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线胃肠道电刺激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48776发布日期:2019-11-15 23:50阅读:473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线胃肠道电刺激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胃肠道电刺激装置。



背景技术:

功能性胃肠道疾病是临床极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罗马ⅲ标准将其定义为:存在被认为源自胃十二指肠区域的症状,且无任何可以解释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系统性或代谢性疾病。功能性胃肠病约占自然人群中的20%,占消化科疾病门诊的60%~70%。而胃肠道动力障碍是功能性胃肠道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目前在国外已有的电刺激治疗方案主要有enterra疗法治疗胃轻瘫,endostim系统治疗gerd等。两个系统的装置组成相似,主要区别在于刺激电极放置位置的不同以及刺激参数的不同。

目前的胃肠道电刺激装置主要包括双极电刺激导线、植入式脉冲发生器ipg和外部计算机三部分,使用时导线与脉冲发生器相连接,导线末端为刺激电极。通过腹腔镜手术将刺激电极植入食管下括约肌les的固有肌层中,ipg则通过在腹壁建立皮下囊袋放入其中。ipg通过内置电池供电,通过无线方式接受外部计算机的调控,发出特定参数的脉冲,通过导线、电极作用于les实现电刺激,这种胃肠道电刺激装置植入时需要腹腔镜等外科手术完成,创伤大,且需要创建皮下囊袋来放置ipg相对创伤较大,且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高,同时由于导线设置,使得手术创口需要为导线预留空间,使得创口无法完全缝合,容易造成创口感染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胃肠道电刺激装置,旨在解决目前胃肠道电刺激装置植入时需要腹腔镜等外科手术完成,创伤大,且需要创建皮下囊袋来放置ipg相对创伤较大,且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高和由于导线设置,使得手术创口需要为导线预留空间,使得创口无法完全缝合,容易造成创口感染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无线胃肠道电刺激装置,包括壳体组件、电极组件、刺激组件和固定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上壳体、下壳体、第一卡勾、第一卡槽、第一密封槽、第一密封圈和电极孔,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可拆卸连接,且位于所述下壳体的顶端,所述第一卡勾与所述下壳体一体成型,且位于所述下壳体靠近所述上壳体一端的四周,所述第一卡槽开设与所述上壳体靠近所述下壳体一侧的四周,所述第一卡勾卡接于所述第一卡槽的内腔,所述第一密封槽开设与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的相对侧,所述第一密封圈套设于所述第一密封槽的内腔,所述电极孔开设于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的中心处;

所述电极组件包括刺激电极、螺纹套管、定位板和第二卡勾,所述螺纹套管与所述上壳体螺纹连接,且位于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的相对侧,所述刺激电极与所述螺纹套管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电极孔至所述上壳体的顶端和下壳体的底端;

所述刺激组件包括隔板、信号接收器、电源、信号发送器、脉冲发生器、信号处理器、固定螺栓和固定螺母,所述固定螺母与所述上壳体一体成型,且均匀等间距设置于所述上壳体靠近所述下壳体的一侧,所述固定螺栓与所述固定螺母螺纹连接,所述且位于所述固定螺栓的底端,所述隔板与所述固定螺栓螺纹连接,且位于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之间,所述信号接收器、电源、信号发送器、脉冲发生器、信号处理器和固定螺栓均与所述隔板固定连接,且从左至右依次设置于所述隔板靠近所述上壳体的一侧,所述隔板、信号接收器、电源、信号发送器、脉冲发生器和信号处理器均与所述固定螺栓电性连接,所述脉冲发生器与所述刺激电极电性连接;

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上固定管、下固定管、第三卡勾和第三卡槽,所述上固定管与所述上壳体一体成型,且位于所述上壳体内腔的左右两侧,所述下固定管与所述下壳体一体成型,且位于所述上固定管远离所述上壳体的一侧,所述第三卡勾与所述下固定管一体成型,且位于所述下固定管靠近所述上固定管的一侧,所述第三卡槽与所述上固定管一体成型,且位于所述上固定管靠近所述下固定管的一侧,所述第三卡槽与所述第三卡勾卡接。

优选的,所述电极组件还包括密封垫圈,所述密封垫圈套设于所述螺纹套管的外侧。

优选的,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固定环和第二卡槽,所述固定环与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一体成型,且位于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的相对侧,所述第二卡槽开设于所述固定环的内腔。

优选的,所述电极组件还包括定位板和第二卡勾,所述第二卡勾与所述第二卡槽卡接,且均匀等间距设置于所述固定环的相对侧,所述定位板与所述第二卡勾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二卡勾远离所述第二卡槽的一侧,所述刺激电极贯穿于所述定位板的中心处。

优选的,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第二密封槽和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槽开设于所述第三卡槽和第三卡勾的相对侧,所述第二密封槽套设于所述第二密封槽的内腔。

优选的,所述刺激组件还包括无线充电线圈,所述无线充电线圈与所述隔板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隔板靠近所述下壳体的一侧,所述无线充电线圈与所述电源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刺激电极靠近所述电极孔的一端呈凸球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的四周均呈圆弧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呈锥形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一种无线胃肠道电刺激装置,通过设置信号接收器、电源、信号发送器、脉冲发生器和信号处理器,并将信号接收器、电源、信号发送器、脉冲发生器和信号处理器安装在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同时在上壳体和下壳体的两端安装刺激电极,使得可以将该装置植入体内,进行胃肠道刺激治疗,避免了目前胃肠道电刺激装置植入时需要腹腔镜等外科手术完成,创伤大,且需要创建皮下囊袋来放置ipg相对创伤较大,且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高的问题,同时由于传统的肠胃电刺激装置刺激电极与控制计算机之间通过刺激电极导线连接,使得手术创口需要为导线预留空间,使得创口无法完全缝合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b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c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控制框图;

图中:1-壳体组件、11-上壳体、12-下壳体、13-第一卡勾、14-第一卡槽、15-第一密封槽、16-第一密封圈、17-电极孔、18-固定环、19-第二卡槽、2-电极组件、21-刺激电极、22-螺纹套管、23-密封垫圈、24-定位板、25-第二卡勾、3-刺激组件、31-隔板、32-信号接收器、33-电源、34-信号发送器、35-脉冲发生器、36-信号处理器、37-固定螺栓、38-固定螺母、39-无线充电线圈、4-固定组件、41-上固定管、42-下固定管、43-第三卡勾、44-第三卡槽、45-第二密封槽、46-第二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参阅图1-5,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无线胃肠道电刺激装置,包括壳体组件1、电极组件2、刺激组件3和固定组件4,壳体组件1包括上壳体11、下壳体12、第一卡勾13、第一卡槽14、第一密封槽15、第一密封圈16和电极孔17,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可拆卸连接,且位于下壳体12的顶端,第一卡勾13与下壳体12一体成型,且位于下壳体12靠近上壳体11一端的四周,第一卡槽14开设与上壳体11靠近下壳体12一侧的四周,第一卡勾13卡接于第一卡槽14的内腔,第一密封槽15开设与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的相对侧,第一密封圈16套设于第一密封槽15的内腔,电极孔17开设于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的中心处;

电极组件2包括刺激电极21、螺纹套管22、定位板24和第二卡勾25,螺纹套管22与上壳体11螺纹连接,且位于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的相对侧,刺激电极21与螺纹套管22固定连接,且位于电极孔17至上壳体11的顶端和下壳体12的底端;

刺激组件3包括隔板31、信号接收器32、电源33、信号发送器34、脉冲发生器35、信号处理器36、固定螺栓37和固定螺母38,固定螺母38与上壳体11一体成型,且均匀等间距设置于上壳体11靠近下壳体12的一侧,固定螺栓37与固定螺母38螺纹连接,且位于固定螺栓37的底端,隔板31与固定螺栓37螺纹连接,且位于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之间,信号接收器32、电源33、信号发送器34、脉冲发生器35和信号处理器36均与隔板31固定连接,且从左至右依次设置于隔板31靠近上壳体11的一侧,信号接收器32、电源33、信号发送器34和脉冲发生器35均与信号处理器36电性连接,脉冲发生器35与刺激电极21电性连接;信号接收器32和信号发送器34选用型号为ms88sf23蓝牙模块,信号处理器36选用型号为stm32f103c8t6单片机,脉冲发生器35选用ne555脉冲发生器,电源33为可充电蓄电池;

固定组件4包括上固定管41、下固定管42、第三卡勾43和第三卡槽44,上固定管41与上壳体11一体成型,且位于上壳体11内腔的左右两侧,下固定管42与下壳体12一体成型,且位于上固定管41远离上壳体11的一侧,第三卡勾43与下固定管42一体成型,且位于下固定管42靠近上固定管41的一侧,第三卡槽44与上固定管41一体成型,且位于上固定管41靠近下固定管42的一侧,第三卡槽44与第三卡勾43卡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信号接收器32、电源33、信号发送器34、脉冲发生器35和信号处理器36,并将信号接收器32、电源33、信号发送器34、脉冲发生器35和信号处理器36安装在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之间,同时在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的两端安装刺激电极21,使得可以将该装置植入体内,进行胃肠道刺激治疗,避免了目前胃肠道电刺激装置植入时需要腹腔镜等外科手术完成,创伤大,且需要创建皮下囊袋来放置ipg相对创伤较大,且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高的问题,同时由于传统的肠胃电刺激装置刺激电极21与控制计算机之间通过刺激电极21导线连接,使得手术创口需要为导线预留空间,使得创口无法完全缝合的问题。

进一步的,电极组件2还包括密封垫圈23,密封垫圈23套设于螺纹套管22的外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密封垫圈23,可以避免该装置植入体内后体液从电极孔17渗入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之间。

进一步的,壳体组件1还包括固定环18和第二卡槽19,固定环18与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一体成型,且位于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的相对侧,第二卡槽19开设于固定环18的内腔,电极组件2还包括定位板24和第二卡勾25,第二卡勾25与第二卡槽19卡接,且均匀等间距设置于固定环18的相对侧,定位板24与第二卡勾25固定连接,且位于第二卡勾25远离第二卡槽19的一侧,刺激电极21贯穿于定位板24的中心处。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定位板24,可以有效对的刺激电极21进行定位,避免定位板24发生变形。

进一步的,固定组件4还包括第二密封槽45和第二密封圈46,第二密封槽45开设于第三卡槽44和第三卡勾43的相对侧,第二密封槽45套设于第二密封槽45的内腔。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第二密封圈46,可以有效避免体液从上固定管41和下固定管42之间渗入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之间。

进一步的,刺激组件3还包括无线充电线圈39,无线充电线圈39与隔板31固定连接,且位于隔板31靠近下壳体12的一侧,无线充电线圈39与电源33电性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无线充电线圈39,使得可以采用无线充电电压对的电源33进行无线充电,从而避免了电源电量不足,造成治疗终止的问题。

进一步的,刺激电极21靠近电极孔17的一端呈凸球状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刺激电极21靠近电极孔17的一端设置成凸球状,可以避免该装置植入后,刺激电极21对患者被植入组织造成磨损。

进一步的,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的四周均呈圆弧状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的四周设置成圆弧状结构,可以避免该装置植入后,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对患者被植入组织造成磨损。

进一步的,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呈锥形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锥形结构的11和12更加便于刺激电极21对患者进行电刺激治疗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发明安装好过后,首先确定植入位置,在黏膜下注射稀释肾上腺素后,通过针形切开刀建立粘膜下入口,将一个胆结石取出球囊通过切口放入粘膜下来建立初始粘膜下囊袋,球囊充气至15mm,然后内镜进入粘膜下囊袋,通过活检钳进行黏膜下切开以保证囊袋足够容下该装置,然后将刺激器送入囊袋中,最后将囊袋开口用内镜夹夹闭,黏膜愈合后该装置即被牢固的与胃壁的肌层相固定,实现对该装置的植入,同时也可以将一根金属线圈一端送入胃中,通过内镜将导线从口中牵处,然后将导线穿过上固定管41和下固定管42的内腔进行固定,再将该装置送入胃中,然后从腹壁外牵拉导线来控制刺激器的位置并进行固定,进而实现对的该装置的植入,接着通过计算机的蓝牙与该装置连接,然后通过计算机向信号接收器32发送电刺激激信号,接着被信号处理器36接收,然后固定螺栓37控制信号处理器36工作,并控制刺激电极21发出对应的脉冲电流,进而实现对胃肠道的电刺激治疗。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