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药用足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31727发布日期:2019-08-13 22:22阅读:38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药用足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药用足贴。



背景技术:

足贴是一种通过足底进行皮下给药的中药足疗保健用品。中药足疗法历史悠久,隋唐时期,《肘后备急方》《千金要方》《外台秘要》《伤寒》等就记载了许多治疗疾病中药足疗配方。中医学理论认为:足部有三阴经和三阳经,足部受药后通过三阴三阳传入相应脏腑。足贴贴敷于足底,足底的相关反射区受到刺激,血液循环得到促进,给皮下组织的转运蛋白提供足够的动力,药物在转运蛋白作用下透皮吸收,伴随血液循环进入体内,有害物质也会在转运蛋白的作用下透皮排除;机体内有害自由基,也会和足贴内的离子相结合,以扩散的形式排除体外;两种形式的结合,人体的毒素能有效的排除体外,促进人体健康。足贴能够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睡眠、舒缓疲劳、改善便秘、口臭及腹胀现象;活化细胞,排出体内湿气,缓解足底和关节部位的压力。

目前,足贴已经在医疗保健、美容养颜等各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1520913702.9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脚掌形状的足贴,包括足贴本体,所述足贴本体的形状为脚掌形状;所述足贴本体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载体层、足掌药贴层和防粘层。使用时,将防粘层撕去,将足贴本体粘贴在脚掌上即可。

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5612757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除臭足贴,包括足贴本体,所述足贴本体包括表层和底层,所述足贴本体的前部形成足掌贴,所述足贴本体的后部形成足跟贴,所述足掌贴的中部设置有足掌药物层,所述足掌药物层热压于表层和底层之间,所述足跟贴的中部设置有足跟药物层,所述足跟药物层热压于表层和底层之间;所述足掌贴上还设置有除臭层,所述除臭层呈环形结构,所述除臭层热压于表层和底层之间,所述除臭层与足掌药物层相隔离。

上述专利中的足贴都是采用粘贴的方式将足贴贴在脚掌上,但是由于足贴一般在夜间使用,而且使用时间较长,通过粘贴的方式,足贴容易从脚掌上脱落下来,尤其是晚上睡眠质量不好的人,更会由于在入睡后移动腿脚而导致足贴脱落,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和对足贴造成浪费。

而且上述专利中的药物和足贴是一体式的,且药物部分基本覆盖在足贴的某一个部分,脚掌上位置不同,所治疗的结果也不同,如若将整个脚掌都贴上足贴药物不但会对药物造成浪费,同时还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同时现有的足贴中,只对脚掌进行贴足贴,但在脚背上也有很多神经穴位,现有的足贴治疗范围比较局限。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药用足贴。

为了达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多功能药用足贴,包括足贴本体,所述的足贴本体包括脚掌部和脚背部,脚掌部呈人体脚部形状,脚背部呈长方形;所述的脚背部设置在脚掌部的两侧,足贴本体由上往下依次设有防粘层、药物层和黏贴层,所述的药物层包括前脚掌药物层、足弓药物层、足跟药物层;所述的前脚掌药物层设于黏贴层对应于前脚掌部的位置,足弓药物层设于黏贴层对应于足弓部的位置;足跟药物层设于黏贴层对应于足跟部的位置;所述的脚背部设有均匀分布的磁石。

优选地,所述的药物层与黏贴层为分体式结构。

优选地,所述的脚掌部和脚背部为分体式结构。

优选地,所述的脚掌部和脚背部为一体式结构。

优选地,所述药物层的厚度为2~5mm,将黏贴层设置在这个厚度是在确保药效的情况下,提高足贴的轻便度。

优选地,所述黏贴层的厚度为2~4mm,将黏贴层设置在这个厚度是确保足贴的轻便。

优选地,所述黏贴层上设有药物层的黏贴范围标示线,黏贴范围标示线可以很好地规范药物层的黏贴范围,防止超出黏贴范围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优选地,所述的药物层为袋装椭圆结构,袋装的药物是为了包装方便,同时患者选择不同药物粘贴在足贴上时更为方便。

优选地,所述的防粘层由两片防粘纸组成,所述的防粘层由四片防粘纸组成,脚背部设有两片防粘纸,另外两片防粘纸在脚掌部的中部交汇,在交汇处设有边缘揭口条,其中一片防粘纸上的边缘揭口条覆盖在另一片防粘纸上的边缘揭口上,脚背部上的两片防粘纸的边缘揭口条设于防粘纸的外侧。脚掌处的边缘揭口条的重叠设置一是可以快速撕掉防粘纸,二是防止中间部位的黏贴层在未使用前失去粘贴效果。

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脚背部增加磁石按摩,提高了足贴的使用范围,同时脚背部的黏贴层有助于将整个足贴本体绑在脚上,防止其在使用时脱落下来,影响治疗效果。

2、本实用新型采用黏贴层与药物层分开包装,在使用时在进行组合,患者可根据自身需要选择合适的药物,分别对前脚掌、足弓部、足跟部和脚背部进行贴敷治疗,对于存在不同的症状,只要一种足贴就能解决,提高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结合图1和图2,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多功能药用足贴,包括足贴本体,所述的足贴本体包括脚掌部1和脚背部2,脚掌部1呈人体脚部形状,脚背部2呈长方形;所述的脚背部2设于脚掌部1的两侧,脚掌部1和脚背部2为一体式结构;足贴本体由上往下依次设有防粘层3、药物层4和黏贴层5,所述的药物层4包括前脚掌药物层41、足弓药物层42和足跟药物层43;所述的前脚掌药物层41设于黏贴层5对应于前脚掌部的位置,足弓药物层42设于黏贴层5对应于前脚掌部的位置;足跟药物层43设于黏贴层5对应于前脚掌部的位置;脚背部2上设有均匀分布的磁石9,所述的磁石9采用含40%白玉的矿物质。

在本实施例中黏贴层5采用的是厚度为2mm的喷胶纤维布,脚掌部的黏贴层5上设有多个气孔,药物层4为袋装椭圆结构,药物装在椭圆的包装袋中,厚度为4mm,药物粘结在黏贴层5上的黏贴范围标示线6内。所述的防粘层3由四片防粘纸8组成,脚背部2设有两片防粘纸8,另外两片防粘纸8在脚掌部1的中间交汇,在交汇处设有边缘揭口条7,其中一片防粘纸8上的边缘揭口条7覆盖在另一片防粘纸8上的边缘揭口7上,脚背部2上的两片防粘纸8的边缘揭口条7设于防粘纸8的外侧。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先清洗脚部,热水足浴为好,通过边缘揭口条7将脚掌部1和脚背部2的防粘纸8撕去,将足贴本体的脚掌部1与患者脚掌相对应贴合,进行药理按摩,脚掌部1上黏贴层5的大小一般会比脚掌稍大一点,黏贴层5外侧大于脚掌的部分,向上翻折紧贴在脚的侧面,同时,将脚背部2上的黏贴层5和磁石9贴在患者的脚背上,进行物理按摩,脚背部2的两个黏贴层5的边缘部位可以在脚背的中间位置相互重合,其中一个黏贴层5的边缘部位贴在另一个黏贴层5的边缘部位的上面,刚好将整个足贴绑在脚上;贴完足贴后,患者平躺或侧卧,贴敷8小时后取下。

实施例2:

结合图1,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多功能药用足贴,包括足贴本体,所述的足贴本体包括脚掌部1和脚背部2,脚掌部1呈人体脚部形状,脚背部2呈长方形;所述的脚背部2设于在脚掌部1的两侧,脚掌部1和脚背部2为一体式结构。脚掌部1上设有防粘层3、药物层4和黏贴层5,所述的药物层4包括前脚掌药物层41、足弓药物层42和足跟药物层43;所述的前脚掌药物层41设于黏贴层5的前脚掌部,足弓药物层42设于黏贴层5的足弓部;足跟药物层43设于黏贴层5的足跟部;脚背部2上设有均匀分布的磁石9,所述的磁石9采用含40%白玉的矿物质。

在本实施例中黏贴层5采用的是厚度为2mm的喷胶纤维布,脚掌部上的黏贴层5上设有多个气孔,药物层4为袋装椭圆结构,药物装在椭圆的包装袋中,厚度为4mm,药物粘结在黏贴层5上的黏贴范围标示线6内。所述的防粘层3由四片防粘纸8组成,脚背部2设有两片防粘纸8,另外两片防粘纸8在脚掌部1的中间交汇,在交汇处设有边缘揭口条7,其中一片防粘纸8上的边缘揭口条7覆盖在另一片防粘纸8上的边缘揭口7上,脚背部2上的两片防粘纸8的边缘揭口条7设于防粘纸8的外侧。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在本实施例中药物层4与黏贴层5在使用前是分开包装的,在使用时,先清洗脚部,热水足浴为好,通过边缘揭口条7将脚掌部1和脚背部2的防粘纸8从黏贴层5上撕去,选择不同功效的的袋装药物进行组合贴敷,也可以只选择局部贴敷,将药物层4贴在黏贴层5上的黏贴范围标示线6内,将足贴本体的脚掌部1与患者脚掌相对应贴合,进行药理按摩,脚掌部1上黏贴层5的大小一般会比脚掌稍大一点,黏贴层5外侧大于脚掌的部分,向上翻折紧贴在脚的侧面,同时,将脚背部2上的黏贴层5和磁石9贴在患者的脚背上,进行物理按摩,脚背部2的两个黏贴层5的边缘部位可以在脚背的中间位置相互重合,其中一个黏贴层5的边缘部位贴在另一个黏贴层5的边缘部位的上面,刚好将整个足贴绑在脚上;贴完足贴后,患者平躺或侧卧,贴敷8小时后取下。

实施例3:

结合图1和图2,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多功能药用足贴,包括足贴本体,所述的足贴本体包括脚掌部1和脚背部2,脚掌部1呈人体脚部形状,脚背部2呈长方形;所述的脚背部2设于脚掌部1的两侧,脚掌部1和脚背部2为分体式结构;脚掌部1由上往下依次设有防粘层3、药物层4和黏贴层5,所述的药物层4包括前脚掌药物层41、足弓药物层42和足跟药物层43;所述的前脚掌药物层41设于黏贴层5对应于前脚掌部的位置,足弓药物层42设于黏贴层5对应于前脚掌部的位置;足跟药物层43设于黏贴层5对应于前脚掌部的位置;脚背部2上设有均匀分布的磁石9,所述的磁石9采用含40%白玉的矿物质。

在本实施例中黏贴层5采用的是厚度为2mm的喷胶纤维布,脚掌部1的黏贴层5上设有多个气孔,药物层4为袋装椭圆结构,药物装在椭圆的包装袋中,厚度为4mm,药物粘结在黏贴层5上的黏贴范围标示线6内。所述的防粘层3由四片防粘纸8组成,脚背部2设有两片防粘纸8,另外两片防粘纸8在脚掌部1的中间交汇,在交汇处设有边缘揭口条7,其中一片防粘纸8上的边缘揭口条7覆盖在另一片防粘纸8上的边缘揭口7上,脚背部2上的两片防粘纸8的边缘揭口条7设于防粘纸8的外侧。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先清洗脚部,热水足浴为好,通过边缘揭口条7将脚掌部1和脚背部2的防粘纸8撕去,将足贴本体的脚掌部1与患者脚掌相对应贴合,进行药理按摩,脚掌部1上黏贴层5的大小一般会比脚掌稍大一点,黏贴层5外侧大于脚掌的部分,向上翻折紧贴在脚的侧面,由于脚掌部1和脚背部2是分体式的,所以脚背部2要通过黏贴层5黏在脚掌部1的两侧,然后,将脚背部2上的黏贴层5和磁石9贴在患者的脚背上,进行物理按摩,脚背部2的两个黏贴层5的边缘部位可以在脚背的中间位置相互重合,其中一个黏贴层5的边缘部位贴在另一个黏贴层5的边缘部位的上面,刚好将整个足贴绑在脚上;贴完足贴后,患者平躺或侧卧,贴敷8小时后取下。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