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管支架取出机构以及采用该取出机构的可回收血管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56118发布日期:2019-12-20 19:57阅读:449来源:国知局
一种血管支架取出机构以及采用该取出机构的可回收血管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血管支架本体。



背景技术:

研究表明,当血管功能修复以后,血管支架在体内没有任何存在的意义。长期植入支架会造成内皮功能紊乱,凝血,支架内血栓形成,慢性炎症等不良反应,当支架植入部位再狭窄时,再次植入支架效果不理想。

基于上述原因,通过短期支架植入来治疗血管内狭窄病变成为了趋势。由高分子材料聚乳酸、聚乙烯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制备的生物可吸收支架,可在植入体内一段时间后自然降解,达到短期支架植入的效果。然而研究表明,高分子可吸收支架在支架厚度、降解速率、通过性能、机械性能、可视性、适用人群、血栓等方面有待改进。近期雅培宣布停止销售第一代可吸收支架(absorbgt1),高分子可吸收支架的前路仍不光明。

理想的可回收血管支架是血管功能完全恢复后能够将支架取出体外而不会损伤血管。但是,目前现有的血管支架多数只能达到术中回收或者短期回收,例如公开号为cn101933855a的一种可回收的血管支架及其回收方法,公开号为cn106073942a的一种支架及药物输送装置,公开号为cn204379493u的可回收医用支架,取出结构连接不方便,且因与支架相同的材料限制,易受血管扰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血管支架取出机构,以解决现有血管支架本体不易于取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采用该取出机构的可回收血管支架,以解决现有血管支架本体不易于取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血管支架取出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呈中空柱状的取出机构本体,所述取出机构本体是一可径向收缩的收缩机构;

所述取出机构本体包括钩头部以及至少两根沿着周向排布的连接索;

所述连接索的一端与所述钩头部相连,所述连接索的另一端为用于连接血管支架本体端,所述连接索的长度方向为从钩头部至连接血管支架本体侧倾斜向外侧延伸。

本专利的改良点在于:(1)通过取出机构设有钩头部,且将钩头部便于实现牵拉进导管鞘,通过取出机构主体是可径向收缩的收缩机构,便于收纳至导管鞘中取出,同时也便于放置于导管鞘中导入血管。

所述取出机构本体在使用时,诱捕套圈机构通过对钩头部进行钩拉进而将取出机构本体进行收缩收纳至导管鞘内,并在诱捕套圈机构的牵拉下将血管支架本体也进行牵拉收缩进导管鞘内,进行取出。

血管支架本体导入的方式可以采用现有手术中血管支架本体的惯用导入方式,将血管支架本体收纳在导管鞘中进行导入。

诱捕套圈机构一般是指末端具有用于连接的套索、套圈等结构的支架牵拉机械。

连接索具有刚性是指连接索不易发生塑性变形,在变形外力撤销后也能提供依靠自身的弹性恢复。所述连接索的长度方向为从钩头部至连接血管支架本体侧倾斜向外侧延伸。也就是,连接索朝远离取出机构本体中轴线的方向翻折,从另一角度来说就是连接索相对取出机构本体的壁之间形成一定角度的外翻。

所述钩头部至少一侧设有沿着中心轴线切割且轴向贯穿所述钩头部的割缝。便于实现钩头部的径向收缩。

优选为,所述割缝设有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钩头部的前后两侧;

所述钩头部通过两个割缝分割成左右分离的左钩头以及右钩头,所述左钩头与所述右钩头的同侧均开设有开口,所述左钩头与右钩头上的开口均与两个割缝中的任意一个导通,所述左钩头与所述右钩头上的开口组成用于套入诱捕套圈机构的钩口。

所述连接索分为两组分别用于连接左钩头与右钩头的连接单元,每组连接单元的连接索的个数相同,且每组中连接单元中连接索的长度从一侧割缝处至另一侧割缝处逐渐递增;

每组中最短的连接索位于靠近所述钩头部的钩口侧。

便于钩头部的收拢。

所述连接索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取出机构本体的中心轴线的夹角为20°-70°;

所述连接索的长度为3-40mm。

本专利通过优化连接索的倾斜程度以及长度,便于保证连接索的强度的同时,易于收拢的效果。

所述连接索的个数与用于连接的血管支架本体的端部波峰数相匹配;

所述连接索远离钩头部的端部为用于连接血管支架本体的端部波峰顶端处。

通过连接索与血管支架本体的端部波峰顶端处相连,进而实现血管支架本体端部波峰顶端处的具有三个延伸分支(连接索为一个分支,血管支架本体波峰的构成两个分支)避免端部波峰顶端处的外突导致的对血管的损伤。

所述取出机构本体是记忆合金制成的取出机构本体。

采用该取出机构的可回收血管支架,包括一血管支架本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取出机构本体,所述取出机构本体的连接索的个数与所述血管支架本体的环状单元的波峰个数相同;

所述取出机构本体的连接索的一端与所述血管支架本体端部波峰顶端处相连;

所述血管支架本体是单层血管支架或者两层内外设置的血管支架对位叠合构成的双层血管支架。

便于实现对血管支架本体的取出。

所述双层血管支架包括位于内侧的内层支架以及位于外侧的外层支架。所述内层支架依靠径向支撑张力将外表面顶靠于外层支架内表面;血管所受径向支撑力来自于内层支架径向支撑力与外层支架径向支撑力所形成的合力。内层支架与外层支架的壁厚可以相同或不同,内层支架与外层支架的直径可以相同或不同。

所述内层支架与外层支架在至少一个固定点位置相互连接;

所述内层支架与外层支架两者均呈镂空网状结构,镂空网状结构包括网状实体以及镂空区域;

所述内层网状实体的外表面与外层支架网状实体的内表面对位叠合。

以保证所述支架本体与外层支架在不完全分离的同时,依靠血管收缩舒张的作用使所述内层支架与外层支架的网状实体之间产生相对运动。

通过内层支架与外层支架的结合,使得内层支架和外层支架一起被植入到血管内病变部位,血管生理收缩和扩张时,双层支架产生相对运动,抑制内皮向支架内表面生长,调整支架回收窗口。

优选的,所述内层支架与所述外层支架均呈可径向收缩的管状结构,所述内层支架的镂空区域边缘垂直于内层支架管壁。

所述镂空区域边缘垂直也能被描述为网状实体的边缘垂直于内层支架管壁,亦即在圆管形未变形时,网状实体或镂空区域边缘与径向方向齐平。

镂空区域边缘垂直于管壁的结构能在相对运动时,相对圆形及其他圆润形态,能对增生提供更加指向性的拨开作用力。

当外层支架和内层支架采用相同的镂空区域边缘垂直于管壁的结构时,能进一步减少两层支架结合处的间隙空间,避免增生或凝块在间隙处生长或沉积。

所述内层支架靠近钩头部的第一个环体单元的波峰顶端处与所述外层支架靠近钩头部的第一个环体单元或者第二个环体单元的波峰顶端处相连。

所述血管支架本体包括至少三个轴向排布的环体单元,环体单元是两个弯折部相连构成v状金属丝依次连接围成的环体单元;

所述血管支架本体还包括连接件,相邻的环体单元通过连接件相连。

所述连接件是用于连接相邻的环体单元的连接结构。所述连接件与环体单元上靠近钩头部一侧的波峰相连。

防止环体单元靠近钩头部一侧的波峰产生钩刺,便于收拢。

所述连接索设有轴向向下的延伸段,以所述延伸段作为所述连接件;

所述连接件固定在所述环体单元的外围,并依次连接轴向排布的环体单元的波峰。

便于减少部件间的连接。所述连接件焊接或一体化在所述环体单元的外围。

环体单元的波峰为环体单元靠近取出机构本体的钩头部的端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血管支架取出机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血管支架取出机构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安装有血管支架取出机构的可回收血管支架处于展开状态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安装有血管支架取出机构的可回收血管支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外层支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内层支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其中:

1为内层支架,2为外层支架,31为环体单元,32为连接件,5为取出机构本体,51为钩头部,52为连接索,53为割缝,54为左钩头,55为右钩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参见图1以及图2,一种血管支架取出机构,包括一呈中空柱状的取出机构本体,取出机构本体是一可径向收缩的收缩机构;取出机构本体包括钩头部51以及至少两根沿着周向排布的连接索52;连接索52的一端与钩头部51相连,连接索52的另一端为用于连接血管支架本体端,连接索52的长度方向为从钩头部51至连接血管支架本体侧倾斜向外侧延伸。

取出机构本体在使用时,诱捕套圈机构通过对钩头部51进行钩拉进而将取出机构本体进行收缩收纳至导管鞘内,并在诱捕套圈机构的牵拉下将血管支架本体也进行牵拉收缩进导管鞘内,进行取出。

血管支架本体导入的方式可以采用现有手术中血管支架本体的惯用导入方式,将血管支架本体收纳在导管鞘中进行导入。

诱捕套圈机构一般是指末端具有用于连接的套索、套圈等结构的支架牵拉机械。

连接索52具有刚性是指连接索52不易发生塑性变形,在变形外力撤销后也能提供依靠自身的弹性恢复。连接索52的长度方向为从钩头部51至连接血管支架本体侧倾斜向外侧延伸。也就是,连接索52朝远离取出机构本体中轴线的方向翻折,从另一角度来说就是连接索52相对取出机构本体的壁之间形成一定角度的外翻。

参见图3,钩头部51前后两侧分别设有两个沿着中心轴线切割且轴向贯穿钩头部51的割缝53。钩头部51通过两个割缝53分割成左右分离的左钩头54以及右钩头55,左钩头与右钩头的同侧均开设有开口,左钩头与右钩头上的开口均与两个割缝53中的任意一个导通,左钩头与右钩头上的开口组成用于套入诱捕套圈机构的钩口。连接索52分为两组分别用于连接左钩头54与右钩头55的连接单元,每组连接单元的连接索52的个数相同,且每组中连接单元中连接索52的长度从一侧割缝53处至另一侧割缝53处逐渐递增;每组中最短的连接索52位于靠近钩头部的钩口侧。便于钩头部51的收拢。

连接索52的长度方向与取出机构本体的中心轴线的夹角为20°-70°;连接索的长度为3-40mm。

连接索52的个数与用于连接的血管支架本体的端部波峰数相匹配;连接索52远离钩头部51的端部为用于连接血管支架本体的端部波峰顶端处。通过连接索52与血管支架本体的端部波峰顶端处相连,进而实现血管支架本体端部波峰顶端处的具有三个延伸分支(连接索52为一个分支,血管支架本体波峰的构成两个分支)避免端部波峰顶端处的外突导致的对血管的损伤。

取出机构本体是记忆合金制成的取出机构本体。

参见图4,采用该取出机构的可回收血管支架,包括一血管支架本体,还包括取出机构本体。取出机构本体5是一可径向收缩的收缩机构;取出机构本体包括钩头部以及至少两根沿着周向排布的连接索;连接索的一端与钩头部相连,连接索的另一端为用于连接血管支架本体端,连接索的长度方向为从钩头部至连接血管支架本体侧倾斜向外侧延伸。取出机构本体的连接索的个数与血管支架本体的环状单元的波峰个数相同。(指的是单个环体单元的波峰个数)

取出机构本体的连接索的一端与血管支架本体的环状单元的波峰顶端处相连。

连接索与血管支架本体焊接相连。

或者,连接索与血管支架本体通过铆钉相连。

或者,取出机构本体与血管支架本体是通过自膨性的镍钛合金体雕刻构成一体化结构。镍钛合金体包括呈环状的头部、呈上窄下宽的喇叭状的过渡连接部以及呈环状的尾部,头部的外径小于尾部的外径,头部雕刻构成钩头部,尾部雕刻构成血管支架本体,过渡连接部雕刻构成连接索。

血管支架本体包括至少三个轴向排布的环体单元,环体单元是两个弯折部相连构成v状的金属丝依次连接围成的环体单元31。

血管支架本体还包括与环体单元31的波峰个数一致的连接件32。连接件是用于连接相邻的环体单元的连接结构,连接件与环体单元上靠近钩头部一侧的波峰相连。防止环体单元靠近钩头部一侧的波峰产生钩刺。也就是说,相邻的环体单元中远离钩头部的环体单元靠近钩头部一侧的波峰与连接件相连。另一个环体单元的任意位置与连接件相连。通过连接件实现对环体单元靠近钩头部一侧的波峰顺序拉动。优选为,连接件32的长度方向依次连接轴向排布的环体单元31的波峰顶部,连接件的长度大于金属丝的长度。连接索设有轴向向下的延伸段,以延伸段作为连接件;连接件焊接在环体单元的外围或成一体化结构。

血管支架本体可以是单层血管支架或者两层内外设置的血管支架对位叠合构成的双层血管支架。

双层血管支架包括位于内侧的内层支架以及位于外层的外层支架;内层支架靠近钩头部的波峰顶端处与外层支架靠近钩头部的波峰顶端处相连。内层支架与外层支架的环状单元的个数相等或者不等。所述内层支架与外层支架在至少一个固定点位置相互连接;所述内层支架与外层支架两者均呈镂空网状结构,镂空网状结构包括网状实体以及镂空区域;所述内层网状实体的外表面与外层支架网状实体的内表面对位叠合。以保证所述支架本体与外层支架在不完全分离的同时,依靠血管收缩舒张的作用使所述内层支架与外层支架的网状实体之间产生相对运动。所述内层支架靠近钩头部的第一个环体单元的波峰顶端处与所述外层支架靠近钩头部的第一个环体单元或者第二个环体单元的波峰顶端处相连。

双层血管支架可以如下方案:

参见图4、图5和图6,双层血管支架包括镍钛合金制成的内层支架以及镍钛合金制成的外层支架。优选为,内层支架1和外层支架2均为镍钛合金管雕刻而成的自膨支架,内层支架1与外层支架2具有相同的环体单元31数量和波数。

内层支架依靠径向支撑张力将外表面顶靠于外层支架内表面;血管所受径向支撑力来自于内层支架径向支撑力与外层支架径向支撑力所形成的合力。内层支架与外层支架在至少一个固定点位置相互连接;内层支架与外层支架两者均呈镂空网状结构,镂空网状结构包括网状实体以及镂空区域;内层网状实体的外表面与外层支架网状实体的内表面对位叠合。内层支架与外层支架均呈可径向收缩的管状结构,内层支架的镂空区域边缘垂直于内层支架管壁。

近端是内层支架与外层支架两者两端之一,与远端相对,一般为支架取出方向的一端。

该种双层血管支架与取出机构主体的连接方式可以采用下述方式:

外层支架的端部与取出机构主体相连构成外层支架单元。外层支架单元是一体化成型。可以是,镍钛合金管雕刻构成外层支架单元。也可以是,参见图5,外层支架与取出机构主体焊接或者铆接构成的。

本装置的使用过程:

1、支架装载:将该自膨式支架预装在释放器上,支架钩头部端朝向释放器的尾端,支架的另一端朝向释放器的头端。

2、支架植入:先用球囊预扩张病变血管段,再送入载有支架的释放器并定位到该血管段。按自膨式支架释放规则,后撤释放器鞘管,支架自膨展开。后撤释放器推送杆,使推送杆远端的尖端头(tip头)缓慢通过钩头部(钩头部沿割缝被动暂时分离),随将释放器撤出体外。

3、支架回收:沿回收外鞘管送入抓捕器(圈套器),靠近至可回收支架钩头部,并套住钩头部的钩子,稳力拉紧抓捕器但不使支架移位,同时缓慢推送外鞘管,待钩头部、连接索以及支架本体顺序进入回收外鞘管后,将血管支架与鞘管一并撤出体外。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