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健腰舒缓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70701发布日期:2019-08-07 01:41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健腰舒缓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健护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健腰舒缓带。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坐在在电脑前工作的时间越来越长,长时间保持坐姿容易出现不良坐姿,这会导致骨盆倾斜和髂腰肌异常畸形,髂腰肌是固定大腿,骨盆和腰椎的纽带,它可以防止骨盆向后倾斜。为了缓解这些症状,人么通常会使用按摩器放松腰肌的方法,虽然使用按摩器对舒缓腰肌疲劳症状有一定作用,但作用甚微,而且使用场合受限,不够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所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健腰舒缓带,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对使用者进行坐姿矫正,消除髂腰肌上的负担,从而避免使用者腰背部疼痛。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健腰舒缓带,包括腰带、第一环形带、第二环形带和提手;所述腰带分为腰带弹性层和腰带开口层,所述第一环形带与所述第二环形带均设于所述腰带弹性层上,所述提手包括第一提手和第二提手,所述第一提手与所述第二提手分别设于所述腰带两端。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健腰舒缓带初始状态为折叠状态。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健腰舒缓带还包括插扣,所述插扣包括公扣和母扣,所述公扣和所述母口分别设于所述第一环形带和所述第二环形带上,所述公扣和所述母扣相配合用于所述第一环形带和所述第二环形带的可拆卸连接。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提手上与第二提手上分别设有数个磁扣,所述磁扣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一提手与所述第二提手。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腰带开口层中间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的开口长度与所述腰带等长,所述开口在折叠状态下用于收纳所述第一环形带和所述第二环形带,所述开口在使用状态下用于收纳所述第一提手和所述第二提手。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健腰舒缓带还包括魔术贴,所述魔术贴设于所述腰带开口层处,用于紧合所述腰带开口层。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腰带固定了腰部和膝盖,将骨盆和腰部向前拉伸,使得骨盆向前倾斜,能使使用者腰部以及胸椎骨的背部曲线恢复到以前的正常弯度;也能消除髂腰肌上的负担,改善坐姿,缓解下腰疼痛;也能减少腰脊肌的肌肉活动,使得使用者可以预防腰酸背痛,保持长时间坐姿;也能增加下半身的血液循坏,可以帮助使用者防止经济舱综合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健腰舒缓带的折叠状态参考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健腰舒缓带的部分展开状态参考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健腰舒缓带的部分展开状态参考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健腰舒缓带的展开状态参考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健腰舒缓带的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主要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折叠状态参考图,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展开状态参考图,图3、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展开状态参考图,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健腰舒缓带,包括腰带6、第一环形带7、第二环形带8和提手,所述腰带6分为腰带弹性层6A和腰带开口层6B,所述第一环形带7与所述第二环形带8均设于所述腰带弹性层6A上,所述提手包括第一提手1和第二提手2,所述第一提手1与所述第二提手2分别设与所述腰带6两端。

进一步,所述健腰舒缓带还包括插扣9,所述插扣9包括公扣和母扣,所述公扣和所述母扣分别设于所述第一环形带7和所述第二环形带8上,所述公扣和所述母扣相配合用于所述第一环形带7和所述第二环形带8的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提手1上与所述第二提手2上分别设有数个磁扣3,所述磁扣3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一提手1和所述第二提手2。

进一步,所述腰带开口层6B中间设有开口5,所述开口5的开口长度与所述腰带6等长,所述开口5在折叠状态下用于收纳所述第一环形带7和所述第二环形带8,所述开口5在使用状态下用于收纳所述第一提手1和所述第二提手2。

进一步,所述健腰舒缓带还包括魔术贴4,所述魔术贴4设于所述腰带开口层6B处,用于紧合所述腰带开口层6B。

进一步,所述腰带弹性层6A分为6A1和6A2正反两个面。

进一步,所述腰带开口层6B分为6B1和6B2正反两个面。

使用前,使用者先将第一提手1和第二提手2连接处的磁扣3打开,将腰带放置铺平,呈如图2部分展开状态示意图。撕开腰带开口层6B中间处的魔术贴4,从腰带开口层6B的开口5处取出收纳在腰带6A、6B中间内的第一环形带7和第二环形带8,将取出的第一环形带7和第二环形带8分别向左右两侧拉伸,呈如图3所示部分展开状态示意图。因为第一环形带7和第二环形带8均设于腰带弹性层6A的6A2面上,所以第一环形带7和第二环形带8向左右两侧拉伸会使得腰带弹性层6A的6A2面翻转出来,而腰带开口层6B1面向后翻转,同时设于腰带开口层6B1上的魔术贴4和腰带开口5也向后发生翻转。该步完成时,腰带弹性层的6A1面与腰带开口层的6B1面贴合,腰带弹性层的6A2面与腰带开口层的6B2面被翻转出来,而位于6B1面上的魔术贴4翻转至腰带弹性层6A1与腰带开口层6B1之间,腰带6、第一环形带7和第二环形带8呈同一直线上,第一提手1与第二提手2被翻转收纳在腰带的开口5中,即呈如图4所示的完全展开状态。之后将魔术贴4紧合,使得翻转出来的腰带开口层6B的6B2面保持平整。

使用时,一般使用者坐下来使用,首先左手手持第一环形带7上的插扣9(公扣),将腰带从背后绕过并使得右手手持第二环形带8上的插扣9(母扣),将腰带弹性层6A的6A2面贴合腰背部,将第一环形带7和第二环形带8上的插扣9于腹部位置处闭合;此时若腰带6位置过高,会对人的腰部和膝盖产生强烈的张力,若腰带6过低,拉伸的效果会受到影响,所以需要将腰带6调整至使用者觉得合适的腰部位置;然后再将双手放在第一环形带7内缓缓将第一环形带7向前拉伸使得第一环形带7可以将膝盖容纳进去,同时把上半身慢慢向前倾,然后将第一环形带7拉伸至膝盖的下方;第二环形带8也同样操作。最后,使用者调整膝盖位置,使其自身达到舒适状态。

使用完毕后,首先将两只手伸进第一环形带7,慢慢将第一环带7向前拉伸,使得第一环形带7可以无障碍的从膝盖处挪出,第二环形带8使用同样的方法从膝盖处取下。待第一环形带7和第二环形带8从膝盖取下后,打开位于腰部的插扣9,将整个弹性带取下放置于地面上或者桌面上。将腰带弹性层6A的6A2面朝向地面或桌面,则腰带开口层6B2面会向上,如图4翻过来即可;再撕开腰带开口层6B上的魔术贴4,将收纳在开口5中的第一提手1与第二提手2翻转出来,再将第一提手1与第二提手2同时向左右拉伸,使得腰带弹性层6A的6A1面与腰带开口层6B的6B1面翻转出来。该步骤完成之后,腰带弹性层6A1与腰带开口层6B1翻转出来,腰带弹性层6A2与腰带开口层6B2会贴合;再将第一环形带7像展开前的样子折叠放置于腰带开口5中,第二环形带8用同样操作置于腰带开口5中;放置完毕后,再将6B面中间的魔术贴4紧合;再将第一提手1和第二提手2的磁扣3分别对应配合,就恢复成了折叠状态,如图1所示,整体收纳进包装盒即可。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特别指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