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鼠尾静脉注射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71222发布日期:2019-08-20 20:19阅读:425来源:国知局
一种鼠尾静脉注射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医学实验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鼠尾静脉进针穿刺注射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医学研究中,大鼠(如sd大鼠,wistar大鼠等)、小鼠(如昆明小鼠)和人类同属于哺乳类动物,具备与人类相似的器官结构以及基因。由于其具有质量小、性情温顺、生长快、繁殖周期短,抗病能力强等优点而在实验室被选为动物模型研究对象。通过在大鼠或小鼠身上进行模拟人体的药理、毒理实验、肿瘤实验及其他各种急、慢性反应实验,取得了医学界所公认的瞩目成就,极大的推动了人类医疗水平的进步和发展,造福人类。实践中,大小鼠作为动物模型目前的给药方式有灌胃给药,腹腔注射,皮下注射,尾静脉注射等。其中尾部静脉注射(又称鼠尾静脉穿刺)是一项最重要的给药方法,相对其他给药方式,不但药理实验结果准确可靠,最贴近人体给药方式,而且可以节约药量和实验动物数量。但实践中,人们发现由于鼠尾静脉较细,尾静脉埋藏比较深,特别是大鼠由于其尾部角质层和静脉细小,成功穿刺非常困难,尤其是尾静脉呈“方形”或“竹节状”者,穿刺给药成功率很低。从而造成实验者特别是初学人员需要花费大量精力练习“鼠尾静脉扎针”,但仍存在很高的失败率,造成物质和时间的浪费,此类问题困扰着基础和临床试验人员,阻碍延缓了相关医学试验的进展。因此非常必要寻找一种成功率更高、安全、可靠的鼠尾静脉穿刺方法。本发明所研制的一种鼠尾静脉半自动穿刺装置成功解决了上述问题。具备经济实用,结构稳定,容易操作,下针成功率高,不易移位和脱落,给药准确等特点。该项技术装置利用鼠尾与其他身体部位不同的特点:皮肤裸露,表面存在着有规律的凸凹不平的环纹状结构等特点,通过铰合齿轮步进计算出针头所处的位置,进行角度调节,依靠弹射进针,并且具备观察窗核实进针成功等结构实现精准定位、机械穿刺进针和稳定留置针头。本发明装置成功解决了鼠静脉穿刺不准造成用药难甚至用药失败的问题,只需简单学习即可上手,重复性高,为在动物实验中取得可靠性的实验数据和良好的实验效果提供了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使用方便,提高鼠尾扎针成功率的鼠尾注射辅助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发明包括底板,底板上设置有鼠尾固定组件和扎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鼠尾固定组件包括设置于底板上的固定转轮,底板上位于固定转轮的侧方通过第一滑槽设置有活动转轮,活动转轮上设置有使活动转轮靠向固定轮的复位弹簧;所述扎针组件包括设置于底板上的转轴,转轴上设置有能沿转轴横向滑动,且能随转轴转动的滑块,滑块下方设置有针筒,针筒内设置有沿针筒滑动的针头;所述针筒与固定转轮和活动转轮之间相对应;所述固定转轮通过齿轮传动组件与所述转轴相连。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固定转轮和活动转轮表面设置有齿槽。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针筒内设置有针头的推力弹簧,针头侧面设置有与针筒配合的楔形卡,针筒上相应于楔形卡设置有按钮;所述针筒表面相应于针头设置有观察滑道,针头上设置有与观察滑道配合的凸块。

作为本发明的第三种优选方案,所述活动转轮与底板下方的主动齿条相连;主动齿条通过齿轮组与从动齿条相连,所述从动齿条上设置有与所述滑块相互配合的拨叉。

进一步的,所述齿轮组包括与主动齿条配合的主动齿轮和与从动齿条配合的从动齿轮;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的传动比使主动齿条移动距离为从动齿条移动距离的二倍。

作为本发明的第四种优选方案,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立板,立板上相应于固定转轮和从动转轮之间设置有鼠尾进孔;底板上通过纵向滑道设置有鼠筒,鼠筒上相应于鼠尾进孔设置有鼠尾出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1、本发明通过固定转轮和活动转轮的配合,可使鼠尾夹在固定转轮和活动转轮之间形成固定;同时,通过齿轮传动组件,可自动调整针筒的角度;在本发明调整好针筒角度后,即可实现自动调整角度的功能;而由于针筒的限制,针头的出针深度是一定的,从而实现了自动进针的功能;大幅度降低试验小鼠被扎坏的风险。

2、通过在固定转轮和活动转轮上设置齿槽,可配合鼠尾的骨节转动,从而达到精确控制针筒角度作用。

3、由于发明针筒和针头的结构特点,通过按压按钮,针头在推力弹簧的作用下,可自动进行进针,避免人手动进针而造成失误。

4、本发明通过主动齿条、齿轮组和从动齿条的配合,使滑块横向移动距离是活动转轮横向移动距离的二分之一,从而保证针头始终正对鼠尾的中心,避免扎偏。

5、本发明设置了鼠筒,可对小鼠进行保定,避免小鼠乱动,或咬伤操作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仰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5是图4的a-a剖视图。

图6是图5的b-b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为转轴、2为滑块、3为活动转轮、4为固定转轮、5为复位弹簧、6为导块、7为导槽、8为鼠筒、9为鼠尾出孔、10为固定梁、11为水平伞齿、12为立板、13为竖直伞齿、14为齿形带、15为从动直齿、16为拨叉、17为针筒、18为按钮、19为针头、20为底板、21为固定直齿、22为纵向滑道、23为主动齿条、24为主动齿轮、25为从动齿轮、26为从动齿条、27为限位导轴、28为推力弹簧、29为楔形卡、30为观察滑道、31为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包括底板20,底板20上设置有鼠尾固定组件和扎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鼠尾固定组件包括设置于底板20上的固定转轮4,底板20上位于固定转轮4的侧方通过第一滑槽设置有活动转轮3,活动转轮3上设置有使活动转轮3靠向固定轮的复位弹簧5;所述扎针组件包括设置于底板20上的转轴1,转轴1上设置有能沿转轴1横向滑动,且能随转轴1转动的滑块2,滑块2下方设置有针筒17,针筒17内设置有沿针筒17滑动的针头19;所述针筒17与固定转轮4和活动转轮3之间相对应;所述固定转轮4通过齿轮传动组件与所述转轴1相连。

所述齿轮传动组件包括与固定转轮4的轴固定连接的水平伞齿11,水平伞齿11与一固定的竖直伞齿13配合;竖直伞齿13上设置有固定直齿,固定直齿21通过齿形带14与所述转轴1上的从动直齿15相连。

所述底板20上可设置齿形带14的涨紧轮(未图示)。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固定转轮4和活动转轮3表面设置有齿槽。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针筒17内设置有针头19的推力弹簧28,针头19侧面设置有与针筒17配合的楔形卡29,针筒17上相应于楔形卡29设置有按钮18;所述针筒17表面相应于针头19设置有观察滑道,针头19上设置有与观察滑道配合的凸块。

作为本发明的第三种优选方案,所述活动转轮3与底板20下方的主动齿条23相连;主动齿条23通过齿轮组与从动齿条26相连,所述从动齿条26上设置有与所述滑块2相互配合的拨叉16。

进一步的,所述齿轮组包括与主动齿条23配合的主动齿轮24和与从动齿条26配合的从动齿轮25;主动齿轮24与从动齿轮25的传动比使主动齿条23移动距离为从动齿条26移动距离的二倍。

所述底板20上设置有与主动齿条23和从动齿条26配合的限位导轴27。

所述底板20上设置有固定梁10,固定梁10内设置有导槽7,所述活动转轮3的轴与一导块6相连,导块6设置于导槽7内;所述复位弹簧5设置于导块6和固定梁10之间。

作为本发明的第四种优选方案,所述底板20上设置有立板12,立板12上相应于固定转轮4和从动转轮之间设置有鼠尾进孔;底板20上通过纵向滑道22设置有鼠筒8,鼠筒8上相应于鼠尾进孔设置有鼠尾出孔9。

本发明整体可设置于一壳体(未图示)内,壳体能保护底板20底部的主动齿条23等组件;壳体还可用来固定转轴1、固定梁10等零件。

本发明使用时,首先根据实验用小鼠的情况,调整好针筒17的角度;然后拉动观察滑道内的凸块,使针头19克服推力弹簧28的推力移动;移动到位时,针头19上的楔形卡29弹开与针筒17配合,针头19被固定。然后将小鼠放入鼠筒8中,小鼠的尾巴从鼠尾出孔9伸出,进入鼠尾进孔,鼠尾进入过程中,鼠尾的骨节与固定转轮4和从动转轮配合,固定转轮4转动,通过齿轮传动组件带动转轴1转动,滑块2随转轴1一同转动,滑块2下方的针筒17随之转动,从而改变针筒17的入针角度;当达到合适位置时,按压按钮18,按钮18推动楔形卡29缩回,楔形卡29与针筒17的卡锁结构脱开,推力弹簧28将针头19弹出,刺入鼠尾的血管中,完成扎针工作。操作者可利用观察滑道对针头19进行观察,如未出现回血,说明扎针失败,可将针头19退回,再将鼠尾深入一个骨节后重扎,提高容错率。

本装置具备以下特点:1.本发明可分大鼠和小鼠专用两种类型。2.本发明具备观察滑道,进针成功后血液回流,在观察滑道内能看到血液,同时针管内可设置单向阀门,血液回流后,单向阀门系统关闭,防止血液流出。单向阀门可以进针,给药。针撤出后自动关闭。防止污染和药物泄漏。3.本发明可以重复使用,酒精消毒,防止交叉感染。4.本发明针筒和针头可使用玻璃材质或透明塑料材质,其余均可为不锈钢材料,耐用,抗腐蚀。5.本发明不需要外接电源,纯机械装置,不耗能,环保。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关于本发明的具体描述,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受限于本发明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以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只要满足使用需要,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