端具有凸出的呈圆环形的液口二,所述液口二位于所述液口一内。

上述的一种烧伤科临床救护装置中,所述金属架的两侧具有若干个呈圆形的固连孔,所述敷袋的两侧具有凸出的呈圆柱形的插头,所述插头的一端与所述敷袋为一体,所述插头的另一端一体成型有呈圆柱形的卡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烧伤科临床救护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1、本烧伤科临床救护装置能够帮助烧伤部位进行救护降温且操作难度低。

2、本烧伤科临床救护装置无需护理人员一直操作本装置,只需间隔拉动连接架一和连接架二即可,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烧伤科临床救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烧伤科临床救护装置中伸缩管的结构爆炸图。

图3是本烧伤科临床救护装置中橡胶吸盘和相关组件的结构爆炸图。

图4是本烧伤科临床救护装置中液压杆和连接架一的结构爆炸图。

图5是本烧伤科临床救护装置中液压杆和连接架二的结构爆炸图。

图6是本烧伤科临床救护装置中点敷组件和连接杆的结构爆炸图。

图中,1、基板;2、伸缩管;2a、管一;2a1、挡沿一;2b、管二;2b1、挡沿二;3、橡胶吸盘;3a、连接部;4、液压杆;4a、挡沿三;5、弹簧;6、连接架一;6a、挡沿四;6b、挡沿六;7、连接架二;7a、挡沿五;7b、挡沿七;8、连接杆;9、金属架;9a、插槽;9b、液口一;9c、固连孔;10、敷袋;10a、液口二;10b、插头;10c、卡头;11、固定环;12、连接柱;13、磁条;14、端盖。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6所示,本烧伤科临床救护装置包括一对平行且间隔设置的基板1,基板1之间通过一对水平设置的伸缩管2相连,伸缩管2的两端分别固连在两基板1上,两基板1的底部固连有若干个橡胶吸盘3,两基板1的内侧面上均固连有呈长方形杆状上端为开口内部为空腔的液压杆4,液压杆4竖立设置,两液压杆4内填充有液压油且底壁内固连有弹簧5,两液压杆4内分别滑动连接有呈“L”形的连接架一6和连接架二7,弹簧5的一端固连在液压杆4内底壁上,弹簧5的另一端固连在连接架一6或连接架二7的下端上,连接架二7的上端滑动连接于连接架一6的上端内,连接架一6和连接架二7的上端底部均固连有呈杆状的竖立设置的连接杆8,两连接杆8的下端共同固连有点敷组件,点敷组件包括呈“匚”形的金属架9,金属架9内固连有由橡胶制成的敷袋10。本救护装置的大致使用过程如下:本装置具有几个规格,分别在手脚部,头部以及身躯上进行使用,使用前将专用药膏涂抹在烧伤部位上,然后从套上一层薄膜将烧伤部位进行覆盖,然后通过橡胶吸盘3将两基板1吸附在烧伤部分的两侧上,事先需要将薄膜上的对应位置挖孔便于橡胶吸盘3吸附在皮肤上。吸附后,敷袋10为于烧伤部位的上方,伸缩管2的设置使两基板1的位置能够调节,点敷组件能够更换,根据实际烧伤面积进行更换,连接架一6和连接架二7能够协同伸缩管2进行长度的调节,使用时将连接架一6和连接架二7向上拉起松开,在弹簧5和液压油的作用下连接架一6和连接架二7缓慢下落直至敷袋10的底部贴合在薄膜上进行冷敷,冷敷时间为1至2分钟,然后再次拉起连接架一6和连接架二7,重复操作,通过间歇持续式冷敷,连通专用药膏和薄膜实现无伤式对烧伤部位的冷敷,对烧伤部位不会造成冻伤,不会造成二次伤害。

伸缩管2包括管一2a和管二2b,管一2a的一端固连在一块基板1上,管一2a的另一端端部内固连有呈框状的挡沿一2a1,管二2b的一端固连在另一块基板1上,管二2b的另一端端部外壁固连有呈框状的挡沿二2b1,挡沿二2b1位于管一2a内,管一2a上具有螺纹孔一,管二2b上具有若干个螺纹孔二。通过管一2a和管二2b实现伸缩管2的连接,通过螺钉实现伸缩管2伸缩后的固定。橡胶吸盘3上具有凸出的呈圆环形的连接部3a,连接部3a内壁上螺纹连接有呈圆环形的内外壁均具有螺纹的固定环11,固定环11内螺纹连接有呈圆柱形的连接柱12,连接柱12的上端固连在基板1底部上。固定环11为金属材料,通过固定环11和连接柱12实现基板1和橡胶吸盘3的固定。液压杆4的上端端部内壁上固连有呈框状的挡沿三4a,连接架一6的下端端部外壁上固连有呈框状的挡沿四6a,连接架二7的下端端部外壁上固连有呈框状的挡沿五7a,挡沿四6a和挡沿五7a位于挡沿三4a内。液压杆4内部为空腔,通过挡沿三4a,挡沿四6a以及挡沿五7a实现伸缩后的限位。

连接架一6和连接架二7内为空腔且上端为开口,连接架一6的上端端部内壁上固连有呈框状的挡沿六6b,连接架二7的上端端部外壁上固连有呈框状的挡沿七7b,挡沿七7b位于连接架一6内。通过挡沿七7b和挡沿六6b实现连接架一6和连接架二7伸缩后的限位。连接杆8的下端粘贴有呈条形的磁条13,金属架9的上端面上开设有一对插槽9a,磁条13的下端吸附于插槽9a内。磁条13通过胶水与连接杆8实现连接。金属架9的上端具有凸出的呈圆环形的液口一9b,液口一9b上螺纹连接有端盖14,敷袋10的上端具有凸出的呈圆环形的液口二10a,液口二10a位于液口一9b内。通过液口一9b和液口二10a实现对敷袋10的加水和放水。

金属架9的两侧具有若干个呈圆形的固连孔9c,敷袋10的两侧具有凸出的呈圆柱形的插头10b,插头10b的一端与敷袋10为一体,插头10b的另一端一体成型有呈圆柱形的卡头10c。卡头10c的尺寸大于固连孔9c的尺寸,卡头10c和插头10b为实心。橡胶材料能够发生变形从而使卡头10c能够卡入固连孔9c内。本申请文件中未提及的部件结构,组件位置均为已知技术或本领域人员所熟知的。

本烧伤科临床救护装置能够帮助烧伤部位进行救护降温且操作难度低。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