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药物干熏火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08013发布日期:2019-07-06 11:48阅读:470来源:国知局
一种药物干熏火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艾灸拔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药物干熏火罐。



背景技术:

火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产生负压,使之吸附于体表,造成局部瘀血,以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的疗法。火罐疗法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成书于西汉时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有关于“角法”的记载,角法就类似于后世的火罐疗法。火罐疗法是利用燃烧时消耗罐中部分氧气,并借火焰的热力使罐内的气体膨胀而排除罐内部分空气,使罐内气压低于外面大气压(统称负压),借以将罐吸着于施术部位的皮肤上。

中药熏蒸疗法又称为中药蒸煮疗法、中药汽浴疗、药透疗法、热雾疗法等。中药熏蒸是以热药蒸汽为治疗因子的化学、物理综合疗法。这种方法最早用于临床的自先秦就有记载,后世不乏其术。

艾灸,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是用艾叶为主料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灸疗作用于人体主要表现的是一种综合作用,是各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共同发挥的整体治疗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药物干熏火罐,解决拔火罐时仅对患处或施术部位造成局部瘀血,难以引入药物协同治疗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药物干熏火罐,包括火罐本体,所述火罐本体包括罐体和罐体上设置的盖体,罐体和盖体活动连接;盖体内设置干熏结构,干熏结构包括穿设于盖体上的连杆和连杆底端设置的储药槽。

所述盖体内还设有防护罩体,盖体与防护罩体活动连接,防护罩体呈顶部开口的筒状,干熏结构设置于防护罩体内,防护罩体的底面为网状结构。

所述防护罩体的直径小于盖体的底面直径。

所述盖体的内壁与防护罩体的顶边之间通过相互配合的螺纹连接。

所述连杆穿设于储药槽的底面内,连杆的底端设置具有螺孔的托板与连杆螺纹连接,连杆和储药槽的底面相互垂直。

所述储药槽的侧壁上分别设置若干孔。

所述连杆与盖体连接处设置密封圈,连杆的顶端设置提手。

所述罐体和盖体之间通过相互配合的螺纹连接,罐体和盖体之间设有密封结构。

所述防护罩体的侧壁也为网状结构。

所述防护罩体的底面不低于罐体的1/2处。

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将传统的火罐进行功能性拆解,采用能够密封结合的盖体和罐体,将能够放入药物的储药槽与盖体进行结合,点燃药物形成烟气后将盖体和罐体密封,当烟气充满火罐时,用火焰探入火罐内部排出空气从而将火罐吸附于施术部位,由于储药槽内药物尚未燃烧完毕,因此燃烧药物能够进一步消耗火罐内残留的空气,使火罐与皮肤吸附更紧密不易脱落,当火罐内的空气被耗尽时储药槽内的燃烧立即结束,从而保证火罐内温度不会过高且烟气浓度足以充满整个火罐;皮肤在负压作用下向火罐内鼓起,并在热力作用下毛孔张开时,药物的烟气更易被患处吸收达到治疗和保健的目的。

防护罩体能够有效防止药物残渣或火星落在施术部位的皮肤上,防护罩体与盖体活动连接不但便于自身的拆除清理,也便于将储药槽从连杆上取下清理和加入药物,防护罩体的底面高度保证药物燃烧与皮肤之间保持一定距离,防止烫伤,也能保证在用火焰伸入火罐内时不会因碰到防护罩体底面造成火焰熄灭等情况。

盖体和罐体、防护罩体和盖体、储药槽和连杆之间均采用如螺纹连接的活动连接方式,便于安装拆卸,操作简单实用。

储药槽上设置的孔有利于在药物燃烧时的空气流通,提高燃烧效率。

盖体和罐体、连杆和盖体之间的密封设计能够保证火罐疗法的密闭性,保证火罐的负压吸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纵剖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罐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含义如下:1、罐体;2、盖体;3、干熏结构;4、连杆;5、储药槽;6、防护罩体;8、螺纹;9、孔;10、密封圈;11、提手;12、托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3所示,一种药物干熏火罐,包括火罐本体,所述火罐本体包括罐体1和罐体1上设置的盖体2,罐体1和盖体2活动连接;盖体2内设置干熏结构,干熏结构3包括穿设于盖体2上的连杆4和连杆4底端设置的储药槽5。

所述盖体2内还设有防护罩体6,盖体2与防护罩体6活动连接,防护罩体6呈顶部开口的筒状,干熏结构3设置于防护罩体6内,防护罩体6的底面为网状结构。

所述防护罩体6的直径小于盖体2的底面直径。

所述盖体2的内壁与防护罩体6的顶边之间通过相互配合的螺纹8连接。

所述连杆4穿设于储药槽5的底面内,连杆4的底端设置具有螺孔的托板12与连杆4螺纹连接,连杆4和储药槽5的底面相互垂直。

所述储药槽5的侧壁上分别设置若干孔9。

所述连杆4与盖体2连接处设置密封圈10,连杆4的顶端设置提手11。

所述罐体1和盖体2之间通过相互配合的螺纹8连接,罐体1和盖体2之间设有密封结构。

所述防护罩体6的侧壁也为网状结构。

所述防护罩体6的底面不低于罐体1的1/2处。

治疗前,先根据患者的情况配置药物组成,将药物制成粉状、絮状或较小的条块状后,与艾绒等易燃药物混合后填装于储药槽5内,将连杆4的底端穿过储药槽5的底面与托板12的螺孔连接拧紧。

治疗时,点燃储药槽5内的药物,将防护罩体通过螺纹拧在盖体2的螺纹上,将盖体2通过螺纹与罐体1拧紧,待火罐内烟气较密集时将火焰从火罐的开口部伸入罐体1内排出空气,取出火焰并迅速将火罐的开口部按压在患处或需要施术部位上,由于火罐内的负压作用使火罐吸附在皮肤上,皮肤开始鼓起,当火罐内的空气被燃烧的药物耗尽时,药物中的火焰熄灭,烟气继续弥漫火罐内,皮肤保持鼓起状态,在热力作用和负压作用下,毛孔打开,烟气在热力作用下渗透入皮肤产生药效。

治疗结束时,一只手扶住罐体1,另一只手拧动盖体2使盖体2松动空气进入罐体1内,负压消失,罐体1即从患者的皮肤上脱开,将盖体2与罐体1分离,拆下防护罩体6,拧下托板12,取下储药槽5,将各部件分别进行清理消毒以备下次使用即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