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养老用悬吊轨道行走机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70695发布日期:2019-06-11 23:41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康复养老用悬吊轨道行走机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综合康复训练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康复养老用悬吊轨道行走机头。



背景技术:

天轨步态训练平台是一种功能康复训练装置,可广泛应用于脑卒中、颅脑损伤、脊髓损伤、小儿脑瘫、外周神经损伤、痉挛状态、迟缓性瘫痪、废用性肌萎缩、疼痛综合征、关节活动受限、假肢功能训练、神经功能性障碍(如紧张症等)、尿失禁等引起的运动功能障碍、感觉型障碍、痉挛、脑循环问题、各种骨骼肌肉慢性疾病与骨关节术后的功能康复训练、专项功能性训练与运动损伤后的恢复性康复训练。

现有的天轨步态训练平台通常包括设于高处的轨道(天轨)、与天轨滑动连接的吊带、以及悬挂在吊带上用于康复病人穿戴的马甲。现有的天轨步态训练平台中的行走机头仅能实现水平方向的移动功能,所以仅能够实现康复病人的站立锻炼,无法实现不同姿势的锻炼,使得康复训练较为单一,康复锻炼的效果不佳。且现有的天轨步态训练平台中的行走机头在移动过程中会与天轨之间容易产生静电,但是行走机头中并未设置有防静电的设备,导致静电对行走机头内部结构造成损坏,影响了行走机头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康复养老用悬吊轨道行走机头,以解决现有的天轨步态训练平台中的行走机头仅能实现水平方向的移动功能导致康复训练较为单一、康复锻炼效果不佳以及行走机头中未设有防静电设备导致静电对行走机头内部结构造成损坏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康复养老用悬吊轨道行走机头,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安装基板、与安装基板固定连接的悬吊机构安装框体以及用于控制装置整体作业的控制器;所述安装基板的上方设置有用于在天轨上移动的移动机构,位于安装基板下方的悬吊机构安装框体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吊带的悬吊安装机构,移动机构和悬吊安装机构的受控端分别连接于控制器的输出端;所述安装基板的侧面上设置有用于防止本装置与天轨摩擦产生静电以达到保护装置的目的的导静电机构;所述悬吊机构安装框体的下方固定设置有用于检测悬吊安装机构安装吊带产生的光波以达到检测吊带所在位置的目的的光感应器,光感应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于控制器的输入端;所述壳体的内壁上设置有用于检测移动机构在天轨上的位移量和移动速度的霍尔传感器,霍尔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于控制器的输入端。

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移动机构包括分别通过卡簧销轴设置在安装基板上且与天轨相配装用于在天轨上滚动前行的滑道移动轮和滑道从动轮以及用于驱动滑道移动轮在天轨上移动的驱动结构,驱动结构的受控端连接于控制器的输出端。

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驱动结构包括驱动电机b、通过联轴器与驱动电机b相联接的电机驱动轴、设置在电机驱动轴上的驱动齿轮、与驱动齿轮相啮合的从动齿轮以及固定设置在滑道移动轮上且与从动齿轮相啮合的移动齿轮,所述驱动电机b的受控端连接于控制器的输出端。

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悬吊安装机构包括通过轴承设置在悬吊机构安装框体上的轮轴、与轮轴固定设置的蜗轮、与轮轴固定设置用于进行吊带绑扎的吊带绑轮、与蜗轮相配装用于驱动蜗轮转动的蜗杆以及通过联轴器与蜗杆相联接的驱动电机a,驱动电机a的受控端连接于控制器的输出端。

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导静电机构包括用于收集天轨上静电的导电轮以及设置在导电轮下方并固定设置在安装基板侧面上用于防止静电进入装置内部的绝缘垫块,导电轮通过导线与地面连接。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取得技术进步如下。

本实用新型悬吊机构安装框体上设置悬吊安装机构能够实现对吊带的拉升功能,通过控制器控制驱动电机a达到控制吊带位置的目的,通过光感应器能够检测出吊带的所在位置,进而实现对吊带与康复病人之间拉力的控制,从而可以实现对康复病人的升降拉动,所以能够实现康复病人锻炼姿势的多样化;在安装基板的侧面上设置的导静电机构能够将本实用新型与天轨之间的静电及时导出,有效地避免了静电进入装置的内部而破坏装置内部结构的问题,延长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节约了更换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的一侧面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的另一侧面视图。

其中:1、壳体,2、驱动电机a,3、减速器,4、蜗杆,5、蜗轮,6、吊带绑轮,7、吊带绑轮挡板,8、轮轴,9、导向杆,10、安装基板,11、驱动电机b,12、电机驱动轴,15、驱动齿轮,16、从动齿轮,17、滑道移动轮,18、移动齿轮,19、霍尔传感器,20、绝缘垫块,21、导电轮,22、滑道从动轮,23、悬吊机构安装框体,24、光感应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用新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康复养老用悬吊轨道行走机头,结合图1至图3所示,包括壳体1、安装基板10、悬吊机构安装框体23、控制器、移动机构和悬吊安装机构。

壳体1设置为矩形状结构,安装基板10、悬吊机构安装框体23、控制器、移动机构和悬吊安装机构均设置在壳体1内。安装基板10固定设置在壳体1上,悬吊机构安装框体23固定设置在安装基板10侧面的底端。控制器用于控制装置整体作业。

移动机构设置在安装基板10的上方,用于在天轨上移动,移动机构的受控端连接于控制器的输出端。移动机构包括滑道移动轮17、滑道从动轮22和驱动结构。滑道移动轮17和滑道从动轮22分别通过卡簧销轴设置在安装基板10上,且均与天轨相配装,用于在天轨上滚动前行。

驱动结构用于驱动滑道移动轮17在天轨上移动,驱动结构的受控端连接于控制器的输出端。驱动结构包括驱动电机b11、电机驱动轴12、驱动齿轮15、从动齿轮16和移动齿轮18。驱动电机b11的受控端连接于控制器的输出端,电机驱动轴12通过联轴器与驱动电机b11相联接,驱动齿轮15设置在电机驱动轴12上,从动齿轮16与驱动齿轮15相啮合设置,移动齿轮18固定设置在滑道移动轮17上,移动齿轮18与从动齿轮16相啮合。

悬吊安装机构设置在位于安装基板10下方的悬吊机构安装框体23上,用于安装吊带,悬吊安装机构的受控端连接于控制器的输出端。悬吊安装机构包括轮轴8、减速器3、蜗轮5、吊带绑轮6、蜗杆4和驱动电机a2。轮轴8通过轴承设置在悬吊机构安装框体23上;蜗轮5与轮轴8固定设置;吊带绑轮6与轮轴8固定设置,用于进行吊带绑扎,吊带绑轮6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吊带绑轮挡板7,吊带绑轮挡板7能够对吊带的位置进行限定;蜗杆4与蜗轮5相配装,用于驱动蜗轮5转动;驱动电机a2通过联轴器与减速器3相联接,减速器3通过联轴器与蜗杆4相联接,驱动电机a2的受控端连接于控制器的输出端。为了使得吊带能够十分方便地进行拉吊作业,在吊带绑轮挡板上设置一个导向杆9,导向杆9的设置对吊带起到了很好地导向作用。

为了防止本装置与天轨摩擦产生静电,以达到保护装置的目的,延长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在安装基板10的侧面上设置有导静电机构。导静电机构包括导电轮21和绝缘垫块20。绝缘垫块20固定设置在安装基板10侧面上,用于防止静电进入装置内部,导电轮21设置在绝缘垫块20的上方,用于收集天轨上静电,导电轮21通过导线与地面连接,使得导电轮21上的静电能够及时导出。

悬吊机构安装框体23的下方固定设置有光感应器24,光感应器24的信号输出端连接于控制器的输入端,光感应器24的设置用于检测悬吊安装机构安装吊带产生的光波,以达到检测吊带所在位置的目的,并能够将检测信息反馈至控制器,控制器根据反馈信息能够获知吊带的所在位置,进而来控制悬吊安装机构的动作。

壳体1的内壁上设置有霍尔传感器19,霍尔传感器19的信号输出端连接于控制器的输入端,用于检测移动机构在天轨上的位移量和移动速度。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本实用新型中控制器控制驱动电机b11运作,使得驱动齿轮15转动,进而带动从动齿轮16、与从动齿轮16相啮合的移动齿轮18以及与移动齿轮18固定设置的滑道移动轮17转动,使得滑道移动轮17在天轨上移动,滑道从动轮22的设置使得本装置在移动过程中更加平稳。本实用新型中设置的霍尔传感器19能够检测到本实用新型的移动速度以及移动的所在位置,然后将检测信息反馈至控制器,控制器根据反馈信息对驱动电机b11的转速进行调节以及控制驱动电机b11的启停以达到移动到合适位置的目的。

将吊带捆绑在吊带绑轮6上,控制器控制驱动电机a2运作,驱动电机a2带动蜗杆4转动,进而带动蜗轮5以及与蜗轮5固定设置的吊带绑轮6转动,实现对吊带的升降作业。本实用新型中的光感应器24能够实时地检测出吊带的位置信息,并能够将检测信息反馈至控制器,控制器根据反馈信息能够获知吊带的所在位置,进而来控制驱动电机a2的动作,自动化程度很高,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够十分智能化地调整吊带的收放长度,达到调整吊带拉力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中设置的导电轮21能够防止本装置与天轨相对移动摩擦时产生静电,以达到保护装置的目的,从而延长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