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患者变换体位的诊断治疗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61493发布日期:2019-11-29 17:01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便于患者变换体位的诊断治疗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诊室、治疗室的诊断治疗床。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医院诊室传统诊断治疗床的功能主要是方便医生与患者体表近距离接触,以便医生用观察、听诊、触摸等手段给患者体查和采用各种仪器检查患者身体,从而判断患者疾患及病情。因此,从这个意义来说,床不能太低,也不能太宽,否则不利于医生对患者的病情诊断与治疗。常用诊断治疗床的标准规格长度是185cm,宽度60cm,高度68cm;对患者而言显得又窄又高,加之无护栏,尤其对于老年患者和某些残疾人就有床难上、身难翻、位难取、不安全的种种问题。一些患者由于体弱或体胖、疼痛、意识不清、躯体移动障碍等原因,上下床以及需要变换体位(由平卧换成俯卧位或侧卧屈膝屈髋位)做体查和治疗时,床身缺乏护栏、无处借力,患者变换体位很困难,体位尺寸不足。由上可见,传统诊断治疗床于医生是方便检查和治疗,于患者却有不便与风险。

对于诊断治疗床存在的问题,人们提出了一些改进方案。中国专利数据库中已有的相关专利申请件有:2006201621984号《一种加压诊断治疗床》、2009100142641号《一种性病诊断治疗床装置》、2010202700180号《一种影像诊断治疗床》、201020510713x号《一种诊断治疗床》、2014205723356号《一种老年患者疾病诊断治疗床》、2014205723426号《一种疾病诊断治疗床》等。这些专利技术有的可以克服上下床的困难,但不能完全消除现有诊断治疗床存在的所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便于患者变换体位的诊断治疗床,以克服现有诊断治疗床存在的缺陷,解决患者上下床、变换体位、转运急救的问题,更具人性化。

设计人提供的便于患者变换体位的诊断治疗床,仍然有普通诊断治疗床的床架和床身,保留传统普通诊断治疗床的标准规格尺寸,不影响医生对患者的诊断与治疗,不同于现有诊断治疗床的是它有以下特点:一是在不增加诊断床宽度的前提下,床身两边安装护栏;二是在诊断床的两端增设推拉把手;三是在诊断床床脚增设滑轮,四是在诊断床床前增设一个踏板。

上述床身两边安装的护栏,一边为长护栏、下床这一边为短护栏,两边均为可向下倒放的护栏,需要使用时向上翻起并固定,不需要时向下倒放,其作用是方便患者用护栏借力翻身、取俯卧位、侧卧屈膝屈髋位,以及下床等动作,减少患者变换体位时带来的疼痛不适,增强患者的安全感。

上述护栏的旋转环一端上有卡口,床身边上安装有固定杆,旋转环套在固定杆上;固定杆上有一卡子,固定杆上的卡子与旋转环卡口配合,使用时旋转卡口使固定杆的卡子进入其中卡住直立固定;不用时取出卡子,反向旋转,护栏向下倒放于床身边上。

上述护栏带有若干竖杆,护栏与竖杆均采用不锈钢管制成,近脚端的竖杆中有几根装有塑胶或海绵制成的软套,以便患者侧卧时蹬脚取屈髋屈膝位。

上述诊断治疗床两端增设的推拉把手为∩形或弧形,用于转运患者时可以推拉诊断治疗床,也用不锈钢管制成。

上述诊断治疗床床脚下增设的滑轮是可刹车固定位置的万向滑轮,在医生对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时刹车固定,需要推动时解除刹车。

上述治疗床床前增设的踏板,用可折叠的连接杆活接在床身底部,两段连接杆的中部有铰链,需要使用时在将连接杆向下旋转置于地面,不用时两段连接杆通过铰链收折置于床下;身材矮小、体弱、上治疗床或下治疗床有困难的患者可借助踏板上床。

本实用新型的便于患者变换体位的诊断治疗床用法是:在患者进行诊断检查或治疗前,向上翻起并固定护栏,患者借助踏板或抓住护栏借力上床,在床上变换体位或侧卧时用脚蹬住护栏上有软套的竖杆,以保持所需正确体位,即可进行体查或治疗,例如腰穿、硬膜外神经阻滞等。当出现病情变化需要转运患者的情况,可以立刻解除滑轮刹车,将患者推送至影像科、手术室等地。

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患者在检查诊断和治疗时上下床困难、变化体位困难、缺乏安全感等问题,减轻因翻身时的疼痛,预防坠床,使身体处于检查或治疗所需的正确体位;能够方便、及时、轻松地转运患者。本实用新型简单易行、成本低廉,有效提高患者的医疗护理安全,能保持患者检查或治疗正确体位摆放的有效性。适用于医院的各诊室、治疗室,尤其是诊断、治疗中需要转运的患者,更具人性化。

附图说明

图1为便于患者变换体位的诊断治疗床结构示意图;图2为a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b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为床架,2为床身,3推拉把手,4为短护栏,5为长护栏,6为软套,7为固定杆,8为旋转环,9为滑轮,10为踏板连接杆,11为踏板,12为固定环,13为卡子,14为竖杆,15为铰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张便于患者变换体位的诊断治疗床,如图1所示,仍然有普通诊断治疗床的床架1和床身2,不同的是:在床身2的两边安装有护栏,床身2的两端设有推拉把手3,床脚设有滑轮9,床前设有踏板11。

床身2两边的护栏一边是短护栏4,另一边是长护栏5;护栏的旋转环一端上有卡口,床身2边上安装有固定杆7,旋转环8套在固定杆7上;固定杆7上有一卡子13,卡子13与旋转环8的卡口配合固定护栏。

长护栏5带有7根竖杆14,护栏与竖杆14均采用不锈钢管制成,竖杆14中靠后的2根装有塑胶制成的软套6;短护栏4带有3根竖杆14。

推拉把手3为∩形,用不锈钢管制成。

滑轮9是可刹车固定位置的万向滑轮。

踏板11用可折叠的连接杆10活接在床身2底部,两段连接杆(10)的中部有铰链15用不锈钢板材制成。

诊断治疗床长185cm,宽60cm,高68cm,均保持传统不变;短护栏4长85cm,长护栏5长148cm,高度均为30cm,材质均为φ10mm的不锈钢钢管,竖杆14高度30cm,用φ10mm的不锈钢钢管制成,推拉把手为φ12的不锈钢管制成,其中部最宽处距离床端25cm,套筒长3.5cm,套筒背面卡孔对应处有一金属卡子13,卡孔1×1cm;固定杆7要超出床沿,连在两侧床腿上;脚踏板11宽60cm,高为10cm,正好落于地面,可折叠的两段连接杆10连接在固定杆7上,两段连接杆10的中部有铰链高度与脚踏板相适应。

实施例2

一张便于患者变换体位的诊断床,如图1所示,总体与实施例1相同,仅有以下差别:推拉把手3为弧形,用不锈钢管制成;踏板11脚踏面用不锈钢板材舖以防滑胶垫制成。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