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次性内镜标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23676发布日期:2019-12-17 14:50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一种一次性内镜标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内镜标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一次性内镜标尺。



背景技术:

一次性内窥镜标尺,涉及一种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是一种测量病灶大小,辅助治疗的工具,目前医生在做内窥镜进行血管内镜检查时,如果发现内镜下肿物和血管或肿物,没有办法进行测量,只有靠医生的经验积累,通过目测的方式,进行大体的估计,在临床治疗指导里,不同内镜下肿物和血管大小的治疗方案不同,没有内镜下肿物和血管大小的具体数值不能制定更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案,也不能对比评估治疗前后的治疗效果,现有技术存在医务人员无法测量内镜下肿物和血管的大小,从而导致不能制定更准确可靠的治疗方案,同时无法对比评估治疗前后的效果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一次性内镜标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了现有技术存在医务人员无法测量内镜下肿物和血管的大小,从而导致不能制定更准确可靠的治疗方案,同时无法对比评估治疗前后的效果的问题。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一次性内镜标尺,包括套圈,所述套圈端部径向连接管状手柄的一端,所述手柄表面径向设置一长条开槽,所述开槽内滑动设置一指圈,所述指圈沿开槽直线滑动并限定于开槽内,所述指圈连接于伸入手柄的另一端的牵引钢丝的一端,所述牵引钢丝外接牵引钢丝套,所述牵引钢丝套连接于钳标尺结构,所述牵引钢丝的另一端通过指圈推拉驱动钳标尺结构径向打开或关闭可呈平角打开的标尺。

进一步,所述呈平角打开的标尺具有标尺刻度。

进一步,所述标尺刻度以毫米为单位。

进一步,所述标尺长度为1.2cm。

进一步,所述牵引钢丝套端部形成大于1.2cm的刻度尺。

进一步,所述牵引钢丝套为塑胶材质。

有益技术效果:

本专利采用所述套圈端部径向连接管状手柄的一端,所述手柄表面径向设置一长条开槽,所述开槽内滑动设置一指圈,所述指圈沿开槽直线滑动并限定于开槽内,所述指圈连接于伸入手柄的另一端的牵引钢丝的一端,所述牵引钢丝外接牵引钢丝套,所述牵引钢丝套连接于钳标尺结构,所述牵引钢丝的另一端通过指圈推拉驱动钳标尺结构径向打开或关闭可呈平角打开的标尺,由于由连接在牵引钢丝顶端的标尺、牵引钢丝、手柄、指圈和套圈组成,牵引钢丝顶端连接带刻度的标尺,且标尺呈闭合状态,另一通连接手柄,手柄另一端连接指圈,手柄为中部空心的管状结构,其中开有长槽,指圈套于该长槽外部,且指圈能在手柄的长槽上推动,推动到长槽顶端时,牵引钢丝顶端的标尺打开呈平角,当医生做内镜检查时,在镜下将合并的标尺打开,用于进行内镜下肿物和血管/肿物的测量,医务人员可以清晰的看到具体的测量数据,本专利填补内镜测量内镜下肿物和血管或肿物大小空白,医务人员可以根据内镜下肿物和血管的大小,制定更准确可靠的治疗方案,也可以对比评估治疗前后的效果,保障了对患者更安全有效的治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一次性内镜标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一次性内镜标尺的钳标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图中:

1-套圈,2-手柄,3-开槽,4-指圈,5-牵引钢丝,6-牵引钢丝套,7-钳标尺结构,8-标尺;

9-一钳瓣,10-一连接销,11-一连杆,12-另一钳瓣,13-另一连接销,14-另一连杆;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一次性内镜标尺,包括套圈1,所述套圈1端部径向连接管状手柄2的一端,所述手柄2表面径向设置一长条开槽3,所述开槽3内滑动设置一指圈4,所述指圈4沿开槽3直线滑动并限定于开槽3内,所述指圈4连接于伸入手柄2的另一端的牵引钢丝5的一端,所述牵引钢丝5外接牵引钢丝套6,所述牵引钢丝套6连接于钳标尺结构7,所述牵引钢丝5的另一端通过指圈4推拉驱动钳标尺结构7径向打开或关闭可呈平角打开的标尺8。

由于采用所述套圈端部径向连接管状手柄的一端,所述手柄表面径向设置一长条开槽,所述开槽内滑动设置一指圈,所述指圈沿开槽直线滑动并限定于开槽内,所述指圈连接于伸入手柄的另一端的牵引钢丝的一端,所述牵引钢丝外接牵引钢丝套,所述牵引钢丝套连接于钳标尺结构,所述牵引钢丝的另一端通过指圈推拉驱动钳标尺结构径向打开或关闭可呈平角打开的标尺,由于由连接在牵引钢丝顶端的标尺、牵引钢丝、手柄、指圈和套圈组成,牵引钢丝顶端连接带刻度的标尺,且标尺呈闭合状态,另一通连接手柄,手柄另一端连接指圈,手柄为中部空心的管状结构,其中开有长槽,指圈套于该长槽外部,且指圈能在手柄的长槽上推动,推动到长槽顶端时,牵引钢丝顶端的标尺打开呈平角,当医生做内镜检查时,在镜下将合并的标尺打开,用于进行内镜下肿物和血管/肿物的测量,医务人员可以清晰的看到具体的测量数据,本专利填补内镜测量内镜下肿物和血管或肿物大小空白,医务人员可以根据内镜下肿物和血管的大小,制定更准确可靠的治疗方案,也可以对比评估治疗前后的效果,保障了对患者更安全有效的治疗。

如图2所示,所述钳标尺结构包括通过轴连接的一对钳瓣,所述一钳瓣9一端连接于标尺的一端,其另一端通过一连接销10连接于一连杆11的一端,所述另一钳瓣12一端连接于标尺的另一端,其另一端通过另一连接销13连接于另一连杆14的一端,所述一连杆11的另一端与另一连杆14的另一端共同连接于牵引钢丝的另一端。

由于结构方面,标尺顶端部是由两个可闭合的带有刻度的钳瓣构成,钳瓣标尺连接牵引闭合的钢丝,钢丝外接钢丝套,钢丝套连接管状手柄的一端,手柄表面径向设置一长条开槽,牵引钳瓣标尺的钢丝通过管状手柄连接指圈一端,指圈沿开槽直线滑动并限定于开槽内,管装手柄的底端连接套圈,其使用原理为将大拇指套入套圈内,食指和中指放置在指圈中,在三个手指的操作下,力量经过牵引纲丝传递到钳瓣标尺处进行开合。

所述钳瓣形成钳瓣标尺,所述钳瓣标尺上标有刻度。

所述牵引钢丝套作为尺身,其长度为160cm。

由于牵引钢丝套作为尺身,其长度为160cm,钢丝套就是尺身,尺身长度约为160cm。

所述一连杆11的另一端与另一连杆14的另一端通过一销钉共同连接于牵引钢丝的另一端。

根据正常钳标尺的作用,就是推动手柄,手柄中的牵引钢丝实际是牵引钢丝套,里面有一条导丝,导丝连接合并的钳标尺,通过推动手柄,牵引钢丝套中的导丝就会将顶端的小钳子打开,将钳子变成平角状的标尺,合并状态进入血管,到达内镜下肿物和血管的病灶处,打开标尺,测量大小,再根据临床治疗指导进行治疗。或者治疗一段时间后,再做一过内镜下肿物和血管测量看一下,对比评估治疗效果。

所述呈平角打开的标尺8具有标尺8刻度。

所述标尺8刻度以毫米为单位。

所述标尺8长度为1.2cm。

本专利采用所述呈平角打开的标尺具有标尺刻度,所述标尺刻度以毫米为单位,所述标尺长度为1.2cm,由于在于标尺的刻度以毫米为单位,每标尺长度为1.2cm,因此,保证了测量的精确度。

采用所述牵引钢丝套端部形成大于1.2cm的刻度尺,由于内镜下遇到大的肿物,打开的标尺最多才1.2cm,是无法测量的,所以遇到大的肿物就不打开标尺,直接用牵引钢丝套上的标尺测量就可以了,有利于大肿物的测量。

所述牵引钢丝套6为塑胶材质。

本专利构思新颖,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工作原理:

本专利通过所述套圈端部径向连接管状手柄的一端,所述手柄表面径向设置一长条开槽,所述开槽内滑动设置一指圈,所述指圈沿开槽直线滑动并限定于开槽内,所述指圈连接于伸入手柄的另一端的牵引钢丝的一端,所述牵引钢丝外接牵引钢丝套,所述牵引钢丝套连接于钳标尺结构,所述牵引钢丝的另一端通过指圈推拉驱动钳标尺结构径向打开或关闭可呈平角打开的标尺,由于由连接在牵引钢丝顶端的标尺、牵引钢丝、手柄、指圈和套圈组成,牵引钢丝顶端连接带刻度的标尺,且标尺呈闭合状态,另一通连接手柄,手柄另一端连接指圈,手柄为中部空心的管状结构,其中开有长槽,指圈套于该长槽外部,且指圈能在手柄的长槽上推动,推动到长槽顶端时,牵引钢丝顶端的标尺打开呈平角,当医生做内镜检查时,在镜下将合并的标尺打开,用于进行内镜下肿物和血管/肿物的测量,医务人员可以清晰的看到具体的测量数据,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医务人员无法测量内镜下肿物和血管的大小,从而导致不能制定更准确可靠的治疗方案,同时无法对比评估治疗前后的效果的问题,具有医务人员制定更准确可靠的治疗方案,也可以对比评估治疗前后的效果,保障了对患者更安全有效的治疗的有益技术效果。

利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