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临时使用的血液透析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27989发布日期:2019-10-09 02:20阅读:1393来源:国知局
一种临时使用的血液透析导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临时使用的血液透析导管。



背景技术:

血液透析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之一。它通过将体内血液引流至体外,在透析机中通过弥散/对流进行物质交换,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同时清除体内过多的水分,并将经过净化的血液回输。常用的器械就是血液透析导管,血液透析导管置入部位有颈内静脉和股静脉,透析导管进入人体的主管的尖端为锥形的柔软材料,主管内部分为独立的两个腔体,在接近尖端的位置分别在管壁上开有侧口,两侧口分别导入和导出血液,导出血液的侧口为静脉口,导入血液的侧口为动脉口。透析导管在体外与主管内两腔连接有两条管路,根据医生实际操作方法的不同,分为直头和弯头两种,由于制作工艺的不同,两种透析导管不可混用,医生需要准备直头和弯头两种透析导管。且现有导管中,皮肤固定点后的、外部导管质地比较硬,活动不够灵活,管路发生牵拉时,固定点皮肤缝针处张力过大,容易导致管路滑脱。

中国专利文献CN205252289U公开了一种血液透析导管,包括管体和针尖,所述管体包括将血液进行抽取的抽液管和将透析完毕返回血液重新回到血管内的回液管,所述抽液管位于回液管内部,抽液管壁和回液管壁之间形成供透析血液返回的回液通道,所述回液管上设有若干出液口,所述出液口位于管体的与针尖相反的尾端,所述抽液管包括入液口,所述入液口位于针尖;抽液管的入液口位于针尖部位,而回液管的出液口位于管体的尾端,拉长二者的间距防止透析完毕的血液被重新抽出,提高效率。中国专利文献CN203539842U公开了一种血液透析导管,包括管体、连接座、固定夹、外延管、导管夹、外延管接头、加长固定管、肝素帽、尖端,其特征是:所述管体的下端设为尖端,管体的上端与连接座下端的单孔相连接,连接座上端的双孔分别与两根外延管相连接,外延管上设有导管夹,外延管的另一端设有外延管接头,外延管通过外延管接头与加长固定管相连接,加长固定管的另一端盖有一个肝素帽;该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操作方便,固定性好,安全可靠,外接透析管路的加长固定管可以经常进行更换,既不会影响血液透析导管的固定,又可以降低插入口感染,同时避免透析过程中对外延管造成损伤导致的重新置管,减轻病人的痛苦。但是关于本实用新型的临时使用的血液透析导管,目前还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临床使用,提高医疗安全的临时使用的血液透析导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临时使用的血液透析导管,包括管体(1)、动脉支流管(2)和静脉支流管(3),所述管体(1)内部具有独立的动脉通路和静脉通路,两个通路的下端分别设有动脉通孔(4)和静脉通孔(5),外部分为伸入皮肤内的管体A(11)和裸露在皮肤外的管体B(12)两个部分,裸露在皮肤外的管体B(12)可弯曲,管体A(11)和管体B(12)由导管固定装置(6)连接;所述动脉支流管(2)和静脉支流管(3)通过三通连接头(7)与管体B(12)连接,三通连接头(7)内部为分叉结构,将管体(1)的两通路与动脉支流管(2)和静脉支流管(3)对应连通,动脉支流管(2)与静脉支流管(3)上设有导管夹(8),另一端设有管接头(9)。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管体A(11)上设有刻度线(1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装置(6)为底部设置有固定贴的固定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动脉通路短于静脉通路,动脉通孔(4)与静脉通孔(5)相互错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动脉通孔(4)和静脉通孔(5)为圆形或者D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管体B(12)的材质为医用级PVC塑料软管。

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在伸入皮肤中的管体A外延伸出一段裸露在皮肤外的管体B,且管体B可以和水管一样弯曲,不受方向限制,随后再分为动脉支流管和静脉支流管,这种设计使得在动脉支流管和静脉支流管发生牵拉时,管体B可以作为一个缓冲,不会牵扯到皮肤内管体A,防止管路脱落和变形,另一方面,根据实际需要,导管可呈现直管和弯管两种形态,股静脉及颈内静脉置入均可使用。

2、本实用新型的动脉通路短于静脉通路,动脉通孔与静脉通孔相互错开,一方面可以防止透析完返回血管的血液重新被抽出,提高透析效率,另一方面可以避免血管壁吸附于动脉通孔上,造成贴壁现象,导致管路堵塞。

3、管体A上标示刻度可以使医生很容易了解管体插入深度,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临时使用的血液透析导管竖直状态下的主视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临时使用的血液透析导管弯曲状态下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记载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

1.管体 2.动脉支流管

3.静脉支流管 4.动脉通孔

5.静脉通孔 6.导管固定装置

7.三通连接头 8.导管夹

9.管接头 10.刻度线

11.管体A 12.管体B

实施例1一种临时使用的血液透析导管(一)

请参见图1、图2,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临时使用的血液透析导管竖直状态下的主视图;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临时使用的血液透析导管弯曲状态下的主视图。

如图所示,一种临时使用的血液透析导管,包括管体1、动脉支流管2和静脉支流管3,所述管体1内部具有独立的动脉通路和静脉通路,两个通路的下端分别设有动脉通孔4和静脉通孔5,为圆形或者D形,所述动脉通路短于静脉通路,动脉通孔4与静脉通孔5相互错开,外部分为伸入皮肤内的管体A11和裸露在皮肤外的管体B 12两个部分,裸露在皮肤外的管体B 12可弯曲,作为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管体B 12可以为医用级PVC塑料软管,管体A11上设有刻度线10,管体A 11和管体B 12由导管固定装置6连接作为一个优选实施方案,固定装置6为底部设置有固定贴的固定头;所述动脉支流管2和静脉支流管3通过三通连接头7与管体B 12连接,三通连接头7内部为分叉结构,将管体1的两通路与动脉支流管2和静脉支流管3对应连通,动脉支流管2与静脉支流管3上设有导管夹8,另一端设有管接头9。

现有技术中的血液透析导管大都是在皮肤固定处及延伸出两条支流管路,且质地较硬,活动不够灵活,管路发生牵拉时,固定点皮肤缝针处张力过大,容易导致管路脱落;另一方面,由于制作工艺的不同,透析导管分为直管(股静脉)和弯管(颈内静脉)两种,不可混用,医生需要准备直头和弯头两种透析导管。本实用新型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在伸入皮肤中的管体A 11外延伸出一段管体B 12,管体B 12可以和水管一样弯曲,不受方向限制,随后再分为动脉支流管2和静脉支流管3,这种设计使得在动脉支流管2和静脉支流管3发生牵拉时,管体B 12可以作为一个缓冲,不会牵扯到皮肤内管体A 11,防止管路脱落和变形,另一方面,根据实际需要,导管可呈现直管和弯管两种形态,股静脉及颈内静脉置入均可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动脉通路短于静脉通路,动脉通孔4与静脉通孔5相互错开,一方面可以防止透析完返回血管的血液重新被抽出,提高透析效率,另一方面可以避免血管壁吸附于动脉通孔4上,造成贴壁现象,导致管路堵塞;管体A 11上标示刻度可以使医生很容易了解管体插入深度,提高工作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