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酵陈艾绒制品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44281发布日期:2019-06-18 23:25阅读:75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医药艾灸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酵陈艾绒制品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孟子.离娄篇》记载: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医家历来普遍认为灸用艾叶“陈久者良”。所谓陈艾,是指将采集后的新鲜艾叶,经过反复日晒后自然保存,在数年的储存陈化期间,艾叶经过自然氧化,一是分解了大分子,二是逐渐挥发掉大部分挥发油,并发生一系列缓慢的成分变化,以减少生艾的燥烈之性,此时的艾叶谓之陈艾。目前艾灸临床一般多选择2~3年的陈艾应用,陈艾的特点是燃烧时火力温和、烟少,燃烧后艾灰不易脱落,其温热之性能理通经络,使人有舒适之感。相对而言,新艾又称青艾、生艾,挥发油含量高,燃烧时有生涩的刺激味道,烟雾大,艾灰易脱落而灼伤皮肤,且灸火猛烈,施灸时灸感不适,缺乏传导力,故难以为临床所用。

目前国内艾叶陈化技术基本上还是采用自然陈化的方法,不仅占用大量仓库资源,而且陈放过程中还要定期翻搅晾晒,以免腐烂变质,无形中增加了人力、物力及时间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酵陈艾绒制品及其制备工艺,对于新鲜艾绒进行多次发酵的全新工艺路线和创新技术,在缩短陈化时间的同时,又能提升品质获得质量效果更优的酵陈艾绒。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酵陈艾绒制品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选材:选取鲜艾叶经提纯分离得到艾绒纯度3-30:1新鲜艾绒和鲜艾粉;

s2干燥:将鲜艾绒经过烘干机烘干或日光暴晒,使艾绒含水量低于13%;

s3发酵:一次发酵,干燥过的鲜艾绒中掺入质量分数15-30%的鲜艾粉自然堆放氧化发酵5-7天;二次发酵,向干燥过的鲜艾绒喷洒质量分数的赤霉素,晾干后置于密闭式容器内发酵5-8天,温度保持在30-40℃,湿度保持在30-80%;三次发酵,艾绒取出后翻转喷洒质量分数2-3%的叶黄素溶液,晾干后置于密闭式容器内发酵2-4天,温度保持在25-30℃,湿度保持在40-70%;二三次发酵相互交替,多次进行,周期36-72天;

s4过筛:发酵过的艾绒过筛,除去加入的鲜艾粉,最终得到酵陈艾绒;

s5制品:采用酵陈艾绒制作成多种酵陈艾绒制品。

进一步地,包括如下步骤:s1选材:选取鲜艾叶经提纯分离得到艾绒纯度3:1或20:1或30:1新鲜艾绒和鲜艾粉;

s2干燥:将鲜艾绒经过烘干机烘干或日光暴晒,使艾绒含水量低于13%;

s3发酵:一次发酵,干燥过的鲜艾绒中掺入质量分数15%的鲜艾粉自然堆放氧化发酵5天;二次发酵,向干燥过的鲜艾绒喷洒质量分数的赤霉素,晾干后置于密闭式容器内发酵5天,温度保持在30℃,湿度保持在30%;三次发酵,艾绒取出后翻转喷洒质量分数2%的叶黄素溶液,晾干后置于密闭式容器内发酵2天,温度保持在25℃,湿度保持在40%;二三次发酵相互交替,多次进行,周期36天;

s4过筛:发酵过的艾绒过筛,除去加入的鲜艾粉,最终得到酵陈艾绒;

s5制品:采用酵陈艾绒制作成多种酵陈艾绒制品。

进一步地,包括如下步骤:s1选材:选取鲜艾叶经提纯分离得到艾绒纯度3:1或20:1或30:1新鲜艾绒和鲜艾粉;

s2干燥:将鲜艾绒经过烘干机烘干或日光暴晒,使艾绒含水量低于13%;

s3发酵:一次发酵,干燥过的鲜艾绒中掺入质量分数15-30%的鲜艾粉自然堆放氧化发酵6天;二次发酵,向干燥过的鲜艾绒喷洒质量分数的赤霉素,晾干后置于密闭式容器内发酵7天,温度保持在35℃,湿度保持在55%;三次发酵,艾绒取出后翻转喷洒质量分数2.5%的叶黄素溶液,晾干后置于密闭式容器内发酵3天,温度保持在27℃,湿度保持在55%;二三次发酵相互交替,多次进行,周期54天;

s4过筛:发酵过的艾绒过筛,除去加入的鲜艾粉,最终得到酵陈艾绒;

s5制品:采用酵陈艾绒制作成多种酵陈艾绒制品。

进一步地,包括如下步骤:s1选材:选取鲜艾叶经提纯分离得到艾绒纯度3:1或20:1或30:1新鲜艾绒和鲜艾粉;

s2干燥:将鲜艾绒经过烘干机烘干或日光暴晒,使艾绒含水量低于13%;

s3发酵:一次发酵,干燥过的鲜艾绒中掺入质量分数30%的鲜艾粉自然堆放氧化发酵7天;二次发酵,向干燥过的鲜艾绒喷洒质量分数的赤霉素,晾干后置于密闭式容器内发酵8天,温度保持在40℃,湿度保持在80%;三次发酵,艾绒取出后翻转喷洒质量分数3%的叶黄素溶液,晾干后置于密闭式容器内发酵4天,温度保持在30℃,湿度保持在70%;二三次发酵相互交替,多次进行,周期72天;

s4过筛:发酵过的艾绒过筛,除去加入的鲜艾粉,最终得到酵陈艾绒;

s5制品:采用酵陈艾绒制作成多种酵陈艾绒制品。

一种酵陈艾绒制品制备工艺制备的酵陈艾绒制品,包含艾条和艾柱,采用酵陈艾绒制作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酵陈艾绒制品及其制备工艺采用创新的艾绒多次发酵手段,短短一至二个多月时间即可达到自然陈化三年艾绒的品质,在大幅缩短艾草陈化时间的同时,又得到了品质明显优于自然陈化三年的酵陈艾绒。

本发明酵陈艾绒制品制备工艺先是在鲜艾绒中加入鲜艾粉完成一次发酵,以传统自然陈化工艺为基础,然后加入赤霉素和叶黄素参与艾绒陈化,实现了现代生物技术对传统陈化工艺的优化升级,大大缩短了艾草的陈化时间,并使艾绒的色泽更纯粹;特别由于赤霉素的参与,使得陈化后的艾绒具有更丰富的生物频谱。本发明酵陈艾绒制备工艺制得的酵陈艾绒制品与自然陈化三年艾绒制品相比,酵陈艾绒在艾灸时温度更稳定,火力更柔和,烟雾更稀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酵陈艾绒制品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选材:选取鲜艾叶经提纯分离得到艾绒纯度3:1或20:1或30:1新鲜艾绒和鲜艾粉;

s2干燥:将鲜艾绒经过烘干机烘干或日光暴晒,使艾绒含水量低于13%;

s3发酵:一次发酵,干燥过的鲜艾绒中掺入质量分数15%的鲜艾粉自然堆放氧化发酵5天;二次发酵,向干燥过的鲜艾绒喷洒质量分数的赤霉素,晾干后置于密闭式容器内发酵5天,温度保持在30℃,湿度保持在30%;三次发酵,艾绒取出后翻转喷洒质量分数2%的叶黄素溶液,晾干后置于密闭式容器内发酵2天,温度保持在25℃,湿度保持在40%;二三次发酵相互交替,多次进行,周期36天;

s4过筛:发酵过的艾绒过筛,除去加入的鲜艾粉,最终得到酵陈艾绒;

s5制品:采用酵陈艾绒制作成多种酵陈艾绒制品。

实施例2

一种酵陈艾绒制品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选材:选取鲜艾叶经提纯分离得到艾绒纯度3:1或20:1或30:1新鲜艾绒和鲜艾粉;

s2干燥:将鲜艾绒经过烘干机烘干或日光暴晒,使艾绒含水量低于13%;

s3发酵:一次发酵,干燥过的鲜艾绒中掺入质量分数15-30%的鲜艾粉自然堆放氧化发酵6天;二次发酵,向干燥过的鲜艾绒喷洒质量分数的赤霉素,晾干后置于密闭式容器内发酵7天,温度保持在35℃,湿度保持在55%;三次发酵,艾绒取出后翻转喷洒质量分数2.5%的叶黄素溶液,晾干后置于密闭式容器内发酵3天,温度保持在27℃,湿度保持在55%;二三次发酵相互交替,多次进行,周期54天;

s4过筛:发酵过的艾绒过筛,除去加入的鲜艾粉,最终得到酵陈艾绒;

s5制品:采用酵陈艾绒制作成多种酵陈艾绒制品。

实施例3

一种酵陈艾绒制品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选材:选取鲜艾叶经提纯分离得到艾绒纯度3:1或20:1或30:1新鲜艾绒和鲜艾粉;

s2干燥:将鲜艾绒经过烘干机烘干或日光暴晒,使艾绒含水量低于13%;

s3发酵:一次发酵,干燥过的鲜艾绒中掺入质量分数30%的鲜艾粉自然堆放氧化发酵7天;二次发酵,向干燥过的鲜艾绒喷洒质量分数的赤霉素,晾干后置于密闭式容器内发酵8天,温度保持在40℃,湿度保持在80%;三次发酵,艾绒取出后翻转喷洒质量分数3%的叶黄素溶液,晾干后置于密闭式容器内发酵4天,温度保持在30℃,湿度保持在70%;二三次发酵相互交替,多次进行,周期72天;

s4过筛:发酵过的艾绒过筛,除去加入的鲜艾粉,最终得到酵陈艾绒;

s5制品:采用酵陈艾绒制作成多种酵陈艾绒制品。

实施例4

一种酵陈艾绒制品,包含艾条和艾柱,采用酵陈艾绒制作成。

对比例1

取与实施例1-3相同品种且自然陈化1年的陈艾,按照常规方法(揉搓、重复捶打、挑拣、筛选等)制得艾绒纯度3:1或20:1或30:1艾绒。

对比例2

取与实施例1-3相同品种且自然陈化2年的陈艾,按照常规方法(揉搓、重复捶打、挑拣、筛选等)制得艾绒纯度3:1或20:1或30:1艾绒。

对比例3

取与实施例1-3相同品种且自然陈化3年的陈艾,按照常规方法(揉搓、重复捶打、挑拣、筛选等)制得艾绒纯度3:1或20:1或30:1艾绒。

对实施例1-3,对比例1-3的制品分别观察其性状、色泽;点燃后观察其烟雾、火力程度;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其中的挥发油,并将所得数据记入表1-3。

表1实施例1-3及对比例1-3中艾绒纯度3:1的性状对比

表2实施例1-3及对比例1-3中艾绒纯度20:1的性状对比

表3实施例1-3及对比例1-3中艾绒纯度30:1的性状对比

分析上表可知,通过实施例1得到的酵陈艾绒的性状与3年自然陈化得到的艾绒相似,而通过实施例3得到的酵陈艾绒的性状更是明显优于3年自然陈化得到的艾绒,故能说明本发明所提供的艾草酵陈工艺能促进艾草陈化,有效缩短艾草陈化时间,且酵陈所得艾绒的性状不弱于自然陈化所得艾绒。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