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方呋喃西林纳米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529303发布日期:2019-12-27 15:13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方呋喃西林纳米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医药制剂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复方呋喃西林纳米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呋喃西林为一种可人工合成的抗菌剂,能干扰细菌氧化酶系统而发挥抑菌或杀菌作用,用于多种革兰阳性及阴性细菌引起的耳、鼻、皮肤疾玻对厌氧菌引起的感染也有效果。对组织几乎无刺激,脓、血对其消毒作用无明显影响。鼻粘膜喷雾相比滴鼻剂,药物计量和药物在鼻粘膜的分布浓度较为恒定,且由于因为鼻腔滴液主要分布在纤毛表面上,很容易流出来,而药物起效快,治疗作用好,可减少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喷雾法给药时,药液直接均匀分布在鼻腔粘膜,可减少滴鼻法因药液留至咽喉部及气管所致的苦涩干活咳嗽。技术实现要素:脂质体给药系统是一种能在给药部未经无力或化学的变化形成半固态的脂质的载体传递系统,该系统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在给药部位滞留时间长;同时可起到贮存药物,防止药物受环境影响等作用,能够起到长期缓释给药的效果。这种给药系统具有以下优点,制备工艺简单,能以混合的方式载药;给药方便,药物分布均匀,生物相容型和缓控释效果好等。复方呋喃西林纳米脂质体相比传统滴鼻剂,药物计量和药物在鼻粘膜的分布浓度较为恒定,不宜从鼻腔中流出,药液直接均匀分布在鼻腔粘膜,可减少滴鼻法因药液留至咽喉部及气管所致的苦涩干活咳嗽。纳米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很多,包括:物理包埋法、透析法、乳化溶剂挥发法及薄膜分散法等。其中薄膜分散法的载药量高,操作简单。本制备选用薄膜分散法,制备复方呋喃西林纳米脂质体,考察了各工艺、处方因素对脂质体释放的影响,选定了对脂质体释放影响较大的因素,并通过一系列的处方、工艺因素考察,最终得到最佳处方和制备工艺。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公开了一种复方呋喃西林纳米脂质体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公开了由上述制备方法制备所得的一种复方呋喃西林纳米脂质体。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复方呋喃西林纳米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取呋喃西林原料药0.05-0.2g、大豆磷脂0.1-1.0g、维生素e0.05-0.2g、马来酸氯苯那敏0.1-0.2g、薄荷脑0.05-0.2g、盐酸利多卡因0.2-2.0g、甘油1.0-10g、透明质酸钠0.05-0.2g、泊洛沙姆0.1-0.8g、司盘-800.2-3.0g,用丙酮400ml充分溶解后置于1000ml圆底烧瓶中50℃水浴减压旋转蒸发25-55分钟除去溶剂;(2)、使步骤(1)得到的共聚物在圆底烧瓶壁上形成薄膜;薄膜的形成条件以薄膜表面不断形成小气泡,气泡不断破裂,使磷脂变成淡黄色均匀分布在瓶内壁成薄膜状。(3)、往圆底烧瓶中加入200ml蒸馏水于室温下溶解共聚物,待共聚物完全溶解后,经0.45μm滤膜过滤,即得复方呋喃西林纳米脂质体。由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所得的复方呋喃西林纳米脂质体。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发明的复方呋喃西林纳米脂质体与现有已商业化的呋喃西林滴鼻液相比,生物相容性较好。2、本发明的复方呋喃西林纳米脂质体与现有已商业化的呋喃西林滴鼻液相比,缓控释效果较好。3、本发明所采用的纳米脂质体制备方法薄膜分散法,与其他制备方法(如物理包埋法、透析法、乳化溶剂挥发法等)相比,载药量高,操作简单。附图说明:1、图1为不同释放介质对复方呋喃西林纳米脂质体药物释放的影响。2、图2为不同转速对复方呋喃西林纳米脂质体药物释放的影响(n=3)。3、图3为复方呋喃西林纳米脂质体的浓度对药物的影响。4、图4为药物浓度对释放的影响。5、图5为复方呋喃西林纳米脂质体的释放曲线。6、图6为空白血浆(a)、血浆样品(b)及血浆样品加内标(c)的典型hplc谱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便于理解,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一种复方呋喃西林纳米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一种复方呋喃西林纳米脂质体的制备方法:(1)、取呋喃西林原料药0.05-0.2g、大豆磷脂0.1-1.0g、维生素e0.05-0.2g、马来酸氯苯那敏0.1-0.2g、薄荷脑0.05-0.2g、盐酸利多卡因0.2-2.0g、甘油1.0-10g、透明质酸钠0.05-0.2g、泊洛沙姆0.1-0.8g、司盘-800.2-3.0g,用丙酮400ml充分溶解后置于1000ml圆底烧瓶中50℃水浴减压旋转蒸发除去溶剂;(2)、使步骤(1)得到的共聚物在圆底烧瓶壁上形成薄膜;(3)、往圆底烧瓶中加入200ml蒸馏水于室温下溶解共聚物,待共聚物完全溶解后,经0.45μm滤膜过滤,即得复方呋喃西林纳米脂质体。以下通过具体实验例来说明本发明制备过程的确定及所具有的有益效果。实验例1:复方呋喃西林纳米脂质体工艺及处方的确定:一、仪器及试药:(一)、仪器:uv-1700型紫外分光光度计;85-2a型恒温磁力加热搅拌器;hs3210d超声清洗机;80-2离心机;phs-3b型精密ph计;fa1004n电子天平;rcd-3药物溶出仪。(二)、试药:呋喃西林原料药;呋喃西林对照品;复方呋喃西林纳米脂质体;纯净水;其他试剂皆为分析纯(a.r.)。二、复方呋喃西林纳米脂质体的质量评价方法:(一)、释放度:药物的释放度是复方呋喃西林纳米脂质体质量控制的一个关键指标。(1)、释放度的测定方法:取实施例1制备所得的复方呋喃西林纳米脂质体1ml置于具塞玻璃试管中,然后将试管放入溶出仪中,水浴温度为37℃。待溶液完全形成纳米脂质体后,加入4ml释放介质(即水与ph7.4的pbs溶液),转速为4ml,释放面积为0.40cm2。在预定的时间取出全部溶出介质,同时加入同体积新鲜的释放介质以保证漏槽条件。已累积药物释放量对时间作图,得到释放曲线,结果见图1。由图1可见,释放介质不同对药物释放有显著影响。在pbs溶液的释放介质中,药物释放更加缓慢持久。(2)、溶出仪转速对药物释放的影响:以ph7.4的pbs溶液为释放介质,控制转速为55、75r/min,考察转速对药物释放行为的影响,结果见图2。由图2可见,转速对药物释放有显著影响。随着转速的增大,药物释放加快。共纳米脂质体在体内无搅动过程,考虑到体内外相关性及体外释放的漏槽条件,选择较小的转速,即为55r/min。三、复方呋喃西林纳米脂质体处方单因素考察:(一)、共聚物浓度对药物释放的影响:呋喃西林从浓度为8%、10%和12%(w/w)的纳米脂质体中的释放曲线见图3。结果表明,药物的释放速率随纳米脂质体的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增加纳米脂质体的浓度,溶液中胶束的数量随之增加。相应地,形成脂质体结构中胶束的数量增加,胶束间距离缩短,药物分子通过胶束间的扩散速率随之降低,表现为释药速率的降低。(二)、药物浓度对释放的影响:同一纳米脂质体中载药量为0.14%、0.20%和0.30%的释放曲线见图4。结果表明,药物的释放速率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增加药物的浓度,溶液胶束中药物的随之增加。相应地,形成纳米脂质体结构中胶束中的药物浓度增加,表现为释药速率的增加。四、纳米脂质体处方的确定:(一)、较优处方的确定:在尽量减少纳米脂质体用药的体积的同时,尽量减缓药物的释放,所以应尽量增大纳米脂质体的浓度,确定纳米脂质体的最优处方为:浓度为12%的纳米脂质体含0.20%药物。(二)、纳米脂质体处方与工艺重现性考察:按较优处方制备三批纳米脂质体,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结果见表1和图5。由表1和图5可见,三批纳米脂质体的药物含量和释放度无显著性差异,表明处方与工艺重现性良好。表1较优处方和工艺制备的纳米脂质体的质量评价(n=3)批次123meansd浓度(mg/ml)2.9532.8782.8822.8961.32五、结论:(一)、体外释放条件的选定:根据处方前研究考察了复方呋喃西林纳米脂质体在水、ph7.4的pbs溶液中的溶解度,表明ph7.4的pbs溶液释放介质满足漏槽条件,可用于复方呋喃西林纳米脂质体的体外释放度研究。转速对药物释放也有显著影响。随着转速的增大,药物释放加快。复方呋喃西林纳米脂质体在体内无搅动过程,选择较小的转速,即为55r/min。(二)、纳米脂质体处方的单因素考察:考察了共聚物浓度、药物浓度对释放的影响,考虑到用药剂量,缓释效果等因素,确定了较优处方。通过纳米脂质体单因素考察,确定复方呋喃西林纳米脂质体的较优处方。实验例2:复方呋喃西林纳米脂质体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是评价缓控释制剂的重要指标,毕竟药物需要通过体内作用来发挥疗效。虽然存在种属间差异,但动物试验可作为人体试验前的预试验,其结果可作为人体试验提供一定的参考。申请人以大鼠为模型动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药浓度,对自制的复方呋喃西林纳米脂质体进行了初步药动学研究。一、实验仪器与材料:(一)、仪器:超声清洗机;离心机;自动旋涡混合器;高效液相色谱仪;(二)、试药:呋喃西林原料药;同等浓度呋喃西林溶液;氨基脲对照品;复方呋喃西林纳米脂质体;三乙胺;甲醇;纯净水。(三)、动物:wistar大鼠,体重为190~200g。二、实验方法与结果:(一)、呋喃西林体内分析方法的建立:(1)、色谱条件:采用高效液相紫外色谱法检测血浆样品中呋喃西林的含量,条件如下:色谱柱:odsc18色谱柱(tedachorm,250×4.6mm);流动相:甲醇:水:三乙胺(50:50:0.02);内标:氨基脲;检测波长:311nm;柱温:25℃;流速:0.8ml/min;进样量:20μl。(2)、血浆样品的处理:内标溶液的配置:精密称取氨基脲25mg至50ml容量品中,用甲醇稀释并定容至刻度,得浓度为500μg/ml溶液1,精密移取溶液6.4ml至50ml容量瓶中用甲醇稀释定容至刻度即得内标对照溶液。血浆处理过程:取大鼠血浆200μl于2ml离心试管中,分别加入0.1mol/lnaoh溶液和内标对照品溶液10μl后,涡旋3min,加入二氯甲烷1ml,涡旋1min后离心(3000rpm×5min),吸取下层有机相600μl,于n2下吹干,残余物用50μl甲醇溶解,涡旋混合3min,离心,取上清液20μl进样测定。记录色谱图及峰面积。(3)、方法专属性考察:取大鼠空白血浆100μl,按“(2)、血浆样品的处理:”项下操作处理,但不加内标;另取两份给药血浆样品,按“(2)、血浆样品的处理:”项下操作处理,其中一份不加内标,所得典型谱见图6。由此可见,氨基脲和血浆中的杂质峰分离度良好,排除了杂质对测定的干扰。说明以氨基脲为内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的呋喃西林是可行的。呋喃西林和氨基脲的出峰时间分别为10.7min和12.9min左右,且血浆中内源性物质不干扰呋喃西林的测定。(4)、标准曲线的绘制:精密量取空白血浆100μl,依次加入浓度为0.2,0.5,1,2,4,8,10,20μg/ml的一系列呋喃西林甲醇溶液20μl,然后按照“(2)、血浆样品的处理”项下操作。以呋喃西林及内标氨基脲的峰面积之比(ahupa/ahupb)对相应的药物浓度作图,得标准曲线方程:ahupa/ahupb=0.0307c+0.0013(r2=0.9956)。由此可见,在0.2~2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5)、精密度和回收率:(a)、精密度:取含有高、中、低浓度呋喃西林的血浆样品一天内重复测定5次,计算日内标准偏差,连续测定5天,计算日间标准偏差。结果分别见表2和表3。结果表明:日内测定低、中、高三种药物浓度血浆样品rsd分别为6.67%、3.51%和11.07%,符合方法学日内精密度要求(rsd<15%);日间测定低、中、高三种药物浓度血浆样品rsd分别为4.27%、13.20%和8.20%,符合方法学日内精密度要求(rsd<15%)。表2血浆样品中呋喃西林的hplc测定的日内精度(n=5)表3血浆样品中呋喃西林的hplc测定的日间精度(n=5)(b)、提取回收率:向空白血浆样品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呋喃西林对照品溶液,制成高、中、低三种药物浓度的血浆样品,即浓度分别为20、4、2μg/ml,每种浓度测定3次,计算各浓度下药物回收率,结果见表4。结果表明:低、中、高三种药物浓度血浆样品的回收率均大于60%,符合方法学要求。表4血浆样品中呋喃西林的回收率检测(n=3)(6)、最低检测限和定量限考察:在上述色谱条件下,分别以信噪比等于3和10计算,最低检测限为0.2μg/ml;最低定量限为0.6μg/ml。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和实质上的限制,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作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发明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发明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均仍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