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截骨引导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34571发布日期:2019-08-27 20:03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胫骨截骨引导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胫骨截骨引导组件。



背景技术:

胫骨高位截骨术(high tibial osteotomy, HTO)目前已应用于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相较于传统全膝关节置换手术,HTO可有效保留膝关节股骨、胫骨以及髌骨等的关节面,因此特别适用于年轻的患者。HTO分为闭合楔形HTO和开放楔形HTO,由于闭合楔形HTO易产生房室综合征、侧肌分离、近端腓骨切断、肢体缩短以及腓神经伤害等并发症,因此开放楔形HTO更易获得有利的术后效果,且大量临床研究均证明了其疗效。传统的内侧开放楔形HTO中,医生凭借临床经验和现有的测量工具进行截骨手术操作,因而导致截骨精度和矫正精度对医生的经验依赖较高,此外,术中频繁的X射线透视测量,也增加了患者和医生的辐射危害。

因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胫骨截骨引导组件,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并可快速、准确地定位于胫骨近端上以引导截骨、矫正操作的胫骨截骨引导组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胫骨截骨引导组件,组设于患者胫骨近端引导胫骨近端截骨和矫正,包括与患者胫骨匹配的上导板、下导板,以及可拆卸地插设于上导板和下导板上的角度校验杆,所述上导板具有第一导向部,所述下导板具有第二导向部,所述第一导向部和所述第二导向部均呈凹槽状设置,所述角度校验杆包括上端部、连接部以及下端部,所述上端部由连接部的上端弯折延伸设置,所述下端部由连接部的下端弯折延伸设置,所述上端部与下端部的延伸方向相互形成非平行的夹角,所述角度校验杆上端部的形状设置为与第一导向部的形状相匹配,呈凸柱状,所述角度校验杆下端部的形状设置为与第二导向部的形状相匹配,呈凸柱状。

进一步地,所述上端部、所述下端部均设有拔模斜度,所述拔模斜度的范围为1°-6°。

进一步地,所述上端部的前端处、所述下端部的前端处均设有拔模斜度,所述拔模斜度的范围为1°-6°。

进一步地,所述拔模斜度为3°。

进一步地,所述角度校验杆的上端部插接于所述第一导向部内,所述角度校验杆的下端部插接于所述第二导向部内。

进一步地,所述上导板还包括两个第一定位柱,两个第一定位柱的轴线相互形成非平行的夹角;所述下导板还包括两个第二定位柱,两个第二定位柱的轴线相互形成非平行的夹角。

进一步地,其中一个第一定位柱的轴线延伸方向与所述胫骨近端的胫骨平台关节面相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上导板上的两个第一定位柱的位置与截骨校正后锁定钢板上螺钉孔的位置相一致。

进一步地,所述下导板上的两个第二定位柱的位置与截骨校正后锁定钢板上螺钉孔的位置相一致。

进一步地,所述上导板还具有与胫骨近端相应位置表面贴合的第一贴合面,所述下导板还具有与胫骨近端相应位置表面贴合的第二贴合面。

本实用新型的胫骨截骨引导组件,通过将上导板的第一贴合面、下导板的第二贴合面分别与胫骨近端相应位置表面贴合,通过克氏针分别穿过上导板的第一定位柱、下导板的第二定位柱,以将上导板和下导板固定于胫骨近端上;通过呈角度设置的角度校验杆的上端部和下端部,以精确定位胫骨截骨后撑开的高度和角度,提高了手术精度,降低了手术难度和对医生的经验依赖度,避免了传统手术术中的频繁的X射线透视测量,降低了患者和医生的辐射危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胫骨截骨引导组件与胫骨近端的立体组合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胫骨截骨引导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胫骨截骨引导组件的另一视角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胫骨截骨引导组件与胫骨远端的另一状态下的立体组合图;

图5为图4所示状态下的另一视角立体组合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作详细的说明。

请结合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胫骨截骨引导组件100组设于患者胫骨近端200上,用于引导截骨和矫正操作,以实现下肢力线的重建,恢复正常的膝关节运动,其包括与患者胫骨匹配的上导板1、下导板2,以及可拆卸地插设于上导板1和下导板2上的角度校验杆3。所述上导板1和下导板2与患者胫骨近端200完全匹配,其是根据患者胫骨的医学图像数据重构的三维模型逆向设计并通过快速成型技术制成的。

所述上导板1包括下引导边11、侧引导边12、第一导向部13以及第一定位柱14,所述下引导边11自上导板1的下边缘向外延伸设置,所述侧引导边12自上导板1一侧边缘向外延伸设置,所述下引导边11与侧引导边12的夹角为钝角,角度范围为110°~15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引导边11与侧引导边12的夹角为130°。所述第一导向部13具有容纳空间,用于收容角度校验杆3。所述第一定位柱14位于所述第一导向部13的旁侧,呈中空状设置,其贯穿所述上导板1,以引导克氏针(未图示)穿过第一定位柱14,进而将上导板1固定于胫骨近端200的相应表面上。所述下引导边11、侧引导边12、第一导向部13以及第一定位柱14位于上导板1的同一侧。所述上导板1还具有与胫骨近端200相应位置表面贴合的第一贴合面15。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导板1上设有两个第一定位柱14,两个第一定位柱14的轴线相互形成非平行的夹角,以防止上导板1的旋转错位,增加上导板1固定的稳定性;优选的,其中一个第一定位柱14的轴线延伸方向与胫骨近端200的胫骨平台关节面相平行,以进一步保证导板定位的准确性;优选的,所述上导板1上的两个第一定位柱14的位置与截骨校正后锁定钢板上螺钉孔的位置相一致。

所述下导板2包括上引导边21、限位边22、第二导向部23以及第二定位柱24,所述上引导边21自下导板2的上边缘向外延伸设置,所述限位边22自上引导边21的一端弯折延伸设置。所述第二导向部23具有容纳空间,用于收容角度校验杆3。所述第二定位柱24呈中空状设置,其贯穿所述下导板2,以引导克氏针穿过第二定位柱24,进而将下导板2固定于胫骨近端200的相应表面上。所述上引导边21、第二导向部23以及第二定位柱24位于下导板2的同一侧。所述下导板2还具有与胫骨近端200相应位置表面贴合的第二贴合面25。

本实施例中,所述下导板2上设有两个第二定位柱24,两个第二定位柱24的轴线相互形成非平行的夹角,以防止下导板2的旋转错位,增加下导板2固定的稳定性;优选的,所述下导板2上的两个第二定位柱24的位置与截骨校正后锁定钢板上螺钉孔的位置相一致。

当所述上导板1和所述下导板2与胫骨近端200相应位置表面贴合时,所述上导板1的下引导边11与下导板2的上引导边21相互平行,通过下引导边11与上引导边21之间构成的切割槽,来引导切割工具(未图示)精准地完成截骨操作,通过下导板2的限位边22来限定截骨的宽度,避免对胫骨结节处韧带的损伤。所述上导板1的侧引导边12与下导板2的限位边22相互平行,通过侧引导边12与限位边22之间构成的切割槽,来引导切割工具(未图示)精准地完成截骨操作,通过上引导边21来限定截骨的宽度。

所述角度校验杆3呈“凵”状设置,包括上端部31、下端部32以及连接部33,所述上端部31由连接部33的上端弯折延伸设置,所述下端部32由连接部33的下端弯折延伸设置,所述上端部31与下端部32的延伸方向相互形成非平行的夹角。所述上导板1第一导向部13的容纳空间用于收容角度校验杆3的上端部31,所述下导板2第二导向部23的容纳空间用于收容角度校验杆3的下端部32。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导板1的第一导向部13和所述下导板2的第二导向部23均呈六角凹槽状设置,所述角度校验杆3的上端部31的形状设置为与第一导向部13的形状相匹配,呈六角凸柱状,当上端部31插接于第一导向部13内后,所述第一导向部13的形状可有效限制上端部31的旋转,以实现稳固定位;同样的,所述角度校验杆3的下端部32的形状设置为与第二导向部23的形状相匹配,呈六角凸柱状,当下端部32插接于第二导向部23内后,所述第二导向部23的形状可有效限制下端部32的旋转,以实现稳固定位。为了便于上端部31、下端部32的安装和拆卸,将上端部31、下端部32均设置一定的拔模斜度,拔模斜度的范围为1°-6°,优选为3°;或者,将上端部31的前端处、下端部32的前端处均设置一定的拔模斜度,拔模斜度的范围为1°-6°,优选为3°。显然,所述第一导向部13和第二导向部23还可以设置为其他形状,如三角凹槽状、四角凹槽状或五角凹槽状等其他形状。

在使用时,将所述上导板1和所述下导板2放置于患者胫骨近端200相应部位上,通过所述上导板1的第一贴合面15、所述下导板2的第二贴合面25分别与胫骨近端200相应位置表面贴合,并通过克氏针分别穿过所述上导板1的第一定位柱14、所述下导板2的第二定位柱24并进入胫骨近端200中,以将上导板1和下导板2固定于胫骨近端200上。接着,通过上导板1的下引导边11与下导板2的上引导边21构成的切割槽,来引导切割工具(未图示)精准地完成截骨操作;进而通过上导板1的侧引导边12与下导板2的限位边22构成的切割槽,来引导切割工具(未图示)精准地完成截骨操作。最后,采用撑开器进行逐步撑开操作,将所述角度校验杆3的上端部31插入上导板1第一导向部13的容纳空间内,当所述角度校验杆3的下端部32插入下导板2第二导向部23的容纳空间内时,完成撑开操作,此时撑开的高度与角度与术前规划中的一致,将撑开的角度投影在冠状面上,其投影后的撑开角度范围为0°~30°,优选的范围为5°~15°。

本实用新型的胫骨截骨引导组件100通过将上导板1的第一贴合面15、下导板2的第二贴合面25分别与胫骨近端200相应位置表面贴合,通过克氏针分别穿过上导板1的第一定位柱14、下导板2的第二定位柱24,以将上导板1和下导板2固定于胫骨近端200上;通过呈角度设置的角度校验杆3的上端部31和下端部32,以精确定位胫骨截骨后撑开的高度和角度,提高了手术精度,降低了手术难度和对医生的经验依赖度,避免了传统手术术中的频繁的X射线透视测量,降低了患者和医生的辐射危害。

综上,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不应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即凡是依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及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均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