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医疗吸氧面罩的鼻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32302发布日期:2019-05-22 02:56阅读:443来源:国知局
用于医疗吸氧面罩的鼻管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临床医疗吸氧器械,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医疗吸氧面罩的鼻管。



背景技术:

病患在临床医疗时,多需要补充氧气,也即进行吸氧操作,常用的吸氧器械是吸氧面罩和吸氧鼻管,两者都能有效增加病患吸入氧气的浓度。

吸氧面罩在使用时直接盖在患者的脸上,把病患的鼻子和口罩盖其中,较多氧气经进气管快速进入罩体内部,可以有效快速提高病患的血氧饱和度,多用于重症、昏迷和刚做完手术的患者。

当病患身体基本恢复后或者对于病情较轻的病患,不需要大流量的吸氧,仅需低流量吸氧,此时就可以利用吸氧鼻管进行吸氧;且对于此种患者,若使用吸氧面罩,会有明显的憋闷感。

吸氧面罩和吸氧鼻管是一次性用具,不能给病患公用,一旦用过之后,就需要作为医疗废品处理,但实际上,有些病患病情容易反复,时重时轻,需要多次更换吸氧用具,这不仅增加了医疗成本,也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医疗吸氧面罩的鼻管。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医疗吸氧面罩的鼻管,包括管轴部、塞管部和摇柄部;管轴部内设管腔,管轴部的管壁上设有通气缺口和输气孔;管轴部的外壁上设有向着塞管部方向延伸的输气槽;塞管部的内腔和管轴部的管腔连通。

所述方案中,塞管部和摇柄部分别位于管轴部的两侧端。

所述方案中,通气缺口的数量为两个,且设置在管轴部沿轴线方向的两侧端边缘处。

所述方案中,在沿管轴部的周向方向上,输气孔和通气缺口位于摇柄的两侧;塞管部的外形是l形。

本发明可用于医疗吸氧面罩中作为吸氧鼻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鼻管从另一角度观察时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鼻管的一种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4为采用图1所示鼻管所制医疗吸氧面罩在作为吸氧面罩使用时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吸氧面罩从另一角度观察时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所示吸氧面罩的一种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4所示吸氧面罩中联接筒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联接筒从另一角度观察时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7所示联接筒的一种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作为吸氧鼻管使用时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所示吸氧面罩从另一角度观察时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0所示吸氧面罩的一种半剖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面罩罩体1,联接筒2,摇动滑腔21,进氧孔22,鼻管插装孔23,摇孔24,排气孔25,凸管26,吸氧鼻管3,管轴部31,塞管部32,摇柄部33,管腔34,通气缺口35,输气孔36,输气槽37。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吸氧鼻管)

本实施例是一种用于医疗吸氧面罩的鼻管,见图1至图3所示,该吸氧鼻管3包括管轴部31、塞管部32和摇柄部33;管轴部的基本形状为管状,管轴部内设管腔34,管轴部的管壁上设有通气缺口35和输气孔36;管轴部的外壁上设有向着塞管部方向延伸的输气槽37;塞管部和摇柄部分别位于管轴部的两侧端,塞管部的内腔和管轴部的管腔连通。通气缺口的数量为两个,且设置在管轴部沿轴线方向的两侧端边缘处;输气孔的数量是一个,在沿管轴部的周向方向上,输气孔和通气缺口位于摇柄的两侧。本实施例中,塞管部的外形是l形。

本实施例可用于医疗吸氧面罩中作为吸氧鼻管。

(实施例2、医疗吸氧面罩)

本实施例是采用上述实施例1制成的一种医疗吸氧面罩,见图4至图12所示,包括面罩罩体1、固定设置在面罩罩体上的联接筒2和设置在联接筒上的吸氧鼻管3。

面罩罩体的基本形状为碗状,用于罩盖住病患的口部和鼻部。

联接筒的基本形状为空心筒状,面罩罩体设有孔洞,联接筒的外壁通过胶黏剂密封固定在面罩罩体的孔洞中。

联接筒2内设摇动滑腔21,联接筒的壁体上设有进氧孔22、鼻管插装孔23、摇孔24和排气孔25;排气孔的数量是两个,且沿联接筒的轴线方向分别位于摇孔的两侧;进氧孔位于摇孔和鼻管插装孔之间。本实施例中,还在连接筒的外壁上设有一个和外接供氧管套接的凸管26,该凸管通过进氧孔和摇动滑腔连通。

吸氧鼻管3包括管轴部31、塞管部32和摇柄部33;管轴部的基本形状为管状,管轴部内设管腔34,管轴部的管壁上设有通气缺口35和输气孔36;管轴部的外壁上设有向着塞管部方向延伸的输气槽37;塞管部和摇柄部分别位于管轴部的两侧端,塞管部的内腔和管轴部的管腔连通。通气缺口的数量为两个,且设置在管轴部沿轴线方向的两侧端边缘处;输气孔的数量是一个,在沿管轴部的周向方向上,输气孔和通气缺口位于摇柄的两侧。本实施例中,塞管部的外形是l形。

吸氧鼻管的管轴部从鼻管插装孔中插进联接筒的摇动滑腔中,摇柄部穿过联接筒的摇孔伸出至面罩罩体外,塞管部位于面罩罩体内部。摇动摇柄部可以带动管轴部在联接筒的摇动滑腔中往复转动一定角度。

当吸氧鼻管向一个方向摇动到底时,也即摇柄抵接在摇孔的一端时,输气槽37和进氧孔22连通,输气孔36和摇孔24连通,通气缺口35和排气孔25被联接筒壁体隔断;当吸氧鼻管向另一个方向摇动到底时,也即摇柄抵接在摇孔的另一端时,输气槽37和进氧孔22隔断,输气孔36和摇孔24隔断,输气孔36和进氧孔22连通,通气缺口35和相应一个排气孔25连通。

本实施例在作为吸氧面罩使用时,见图4至图6所示,此时摇柄33抵接在摇孔24的上端,通气缺口35有较多部分位于鼻管插装孔23中,鼻管管轴部31的壁体隔开管轴部的管腔34和联接筒的排气孔25,使得排气孔25不与管轴部管腔34连通;进氧孔22正对吸氧鼻管的输气槽37,,也即进氧孔和该输气槽连通;此时,氧气依次经进氧孔22、输气槽37进入面罩罩体内部,病患呼出的废气经塞管部内腔和通气缺口进入比吸氧鼻管管轴部的管腔34,再依次经吸氧鼻管管轴部的输气孔36和联接筒的摇孔24排出。

本实施例在作为吸氧鼻管使用时,见图10至12所示,该状态是把图3中的摇柄沿顺时针方向摇动得到,此时吸氧鼻管插入到病患鼻中;此时摇柄33抵接在摇孔24的下端,由于各通气缺口35随着摇柄而沿顺时针转动一定角度,从而与联接筒壁体上的相应一个排气孔25连通;另外由于输气槽37和输气孔36也随着摇柄而转动一定角度,故此时进氧孔22不再与输气槽37连通,而是与输气孔36连通;此时,氧气主要经进氧孔22进入吸氧鼻管管轴部的管腔34中,再进入到吸氧鼻管塞管部内腔中,也有进入到管轴部管腔34中的小部分氧气经残留在鼻管插装孔23中的部分通气缺口35进入到面罩罩体中,甚至还有一小部分进入到管腔中的氧气经排气孔25排出,但由于排气孔的孔径远小于塞管部孔径,故此部分被浪费掉的氧气较少可忽略;而病患呼出的废气经塞管部和残留在鼻管插装孔23中的部分通气缺口进入到管轴部的管腔34中,再经排气孔25排出。

本实施例的优点在于:护理人员通过摇动吸氧鼻管的摇柄部,使得本实施例在吸氧鼻管和吸氧面罩两者之间转换,从而使本实施例兼具两者功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