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塑形肱动脉穿刺压迫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59212发布日期:2019-07-24 10:34阅读:631来源:国知局
自塑形肱动脉穿刺压迫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迫器,尤其是一种自塑形肱动脉穿刺压迫器,属于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医院输液完毕拔针后,护士都要求病人或其护理人员通过棉签或专用敷贴按住针眼部位3~5分钟,即压迫止血。在动脉穿刺拔针后,按压的时间更长,通常为15~30分钟左右。不仅是血管置管拔出后需要按压,各种穿刺后形成的穿刺点均需要有效按压。对于肱动脉的穿刺,目前常用的按压或压迫方式均存在使用不便,增加医务人员工作负担的情况。由于肱动脉所在的前臂外径粗细变化较大,常规的压迫装置很容易松脱,导致压迫效果较差,甚至穿刺点出血血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自塑形肱动脉穿刺压迫器,其结构紧凑,能有效实现对肱动脉穿刺后的压迫,减轻穿刺患者的痛苦,降低医务人员的工作负担,安全可靠。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自塑形肱动脉穿刺压迫器,包括能包裹贴合在肘关节部位的压迫连接带以及设置于所述压迫连接带内的若干塑形泡沫颗粒,在所述压迫连接带的内侧设置压迫气囊,压迫气囊与用于控制所述压迫气囊充放气状态的气囊充放气机构连接;

还包括固定安装于压迫连接带上的抽气阀,通过抽气阀能将压迫连接带内的气体抽出。

在所述压迫连接带上设置带体连接机构,所述带体连接机构包括设置于压迫连接带端部的固定粘结带,通过固定粘结带与压迫连接带配合能将所述压迫连接带包裹贴合在肘关节部位。

在所述压迫气囊的外表面上设置止血敷料。

所述气囊充放气机构包括与压迫气囊连接的气囊连管以及充放气控制器,所述充放气控制器还与用于检测压迫气囊压迫压力的压力传感器连接以及用于检测湿度的湿度传感器连接,通过充放气控制器能控制压迫气囊的充放气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压迫连接带内设置若干塑形泡沫颗粒,通过抽气阀抽出压迫连接带内的气体后,利用塑形泡沫颗粒的塑形能使得压迫连接带与肘关节部位的紧密贴合,提高不同患者压迫的适应性,能有效实现对肱动脉穿刺后的压迫;利用压迫气囊进行压迫时,能对压迫压力以及渗液情况进行检测,当压迫压力过大以及存在渗液时能及时报警,减轻穿刺患者的痛苦,降低医务人员的工作负担,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压迫连接带、2-塑形泡沫颗粒、3-固定粘结带、4-抽气阀、5-压迫气囊、6-气囊连管以及7-充放气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为了能有效实现对肱动脉穿刺后的压迫,减轻穿刺患者的通孔,降低医务人员的工作负担,本实用新型包括能包裹贴合在肘关节部位的压迫连接带1以及设置于所述压迫连接带1内的若干塑形泡沫颗粒2,在所述压迫连接带1的内侧设置压迫气囊5,压迫气囊5与用于控制所述压迫气囊5充放气状态的气囊充放气机构连接;

还包括固定安装于压迫连接带1上的抽气阀4,通过抽气阀4能将压迫连接带1内的气体抽出。

具体地,压迫连接带1采用符合医用标准的材料制成,压迫连接带1可以呈长条形,在压迫连接带1内形成相对封闭的空间,塑形泡沫颗粒2能收容在压迫连接带1内,位于压迫连接带1内的塑形泡沫颗粒2不会从压迫连接带1内跑出。压迫气囊5位于压迫连接带1的的内侧,通过气囊充放气机构与压迫气囊5连接配合,当压迫气囊5处于充气状态时,能对穿刺点进行压迫。通过抽气阀4能将压迫连接带1内的气体抽出,当然,在将压迫连接带1气体抽出时,需要利用抽气设备与抽气阀4配合,当压迫连接带1内的气体抽出后,通过抽气阀4能使得压迫连接带1内保持当前的气压状态。抽气阀4可以采用现有常用的结构形式,塑形泡沫颗粒2也可以采用现有常用的塑形颗粒,具体类型根据需要进行选择,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对肱动脉穿刺后,将压迫连接带1包裹固定在肘关节部位,并使得压迫气囊5对准穿刺点。通过抽气阀4将压迫连接带1内的气体抽出后,压迫连接带1内的塑形泡沫颗粒2互相紧贴,形成较为稳固的外形,在压迫连接带1和塑形泡沫颗粒2的配合下,能使得压迫连接带1紧贴在肘关节部位,提高与肘关节部位连接的适应性与可靠性。当压迫气囊5受力时,其反作用力能均匀分布在固化外形的压迫连接带1表面,避免整个压迫连接带1向上肢轴心压迫,避免上肢动脉压迫受力导致的供血不足。同时,固化外形与上臂极为贴合,摩擦力较大,发生松动脱落的几率较小。

进一步地,在所述压迫连接带1上设置带体连接机构,所述带体连接机构包括设置于压迫连接带1端部的固定粘结带3,通过固定粘结带3与压迫连接带1配合能将所述压迫连接带1包裹贴合在肘关节部位。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固定粘结带3可以位于压迫连接带1端部的外侧或压迫连接带1的端部,固定粘结带3与压迫连接带1之间的配合可以采用毛毡的连接配合形式(同时能方便实现连接后的分离),当然,固定粘结带3与压迫连接带1之间还可以采用其他方便连接的形式,具体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当压迫连接带1利用塑形泡沫颗粒2紧贴在肘关节部位后,利用固定粘结带3与压迫连接带1的配合,能保持压迫连接带1与肘关节之间的贴合固定的可靠性,为后续利用压迫气囊5对穿刺点稳定压迫提供条件,同时使压迫气囊5对穿刺点的压迫反作用力均匀分布在外形固化的压迫连接带1表面,避免压迫连接带1环绕肘部压迫强度过大造成的上肢末端供血不足。

进一步地,在所述压迫气囊5的外表面上设置止血敷料。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止血敷料可以采用现有常用的医用材料制成,止血敷料在压迫气囊5外表面上,当压迫气囊5对准穿刺点时,利用止血敷料与穿刺点接触,能实现对穿刺点的止血。

进一步地,所述气囊充放气机构包括与压迫气囊5连接的气囊连管6以及充放气控制器7,所述充放气控制器7还与用于检测压迫气囊5压迫压力的压力传感器连接以及用于检测湿度的湿度传感器连接,通过充放气控制器7能控制压迫气囊5的充放气状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气囊连管6与压迫气囊5连通,充放气控制器7可以包括电磁阀以及与所述电磁阀电连接的中央处理器,气囊充气管6通过电磁阀能与外部的气源连接,中央处理器能控制电磁阀的工作状态,当中央控制器使得电磁阀打开时,外部气源通过气囊连管6对压迫气囊5进行充气,当中央控制器使得电磁阀关闭时,外部气源停止对压迫气囊5充气,当然,利用外部气源也能放出压迫气囊5内的气体。中央处理器可以采用现有常用的微处理芯片,具体类型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当然,控制对压迫气囊5充放气状态的形式也可以不限于采用电磁阀,只要能实现对压迫气囊5进行充放气的方式均可,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压迫气囊5上还可以设置压力传感器以及湿度传感器,利用压力传感器检测压迫气囊5对穿刺点的压迫压力,利用湿度传感器能检测湿度,中央控制器与压力传感器以及湿度传感器电连接,中央控制器能获取压迫气囊5的压迫压力以及压迫时的湿度情况。当压迫气囊5的压迫压力与中央控制器内预设的压迫压力不匹配时,中央控制器可以输出报警信息,当通过湿度传感器获取的湿度较大时,中央控制器则可以认定当前存在出血的情况,中央控制器也可以进行报警。中央控制器采用报警的方式包括采用蜂鸣器声音报警或采用指示灯闪烁的报警,具体报警的方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此处不再赘述。此外,中央控制器还可以对压迫气囊5对穿刺点的压迫时间进行计时,避免存在压迫时间过长等问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