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肺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430207发布日期:2019-04-17 03:23阅读:60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肺炎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尤其针对支原体肺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pneumoniae,mp)是一种主要引起儿童和老年人的上、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可以导致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哮喘、不典型肺炎等一系列疾病。mp感染的治疗以大环内酯类药物为主,是其治疗的首选药物,但近些年来,随着大环内酷类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临床遇到越来越多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无效的病例,并分离出耐药菌株,提示mp耐药现象的存在。故提出更多治疗肺炎支原体流行株及耐药株的方式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中医认为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属于温热病范畴中的“肺热喘咳”、“风温犯肺”等症,属于祖国医学“肺炎喘嗽”范畴。研究已表明桔梗皂苷d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细胞和小鼠,可以使细胞生长加快,同时强烈抑制肺炎支原体p1和p30蛋白的表达,从而显著抑制肺炎支原体,已被批准为首批有效抗mp的中药,中药具有副作用小等优点,从而中药在mp治疗方面渐显优势,因此,中药在治疗肺炎支原体上前景广阔。

生艾叶药材资源非常丰富,但对支原体作用尚无系统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目前未见生艾叶提取物用于抗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文献报导。



技术实现要素:

为发掘更多治疗支原体肺炎的方法,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肺炎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通过体外抑菌试验研究,选取生艾叶、黄芩、鱼腥草、桔梗、石斛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提取中药原液后,浓缩离心,配比不同浓度药液对临床分离得到的肺炎支原体流行菌株及耐药株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研究,运用中医辨证论对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本发明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治疗肺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质量份的组分组成:

生艾叶10-20份、炒黄芩8-20份、鱼腥草8-15份、

桔梗8-20份、石斛8-15份、柴胡8-20份、

陈皮8-15份、浙贝母5-10份、百合5-15份。

所述治疗肺炎的药物组合物直接水煎成汤剂后服用。

所述治疗肺炎的药物组合物通过常规水提取后,经常规过滤分离出滤液和滤渣,滤液经常规浓缩、干燥成干浸膏粉后,按常规配入适当辅料后,再通过常规成型工艺制备成医药上可接受的胶囊、颗粒冲剂、片剂、散剂、丸药、口服液等口服制剂。

艾叶:性辛,苦,温;归肝、脾、肾经。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调经,安胎的作用。

黄芩:性苦,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的作用。

桔梗:性苦、辛、平。归肺经。有宣肺,祛痰,利咽,排脓的作用。

鱼腥草:性辛,微寒。归肺经。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的作用。

石斛:味甘,性微寒。归胃、肾经。有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的功效。

本发明提供药物的药理作用主要有:艾叶有止血、镇痛、抗炎等作用。黄芩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等革兰阳性菌及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桔梗有较强的祛痰作用,并有抗菌、抗炎、免疫增强的作用。鱼腥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甲型链球菌、流感杆菌等多种革兰阳性及阴性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同时还有抗病毒的作用,增强白细胞吞噬能力,提高机体免疫力,并有抗炎作用。石斛有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的功效的作用。

优选地,本发明采用正交实验优化确定的治疗肺炎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a、按下列质量份的原料备料:

生艾叶10-20份、炒黄芩8-20份、鱼腥草8-15份、

桔梗8-20份、石斛8-15份、柴胡8-20份、

陈皮8-15份、浙贝母5-10份、百合5-15份;

b、将步骤a的原料混合后水煎提取三次,每次用水量为原料总质量的7~10倍,每次水煎提取保持微沸0.5~1.0小时,合并三次提取液,过滤分离出滤液和滤渣;

c、将b步骤的滤液浓缩至固含量为1g/ml的浸膏,冷却、静置至室温;

d、将c步骤的浸膏干燥、粉碎,即得治疗肺炎的干浸膏粉。

所述d步骤的干浸膏粉与适量常规药用辅料混合后,按常规成型工艺制成医药上可接受的治疗肺炎的胶囊、颗粒冲剂、片剂、丸药或口服液等口服制剂。

本发明具备的效果和优点: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得到的治疗肺炎的药物,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祛痰止咳、消肿排脓,宣肺利咽,通气止痛、抗病毒的作用;可增强白细胞吞噬能力,增强免疫的作用;尤其对于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较好,且安全性高、无副作用等、制作简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a、按下列质量份的原料备料:

生艾叶15份炒黄芩15份鱼腥草10份

石斛10份桔梗10份柴胡10份

陈皮10份浙贝母8份百合10份

b、将所述各原料水煎提取三次,每次用水量为药材总质量的7倍,每次水煎提取保持微沸0.5小时,合并三次汤剂后,直接服用。

实施例2

a、按下列质量份的原料备料:

生艾叶20份炒黄芩20份鱼腥草15份

石斛15份桔梗20份柴胡20份

陈皮15份浙贝母10份份百合15份

b、将步骤a的原料混合后水煎提取三次,每次用水量为原料总质量的0倍,每次水煎提取保持微沸1.0小时,合并三次提取液,过滤分离出滤液和滤渣;

c、将b步骤的滤液浓缩至固含量为1g/ml的浸膏,冷却、静置至室温;

d、将c步骤的浸膏干燥、粉碎,即得治疗肺炎的干浸膏粉。

所述d步骤的干浸膏粉与适量常规药用辅料混合后,按常规成型工艺制成医药上可接受的治疗肺炎的口服胶囊制剂。

实施例3

a、按下列质量份的原料备料:

生艾叶10份、炒黄芩10份、鱼腥草8份、

桔梗8份、石斛8份、柴胡8份、

陈皮8份、浙贝母5份、百合5份;

b、将步骤a的原料混合后水煎提取三次,每次用水量为原料总质量的7倍,每次水煎提取保持微沸0.5小时,合并三次提取液,过滤分离出滤液和滤渣;

c、将b步骤的滤液浓缩至固含量为1g/ml的浸膏,冷却、静置至室温;

d、将c步骤的浸膏干燥、粉碎,即得治疗肺炎的干浸膏粉。

所述d步骤的干浸膏粉与适量常规药用辅料混合后,按常规成型工艺制成医药上可接受的治疗肺炎的口服片剂。

实施例4

a、按下列质量份的原料备料:

生艾叶18份、炒黄芩10份、鱼腥草9份、

桔梗19份、石斛9份、柴胡10份、

陈皮15份、浙贝母6份、百合12份;

b、将步骤a的原料混合后水煎提取三次,每次用水量为原料总质量的8倍,每次水煎提取保持微沸0.8小时,合并三次提取液,过滤分离出滤液和滤渣;

c、将b步骤的滤液浓缩至固含量为1g/ml的浸膏,冷却、静置至室温;

d、将c步骤的浸膏干燥、粉碎,即得治疗肺炎的干浸膏粉。

所述d步骤的干浸膏粉与适量常规药用辅料混合后,按常规成型工艺制成医药上可接受的治疗肺炎的口服液。

实施例5

a、按下列质量份的原料备料:

生艾叶11份、炒黄芩17份、鱼腥草9份、

桔梗16份、石斛10份、柴胡14份、

陈皮13份、浙贝母8份、百合6份;

b、将步骤a的原料混合后水煎提取三次,每次用水量为原料总质量的9倍,每次水煎提取保持微沸0.6小时,合并三次提取液,过滤分离出滤液和滤渣;

c、将b步骤的滤液浓缩至固含量为1g/ml的浸膏,冷却、静置至室温;

d、将c步骤的浸膏干燥、粉碎,即得治疗肺炎的干浸膏粉。

所述d步骤的干浸膏粉与适量常规药用辅料混合后,按常规成型工艺制成医药上可接受的治疗肺炎的口服丸药。

以下是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对于抗肺炎支原体的体外试验研究:

1.材料

1.1中药材5种:生艾叶、黄芩、桔梗、鱼腥草、石斛。

1.2中药原液的制备:中药原液的制备采用二次煮沸法。称取5味中药100g,加入蒸馏水300ml浸泡20min,强火加热煮沸,文火煎煮30min,搅拌,过滤;药渣再加入蒸馏水150ml按上法煎熬、过滤;两次药液合并浓缩成100ml,用naoh调ph值至7.6~7.8,取50ml置离心管中离心10min,4000r/min;121℃高压蒸汽灭菌20min后,作为中药原液(1ml药液相当于原药材1g),存放4℃冰箱贮存备用。实验前以mp液体培养基稀释。

1.3肺炎支原体菌株分离培养方法:将临床样本(儿童咽拭子和痰标本)接种于2ml液体培养基并置于37℃,5%co2培养箱培养(痰标本取0.5ml);培养6-24h后按10%比例盲传至该培养基并继续培养3-10天后观察,有颜色变化的样品则用0.45μm孔径滤膜过滤后按10%比例盲传至该培养基;直至最后观察到液体培养基明显由红变黄且清澈透明无沉淀及漂浮物者,可初步作为疑似肺炎支原体生长的指示。传代后有颜色变化的样品继续用0.22μm孔径滤膜过滤后按10%比例盲传至该培养基;当再次观察到液体培养基明显由红变黄且清澈透明无沉淀及漂浮物者,可作为肺炎支原体生长的指示,得到肺炎支原体临床分离株。如果无颜色变化,分别于第14天和21天盲传两代,如都无变化则弃去。

1.4肺炎支原体菌株的复苏培养:atcc15531、atcc29342冻干菌株(昆明医学生物学研究所保藏)接入sp-4液体培养基中,37℃培养一周。培养基由红变黄,再次转接到sp-4液体培养基中,37℃培养5天,即为mp2(第二代)。

2.实验方法

2.1mp工作菌液的制备:将冻干保存的肺炎支原体菌种,用sp-4液体培养法连续传代,取第三代,采用颜色变化单位(colourchangeunits,ccu)方法测定mp浓度,用mp液体培养基稀释到104~105ccu/ml,作为工作菌液。

2.2中药液的稀释:①取中药原液125ul+875ul液体培养基=125mg/ml;②取①250ul+750ul液体培养基=31.25mg/ml;③取②250ul+750ul液体培养基=7.81mg/ml;④取③250ul+750ul液体培养基=1.95mg/ml;⑤取④250ul+750ul液体培养基=0.48mg/ml。

2.3用12×8孔聚苯乙烯微量板上加入稀释药液100μl,即从每排第2孔分别加入备用药液,每个浓度加3排,即3个重复,每排的第1孔分别加入培养基100μl,每排1-11孔加100μl工作菌液,第12孔加入200μl培养基,第1孔为阳性对照,第12孔为阴性对照;药物浓度从第2孔开始依次为(单位:mg/ml):62.50、15.63、3.91、0.98、0.24,共5个稀释梯度;滴入无菌液体石蜡密封,盖上板盖,轻摇混匀,用封口膜封边,置电热恒温培养箱内37℃孵育48h~96h后观察结果,当阳性对照孔发生颜色改变(即培养液中酚红指示剂由红色变为橘黄色)且无混浊时,加药孔不再出现颜色变化的最小药物浓度为最小有效抑制mp生长浓度(mic)。结果如下表1和表2所示:

表1生艾叶等5种中药提取物抗肺炎支原体实验结果2018.7.14

表2生艾叶等5味中药抗肺炎支原体重复实验结果2018.7.25

可见,实验所选的5味中药粗提药液以及药液的浓度对2株atcc15531、atcc29342肺炎支原体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从以上两次重复实验结果可以看出,生艾叶、桔梗、黄芩和对mp的mic为3.91mg/ml;鱼腥草为15.63mg/ml;石斛为62.5mg/ml。5味中药对2株mp的抑制顺序为:生艾叶、桔梗、黄芩>鱼腥草>石斛。5味中药粗提药液经离心和不离心处理,离心后的药液对mp的抑制效果有所减弱,尤其是臭灵丹为62.5mg/ml。另外,药液放置时间久了抑制效果也会大幅降低。第二次重复实验虽然药液浓度提高了,但抑制的效果不如第一次。因为在低温条件下,有些中药中的淀粉、蛋白质、糖类可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导致药效降低甚至失效。

取上述实施例所得的治疗肺炎的汤剂,用于下列临床治疗: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肺炎患者为治疗对象,伴有发热、咳嗽、头疼、咳痰、乏力等症状患者28例,男15例,女13例。治疗组14人,对照组14人。

治疗组口服本发明实施例1的中药汤剂,每次服10-30ml,一日3次,连服7日。

对照组按常规服用常规清热解毒、止咳化痰的药物,连服7日。

结果:本发明提供的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对发热、咳嗽、头疼、咳痰、乏力有效率达到68%以上,可尽快缓解患儿的症状,效果优于对照组。

结论:本发明提供的治疗支原体肺炎的方剂是由生艾叶、黄芩、桔梗、鱼腥草、石斛、柴胡、陈皮、浙贝母、百合组成的复方剂,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祛痰止咳、消肿排脓,宣肺利咽,通气止痛、抗病毒的作用;对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哮喘、肺炎等一系列疾病疗效优于对照组。尤其对于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较好,且安全性高、副作用小等、制作简便,有显著疗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