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患者头颈部X射线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34384发布日期:2019-08-27 20:02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介入治疗患者头颈部X射线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介入治疗患者头颈部X射线防护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介入放射学是近年来迅速崛起的一门边缘学科,介入治疗是介于外科、内科治疗之间的新兴治疗方法,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在已和外科、内科一道称为三大支柱性学科。对于需内科治疗类疾病,介入治疗优点在于:它可以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不仅可大大提高病变部位药物浓度,还可大大减少药物用量,减少药物副作用。对于需外科治疗类疾病,介入治疗优点在于:它无需开刀暴露病灶,一般只需几毫米的皮肤切口,就可完成治疗,表皮损伤小、外表美观;麻醉方面,大部分病人只要局部麻醉不需全身麻醉,从而降低了麻醉的危险性;而且还具有损伤小、恢复快,对身体正常器官的影响小。对于目前治疗难度大的恶性肿瘤,介入治疗能够尽量把药物局限在病变的部位,而减少对身体和其他器官的副作用。部分肿瘤在介入治疗后相当于外科切除。介入治疗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方法的引导下进行的,具有创伤小、简便、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和明显缩短住院时间等优点,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许多介入治疗方法成为了一些疾病如:肝硬化、肝癌、肺癌、腰椎间盘突出症、动脉瘤、血管畸形、子宫肌瘤等,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

治疗时X射线曝光剂量大,历时长等特点,使术者及患者都存在着大剂量X线辐射。众所周知,X线辐射会对人体造成损害,X线辐射对人体的损害主要是电离辐射产生的各种生物效应对人体造成的损伤。造成生物的细胞、组织、器官的损伤,引起病理反应。辐射损害有照射急慢性放射病、放射反应,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头痛、血象异常皮肤损伤等,另外还有辐射性白内障甚至可诱发癌症。而在《国家放射工作卫生防护管理办法》和《医用X线诊断防护安全操作要求》中明确规定:用放射性射线对患者和受检者进行诊断、治疗时,应按照操作规程,严格控制受剂量,对邻近照射的敏感器官和组织(如眼睛、甲状腺、性腺等)应屏蔽防护。患者在接受X射线检查时,临床医生应充分考虑X射线摄影中的适应症,对受检患者非投照部位采用相应的防护用品加以防护,避免无效照射。

据申请人了解,目前国内对介入治疗患者的X射线防护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1.主要采用的防护用品有:铅围裙、铅围脖、铅帽、铅眼镜,受检者在使用这些防护用品的时候穿脱非常麻烦,非常笨重,给受检者带来了很多不方便,同时由于医疗条件有限,对于不同的患者,大多只能同时使用同一套防护用品,容易造成交叉感染,同时也会影响医护工作者的操作;2.还有一些医院仅采用铅衣覆盖用于介入治疗患者的X线防护,但这种防护包裹性不好,患者也非常不舒服,影响操作者操作、并且不便观察患者病情。

随着优质护理的开展,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加强,保护患者利益,减少医源性伤害,是我们医务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因此亟待开发一种介入治疗患者头颈部X射线防护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简单实用,操作方便,防护性能可靠,透明可观察的介入治疗患者头颈部X射线防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介入治疗患者头颈部X射线防护装置,包括设置在介入床上的承托板,所述承托板上设有与其滑动连接的主防护罩机构,所述主防护罩机构包括第一防护罩、第二防护罩和第三防护罩,所述第一防护罩和第二防护罩分别与第三防护罩相连;所述第三防护罩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转动防护罩机构和第二转动防护罩机构;所述第一转动防护罩机构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转动防护罩、第一伸缩杆和第一转动按钮,所述第一转动按钮安装在第三防护罩的一侧;所述第二转动防护罩机构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二转动防护罩、第二伸缩杆和第二转动按钮,所述第二转动按钮安装在第三防护罩的另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承托板上对称设有第一承托板滑动轨道和第二承托板滑动轨道,所述第一防护罩的底端与第一承托板滑动轨道相连,所述第二防护罩的底端与第二承托板滑动轨道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防护罩上设有第一防护罩滑动轨道,所述第一防护罩通过第一防护罩滑动轨道与第三防护罩相连;所述第二防护罩上设有第二防护罩滑动轨道,所述第二防护罩通过第二防护罩滑动轨道与第三防护罩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动防护罩和第二转动防护罩均为设有圆弧形缺口的矩形防护罩。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防护罩、第二防护罩、第三防护罩、第一转动防护罩和第二转动防护罩均采用透明的铅玻璃材质。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设有主防护罩机构,主防护罩机构的第一防护罩、第二防护罩和第三防护罩可以实现对患者的全面防护,第三防护罩可以上下移动,来适应不同患者的头部大小;主防护罩机构可以在介入床上自由滑动,可以适应医生的操作需要,同时拆卸方便,搬运方便;本实用新型的第三防护罩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转动防护罩机构和第二转动防护罩机构,所述第一转动防护罩机构和第二转动防护罩机构能够实现对患者的全面防护,包括患者的头顶部和颈部;在第一防护罩和第二防护罩上均设有圆弧形缺口,第一转动防护罩设有圆弧形缺口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患者全麻时气管插管管道的连接,或者局麻时患者的吸氧等操作的需要。第二转动防护罩设有圆弧形缺口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患者的甲状腺,圆弧形缺口正好和颈部的弧形相适应,使用起来很方便,设计科学;本实用新型的介入治疗患者头颈部X线防护装置的,承托板为铅板,所有防护罩均采用透明的铅玻璃材质,能够方便医生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观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一转动防护罩和第二转动防护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转动防护罩和第二转动防护罩在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介入床;2-承托板;201-第一承托板滑动轨道;202-第二承托板滑动轨道;3-主防护罩机构;301-第一防护罩;302-第二防护罩;303-第三防护罩;304-第一防护罩滑动轨道;305-第三防护罩滑动轨道;4-第一转动防护罩机构;401-第一转动防护罩;402-第一伸缩杆;403-第一转动旋钮;5-第二转动防护罩机构;501-第二转动防护罩;502-第二伸缩杆;503-第二转动旋钮。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介入治疗患者头颈部X射线防护装置,包括设置在介入床1上的承托板2,所述承托板2上设有与其滑动连接的主防护罩机构3,所述主防护罩机构3包括第一防护罩301、第二防护罩302和第三防护罩303,所述第一防护罩301和第三防护罩303分别与第二防护罩302相连;所述第二防护罩302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转动防护罩机构4和第二转动防护罩机构5;所述第一转动防护罩机构4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转动防护罩401、第一伸缩杆402和第一转动按钮403,所述第一转动按钮403安装在第三防护罩303的一侧;所述第二转动防护罩机构5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二转动防护罩501、第二伸缩杆502和第二转动按钮503,所述第二转动按钮503安装在第三防护罩303的另一侧。

本实用新型所述承托板2上对称设有第一承托板滑动轨道201和第二承托板滑动轨道202,所述第一防护罩301的底端与第一承托板滑动轨道201相连,所述第二防护罩302的底端与第二承托板滑动轨道202相连。所述第一防护罩301上设有第一防护罩滑动轨道304,所述第一防护罩301通过第一防护罩滑动轨道304与第二防护罩302相连;所述第三防护罩303上设有第三防护罩滑动轨道305,所述第三防护罩303通过第三防护罩滑动轨道305与第二防护罩302相连。所述第一转动防护罩401和第二转动防护罩501均为设有圆弧形缺口的矩形防护罩。所述第一防护罩301、第二防护罩302、第三防护罩303、第一转动防护罩401和第二转动防护罩501均采用透明的铅玻璃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说明:

主防护罩机构包括三个防护罩,分别为第一防护罩、第二防护罩和第三防护罩,第三防护罩为U形结构,第三防护罩的两边分别和第一防护罩和第二防护罩相连,第三防护罩可以沿着第一防护罩和第二防护罩的滑动轨道上下运动,来调整不同患者头部大小的问题。第一防护罩和第二防护罩分别在介入床上沿着第一承托板滑动轨道和第二承托板滑动轨道自由滑动,在使用的过程中,患者躺在介入床上,然后头部在主防护罩机构内部。整个主防护罩机构可以根据需要在介入床上移动来调整位置。

为了实现全面的防护,在第三防护罩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转动防护罩机构和第二转动防护罩机构,所述第一转动防护罩机构和第二转动防护罩机构均设有伸缩杆,可以调整上下的位置,同时可以沿着转动旋钮进行旋转,分别能够挡住头顶部和颈部的区域,所述第一转动防护罩和第二转动防护罩上均设有圆弧形缺口,第一转动防护罩这么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患者全麻时气管插管管道的连接,或者局麻时患者的吸氧等操作的需要。第二转动防护罩设有圆弧形缺口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患者的甲状腺,圆弧形缺口正好和颈部的弧形相适应。本实用新型防护罩均采用铅玻璃材质,实现了对患者的全面防护,同时也便于观察。

本实用新型设有主防护罩机构,主防护罩机构的第一防护罩、第二防护罩和第三防护罩可以实现对患者的全面防护,第三防护罩可以上下移动,来适应不同患者的头部大小;主防护罩机构可以在介入床上自由滑动,可以适应不同的医生的操作需要,同时拆卸方便,搬运方便;本实用新型的第三防护罩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转动防护罩机构和第二转动防护罩机构,所述第一转动防护罩机构和第二转动防护罩机构能够实现对患者的全面防护,包括患者的头顶部和颈部;在第一防护罩和第二防护罩上均设有圆弧形缺口,第一转动防护罩这么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患者全麻时气管插管管道的连接,或者局麻时患者的吸氧等操作的需要。第二转动防护罩设有圆弧形缺口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患者的甲状腺,圆弧形缺口正好和颈部的弧形相适应,使用起来很方便,设计科学;本实用新型的防护罩均采用透明的铅玻璃材质,能够方便医生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观察。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