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克林霉素甲硝唑搽剂涂擦治疗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31729发布日期:2019-08-13 22:22阅读:7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克林霉素甲硝唑搽剂涂擦治疗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擦拭涂抹治疗盒,属于医疗器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克林霉素甲硝唑搽剂为一种外用液体药物制剂,对寻常痤疮、脂溢性皮炎、酒渣鼻、毛囊炎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其主要对革兰阳性菌有较高的抗菌活性,能够抑制菌体蛋白质合成,可抑制并杀灭痤疮丙酸杆菌,并减少表皮脂肪酸生成,利于皮肤类疾病的治疗。而当患者需要对患病部位涂擦药物时,往往没有专用的药物涂擦装置,常用棉签蘸取药液,棉签与药液反复蘸取,细菌会随着棉签进入到药物中,极易造成交叉感染,影响患病部位的康复。而且由于棉签不便于携带,患者常将药物滴于手指上再涂抹于患病处,这样更增加了感染的几率和药物的浪费,不利于疾病的治疗。目前,尚未有一种适用于克林霉素甲硝唑搽剂涂擦的产品,以满足患者对于药物的使用和治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患者实现药物涂抹药液治疗过程中,没有具体的涂抹擦拭装置,导致影响患者康复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克林霉素甲硝唑搽剂涂擦治疗盒。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克林霉素甲硝唑搽剂涂擦治疗盒包括外盒体、内盒体a和内盒体b,所述的外盒体为两侧具有开口的中空长方体,外盒体内具有能够容纳内盒体a和内盒体b的容纳腔室,所述的内盒体a和内盒体b为方形盒体,内盒体a和内盒体b的下部棱角处设置有滑轨,内盒体a和内盒体b通过滑轨实现抽插安装在外盒体的容纳腔室内部,所述的内盒体a本体上加工有药品放置区,所述的内盒体b本体上加工有涂抹棒放置区。

优选的:所述的外盒体内部设有内隔板,内隔板将外盒体的内部容纳腔室分隔形成两个容纳腔室,用于容纳内盒体a和内盒体b。

优选的:所述的外盒体上还加工有开启槽,开启槽设置于外盒体的外边缘处。

优选的:所述的药品放置区为内置凹槽结构,药品放置区用于放置盛装有药液的药瓶。

优选的:所述的涂抹棒放置区加工形成用于放置涂抹棒的内凹槽,涂抹棒放置区内部分别放置有涂抹棒。

优选的:所述的涂抹棒包括涂抹杆和涂抹头,所述的涂抹杆为中空管结构,涂抹杆的一端具有进液孔,涂抹杆的另一端具有出液孔,涂抹杆的进液孔端加工外螺旋纹,涂抹杆的出液孔端安装有涂抹头。

优选的:所述的涂抹杆具有一个折弯部,折弯部与涂抹杆本体形成一个折弯角度A。

优选的:所述的折弯角度A的范围是0-180°。

优选的:所述的折弯角度A为90°。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克林霉素甲硝唑搽剂涂擦治疗盒,能将涂擦克林霉素甲硝唑搽剂所需的涂抹装置组合在一起,方便患者随身携带和使用,同时,本治疗盒为患者提供了不同尺寸、角度的涂抹装置,便于患者将药物涂抹至任何部位,不仅避免了手指涂抹药物的感染风险,且不会造成药物的二次污染和药物的浪费,对疾病的治疗起到的积极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外盒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外盒体与内盒体a、内盒体b的结构安装图;

图4是图1的俯视图;

图5是涂抹杆的结构主视图;

图6是涂抹棒的结构主视图;

图7是折弯部与涂抹棒本体呈180°状态下涂抹棒与药瓶的使用示意图;

图8是折弯部与涂抹棒本体呈90°状态下涂抹棒与药瓶的使用示意图;

图9是折弯部与涂抹棒本体呈0-90°状态下涂抹棒与药瓶的使用示意图;

图中1-外盒体,11-内隔板,12-开启槽,2-内盒体a,21-药品放置区,22-药瓶,3-内盒体b,31-涂抹棒放置区,4-滑轨,5-涂抹棒,51-涂抹杆,52-涂抹头,53-进液孔,54-出液孔,55-外螺旋纹,56-折弯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本实用新型。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图9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一种克林霉素甲硝唑搽剂涂擦治疗盒包括外盒体1、内盒体a2和内盒体b3,所述的外盒体1为两侧具有开口的中空长方体,外盒体1内具有能够容纳内盒体a2和内盒体b3的容纳腔室,所述的内盒体a2和内盒体b3为方形盒体,内盒体a2和内盒体b3的下部棱角处设置有滑轨4,内盒体a2和内盒体b3通过滑轨实现抽插安装在外盒体1的容纳腔室内部,所述的内盒体a2本体上加工有药品放置区21,所述的内盒体b3本体上加工有涂抹棒放置区31。如此设置,内盒体a2的内部设有药品放置区21,用于放置可用于治疗痤疮、酒渣鼻、脂溢性皮炎和毛囊炎症的外用液体药物克林霉素甲硝唑搽剂,药品放置区21为与克林霉素甲硝唑搽剂包装相匹配的凹槽式设计,内镶嵌于内盒体a2内。内盒体a2通过抽拉的方式置于外盒体1内,患者使用时仅需将内盒体a2拉出取出药品放置区21内的药品即可,使用后仅需将内盒体a2推至外盒体1内,便于药物的存放和使用;内盒体a2和内盒体b3的外侧下端部位设有滑轨4,内盒体a2和内盒体b3可通过滑轨4实现本治疗盒的开启和闭合。

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1-图9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一种克林霉素甲硝唑搽剂涂擦治疗盒,所述的外盒体1内部设有内隔板11,内隔板将外盒体1的内部容纳腔室分隔形成两个容纳腔室,用于容纳内盒体a2和内盒体b3。如此设置,外盒体1的容纳腔内设有一内隔板11,内隔板11位于内盒体a2和内盒体b3的中间,固定在外盒体1容纳腔的内部,内隔板11将内盒体a2与内盒体b3分开,可防止内盒体a2内的药液因意外泄露时通过外盒体1的容纳腔流至内盒体b3中,污染内盒体b3内的涂抹棒,同时,可避免将内盒体a2和内盒体b3推至外盒体1内时,因距离掌握不当,造成的收纳不便。

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1-图9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一种克林霉素甲硝唑搽剂涂擦治疗盒,所述的外盒体1上还加工有开启槽12,开启槽12设置于外盒体1的外边缘处。如此设置,外盒体1左右两侧开口的中间位置各设有一半圆形开启槽12,便于患者抽取内盒体a2和内盒体b3。

具体实施方式四:结合图1-图9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一种克林霉素甲硝唑搽剂涂擦治疗盒,所述的药品放置区21为内置凹槽结构,药品放置区21用于放置盛装有药液的药瓶22。

具体实施方式五:结合图1-图9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一种克林霉素甲硝唑搽剂涂擦治疗盒,所述的涂抹棒放置区31加工形成用于放置涂抹棒的内凹槽,涂抹棒放置区31内部分别放置有涂抹棒5。如此设置,内盒体b3的内部根据涂抹棒的不同形状和尺寸,设有不同尺寸的涂抹棒放置区31,用于放置不同形状尺寸的涂抹棒,患者可根据自身实际用药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涂抹棒,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涂抹棒a放置区31为与涂抹棒5的形状、尺寸相匹配的凹槽式设计,并内嵌于内盒体b3的内部,内盒体b3通过抽拉的方式置于外盒体1内,患者使用时需将内盒体b3拉出,根据自身需要取出涂抹棒5,再将内盒体b3推至外盒体1内即可,便于不同形状、尺寸涂抹棒的存放和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六:结合图1-图9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一种克林霉素甲硝唑搽剂涂擦治疗盒,所述的涂抹棒5包括涂抹杆51和涂抹头52,所述的涂抹杆51为中空管结构,涂抹杆51的一端具有进液孔53,涂抹杆51的另一端具有出液孔54,涂抹杆51的进液孔53端加工外螺旋纹55,涂抹杆51的出液孔54端安装有涂抹头52;所述的涂抹杆51具有一个折弯部56,折弯部56与涂抹杆51本体形成一个折弯角度A;所述的折弯角度A的范围是0-180°;所述的折弯角度A为90。如此设置,

1、内盒体b3内根据药品涂擦的需要放置形状、尺寸不同的涂抹棒5,涂抹棒5由涂抹杆51、涂抹头52、进液孔53、出液孔54和螺旋纹55组成。

2、涂抹杆51为塑料材质的中空结构,涂抹棒5的形状为直线型或弯曲型。所述的涂抹棒5相对于药物包装瓶瓶体轴心线形成弯曲角度A,弯曲角度A的取值范围为0°—180°,患者可根据患病部位的不同,选择适宜的涂抹棒5。如当患者患有酒渣鼻或面部寻常痤疮时,可选用涂抹棒角度呈180°的涂抹棒;当患者头皮、背部患有脂溢性皮炎或毛囊炎时,可选择弯曲角度呈90°的涂抹棒或弯曲角度呈0-90°的涂抹棒,以方便对患病部位药物的涂擦。

3、涂抹杆51的上端包裹有涂抹头52,涂抹头52为棉质或海绵材质,使用时需将涂抹棒5的下端插入克林霉素甲硝唑搽剂的包装瓶的出液孔处,药瓶中的药液可经涂抹棒5的进液孔53流至涂抹杆51内,并经涂抹杆51、出液孔54流至涂抹头52中。如此设计,避免了患者用手指涂抹药物带来的感染风险和药物浪费,同时避免了棉签反复蘸取药液造成的药物二次污染。

4、涂抹棒5下端的外壁上加工有安装螺旋纹55,可增加涂抹杆51与药瓶出液口的摩擦,使涂抹棒5与药瓶的连接更为牢固。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

克林霉素甲硝唑搽剂是一种用于寻常痤疮、脂溢性皮炎、酒渣鼻、毛囊炎的外用液体药物制剂,当患者出现以上症状时,可选配克林霉素甲硝唑搽剂涂擦治疗盒内的药物及内盒体b3内的涂抹棒5组合使用,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使用时患者需开启本治疗盒,根据自身患病需要选取内盒体b3内的涂抹棒5,如患者患有酒渣鼻、面部寻常痤疮时,可选用涂抹棒放置区内的涂抹棒角度呈180°的涂抹棒5;当患者头皮、背部等部位患有脂溢性皮炎、毛囊炎时,可选用涂抹棒放置区内弯曲角度呈90°的涂抹棒或弯曲角度呈0-90°的涂抹棒5,以方便对患病部位药物的涂擦。然后取出内盒体a2中药品放置区21内的克林霉素甲硝唑搽剂,取下瓶盖,将涂抹棒5插入药瓶出液口处,倒置药瓶并轻压瓶身,使药瓶中的药液通过进液孔53进入至涂抹杆51内,并最终流至涂抹头52中,患者可手持药瓶,将涂抹头52中的药物涂抹于患病部位,用后将涂抹棒5取出丢弃即可,患者可根据克林霉素甲硝唑搽剂的用法用量选择每日使用的次数,如每日3次,2周为一疗程。

本实施方式只是对本专利的示例性说明,并不限定它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对其局部进行改变,只要没有超出本专利的精神实质,都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