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壁缝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23627发布日期:2019-11-01 21:04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腹壁缝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缝合装置,尤其是一种腹壁缝合装置,属于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腔镜手术作为微创外壳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已得到广泛应用。腔镜手术是在患者腹部开三到五个小孔,分别将摄像头及手术器械通过转换器插入到腹腔中,通过数据线将摄像头获取的腹腔内的图像显示在屏幕上,手术医生通过观察显示屏上的图像,利用插入到腹腔中的手术器械进行手术。腹腔镜手术的开展,减轻了病人开刀的痛楚,同时使病人的恢复期缩短,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个手术技术。

现有的腹腔镜手术后对腔镜戳孔的缝合难度较大,一旦缝合不好,术后可能导致腔镜戳孔疝的发生并需要进行二次手术修补。临床需要一种能协助腹壁缝合的器械,能快速有效的对腹壁缝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腹壁缝合装置,其结构紧凑,能提高缝合操作的便捷性以及可靠性。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腹壁缝合装置,包括缝合外壳体以及与缝合外壳体适配连接的牵拉连杆,所述牵拉连杆在缝合外壳体内能沿缝合外壳体的长度方向运动;牵拉连杆的头端设置缝合导向块,缝合导向块位于缝合外壳体头端的外侧;在所述牵拉连杆的两侧设置对称分布的缝合牵拉定位体,所述缝合牵拉定位体的两端分别与缝合导向块、缝合外壳体连接;

牵拉连杆相对缝合外壳体运动时,缝合牵拉定位体能靠近或远离牵拉连杆;牵拉连杆相对缝合外壳体运动且使得缝合牵拉定位体远离牵拉连杆时,缝合牵拉定位体拱起呈弧形;

在缝合牵拉定位体上设置勾线穿孔,所述勾线穿孔贯通缝合牵拉定位体;在缝合外壳体上还设置两个允许勾线钳嵌置的勾线钳管,勾线钳置于勾线钳管后,勾线钳的头端穿过勾线穿孔能勾取所需的缝合线。

还包括设置于缝合外壳体上的缝合线连接定位体,缝合牵拉定位体靠近牵拉连杆时,缝合线连接定位体能从缝合牵拉定位体的勾线穿孔穿出。

在所述缝合牵拉定位体上设置用于缝合线放置的缝合牵拉定位体线槽,在缝合导向块上设置用于缝合线放置的缝合导向块线槽,所述缝合导向块线槽与缝合牵拉定位体线槽连通且正对应。

还包括用于将牵拉连杆与缝合外壳体相互锁紧的牵拉锁定机构,通过牵拉锁定机构能使得牵拉连杆与缝合外壳体处于第一锁定状态或第二锁定状态;

通过牵拉锁定机构使得牵拉连杆与缝合外壳体间处于第一锁定状态时,缝合牵拉定位体靠近牵拉连杆;通过牵拉锁定机构使得牵拉连杆与缝合外壳体间处于第二锁定状态时,缝合牵拉定位体远离牵拉连杆且拱起呈弧形。

所述牵拉锁定机构包括锁定连接体以及设置于缝合外壳体上的第一运动锁定孔与第二运动锁定孔,所述第一运动锁定孔、第二运动锁定孔均贯通缝合外壳体;

所述锁定连接体与牵拉连杆的尾端固定连接,锁定连接体能在缝合外壳体内沿所述缝合外壳体的长度方向运动;锁定连接体内设有与第一运动锁定孔、第二运动锁定孔适配的锁定杆,所述锁定杆通过锁定弹性体安装于锁定连接体内,锁定杆能从第一运动锁定孔或第二运动锁定孔穿出缝合外壳体外;

锁定杆从第一运动锁定孔穿出缝合外壳体时,牵拉连杆与缝合外壳体间处于第一锁定状态;锁定杆从第二运动锁定孔穿出缝合外壳体时,牵拉连杆与缝合外壳体间处于第二锁定状态。

还包括用于对锁定连接体在缝合外壳体内运动进行导向的运动导向机构,所述运动导向机构包括设置于锁定连接体内的锁定导向槽以及设置于缝合外壳体上的运动导向块,所述运动导向块能嵌置在锁定导向槽内。

所述牵拉锁定机构包括与牵拉连杆尾端适配连接的锁定连接体,所述锁定连接体与牵拉连杆能相对转动,且锁定连接体能在缝合外壳体内沿所述缝合外壳体的长度方向运动;

在锁定连接体上设置第一转动锁定孔以及第二转动锁定孔,所述第一转动锁定孔通过转动连接孔与第二转动锁定孔连通;转动连接孔沿锁定连接体的长度方向分布,第一转动锁定孔、第二转动锁定孔分别位于转动连接孔两端;

在缝合外壳体上设置转动锁定柱,所述转动锁定柱能嵌置于第一转动锁定孔、第二转动锁定孔内;当转动锁定柱嵌置于第一转动锁定孔内时,牵拉连杆与缝合外壳体间处于第一锁定状态,当转动锁定柱嵌置于第二转动锁定孔内时,牵拉连杆与缝合外壳体间处于第二锁定状态。

所述锁定连接体通过连接转动体与牵拉连杆的尾端连接,牵拉连杆通过连接转动体与锁定连接体能相对转动。

所述缝合外壳体包括缝合管套、位于所述缝合管套头端的管套连接头以及位于缝合管套尾端的锁定外套管,所述锁定外套管、管套连接头与缝合管套间呈同轴分布,缝合管套、管套连接头套在牵拉连杆上;勾线钳管倾斜分布在缝合管套内。

在所述牵拉连杆上设置连杆运动限位块,所述连杆运动限位块位于牵拉连杆的头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缝合导向块靠近缝合外壳体时,缝合牵拉定位体拱起呈弧形,利用呈弧形的缝合牵拉定位体能避免对腹壁的损伤;在缝合外壳体内设置勾线钳管,利用勾线钳管能避免勾线钳在置入缝合外壳体过程中对缝合外壳体的损伤,利用勾线钳能对缝合线进行勾取,以实现对腹壁的缝合;利用牵拉锁定机构能使得牵拉连杆与缝合外壳体处于第一锁定状态或第二锁定状态,以满足对腹壁缝合的使用需求,结构紧凑,能提高缝合操作的便捷性以及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锁定杆从第一运动锁定孔穿出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锁定杆从第二运动锁定孔穿出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A-A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转动锁定柱与第一转动锁定孔配合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转动锁定柱与第二转动锁定孔配合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B向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缝合管套、2-管套连接头、3-锁定外套管、4-锁定连接体、5-第二运动锁定孔、6-锁定弹性体、7-锁定杆、8-勾线钳管、9-牵拉手柄、10-缝合线连接定位体、11-牵拉连杆、12-缝合牵拉定位体、13-缝合导向块、14-勾线穿孔、15-第一运动锁定孔、16-锁定导向槽、17-运动导向块、18-第二转动锁定孔、19-转动连接孔、20-第一转动锁定孔、21-连接转动体以及22-转动锁定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为了能提高缝合操作的便捷性以及可靠性,本实用新型包括缝合外壳体以及与缝合外壳体适配连接的牵拉连杆11,所述牵拉连杆11在缝合外壳体内能沿缝合外壳体的长度方向运动;牵拉连杆11的头端设置缝合导向块13,缝合导向块13位于缝合外壳体头端的外侧;在所述牵拉连杆11的两侧设置对称分布的缝合牵拉定位体12,所述缝合牵拉定位体12的两端分别与缝合导向块13、缝合外壳体连接;

牵拉连杆11相对缝合外壳体运动时,缝合牵拉定位体12能靠近或远离牵拉连杆11;牵拉连杆11相对缝合外壳体运动且使得缝合牵拉定位体12远离牵拉连杆11时,缝合牵拉定位体12拱起呈弧形;

在缝合牵拉定位体12上设置勾线穿孔14,所述勾线穿孔14贯通缝合牵拉定位体12;在缝合外壳体上还设置两个允许勾线钳嵌置的勾线钳管8,勾线钳置于勾线钳管8后,勾线钳的头端穿过勾线穿孔14能勾取所需的缝合线。

具体地,缝合外壳体、牵拉连杆11、缝合牵拉定位体12以及勾线钳管8等均需采用符合医用标准的材料制成,具体材料类型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此处不再赘述。牵拉连杆11的长度大于缝合外壳体的长度,通过缝合外壳体便于整个缝合操作,牵拉连杆11穿过缝合外壳体,并能相对缝合外壳体运动,当牵拉连杆11在缝合外壳体内沿缝合外壳体的长度方向运动时,能实现将缝合牵拉定位体12靠近或远离牵拉连杆11。

缝合导向块13固定于牵拉连杆11的头端,缝合导向块13始终位于缝合外壳体头端的外侧,牵拉连杆11与缝合外壳体间呈同轴分布,缝合导向块13与牵拉连杆11间呈同轴分布,缝合导向块13采用弧形或其他钝型的结构,以便在置入腹腔过程中降低对腹腔的损伤。缝合牵拉定位体12对称分布于牵拉连杆11的外侧,缝合牵拉定位体12可以采用塑料等材料制成,缝合牵拉定位体12的两端分别与缝合导向块13以及缝合外壳体的头端连接,当牵拉连杆11相对缝合外壳体运动时,通过缝合导向块13能带动缝合牵拉定位体12运动。当缝合导向块13靠近缝合外壳体的头端时,缝合牵拉定位体12的两端相互靠近,当缝合导向块13远离缝合外壳体的头端时,缝合牵拉定位体12的两端相互远离。缝合牵拉定位体12的两端相互靠近时,能使得缝合牵拉定位体12向外拱起,缝合牵拉定位体12拱起时呈弧形;缝合牵拉定位体12的两端相互远离时,缝合牵拉定位体12呈平直状态且靠近牵拉连杆11。

具体使用时,通过牵拉连杆11相对缝合外壳体运动,使得缝合导向块13远离缝合外壳体,即使得缝合牵拉定位体12呈平直状态,以便将整个缝合装置的头部置于待缝合的腹腔内。置入腹腔后,在利用缝合线进行缝合时,将牵拉连杆11再次相对缝合外壳体运动,使得缝合牵拉定位体12拱起呈弧形,缝合牵拉定位体12拱起后,利用弧形的缝合牵拉定位体12在腹腔内与腹壁接触,便于后续利用缝合线对创口进行缝合。缝合牵拉定位体12拱起呈弧形后,由于不存在尖锐的部分,不会对腹壁等产生损伤。在缝合完成后,需要使得缝合牵拉定位体12由弧形变成平直状态,以便退出缝合后的腹腔。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于缝合外壳体上的缝合线连接定位体10,缝合牵拉定位体12靠近牵拉连杆11时,缝合线连接定位体10能从缝合牵拉定位体12的勾线穿孔14穿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所述缝合牵拉定位体12上设置用于缝合线放置的缝合牵拉定位体线槽,在缝合导向块13上设置用于缝合线放置的缝合导向块线槽,所述缝合导向块线槽与缝合牵拉定位体线槽连通且正对应。当然,在缝合外壳体上一般也设置外壳线槽。在利用缝合线进行缝合前,需要将缝合线安装于缝合外壳体以及缝合牵拉定位体12上,缝合线采用常用的医用线体。具体地,将缝合线依次放置在外壳线槽、缝合牵拉定位体线槽以及缝合导向块线槽内,缝合线对称放置在牵拉连杆11的两侧,此外,缝合线还需要缠绕在缝合线连接定位体10上,即经过缝合线连接定位体10过渡,确保缝合线前缝合线放置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此外,缝合线经过缝合线连接定位体10过渡后,当缝合牵拉定位体12拱起时,缝合线的一部分位于缝合牵拉定位体12围合的区域内,为后续对缝合线的牵拉提供支持。

缝合线连接定位体10呈柱状,缝合线经过缝合线连接定位体10过渡时,以不会影响缝合线正常的牵拉缝合为准。缝合牵拉定位体12靠近牵拉连杆11时,缝合线连接定位体10能从缝合牵拉定位体12的勾线穿孔14穿出,即能方便将缝合线与缝合线连接定位体10的连接。

具体实施时,在缝合时,需要利用勾线钳对缝合线进行牵拉,勾线钳可以采用现有的结构形式,勾线钳与缝合外壳体的配合方式,以及缝合线具体的穿线过程等均与现有相一致,具体可以参考现有说明,此处不再赘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缝合外壳体内设置设置勾线钳管8,所述勾线钳管8可以采用钢管等形式,勾线钳管8置于缝合外壳体内,利用勾线钳管8能避免勾线钳置入过程中对缝合外壳体的损伤。勾线钳置于勾线钳管8后,勾线钳的头端能穿过勾线穿孔14进入由缝合牵拉定位体12围合的空间内,以对挂接在缝合线连接定位体10上的缝合线进行牵拉,对缝合线牵拉后,能实现对腹腔的缝合,具体缝合过程等与现有相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所述缝合外壳体包括缝合管套1、位于所述缝合管套1头端的管套连接头2以及位于缝合管套1尾端的锁定外套管3,所述锁定外套管3、管套连接头2与缝合管套1间呈同轴分布,缝合管套1、管套连接头2套在牵拉连杆11上;勾线钳管8倾斜分布在缝合管套1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缝合管套1的截面呈梯形,缝合管套1与管套连接头2结合端部外径小于缝合管套1与锁定外套管3结合端部的外径,管套连接头2的外径小于锁定外套管3的外径,缝合线连接定位体10对称设置于管套连接头2上,勾线钳管8倾斜设置在缝合管套1内,勾线钳管8与缝合牵拉定位体12上的勾线穿孔14对应,置于勾线钳管8内的勾线钳的头端能穿过勾线穿孔14,方便对缝合线进行对侧牵拉,实现有效缝合。

此外,在所述牵拉连杆11上设置连杆运动限位块,所述连杆运动限位块位于牵拉连杆11的头部。连杆运动限位块固定设置于牵拉连杆11上,利用连杆运动限位块能对牵拉连杆11的运动进行限位,即能对缝合牵拉定位体12两端之间的距离进行限位,避免对牵拉连杆11过度牵拉导致缝合牵拉定位体12的损坏。

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将牵拉连杆11与缝合外壳体相互锁紧的牵拉锁定机构,通过牵拉锁定机构能使得牵拉连杆11与缝合外壳体处于第一锁定状态或第二锁定状态;

通过牵拉锁定机构使得牵拉连杆11与缝合外壳体间处于第一锁定状态时,缝合牵拉定位体12靠近牵拉连杆11;通过牵拉锁定机构使得牵拉连杆11与缝合外壳体间处于第二锁定状态时,缝合牵拉定位体12远离牵拉连杆11且拱起呈弧形。

具体地,在进行缝合时,需要将牵拉连杆11与缝合外壳体间的位置状态进行锁定,从而便于置入腹腔内、进行缝合线的牵拉以及退出腹腔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利用牵拉锁定机构能对牵拉连杆11与缝合外壳体间的位置状态进行锁定,其中,通过牵拉锁定机构使得牵拉连杆11与缝合外壳体之间具有第一锁定状态或第二锁定状态,即一般地,牵拉连杆11与缝合外壳体之间为第一锁定状态或第二锁定状态。当牵拉连杆11与缝合外壳体间处于第一锁定状态时,能便于置于腹腔或从腹腔内退出,当牵拉连杆11与缝合外壳体间处于第二锁定状态时,便于对缝合线进行牵拉,实现具体腹壁的缝合过程。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牵拉锁定机构包括锁定连接体4以及设置于缝合外壳体上的第一运动锁定孔15与第二运动锁定孔5,所述第一运动锁定孔15、第二运动锁定孔5均贯通缝合外壳体;

所述锁定连接体4与牵拉连杆11的尾端固定连接,锁定连接体4能在缝合外壳体内沿所述缝合外壳体的长度方向运动;锁定连接体4内设有与第一运动锁定孔15、第二运动锁定孔5适配的锁定杆7,所述锁定杆7通过锁定弹性体6安装于锁定连接体4内,锁定杆7能从第一运动锁定孔15或第二运动锁定孔5穿出缝合外壳体外;

锁定杆7从第一运动锁定孔15穿出缝合外壳体时,牵拉连杆11与缝合外壳体间处于第一锁定状态;锁定杆7从第二运动锁定孔5穿出缝合外壳体时,牵拉连杆11与缝合外壳体间处于第二锁定状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运动锁定孔15、第二运动锁定孔5设置于锁定外套管3上,第一运动锁定孔15、第二运动锁定孔5均贯通锁定外套管3,连接第一运动锁定孔15、第二运动锁定孔5的直线与锁定外套管3的轴线平行,第一运动锁定孔15靠近缝合管套1,第二运动锁定孔5远离缝合管套1。

锁定连接体4的一端位于锁定外套管3内,锁定连接体4的另一端穿出锁定外套管3外,锁定连接体4位于锁定外套管3的端部设置牵拉手柄9,锁定连接体4位于锁定外套管3内的端部与牵拉连杆11的尾端固定,通过锁定连接体4能带动牵拉连杆11的运动。

锁定弹性体6可以采用弹簧等弹性部件制成,锁定杆7的一端与锁定弹性体6连接,锁定杆7的另一端自由状态。锁定杆7的长度方向与锁定连接体4的长度方向以及锁定外套管3的长度方向垂直。当锁定杆7与第一运动锁定孔15对准时,在锁定弹性体6的作用下,锁定杆7能从第一运动锁定孔15穿出,利用锁定杆7与锁定外套管3的配合,能实现将锁定连接体4以及牵拉连杆11与缝合外壳体的锁定。当需要解除锁定状态时,只需要将锁定杆7退出第一运动锁定孔15,再拉动锁定连接体4,使得锁定杆7与第一运动锁定孔15不再对准即可。解除锁定状态时,锁定连接体4能在锁定外套管3内运动。同理,当锁定杆7与第二运动锁定孔5对准时,利用锁定弹性体6能使得锁定杆7从第二运动锁定孔5穿出。通过锁定杆7与第一运动锁定孔15、第二运动锁定孔5的配合,能实现牵拉连杆11与缝合外壳体间的第一锁定状态或第二锁定状态,以便实现具体缝合的操作。

如图3所示,还包括用于对锁定连接体4在缝合外壳体内运动进行导向的运动导向机构,所述运动导向机构包括设置于锁定连接体4内的锁定导向槽16以及设置于缝合外壳体上的运动导向块17,所述运动导向块17能嵌置在锁定导向槽16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利用运动导向机构能对锁定连接体4在锁定外套管3内的运动进行导向,使得在运动过程中,锁定杆7能与第二运动锁定孔15或第一运动锁定孔5对准。当然,在具体实施时,运动导向块17可以设置在锁定连接体4上,锁定导向槽16设置在锁定外套管3上;此外,运动导向机构还可以采用其他常用的导向形式,只要能实现锁定连接体4在锁定外套管3内的运动导向即可,具体不再赘述。

如图4、图5和图6所示,所述牵拉锁定机构包括与牵拉连杆11尾端适配连接的锁定连接体4,所述锁定连接体4与牵拉连杆11能相对转动,且锁定连接体4能在缝合外壳体内沿所述缝合外壳体的长度方向运动;

在锁定连接体4上设置第一转动锁定孔20以及第二转动锁定孔18,所述第一转动锁定孔20通过转动连接孔19与第二转动锁定孔18连通;转动连接孔19沿锁定连接体4的长度方向分布,第一转动锁定孔20、第二转动锁定孔18分别位于转动连接孔19两端;

在缝合外壳体上设置转动锁定柱22,所述转动锁定柱22能嵌置于第一转动锁定孔20、第二转动锁定孔18内;当转动锁定柱22嵌置于第一转动锁定孔20内时,牵拉连杆11与缝合外壳体间处于第一锁定状态,当转动锁定柱22嵌置于第二转动锁定孔18内时,牵拉连杆11与缝合外壳体间处于第二锁定状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锁定连接体4通过连接转动体21与牵拉连杆11的尾端连接,牵拉连杆11通过连接转动体21与锁定连接体4能相对转动;连接转动体21可以采用轴承等形式,牵拉连杆11通过连接转动体21与锁定连接体4连接后,锁定连接体4能在锁定外套管3内转动以及沿锁定外套管3长度方向运动,而牵拉连杆11不会跟随锁定连接体4的转动,锁定连接体4在锁定外套管3内沿所述锁定外套管3内运动时,锁定连接体4能带动牵拉连杆11运动,即不会影响牵拉连杆11正常的使用。

锁定连接体4在缝合外壳体内的运动,具体是指在缝合外壳体的锁定外套管3内运动。锁定连接体4的长度方向与缝合外壳体的长度方向相一致,转动连接孔19的长度小于锁定连接体4的长度,第一转动锁定孔20、第二转动锁定孔18分别位于转动连接孔19两端的两侧,或者第一转动锁定孔20、第二转动锁定孔18位于转动连接孔19同一侧的两端,第一转动锁定孔20通过转动连接孔19与第二转动锁定孔18连通。

转动锁定柱22设置在锁定外套管3内,转动锁定柱22的长度方向垂直于锁定外套管3的长度方向,具体实施时,转动锁定柱22位于第一转动锁定孔20、转动连接孔19或第二转动锁定孔18内。当转动锁定柱22位于第一转动锁定孔20内时,利用转动锁定柱22与第一转动锁定孔20的配合,能阻挡通过锁定连接体4带动牵拉连杆11的直线运动,即使得牵拉连杆11与缝合外壳体间形成第一锁定状态。

将锁定连接体4在锁定外套管3内转动,并使得转动锁定柱22位于转动连接孔19内,拉动锁定连接体4在锁定外套管3内支线运动,使得转动锁定柱22与第二转动锁定孔18对准,转动锁定连接体4后,能使得转动锁定柱22位于第二转动锁定孔18内,即使得牵拉连杆11与缝合外壳体间形成第二锁定状态。当需要调节牵拉连杆11与缝合外壳体的锁定状态时,只需要重复上述过程即可,即使得转动锁定柱22位于第一转动锁定孔20内或转动锁定孔22位于第二转动锁定孔18内,具体可以根据腹壁缝合的需要进行选择,此处不再赘述。

当然,牵拉锁定机构还可以采用其他形式,只要能实现牵拉连杆11与缝合外壳体间所需的锁定状态均可,此处不再赘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