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持续安全吸痰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33229发布日期:2019-06-28 22:56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持续安全吸痰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
技术领域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可持续安全吸痰的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有些病人无法把痰液咳出,这时候只能采取人工的方法把痰吸出来,这样才能够避免呼吸困难或者是呼吸急促,另外也能够预防吸入性肺炎,对于一些体质非常差的老年人,或者是一些重病患者,常常需要这样的吸痰方法来进行治疗。吸痰术指经口腔,鼻腔,通过吸引管进入气道或者气管切开术术后直接借助创口将呼吸道的分泌物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吸入性肺炎,肺不张,窒息等并发症的一种方法。适应于昏迷、痰液特别多有窒息可能的情况、需气管内给药,注入造影剂或稀释痰液的病人。吸痰时,医护人员将吸引管伸入气道进行负压吸引,病人会有很明显的身体反应,比如不自觉地抽搐,这样就有可能导致伸入气道内的气管会因此碰撞到病人薄弱的气管壁,有一定安全隐患;医护人员进行吸痰操作时,痰液的浓度越大,病人就会越痛苦,为了减少病人的不适,预先将痰液进行稀释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清醒状态下的病人进行吸痰操作,需要病人配合张大口腔,一次吸痰大约10-15秒,病人长时间保持这种状态,面部肌肉极易酸痛,不利于配合医护人员的吸痰工作;每次吸痰时间不得超过15秒,一是为了防止病人长时间处于负压吸痰状态下导致窒息,二是痰液会阻塞吸引管,需要反复进行吸水冲洗。技术实现要素: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持续安全吸痰的装置,解决上述的一个或多个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持续安全吸痰的装置,包括固定部和吸痰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吸痰部为两个单独的功能单元,所述固定部与可调节床的床头、床尾以及床身两侧均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吸痰部挂置在床头设备带上,床头设备带和可调节床均为医院设备,属于现有技术,所述吸痰部包括雾化器、负压吸痰器以及挂座,所述挂座上开设有第一安置槽和第二安置槽,所述第一安置槽与所述第二安置槽不连通,所述第一安置槽内设置有所述雾化器,所述第二安置槽内设置有所述负压吸痰器,所述雾化器和所述负压吸痰器之间通过吸痰管实现连接;所述吸痰管包括主管道和支路管道,所述主管道头部伸入人体口咽部,所述主管道的尾部插设于所述负压吸痰器中,所述支路管道尾部插在所述雾化器上,所述支路管道头部与所述主管道末端的管壁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负压吸痰器对病人进行负压吸痰,使用雾化器对主管道的内部进行化痰,避免阻塞,实现可持续吸痰,使用固定部对病人进行固定,防止负压吸痰时产生身体反应,主管道碰伤病人的气管壁。进一步地,所述支路管道上靠近所述主管道的一端设置有管道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管道夹在进行负压吸痰时,将支路管道夹紧,避免影响主管道负压吸痰的效果,也避免痰液进入支路管道造成两个管道的堵塞。进一步地,所述管道夹包括夹座、螺纹杆、按压座以及托座,所述支路管道穿设于所述夹座内,所述螺纹杆插设于所述夹座中,所述螺纹杆与所述夹座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杆与所述支路管道垂直,所述按压座固定设置在所述螺纹杆的一端并位于所述夹座内,所述托座固定设置在所述螺纹杆的一端并位于所述夹座外。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旋动托座来调节按压块挤压支路管道的力度,实现对支路管道的控制,挤压力度更大,对支路管道的封闭效果更好。进一步地,所述雾化器包括安置座、化痰雾化器、防阻塞雾化器、支路管道接口管以及牙托座接口管,所述安置座内开设有第一安置腔和第二安置腔,所述第一安置腔和所述第二安置腔不连通,所述化痰雾化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安置腔内,所述牙托座接口管穿设于所述安置座内并与所述化痰雾化器连接,所述防阻塞雾化器设置在所述第二安置腔内,所述支路管道接口管穿设于所述安置座内并与所述防阻塞雾化器连接,所述支路管道插设在所述支路管道接口管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雾化器分为化痰雾化器和防阻塞雾化器,化痰雾化器在吸痰前先对病人体内的痰液进行稀释,防阻塞雾化器则专门用来稀释主管道内的痰液,防止主管道被痰液阻塞。进一步地,所述吸痰部配设有单独的牙托座,牙托座采用硅胶材质,所述牙托座包括上牙托、下牙托以及牙托连接座,所述上牙托与所述下牙托成32°设置,所述上牙托和所述下牙托通过所述牙托连接座实现姿态的固定,所述上牙托、所述下牙托以及所述牙托连接座一体成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牙托座可以帮助病人更加省力地张嘴,缓解了面部肌肉长时间张开导致的酸痛,提高了病人的舒适度。进一步地,所述牙托座上设有前后贯通的操作槽,所述操作槽与所述牙托座接口管相互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牙托座可以在吸痰前插入牙托座接口管,配合化痰雾化器使用,也可以在吸痰时插入主管道,配合负压吸痰器使用。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部包括固定软垫、若干第一连接座、若干第二连接座、上身固定套,所述固定软垫的首、尾分别设置有所述若干第一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对称地设置在这两个相对的面上,所述固定软垫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若干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二连接座对称地设置在固定软垫两侧,所述上身固定套与所述固定软垫的上端通过拉链实现连接,拉链设置在所述固定软垫上端和所述上身固定套的两侧,拉链从上身固定套的两侧向其上端进行收束,收束后的两个拉链通过机械锁锁定,收束后的所述上身固定套和所述固定软垫围合成一个不完全封闭的结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借助若干的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将固定软垫和可调节床进行固定,将病人胸部以上的部分伸入手术后的上身固定套和固定软垫围合成的不完全封闭空间内,可以有效将病人的上半身进行较为舒适的固定。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软垫上还设有若干束缚带,所述若干束缚带阵列设置在所述固定软垫的下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借助束缚带将病人的下肢固定住,进一步减少负压吸痰时病人产生抽搐等身体反应。进一步地,所述上身固定套采用透明材质,所述上身固定套上端开设有面部开口,所述上身固定套中间位置设有咽喉部开口,所述咽喉部开口处固定设有引导座,所述引导座上设有上下贯通的插管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面部开口用于进行普通吸痰的患者,面部开口方便医护人员针对病人嘴部,通过牙托座进行吸痰操作,咽喉部开口适用于气管切开术术后的病人,医护人员直接通过插管口进行吸痰操作。进一步地,所述上身固定套上涂覆有一层保护层,所述保护层的制备方法是:取以下以重量计各组分原料备用:酚醛树脂21.1-23.5份、氢氧化铝8-9份、聚异氰酸酯5.2-5.3份、聚醚酰亚胺11-11.5份、苯乙烯4.7-4.9份、达玛树脂1-2份、气相二氧化硅2.5-2.8份以及无水乙醇20-30份。s1、预制有机溶剂:将酚醛树脂、聚异氰酸酯、聚醚酰亚胺、苯乙烯、达玛树脂混合后加热至50-52℃,搅拌均匀后,保温20-25min;s2、制备耐磨涂料:将氢氧化铝、气相二氧化硅以及无水乙醇加入到s1中的有机溶剂中,搅拌均匀后,将温度加热至58-65℃后保温30-40min;s3、处理:将s2所得的耐磨涂料进行超声波处理20min,然后降温至40-45℃,于930r/min转速搅拌0.5h,然后冷却至室温;s4、涂覆:将s3得到的保护涂料用毛刷均匀的涂覆在上身固定套上;s5、干燥:将s4得到的上身固定套撑开并放置到阴凉通风处进行吹干4-6h。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吸痰时或吸痰结束时,可能会有痰液意外漏出,痰液带有细菌和酸性,可能会对上身固定套造成一定的腐蚀或污染,且上身固定套的韧度不够,可能会被扯坏,不利于上身固定套经过清洗消毒后的循环使用,造成较大的环保压力。附图说明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可持续安全吸痰的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实施方式的吸痰部和吸痰管结构分解示意图;图3为一实施方式的管道夹剖切示意图;图4为一实施方式的雾化器剖切示意图;图5为一实施方式的牙托座的立体示意图;图6为一实施方式的固定部剖切示意图;图7为一实施方式的上身固定套结构的分解示意图;图中:1、固定部;11、固定软垫;12、第一连接座;13、第二连接座;14、上身固定套;141、面部开口;142、咽喉部开口;143、引导座;144、插管口;15、拉链;16、束缚带;2、吸痰部;21、雾化器;211、化痰雾化器;212、防阻塞雾化器;213、安置座;214、支路管道接口管;215、牙托座接口管;216、第一安置腔;217、第二安置腔;22、负压吸痰器;23、挂座;24、挂钩;25、第一安置槽;26、第二安置槽;3、吸痰管;31、主管道;32、支路管道;4、管道夹;41、夹座;42、螺纹杆;43、按压座;44、托座;5、牙托座;51、上牙托;52、下牙托;53、牙托连接座;54、操作槽。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以下结合附图1-7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可持续安全吸痰的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固定部1和吸痰部2,固定部1与吸痰部2为两个单独的功能单元,固定部1与可调节床的床头、床尾以及床身两侧均通过螺栓连接,吸痰部2挂置在床头设备带上,吸痰部2包括雾化器21、负压吸痰器22以及挂座23,挂座23上开设有第一安置槽25和第二安置槽26,第一安置槽25与第二安置槽26不连通,第一安置槽25内设置有雾化器21,第二安置槽26内设置有负压吸痰器22,雾化器21和负压吸痰器22之间通过吸痰管3实现连接;如图2所示,吸痰管3包括主管道31和支路管道32,主管道31头部伸入人体口咽部,主管道31的尾部插设于负压吸痰器22中,支路管道32尾部插在雾化器21上,支路管道32头部与主管道31末端的管壁连通。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支路管道32上靠近主管道31的一端设置有管道夹4,管道夹4包括夹座41、螺纹杆42、按压座43以及托座44,支路管道32穿设于夹座41内,螺纹杆42插设于夹座41中,螺纹杆42与夹座41螺纹连接,螺纹杆42与支路管道32垂直,按压座43固定设置在螺纹杆42的一端并位于夹座41内,托座44固定设置在螺纹杆42的一端并位于夹座41外。如图2和图4所示,雾化器21包括化痰雾化器211、防阻塞雾化器212、安置座213、支路管道接口管214以及牙托座接口管215,安置座213内开设有第一安置腔216和第二安置腔217,第一安置腔216和第二安置腔217不连通,化痰雾化器211设置在第一安置腔216内,牙托座接口管215穿设于安置座213内并与化痰雾化器211连接,防阻塞雾化器212设置在第二安置腔217内,支路管道接口管214穿设于安置座213内并与防阻塞雾化器212连接,支路管道32插设于支路管道接口管214上。如图1、图4和图5所示,吸痰部2配设有单独的牙托座5,牙托座5均采用硅胶材质,牙托座5包括上牙托51、下牙托52以及牙托连接座53,上牙托51与下牙托52成32°设置,上牙托51和下牙托52通过牙托连接座53实现姿态的固定,上牙托51、下牙托52以及牙托连接座53一体成型,牙托座5上设有前后贯通的操作槽54,操作槽54与牙托座接口管215相互配合。如图1和图6所示,固定部1包括固定软垫11、两个第一连接座12、四个第二连接座13、上身固定套14,固定软垫11的首、尾上分别设置有两个第一连接座12,这两个第一连接座12对称地设置在固定软垫11相对的两个端面上,固定软垫11相对的两个侧面上设置有四个第二连接座13,这四个第二连接座13两两成组、两组第二连接座13对称地设置在固定软垫11相对的两侧,上身固定套14与固定软垫11的上端通过拉链15实现连接,拉链15设置在固定软垫11上,且拉链15连接于上身固定套14的上端边缘,拉链15的相对两端分别上身固定套14的两侧向上端进行收束,两边的拉链15通过机械锁实现连接,收束后的上身固定套14和固定软垫11围合成一个不完全封闭的结构,固定软垫11上还设有三条束缚带16,这三条束缚带16阵列设置在固定软垫11的下端。如图7所示,上身固定套14采用透明材质,上身固定套14上端开设有面部开口141,上身固定套14中间位置设有咽喉部开口142,咽喉部开口142处固定设有引导座143,引导座143上设有上下贯通的插管口144。工作原理:医护人员将双手进行消毒或戴上消毒手套,将病人安置在固定软垫11上,通过束缚带16对病人下肢进行固定,将上身固定套14和固定软垫11的拉链15连接,从两侧向上端将拉链15拉合,并用机械锁将两个拉链15联结,调整上身固定套14,将病人的面部对准面部开口141,将病人的喉咙部位对准咽喉部开口142,将挂座23通过其背部的挂钩24固定放置在床头设备带上,将准备好的负压吸痰器22放置在第二安置槽26内,将化痰雾化器211和防阻塞雾化器212加满化痰药液,并安装好电池,然后将雾化器21整体放置到第一安置槽25内,准备工作结束。对于普通病人,将牙托座5塞入病人口中,保证上下牙槽分别嵌入上牙托51和下牙托52内,取下雾化器21,使用化痰雾化器211一侧,打开化痰雾化器211开关,先进行测试,确定可使用后,将牙托座接口管215插入操作槽54内,进行痰液的稀释,进行化痰一段时间后,缓缓拔出牙托座接口管215,关闭化痰雾化器211,将雾化器21重新放置到第一安置槽25内,将吸痰管3安装到吸痰部2对应的位置,旋紧管道夹4,通过生理盐水测试吸痰管3是否可以正常使用,确认完成后,将主管道31的头部顺着操作槽54伸入人体内,进行负压吸痰,注意观察压力表,吸痰一段时间后,关掉负压吸痰器22,打开防阻塞雾化器212,松开管道夹4,雾化后的化痰液气体对主管道31内的痰液进行稀释,防止主管道31阻塞,同时因为负压消失,病人可以进行适当的呼吸,防止窒息,一段时间后重新旋紧管道夹4,打开负压吸痰器22,重新进行吸痰,这样就实现了在不拔出主管道31的情况下进行可持续吸痰的目的,吸痰结束后,缓缓取出吸痰管3,对装置进行收整。对于气管切开术术后的病人,不同之处在于,无需安装牙托座5,直接通过引导座143上的插管口144进行吸痰,同样的也是负压吸痰一段时间后,关掉负压吸痰器22,进行防阻塞雾化消痰,并让病人获得空气,防止窒息,再继续进行负压吸痰,直至结束。本实施例中,化痰雾化器211和防阻塞雾化器212可选用常州正元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ys31的医用手持式雾化器,负压吸痰器22可选用安徽鹿鸣谷语医疗设备有限公司销售的负压吸引装置。综上,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使用负压吸痰器22对病人进行负压吸痰,并使用雾化器21对主管道31的内部进行化痰,避免阻塞,实现在不取出吸痰管3的情况下持续吸痰;2、通过固定部1对病人进行固定,防止负压吸痰时产生类似抽搐的身体反应,导致主管道31碰伤病人的气管壁;3、在吸痰前预先进行雾化消痰,将病人体内的痰液进行稀释,痰液浓度降低,病人吸痰时的痛苦会减少;4、将牙托座5塞入病人口腔,病人无需脸部发力保持嘴巴张开,一定程度缓解了面部肌肉的酸痛,提高病人的舒适度;5、设置有引导座143,使得装置可以同时针对普通病人和气管切开术术后的病人进行化痰。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上身固定套14涂覆有一层保护层,保护层的制备方法是:取以下以重量计各组分原料备用:酚醛树脂21.1份、氢氧化铝8份、聚异氰酸酯5.2份、聚醚酰亚胺11份、苯乙烯4.7份、达玛树脂1份、气相二氧化硅2.5份以及无水乙醇20份。s1、预制有机溶剂:将酚醛树脂、聚异氰酸酯、聚醚酰亚胺、苯乙烯、达玛树脂混合后加热至50℃,搅拌均匀后,保温20min;s2、制备耐磨涂料:将氢氧化铝、气相二氧化硅以及无水乙醇加入到s1中的有机溶剂中,搅拌均匀后,将温度加热至60℃后保温30min;s3、处理:将s2所得的耐磨涂料进行超声波处理20min,然后降温至40℃,于930r/min转速搅拌0.5h,然后冷却至室温;s4、涂覆:将s3得到的保护涂料用毛刷均匀的涂覆在上身固定套14上;s5、干燥:将s4得到的上身固定套14撑开并放置到阴凉通风处进行吹干6h。本实施例中,因为在吸痰时或吸痰结束时,可能会有痰液意外漏出,痰液带有细菌和酸性,可能会对上身固定套14造成一定的腐蚀或污染,且上身固定套14韧度不够,极易被扯坏,这些都不利于上身固定套14经过清洗消毒后的循环使用,造成较大的环保压力,所以在上身保护套上涂覆有一层保护层,来增强上身固定套14的耐腐蚀能力,保护上身固定套14,进而实现其可循环利用,更加环保科学。实施例3: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对于保护层的成分比重进行调整:取以下以重量计各组分原料备用:酚醛树脂23.5份、氢氧化铝9份、聚异氰酸酯5.3份、聚醚酰亚胺11.5份、苯乙烯4.9份、达玛树脂2份、气相二氧化硅2.8份以及无水乙醇30份。s1、预制有机溶剂:将酚醛树脂、聚异氰酸酯、聚醚酰亚胺、苯乙烯、达玛树脂混合后加热至50℃,搅拌均匀后,保温20min;s2、制备耐磨涂料:将氢氧化铝、气相二氧化硅以及无水乙醇加入到s1中的有机溶剂中,搅拌均匀后,将温度加热至60℃后保温30min;s3、处理:将s2所得的耐磨涂料进行超声波处理20min,然后降温至40℃,于930r/min转速搅拌0.5h,然后冷却至室温;s4、涂覆:将s3得到的保护涂料用毛刷均匀的涂覆在上身固定套14上;s5、干燥:将s4得到的上身固定套14撑开并放置到阴凉通风处进行吹干6h。本实施例仅对配方成分的占比进行调整,用于比较得出最优比重配方。实施例4: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对于保护层的成分比重进行调整:取以下以重量计各组分原料备用:酚醛树脂22.3份、氢氧化铝8.5份、聚异氰酸酯5.3份、聚醚酰亚胺11.3份、苯乙烯4.8份、达玛树脂1.5份、气相二氧化硅2.6份以及无水乙醇25份。s1、预制有机溶剂:将酚醛树脂、聚异氰酸酯、聚醚酰亚胺、苯乙烯、达玛树脂混合后加热至50℃,搅拌均匀后,保温20min;s2、制备耐磨涂料:将氢氧化铝、气相二氧化硅以及无水乙醇加入到s1中的有机溶剂中,搅拌均匀后,将温度加热至60℃后保温30min;s3、处理:将s2所得的耐磨涂料进行超声波处理20min,然后降温至40℃,于930r/min转速搅拌0.5h,然后冷却至室温;s4、涂覆:将s3得到的保护涂料用毛刷均匀的涂覆在上身固定套14上;s5、干燥:将s4得到的上身固定套14撑开并放置到阴凉通风处进行吹干6h。本实施例仅对配方成分的占比进行调整,用于比较得出最优比重配方。将实施例1、2、3、4中的上身固定套14的耐腐强度和坚韧强度进行测试,即将涂覆有保护层的上身固定套14浸泡在弱酸溶液中以及对上身固定套14进行撕扯,所得数据基于实施例1进行归一化,数据如下表:耐腐强度坚韧强度实施例1100%100%实施例2156%130%实施例3159%131%实施例4160%135%因为在吸痰时或吸痰结束时,可能会有痰液意外漏出,滴落在上身固定套14上,而痰液带有细菌和酸性,可能会对上身固定套14造成一定的腐蚀或污染,且上身固定套14的韧度不够,极易被扯坏,不利于上身固定套14经过清洗消毒后的循环使用,造成较大的环保压力,所以在上身保护套上涂覆有一层保护层,来增强上身固定套14的耐腐蚀能力和韧性,保护上身固定套14,进而实现其可循环利用,更加环保科学。涂覆保护层后,上身固定套14的耐腐强度与坚韧强度都有了明显提高,其中实施例4的效果最优,所以最后选用的配方是:酚醛树脂22.3份、氢氧化铝8.5份、聚异氰酸酯5.3份、聚醚酰亚胺11.3份、苯乙烯4.8份、达玛树脂1.5份、气相二氧化硅2.6份以及无水乙醇25份。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使用“第一”和“第二”的表述均是为了区分两个相同名称非相同的实体或者非相同的参量,可见“第一”“第二”仅为了表述的方便,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后续实施例对此不再一一说明。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