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减少热损伤的多功能剪式高频电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12766发布日期:2019-12-03 23:41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减少热损伤的多功能剪式高频电刀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高频电刀,具体的说是一种可减少热损伤的多功能剪式高频电刀。



背景技术:

高频电刀是一种取代机械手术刀进行组织切割的电外科器械。它通过有效电极尖端产生的高频高压电流与肌体接触时对组织进行加热,实现对肌体组织的分离和凝固,从而起到切割和止血的目的。因其切割极为迅速、止血效果好,同时能使伤口边自动消毒,可大大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失血量,从而降低并发症,目前高频电刀已基本取代了机械手术刀。但是,高频电刀一般在使用过程中热扩散较快,易造成周边组织的热损伤,且会降低目标组织的凝固效果,延长手术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减少热损伤、有效缩短手术时间的高频电刀。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是一种可减少热损伤的多功能剪式高频电刀,包括左手柄和右手柄,左手柄上的下连杆与右手柄上的上连杆通过转轴固定连接,在上连杆前端设置有上钳口,在下连杆前端设置有下钳口,右手柄包括右手柄上盖和右手柄下盖,上连杆固定在右手柄和左手柄之间,左手柄包括左手柄上盖和左手柄下盖,在左手柄下盖上固定有触碰式开关和下连杆,挡钩上的圆柱固定在下连杆上的圆孔内,挡片分别与挡钩和下连杆连接,弹簧一端固定在下连杆上,其另一端固定在扳机上的扳机挡板上,扳机挡片分别与扳机和摆杆连接,摆杆与刀片连接,上连杆前端、塑料包胶层及上电极片通过注塑工艺连接在一起形成上钳口,上电极片通过其端部的上电极片折弯弹片与上连杆前端过盈接触连接,下连杆前端、塑料包胶层及下电极片通过注塑工艺紧密连接在一起形成下钳口,上钳口与下钳口组合成鸭嘴型,且在上钳口下端设置有向下凸起的绝缘凸点。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绝缘凸点采用陶瓷材料制成。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触碰式开关的引脚与外部线缆焊接,触碰式开关通过引线分别与上连杆和下电极片焊接连接。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在左手柄下盖上设置有十字柱,十字柱穿过下连杆上的固定孔将下连杆固定在左手柄下盖上。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在上钳口的上表面中间位置和下钳口的下表面的中间位置均设置有刀槽。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右手柄上盖和右手柄下盖焊接在一起。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左手柄上盖和左手柄下盖焊接在一起。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塑料包胶层为高分子塑料制成,上钳口和下钳口均采用高分子塑料包胶层包裹在上连杆和下连杆外侧,能够有效降低上钳口和下钳口的热扩散,使得上下钳口的外围表面温度始终处于较低状态,从而减小外围组织的热损伤,且高分子塑料方便加工成型,无需二次加工,缩短加工时间。上钳口与下钳口组合成鸭嘴型,且侧面为弧形,方便实现组织撬取分离。绝缘凸点采用陶瓷材料制成,不仅能够确保其强度与硬度,同时还能进一步提高对组织的抓持力,在上钳口和下钳口处于闭合状态时,绝缘凸点使上电极片与下电极片之间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避免两极之间的短路导通而失效,且可使得组织的凝闭一致性得到有效保障。

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够避免由于热扩散导致周边组织导出热损伤,进一步提高了组织的凝固效果,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部分剖视图。

图3是图1中部分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侧视图。

图5是图4中部分截面示意图。

图6是去掉左手柄上盖后的内部结构图。

图7是去掉挡钩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立体图。

其中:1-左手柄,101-左手柄上盖,102-左手柄下盖,2-右手柄,3-下连杆,4-上连杆,5-上钳口,6-触碰式开关,7-挡钩,8-弹簧,9-扳机,901-扳机挡板,10-摆杆,11-刀片,12-上电极片,13-塑料包胶层,14-下电极片,15-绝缘凸点,16-刀槽,17-上电极片折弯弹片,18-下钳口,19-挡片,20-上连杆前端,21-下连杆前端,22-十字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强对本发明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定。

如图1-8所示,本发明是一种可减少热损伤的多功能剪式高频电刀,包括左手柄1和右手柄2,左手柄1上的下连杆3与右手柄上的上连杆4通过转轴固定连接,在上连杆4前端设置有上钳口5,在下连杆3前端设置有下钳口18,右手柄2包括右手柄上盖和右手柄下盖,上连杆4固定在右手柄和左手柄之间,且右手柄上盖和右手柄下盖通过超声焊接在一起,左手柄1包括左手柄上盖101和左手柄下盖102,座手柄上盖101与左手柄下盖102也是通过超声焊接在一起的,在左手柄下盖102上固定有触碰式开关6和下连杆3,在左手柄下盖102上设置有十字柱22,十字柱22穿过下连杆3上的固定孔将下连杆3固定在左手柄下盖102上,挡钩7上的圆柱固定在下连杆3上的圆孔内,挡片19分别与挡钩7和下连杆3连接,下连杆3与扳机挡板901通过弹簧8连接,在下连杆和扳机挡板901上均设置有固定孔,弹簧8的两端钩住两个固定孔,弹簧8不易脱离,同时还可以拆卸,扳机挡片901分别与扳机9和摆杆10连接,摆杆10与刀片11连接,刀片装配在下连杆3上的装配槽内,在上钳口5的上表面中间位置和下钳口18的下表面的中间位置均设置有刀槽16,通过摆杆10带动刀片在装配槽和刀槽16内移动,上连杆前端20、塑料包胶层13及上电极片12通过注塑工艺连接在一起形成上钳口5,上电极片12通过其端部的上电极片折弯弹片17与上连杆前端20过盈接触连接,能够保障电气连接的可靠性,上连杆前端20设置在上连杆5前端,且与上连杆5一体成型,下连杆前端21设置在下连杆3的前端,且与下连杆3一体成型,下连杆前端21、塑料包胶层13及下电极片14通过注塑工艺紧密连接在一起形成下钳口18,上钳口5与下钳口18组合成鸭嘴型,且在上钳口5下端设置有向下凸起的绝缘凸点15,在上连杆4的前端设置有装配槽,绝缘凸起15一部分固定在该装配槽内,绝缘凸起的下端穿过塑料包胶层和上电极片向下凸出,绝缘凸点15采用绝缘的陶瓷材料制成,其硬度和强度较高,且可以提升组织的抓持力,向下凸起能够起到在上钳口5与下钳口18闭合时使上电极片12和下电极片14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上电极片12与下电极片14发生短路而失效,可使得组织的凝闭一致性得到有效保障。

在具体工作时需要配合高频发生器,应用高频的大功率正玄波,当需要手术的人体组织处于上钳口5与下钳口18之间时,左手柄1与右手柄2在医生的握持作用力下,触碰式开关6受力后实现电气导通,且挡钩7受力使得挡片19实现摆动,挡片19上的挡片凸台让位空间于扳机挡片,扳机9呈自由状态,可实现向左扳动,高频电流在上电极片12与下电极片14之间释放,从而在电凝之间的人体组织产生热效应,其深部呈放射状传播,相关组织变成浅棕色小焦痂,以凝固血液中蛋白质,从而达到止血效果,不会形成明显的电弧。其作用范围只限于上钳口与下钳口之间,不需用极板。电凝后推动扳机9向左运动,扳机9带动扳机挡片901、摆杆10、刀片11向右运动,刀片11在刀槽16内向右运动实现组织切割,此时弹簧8处于压缩状态,松开扳机9时,在弹簧8作用下,刀片11在扳机挡片901、摆杆10带动下,恢复到原始位置。

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够避免由于热扩散导致周边组织导出热损伤,进一步提高了组织的凝固效果,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