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弯形刨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10778发布日期:2019-06-14 22:52阅读:360来源:国知局
医用弯形刨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鼻喉科手术器械领域,尤其是一种刀头可伸缩的医用弯形刨刀。



背景技术:

耳鼻咽喉科手术由于解剖结构特殊,腔室深而复杂,普通的手术刀具很难精确地直达手术部位,因此耳鼻喉科手术器械较特殊且精细。刨削刀具是耳鼻喉科手术常用手术器械,可以深入手术区域,进行切割,移除病灶组织。由于手术部位复杂,随着手术深入,常需要几种刀具配合使用,例如直形刨削刀具、弯形刨削刀具等。其中弯形刨刀应用较为广泛,其可以通过人体内蜿蜒曲折的窦腔,直达手术部位。

近年来,本领域技术人员开发了不少适应耳鼻咽喉科手术的弯形刨刀,比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03230873.6)公开了一种电动刨削器用弯曲刨刀,其由空心结构的外刀部件和内刀部件组成,其中外刀部件由外刀头、外管及外座组成,内刀部件由内刀头、内管及内座组成,外管为弯管,内刀头与内管之间用软管连接。

又比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201220314760.6)公开了一种医用手术刨刀,包括外刀管和以可绕自身轴线转动的方式内套于外刀管的内刀管,外刀管的前端侧向和内刀管的前端侧向分别设有可在内刀管绕其轴线转动时相互配合完成切削的刃口,内刀管尾端为用于抽吸的开口。

然而,在临床使用过程中,操作者反映由于手术部位较深,弯形刨刀刀头长度有限,经常发生弯形刨刀无法达到病灶部位的困境。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可根据手术所需改变弯形刨刀刀头长度的医用弯形刨刀。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改变弯形刨刀的刀头长度以适应各种手术需要的医用弯形刨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医用弯形刨刀,其特征在于:包括自内向外依序套装的内刀、外刀和定位导管;所述内刀和外刀的相同部位设有可弯曲结构;所述定位导管包括导管头部、弯曲部和外刀连接部;所述外刀包括外刀头和导管连接部,所述导管头部长度小于所述外刀头,所述外刀连接部与所述导管连接部活动连接。

采用该技术方案,在现有技术原有的内刀加外刀的结构基础上,增加了定位导管,通过移动定位导管,实现刨刀刀头的伸缩,以适应各种深度的手术部位,满足手术要求。

优选地,所述内刀的可弯曲结构为钢丝或金属软管,所述外刀的可弯曲结构为金属软管。内刀和外刀均采用可弯曲结构,配合不同弯曲度的定位导管,使得本实用新型应用更广泛,能适应各种疑难手术条件。

优选地,所述定位导管包括直管部,所述外刀连接部的内径大于所述直管部的内径。

进一步地,所述外刀包括外刀杆,所述导管连接部的外径大于所述外刀杆的外径且与所述外刀连接部的内径相匹配。该技术方案更有利于外刀的定位,防止外刀头过度伸出导管头部。

优选地,所述外刀连接部管壁内侧周向设有数条平行间隔排列的凹槽;相应地,所述导管连接部外表面周向设有数条平行间隔排列的凸棱。该技术方案有利于外刀头的固定。

优选地,所述外刀连接部管壁内侧周向设有内螺纹;相应地,所述导管连接部外表面周向设有外螺纹。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导管管壁内侧还设有数个径向排列的凹洞;所述外刀外表面设有带有弹簧结构的凸点。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透视图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透视图二;

其中,

101 内刀头

102 钢丝

103 内刀杆

201 外刀头

202 金属软管

203 外刀杆

204 导管连接部

301 导管头部

302 弯曲部

303 直管部

304 外刀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各部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医用弯形刨刀包括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内刀、外刀和定位导管,三部分自内向外依照顺序套装。内刀和外刀的相同部位均设有可弯曲结构,现有技术已公开的相关可弯曲结构可适用于本实用新型。定位导管包括导管头部301、弯曲部302、直管部303和外刀连接部304。弯曲部302对应内刀和外刀的可弯曲结构。外刀包括外刀头201和导管连接部204,导管头部301长度小于外刀头201的长度,这使得外刀头201伸出导管头部301;外刀连接部304和导管连接部204活动连接。定位导管的材质优选采用不锈钢等金属,有利于加强稳定性和强度。

内刀的可弯曲结构可以是金属软管或钢丝等,外刀的可弯曲结构可以是各种高强度软管。可弯曲结构使得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各种角度的弯曲。本实施例中,内刀的可弯曲结构是高强度的钢丝102,外刀的可弯曲结构是金属软管202,采用金属软管202可起到稳固外刀头201,并保护钢丝102的作用。

内刀还包括内刀头101、内刀杆103和内刀基座;外刀还包括外刀杆203和外刀基座,导管连接部204设于外刀杆203和外刀基座之间,与定位导管的外刀连接部304相对应。内刀头101和外刀头201相嵌合形成的头部结构属于成熟的现有技术,在此不赘述。内刀基座与外刀基座相连接,并与电子手枪或电子刀柄等现有技术已公开的相关设备相连接,在此也不展开详述。

定位导管的导管头部301为直管;弯曲部302为固定曲度的弯管,可以设置各种不同曲度的定位导管以适应各种手术部位要求;定位导管的直管部303即定位导管的管身;外刀连接部304即定位导管的尾端,其与直管部303相接壤。

本实施例中,外刀连接部304管壁内侧周向设有数条平行间隔排列的凹槽,凹槽的形状优选为半圆形;相应地,导管连接部204外表面周向设有数条平行间隔排列的凸棱,凸棱的形状与凹槽相适配。实际操作中,通过推拉定位导管,使得凸棱在不同的凹槽中移动并卡位,来实现刨刀刀头的伸缩和固定。

另一实施例中,外刀连接部304管壁内侧周向设有内螺纹;相应地,导管连接部204外表面周向设有外螺纹。更优选的方案是:定位导管内侧还设有数个径向排列的凹洞,凹洞的形状优选为半圆形;外刀外表面相应部位设有带有弹簧结构的凸点,凸点的形状与凹洞相适配。该技术方案是对螺纹连接方式的优化,更有利于外刀的定位,当旋转定位导管使外刀头201伸出达到所需长度时,凸点嵌入凹洞,此时刀头固定不会回缩。

当然,定位导管与外刀的活动连接并不仅限于以上实施例,现有技术已公开的相关连接方式均可适用于本实用新型。

优选地,外刀连接部304的内径大于直管部303的内径。相应地,导管连接部204的外径也可以设置为大于外刀杆203的外径,以配合外刀连接部304的内径。若导管连接部204的外径不做改动,则其凸棱或凸点需做相应改变,使得凹槽与凸棱、凹洞与凸点均能有效配合。另外,外刀连接部304与导管连接部204的最远连接距离应当控制在当外刀头201伸出导管头部301时不会完全脱离导管头部301的距离内。

图2和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透视图,如图2所示,内刀、外刀和定位导管三者自内向外套装后,在定位导管的作用下,整体成弯曲状,刨刀的刀头即外刀头201和内刀头101部分伸出导管头部301。如图3所示,当需要延伸刀头长度时,将定位导管向下移动,此时刀头伸长,操作者可根据手术部位的深度选择适当的长度。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