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引流患者下床用引流瓶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19484发布日期:2020-02-04 09:41阅读:585来源:国知局
胸腔引流患者下床用引流瓶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胸腔引流患者下床用引流瓶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胸腔闭式引流是将引流管一端放入胸腔内,而另一端接入比其位置更低的水封瓶,以便排出气体或收集胸腔内的液体,使得肺组织重新张开而恢复功能。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广泛地应用于血胸、气胸、脓胸的引流及开胸术后,对于疾病的治疗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现有的单腔胸腔引流瓶的固定装置存在如下问题:1、单腔胸腔引流瓶上安装有两个钩子,在胸腔引流术患者卧床时挂于床栏处,而患者下床活动时不方便自我提瓶,限制了活动,且患者的身高有高有低,穿刺部位不一,现有的两个钩子不能调节高度,胸腔引流术要求引流液水平面距离穿刺点60cm-100cm,距离过短易引起引流液逆流,造成感染发生。2、在下床活动过程中会因为晃动等原因引起脱管,如果操作不当易对患者形成二次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胸腔引流患者下床用引流瓶固定装置,可调节提手的高度,适应不同身高、不同穿刺部位的患者,万一发生脱管的情况,可以通过把手上夹子夹持住引流管,避免发生医疗事故。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胸腔引流患者下床用引流瓶固定装置,安装于胸腔引流瓶的上方,所述固管装置包括两挂钩、伸缩式把手,两所述挂钩分置于胸腔引流瓶的瓶口两侧,所述挂钩的下端与胸腔引流瓶固定连接,所述伸缩式把手包括两侧把杆和一横把杆,所述横把杆连接于两侧把杆之间,两所述挂钩的上端分别与两侧把杆连接且连接位置沿侧把杆的长度方向可调,所述横把杆的上设有供引流管穿过的通孔,所述通孔处设有夹管机构。

其中,所述伸缩式把手还包括连接框,所述连接框的下端两角设有挂孔,两所述挂钩的上端分别与两挂孔勾接,两所述侧把杆的下端与连接框的两侧边连接且连接位置可调。

进一步,所述侧把杆的下端设有向上倾斜的弯钩,所述连接框的侧边上设有一排倒翅,所述弯钩与倒翅钩接。

其中,所述侧把杆为伸缩杆,所述侧把杆的下端设有挂环,所述挂钩的上端与挂环勾接。

进一步,每一所述侧把杆包括外套杆和内套杆,所述挂环设于外套杆的下端,所述内套杆的下端插于外套杆的上端,所述外套杆的侧壁上设有一排调节孔,所述内套杆上设有弹簧销,所述内套杆通过调节孔和弹簧销的插接与外套杆的插接深度可调,两所述内套杆的上端之间连接有横把杆。

其中,所述侧把杆上设有刻度线。

其中,所述夹管机构包括滑槽、滑块和扳手,所述滑槽开设于横把杆上,所述滑槽位于通孔的一侧并与通孔连通,所述滑块滑动连接于滑槽内,所述扳手的一端与滑块转动连接,另一端倾斜至滑槽外侧并与滑槽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

进一步,所述滑槽开设于横把手的下表面上,所述滑槽为凸形槽,所述滑块为与凸形槽配合的凸形滑块,所述凸形滑块的凸筋突出于凸形槽的外侧后其一端通过转轴与扳手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中伸缩式把手的横把手相对于胸腔引流瓶的位置可调,可以适应不同身高、穿刺部位的患者。本实用新型在引流管与横把手的相交处设置有夹管机构,可以在发生脱管的时候及时地扳动扳手将引流管夹持于横把手上的通孔内,避免引流脱管而造成医疗事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

图3为实施例一中夹管机构处的剖视图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胸腔引流瓶;2、挂钩;3、侧把杆;30、弯钩;31、外套杆;32、内套杆;4、横把杆;5、引流管;6、连接框;60、挂孔;61、倒翅;70、滑槽;71、滑块;72、扳手;8、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胸腔引流患者下床用引流瓶固定装置,安装于胸腔引流瓶1的上方,所述固管装置包括两挂钩2、伸缩式把手,两所述挂钩2分置于胸腔引流瓶1的瓶口两侧,所述挂钩2的下端与胸腔引流瓶1固定连接,所述伸缩式把手包括两侧把杆3和一横把杆4,所述横把杆4连接于两侧把杆3之间,两所述挂钩2的上端分别与两侧把杆3连接且连接位置沿侧把杆3的长度方向可调,所述横把杆4的上设有供引流管5穿过的通孔,所述通孔处设有夹管机构。

本实施例中,所述伸缩式把手还包括连接框6,所述连接框6的下端两角设有挂孔60,两所述挂钩2的上端分别与两挂孔60勾接,两所述侧把杆3的下端与连接框6的两侧边连接且连接位置可调。

所述侧把杆3的下端设有向上倾斜的弯钩30,所述连接框6的侧边上设有一排倒翅61,所述弯钩30与倒翅61钩接。通过弯钩与不同的倒翅钩接,改变侧把杆与连接框的侧边的连接位置。

所述侧把杆3上设有刻度线。所述横把杆4可以做成两端式结构,在通孔处分断,每一段横把杆的端部开设有半圆形孔,用螺钉、锁扣等连接机构将两段横把杆连接,两个半圆形孔对接形成所述的通孔。

如图3所示,所述夹管机构包括滑槽70、滑块71和扳手72,所述滑槽70开设于横把杆4上,所述滑槽70位于通孔的一侧并与通孔连通,所述滑块71滑动连接于滑槽70内,所述扳手72的一端与滑块71转动连接,另一端倾斜至滑槽70外侧并与滑槽70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8。

优选的,所述滑槽70开设于横把手4的下表面上,所述滑槽70为凸形槽,所述滑块71为与凸形槽配合的凸形滑块,所述凸形滑块的凸筋突出于凸形槽的外侧后其一端通过转轴与扳手72转动连接。

实施例2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结构与实施例1的结构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所述侧把杆为伸缩杆,所述侧把杆的下端设有挂环,所述挂钩的上端与挂环勾接。

每一所述侧把杆包括外套杆31和内套杆32,挂环33设于外套杆31的下端,所述内套杆32的下端插于外套杆31的上端,所述外套杆31的侧壁上设有一排调节孔,所述内套杆32上设有弹簧销,所述内套杆32通过调节孔和弹簧销的插接与外套杆31的插接深度可调,两所述内套杆32的上端之间连接有横把杆。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引流置管完成后,将引流管穿过横把杆上的通孔,然后根据患者的身高及穿刺部位调节伸缩式把手相对于挂钩的位置,便于提着胸腔引流瓶行走。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