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骨牵引康复仪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26452发布日期:2019-08-13 21:09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正骨牵引康复仪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附属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正骨牵引康复仪器。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牵引疗法是应用外力对身体某一部位或关节施加牵拉力,使其发生一定的分离,以使的其周围软组织得到适当的牵伸,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其中脊椎牵引疗法根据使用外力牵拉的部位不同,分为脊柱牵引和四肢关节牵引,而正骨牵引康复仪器是一种在运用牵引疗法帮助患者康复的过程中,用于通过外力牵引患者患病部位的装置,其在医学治疗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现有的正骨牵引康复仪器包括牵引仪、支撑杆、转动杆、左带动环、右带动环、动力绳、坐垫和牵引架,牵引仪设置有支撑装置和动力装置,支撑装置的左端中上部区域设置有操控板,动力装置的内部设置有工作腔,动力装置的顶端与坐垫的底端连接,支撑装置的内部设置有控制腔,控制腔的前端底部区域与工作腔的后端中部区域连通,支撑杆的底端与支撑装置的顶端中部区域前侧连接,支撑装置的顶端后部区域设置有牵引绳,支撑杆的顶端设置有转动槽,转动杆的左端和右端的中部区域分别与转动槽的左端和右端铰接,左带动环的顶端和右带动环的顶端分别与转动杆的底端的后侧和前侧连接,牵引绳的顶端与左带动环固定套装,动力绳的顶部区域与右带动环固定套装,动力绳的底端与牵引架的顶端中部区域连接;现有的正骨牵引康复仪器使用时,首先在市场上的医疗器械专卖店购买到现有的正骨牵引康复仪器,然后按照购买的其购买时所带的安装说明书将现有的正骨牵引康复仪器接入电源并且放置在指定的位置,然后患者坐在正骨牵引康复仪器的动力装置的顶端的坐垫上,然后医生按照正骨牵引康复仪器的使用说明书将牵引架固定在患者相应的部位,然后操控仪器上的操控板调节好牵引力度,这时正骨牵引康复仪器的牵引绳通过左带动环向下拉动转动杆的左端,使转动杆绕着与支撑杆的铰接出转动,这时转动杆的右端便通过右带动环拉动动力绳,使动力绳通过牵引架对患者相对部位牵引;现有的正骨牵引康复仪器使用中发现,首先由于现有的牵引仪的动力装置的坐垫的高度是固定的,因此不同身材的患者坐在牵引仪的坐垫上的舒适度使不同的,因而现有的正骨牵引康复仪器调节高度来满足不同身材患者的使用舒适度的难度较大,从而导致实用性较差;并且在用牵引疗法为患者治病的时候,不是牵引的力度越大越好,因为牵引力度过大的会将人体自然弯曲的骨骼结构拉直,这样便会导致新的疾病,然而现有的正骨牵引康复仪器没有防护装置,一旦误操作正骨牵引康复仪器而导致牵引力度过大,则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危害,从而导致使用局限性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通过调节正骨牵引康复仪器的坐垫的高度来降低正骨牵引康复仪器通过调节高度来满足不同身材患者的使用舒适度的难度,从而增强实用性;并且可以通过增设防护装置来降低正骨牵引康复仪器由于误操作使得牵引力度过大对患者健康造成危害的概率,从而降低使用局限性的正骨牵引康复仪器。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正骨牵引康复仪器,包括牵引仪、支撑杆、转动杆、左带动环、右带动环、动力绳、坐垫和牵引架,牵引仪设置有支撑装置和动力装置,支撑装置的左端中上部区域设置有操控板,动力装置的内部设置有工作腔,动力装置的顶端与坐垫的底端连接,支撑装置的内部设置有控制腔,控制腔的前端底部区域与工作腔的后端中部区域连通,支撑杆的底端与支撑装置的顶端中部区域前侧连接,支撑装置的顶端后部区域设置有牵引绳,支撑杆的顶端设置有转动槽,转动杆的左端和右端的中部区域分别与转动槽的左端和右端铰接,左带动环的顶端与转动杆的底端的后侧连接,牵引绳的顶端与左带动环固定套装,动力绳的顶部区域与右带动环固定套装,动力绳的底端与牵引架的顶端中部区域连接;还包括调节器、控制器、调节轴、动力链轮、链条、从动齿轮、从动链轮、控制齿轮、转动环、调节螺纹杆和提升板,所述调节器的右端与控制器的左端中部区域连接,所述控制器的底端与动力装置的顶端中部区域连接,所述调节器的内部设置有调节腔,所述控制器的内部设置有控制腔,所述调节腔的顶端中部区域连通设置有插入孔,所述调节轴的底端自调节器的上侧转动穿过插入孔并且伸入至调节腔的内部,所述调节轴的底端与调节腔的底端中心区域转动连接,所述动力链轮与调节轴的底部区域固定套装,所述调节腔的右端底部区域和控制腔的左端中部区域连通设置有穿透孔,所述控制腔的顶端和底端的中部区域分别连通设置上升降孔和下升降孔,所述调节螺纹杆的顶端与提升板的底端中部区域连接,所述调节螺纹杆的底端自控制器的上侧穿过上升降孔并且伸入至控制腔的内部,所述调节螺纹杆的底端自控制腔的内部穿过下升降孔并且伸出至控制腔的下侧,所述动力装置的顶端中部区域设置有滑动孔,所述调节螺纹杆的底端自动力装置的上侧穿入至滑动孔的内部,所述调节螺纹杆的圆周侧壁与滑动孔的圆周侧壁滑动紧贴,所述控制齿轮的顶端中心区域贯穿设置有调节螺纹孔,所述控制齿轮与调节螺纹杆螺装,所述控制齿轮的底端与控制腔的底端紧贴,所述控制器的控制腔的顶端中部区域连通设置有环形槽,所述转动环与环形槽转动卡装,所述转动环的底端与控制齿轮的顶端边缘环形区域固定连接,所述从动齿轮的中心区域转动设置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控制腔的顶端和底端的左侧中心区域连接,所述从动齿轮的的圆周侧壁的右端与控制齿轮的圆周侧壁的左端啮合,所述从动链轮的底端与从动齿轮的顶端连接,所述从动链轮与固定轴转动套装,所述从动链轮的圆周侧壁的右部区域和链条的右部区域转动连接,所述链条的左端自控制腔的内部穿过穿透孔并且伸入至调节腔的内部,所述链条的左部区域与动力链轮的圆周侧壁的左部区域转动连接;还包括限位器、控制杆、挤压块、移动板、挤压杆、推动板、限位弹簧和复位器,所述限位器的底端与转动杆的顶端右侧连接,所述限位器的内部设置有限位腔,所述限位腔的底端中部区域左侧连通设置有伸缩孔,所述转动杆的顶端右部区域贯穿设置有控制孔,所述控制杆的底端与移动板的顶端中部区域连接,所述移动板的底端与右带动环的顶端连接,所述控制杆的顶端自转动杆的下侧穿过控制孔并且伸出至转动杆的上侧,所述控制杆的顶端自限位器的下侧穿过伸缩孔并且伸入至限位腔的内部,所述挤压块的左端与控制杆的圆周侧壁的右端顶部区域连接,所述限位腔的右端中上部区域连通设置有挤出孔,所述复位器的左端与限位器的右端顶部区域连接,所述复位器的内部设置有挤压腔,所述挤压腔的左端中部区域与挤出孔的右端连通,所述挤压杆的左端自挤压腔的内部穿过挤出孔并且伸入至限位腔的内部,所述挤压杆的圆周侧壁的顶端左侧与挤压块的圆周侧壁的底端右侧紧贴,所述挤压块的圆周侧壁的顶端和控制杆的顶端均与限位腔的顶端紧贴,所述挤压腔的右端中部区域连通设置有复位孔,所述挤压杆的右端自挤压腔的内部穿过复位孔并且伸出至复位器的右侧,所述推动板的中部区域与挤压杆固定套装,所述限位弹簧与挤压杆活动套装,所述限位弹簧的左端和右端分别与推动板的右端和挤压腔的右端紧贴。

本实用新型的正骨牵引康复仪器,还包括摇杆,所述摇杆的右部区域的底端中部区域与调节轴的顶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正骨牵引康复仪器,还包括防护轴承,所述防护轴承的外圆周侧壁与插入孔的内圆周侧壁固定连接,所述防护轴承的内圆周侧壁与调节轴的圆周侧壁顶部区域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正骨牵引康复仪器,还包括四组支持杆,所述动力装置的顶端左前侧、右前侧、左后侧和右后侧分别设置有四组定位孔,所述四组支持杆的底端均自动力装置的上侧分别插入至四组定位孔内,所述四组支持杆的顶端分别与提升板的底端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正骨牵引康复仪器,还包括靠垫,所述靠垫的后端与支撑装置的前端中上部区域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正骨牵引康复仪器,还包括四组支座,所述四组支座的顶端分别与动力装置的底端左前侧、右前侧、左后侧和右后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正骨牵引康复仪器,还包括拉动钮,所述拉动钮的左端中部区域与挤压杆的右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正骨牵引康复仪器,还包括防护块,所述防护块的顶端与调节螺纹杆的底端同心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首先可以转动调节轴使调节轴在调节器内转动,然后调节轴带动动力链轮转动,同时动力链轮通过链条带动从动链轮转动,此时从动齿轮和从动链条同步转动,然后从动齿轮则带动控制齿轮转动,这时控制齿轮的调节螺纹孔的内螺纹和调节螺纹杆的外螺纹啮合转动,由于控制齿轮通过转动环被固定在了控制器内,因此调节螺纹杆便在动力装置的滑动孔内纵向滑动,同时调节螺纹杆便通过提升板带动坐垫实现了纵向的调节,待将坐垫按照患者要求调节至合适的高度之后,停止转动调节轴即可,从而通过调节正骨牵引康复仪器的坐垫的高度降低了正骨牵引康复仪器通过调节高度来满足不同身材患者的使用舒适度的难度,因而增强了实用性;并且一旦误操作正骨牵引康复仪器导致对患者的牵引力度过大的时候,这时转动杆会用较大的力来抬动限位器,然后限位器则通过挤压杆抬动挤压块使挤压块给控制杆提供向上的抬动力,然后控制杆则通过移动板为动力绳提供拉力,这个拉力便是患者所受到的牵引力,由于这个牵引力超过了病人能够承受的正常牵引拉力,此时挤压块便向下挤压挤压杆并且将挤压杆推入至复位器内,这时挤压杆便通过推动板挤压限位弹簧而向右移动,当挤压杆完全从挤压块底端脱离的时候,这时控制杆会在动力绳的拉动下带动挤压块在限位腔内迅速下移,这时医生通过观察转动杆突然快速转动,并且听到挤压块在限位腔内撞击的声音便活意识到此时的牵引力过大,医生便可以及时停止牵引过程,由于控制杆带动挤压块移动至限位腔底端的时候,这时挤压杆在限位弹簧的推动下已经复位,因而需要拉动挤压杆的右端使挤压杆继续缩回至复位器的内部,然后通过抬动移动板使移动板抬动控制杆和挤压块至限位腔的顶端,这时停止拉动挤压杆使挤压杆通过推动板在限位弹簧的推动下继续将挤压块卡在限位腔的顶端,从而通过增设防护装置降低了正骨牵引康复仪器由于误操作使得牵引力度过大对患者健康造成危害的概率,因而降低了使用局限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转动杆和限位器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A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1、支撑杆;2、转动杆;3、左带动环;4、右带动环;5、动力绳;6、坐垫;7、牵引架;8、支撑装置;9、动力装置;10、调节器;11、控制器;12、调节轴;13、动力链轮;14、链条;15、从动齿轮;16、从动链轮;17、控制齿轮;18、转动环;19、调节螺纹杆;20、提升板;21、限位器;22、控制杆;23、挤压块;24、移动板;25、挤压杆;26、推动板;27、限位弹簧;28、复位器;29、摇杆;30、防护轴承;31、四组支持杆;32、靠垫;33、四组支座;34、拉动钮;35、防护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正骨牵引康复仪器,包括牵引仪、支撑杆1、转动杆2、左带动环3、右带动环4、动力绳5、坐垫6和牵引架7,牵引仪设置有支撑装置8和动力装置9,支撑装置8的左端中上部区域设置有操控板,动力装置9的内部设置有工作腔,动力装置9的顶端与坐垫6的底端连接,支撑装置8的内部设置有控制腔,控制腔的前端底部区域与工作腔的后端中部区域连通,支撑杆1的底端与支撑装置8的顶端中部区域前侧连接,支撑装置8的顶端后部区域设置有牵引绳,支撑杆1的顶端设置有转动槽,转动杆2的左端和右端的中部区域分别与转动槽的左端和右端铰接,左带动环3的顶端与转动杆2的底端的后侧连接,牵引绳的顶端与左带动环3固定套装,动力绳5的顶部区域与右带动环4固定套装,动力绳5的底端与牵引架7的顶端中部区域连接;还包括调节器10、控制器11、调节轴12、动力链轮13、链条14、从动齿轮15、从动链轮16、控制齿轮17、转动环18、调节螺纹杆19和提升板20,调节器10的右端与控制器11的左端中部区域连接,控制器11的底端与动力装置9的顶端中部区域连接,调节器10的内部设置有调节腔,控制器11的内部设置有控制腔,调节腔的顶端中部区域连通设置有插入孔,调节轴12的底端自调节器10的上侧转动穿过插入孔并且伸入至调节腔的内部,调节轴12的底端与调节腔的底端中心区域转动连接,动力链轮13与调节轴12的底部区域固定套装,调节腔的右端底部区域和控制腔的左端中部区域连通设置有穿透孔,控制腔的顶端和底端的中部区域分别连通设置上升降孔和下升降孔,调节螺纹杆19的顶端与提升板20的底端中部区域连接,调节螺纹杆19的底端自控制器11的上侧穿过上升降孔并且伸入至控制腔的内部,调节螺纹杆19的底端自控制腔的内部穿过下升降孔并且伸出至控制腔的下侧,动力装置9的顶端中部区域设置有滑动孔,调节螺纹杆19的底端自动力装置9的上侧穿入至滑动孔的内部,调节螺纹杆19的圆周侧壁与滑动孔的圆周侧壁滑动紧贴,控制齿轮17的顶端中心区域贯穿设置有调节螺纹孔,控制齿轮17与调节螺纹杆19螺装,控制齿轮17的底端与控制腔的底端紧贴,控制器11的控制腔的顶端中部区域连通设置有环形槽,转动环18与环形槽转动卡装,转动环18的底端与控制齿轮17的顶端边缘环形区域固定连接,从动齿轮15的中心区域转动设置有固定轴,固定轴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控制腔的顶端和底端的左侧中心区域连接,从动齿轮15的的圆周侧壁的右端与控制齿轮17的圆周侧壁的左端啮合,从动链轮16的底端与从动齿轮15的顶端连接,从动链轮16与固定轴转动套装,从动链轮16的圆周侧壁的右部区域和链条14的右部区域转动连接,链条14的左端自控制腔的内部穿过穿透孔并且伸入至调节腔的内部,链条14的左部区域与动力链轮13的圆周侧壁的左部区域转动连接;还包括限位器21、控制杆22、挤压块23、移动板24、挤压杆25、推动板26、限位弹簧27和复位器28,限位器21的底端与转动杆2的顶端右侧连接,限位器21的内部设置有限位腔,限位腔的底端中部区域左侧连通设置有伸缩孔,转动杆2的顶端右部区域贯穿设置有控制孔,控制杆22的底端与移动板24的顶端中部区域连接,移动板24的底端与右带动环4的顶端连接,控制杆22的顶端自转动杆2的下侧穿过控制孔并且伸出至转动杆2的上侧,控制杆22的顶端自限位器21的下侧穿过伸缩孔并且伸入至限位腔的内部,挤压块23的左端与控制杆22的圆周侧壁的右端顶部区域连接,限位腔的右端中上部区域连通设置有挤出孔,复位器28的左端与限位器21的右端顶部区域连接,复位器28的内部设置有挤压腔,挤压腔的左端中部区域与挤出孔的右端连通,挤压杆25的左端自挤压腔的内部穿过挤出孔并且伸入至限位腔的内部,挤压杆25的圆周侧壁的顶端左侧与挤压块23的圆周侧壁的底端右侧紧贴,挤压块23的圆周侧壁的顶端和控制杆22的顶端均与限位腔的顶端紧贴,挤压腔的右端中部区域连通设置有复位孔,挤压杆25的右端自挤压腔的内部穿过复位孔并且伸出至复位器28的右侧,推动板26的中部区域与挤压杆25固定套装,限位弹簧27与挤压杆25活动套装,限位弹簧27的左端和右端分别与推动板26的右端和挤压腔的右端紧贴;首先可以转动调节轴使调节轴在调节器内转动,然后调节轴带动动力链轮转动,同时动力链轮通过链条带动从动链轮转动,此时从动齿轮和从动链条同步转动,然后从动齿轮则带动控制齿轮转动,这时控制齿轮的调节螺纹孔的内螺纹和调节螺纹杆的外螺纹啮合转动,由于控制齿轮通过转动环被固定在了控制器内,因此调节螺纹杆便在动力装置的滑动孔内纵向滑动,同时调节螺纹杆便通过提升板带动坐垫实现了纵向的调节,待将坐垫按照患者要求调节至合适的高度之后,停止转动调节轴即可,从而通过调节正骨牵引康复仪器的坐垫的高度降低了正骨牵引康复仪器通过调节高度来满足不同身材患者的使用舒适度的难度,因而增强了实用性;并且一旦误操作正骨牵引康复仪器导致对患者的牵引力度过大的时候,这时转动杆会用较大的力来抬动限位器,然后限位器则通过挤压杆抬动挤压块使挤压块给控制杆提供向上的抬动力,然后控制杆则通过移动板为动力绳提供拉力,这个拉力便是患者所受到的牵引力,由于这个牵引力超过了病人能够承受的正常牵引拉力,此时挤压块便向下挤压挤压杆并且将挤压杆推入至复位器内,这时挤压杆便通过推动板挤压限位弹簧而向右移动,当挤压杆完全从挤压块底端脱离的时候,这时控制杆会在动力绳的拉动下带动挤压块在限位腔内迅速下移,这时医生通过观察转动杆突然快速转动,并且听到挤压块在限位腔内撞击的声音便活意识到此时的牵引力过大,医生便可以及时停止牵引过程,由于控制杆带动挤压块移动至限位腔底端的时候,这时挤压杆在限位弹簧的推动下已经复位,因而需要拉动挤压杆的右端使挤压杆继续缩回至复位器的内部,然后通过抬动移动板使移动板抬动控制杆和挤压块至限位腔的顶端,这时停止拉动挤压杆使挤压杆通过推动板在限位弹簧的推动下继续将挤压块卡在限位腔的顶端,从而通过增设防护装置降低了正骨牵引康复仪器由于误操作使得牵引力度过大对患者健康造成危害的概率,因而降低了使用局限性。

本实用新型的正骨牵引康复仪器,还包括摇杆29,摇杆29的右部区域的底端中部区域与调节轴12的顶端连接;通过摇杆转动调节轴可以使调节轴的转动更加的省力,从而增强了便捷性。

本实用新型的正骨牵引康复仪器,还包括防护轴承30,防护轴承30的外圆周侧壁与插入孔的内圆周侧壁固定连接,防护轴承30的内圆周侧壁与调节轴12的圆周侧壁顶部区域固定连接;通过防护轴承可以使调节轴的转动更加的稳定,从而增强了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正骨牵引康复仪器,还包括四组支持杆31,动力装置9的顶端左前侧、右前侧、左后侧和右后侧分别设置有四组定位孔,四组支持杆31的底端均自动力装置9的上侧分别插入至四组定位孔内,四组支持杆31的顶端分别与提升板20的底端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连接;在提升板带动坐垫纵向调节的时候,这时四组支持杆分别在四组定位孔的滑动,因而增强了提升板和坐垫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正骨牵引康复仪器,还包括靠垫32,靠垫32的后端与支撑装置8的前端中上部区域连接;通过靠垫可以使患者做牵引的时候更加的舒适,从而增强了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正骨牵引康复仪器,还包括四组支座33,四组支座33的顶端分别与动力装置9的底端左前侧、右前侧、左后侧和右后侧连接;通过四组支座可以使设备提高对不同放置面的适应能力,从而降低了使用局限性。

本实用新型的正骨牵引康复仪器,还包括拉动钮34,拉动钮34的左端中部区域与挤压杆25的右端连接;通过拉动钮可以使挤压杆的复位调节更加的便利,从而增强了便捷性。

本实用新型的正骨牵引康复仪器,还包括防护块35,防护块35的顶端与调节螺纹杆19的底端同心连接;由于防护块的圆周侧壁没有螺纹,因此当控制齿轮的调节螺纹孔转动到调节螺纹杆的最低端的时候,这时调节螺纹孔无法在防护块上转动,因而防护块对调节螺纹杆起到了限位的作用,有效的降低了其在控制齿轮上脱离的概率,从而降低了使用局限性。

本实用新型的正骨牵引康复仪器,其在工作时,首先在市场上的医疗器械专卖店购买到现有的正骨牵引康复仪器,然后按照购买的其购买时所带的安装说明书将现有的正骨牵引康复仪器接入电源并且放置在指定的位置,然后通过摇杆转动调节轴使调节轴在调节器内转动,然后调节轴带动动力链轮转动,同时动力链轮通过链条带动从动链轮转动,此时从动齿轮和从动链条同步转动,然后从动齿轮则带动控制齿轮转动,这时控制齿轮的调节螺纹孔的内螺纹和调节螺纹杆的外螺纹啮合转动,由于控制齿轮通过转动环被固定在了控制器内,因此调节螺纹杆便在动力装置的滑动孔内纵向滑动,同时调节螺纹杆便通过提升板带动坐垫实现了纵向的调节,待将坐垫按照患者要求调节至合适的高度之后,停止转动调节轴即可,患者坐在正骨牵引康复仪器的动力装置的顶端的坐垫上,然后医生按照正骨牵引康复仪器的使用说明书将牵引架固定在患者相应的部位,然后操控仪器上的操控板调节好牵引力度,这时正骨牵引康复仪器的牵引绳通过左带动环向下拉动转动杆的左端,使转动杆绕着与支撑杆的铰接出转动,这时转动杆的右端便通过右带动环拉动动力绳,使动力绳通过牵引架对患者相对部位牵引,其中一旦误操作正骨牵引康复仪器导致对患者的牵引力度过大的时候,这时转动杆会用较大的力来抬动限位器,然后限位器则通过挤压杆抬动挤压块使挤压块给控制杆提供向上的抬动力,然后控制杆则通过移动板为动力绳提供拉力,这个拉力便是患者所受到的牵引力,由于这个牵引力超过了病人能够承受的正常牵引拉力,此时挤压块便向下挤压挤压杆并且将挤压杆推入至复位器内,这时挤压杆便通过推动板挤压限位弹簧而向右移动,当挤压杆完全从挤压块底端脱离的时候,这时控制杆会在动力绳的拉动下带动挤压块在限位腔内迅速下移,这时医生通过观察转动杆突然快速转动,并且听到挤压块在限位腔内撞击的声音便活意识到此时的牵引力过大,医生便可以及时停止牵引过程,由于控制杆带动挤压块移动至限位腔底端的时候,这时挤压杆在限位弹簧的推动下已经复位,因而需要拉动挤压杆的右端使挤压杆继续缩回至复位器的内部,然后通过抬动移动板使移动板抬动控制杆和挤压块至限位腔的顶端,这时停止拉动挤压杆使挤压杆通过推动板在限位弹簧的推动下继续将挤压块卡在限位腔的顶端。

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前”、“后”、“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