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急诊用肢体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97752发布日期:2020-03-17 14:57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儿科急诊用肢体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儿科医疗领域,具体是儿科急诊用肢体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医院中,儿科急诊一般接待的病患为急性患病儿童,尤其是受到肢体创伤或者骨骼受损的儿童,在医护人员处理病情、伤口时,由于疼痛、恐惧导致儿童的配合性较差,在治疗过程中,儿童往往不能控制自己的肢体,容易延误治疗甚至引起二次伤害。一般情况下,为了防止上述情况的出现,需要有额外的医护人员负责徒手固定儿童的肢体,防止儿童乱动,但这样的做法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十分耗费人力,因此多数医院一般采用肢体固定装置来固定患病儿童的肢体,但是现有的肢体固定装置通常是直接放置在桌面上,为了防止儿童乱动,仍需额外的医护人员来压紧该肢体固定装置。由于患病儿童的身高不一,直接放置在桌面上的肢体固定装置一般不能够配合儿童的身高,反而需要儿童来适应高肢体固定装置,但是有些患病儿童的肢体不能够轻易调整位置以适应该肢体固定装置,如肢体骨折的儿童一般不能够随意调整自己肢体的位置,以免骨折带来的二次伤害,因此我们需要一种能够满足患病儿童需要的、能够调整位置的肢体固定装置。现有的肢体固定装置未设置有遮挡帘等屏蔽儿童视线的结构,由于患病儿童看到医生的治疗处理后,通常会产生一定的恐惧心理,不利于医护过程的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儿科急诊用肢体固定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儿科急诊用肢体固定装置,包括第一颚板、第二颚板、第一压紧板、第一支撑座、第一转板、第二转板、第三转板、第四转板、延伸架、支撑圈、压紧圈、第二压紧板和遮挡架,所述第一颚板的左侧设有第二颚板,第一颚板上穿插设有螺栓,螺栓的左端穿插过第二颚板并套设有螺母,第一颚板上设有上下贯通的螺纹孔,螺纹孔内设有第一压紧螺柱,第一压紧螺柱的顶端设有第一旋帽,第一压紧螺柱的底端设有第一压紧板;所述第一颚板的右上角处设有两个第一支撑座,两个第一支撑座之间设有第一转板,第一支撑座顶端与第一转板相交的位置穿插设有第一销轴;所述第一转板的右端穿插设有第一销轴,第一销轴上穿插设有第二转板,该第一销轴的前端套设有紧定套,紧定套固定连接有第二旋帽;所述第二转板的右端穿插设有第一销轴,第一销轴上穿插设有第三转板,该第一销轴的前端套设有紧定套,紧定套固定连接有第二旋帽;所述第三转板的右端穿插设有第一销轴,第一销轴上穿插设有第四转板,该第一销轴的前端套设有紧定套,紧定套固定连接有第二旋帽;所述第四转板的右端连接有连接架,连接架的右端连接有延伸架,延伸架的中间位置与连接架连接,延伸架的两端均设有固定架;所述延伸架的右端设有支撑圈;所述支撑圈的左端上方位置设有第二支撑座,第二支撑座上穿插设有第二销轴,第二销轴上穿插设有压紧圈;所述压紧圈的右端铰接有卡扣,压紧圈的顶部中心位置设有螺纹孔,螺纹孔内穿插设有第二压紧螺柱,第二压紧螺柱的顶端设有第三旋帽,第二压紧螺柱的底端设有第二压紧板;所述延伸架的上表面上开设有遮挡架槽,遮挡架槽的后端铰接有支撑杆,支撑杆的顶端设有铰接座,铰接座的左右两端均铰接有铰接头,铰接头与遮挡架固定连接,遮挡架上缠绕有遮挡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颚板为倒置的“l”形板,第二颚板为倒置的“l”形板,第一颚板的竖直板与第二颚板的竖直板贴合并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压紧螺柱的下方设有卡盘,第一压紧板上方设有卡盘槽,卡盘槽内设有多个滚珠,卡盘设置在卡盘槽内,且卡盘放置在滚珠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销轴穿插过第一支撑座的前端圆柱面上设有外螺纹,第一销轴的前端套设有紧定套,紧定套为空心圆柱且内圆柱面上设有内螺纹,紧定套与第二旋帽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支撑圈为半圆弧形板,支撑圈共有三个,三个支撑圈分别位于延伸架的左端、右端和中间,支撑圈的上表面上设有第一软垫,第一软垫为橡胶表皮配合海绵内衬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二支撑座共有两组,每组两个,一组第二支撑座设置在延伸架前端的支撑圈上且前后对称,另一组第二支撑座设置在延伸架后端的支撑圈上且前后对称。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二压紧板为弧面板,第二压紧板的下表面设有第二软垫,第二软垫为橡胶表皮配合海绵内衬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设置了第一颚板和第二颚板能够将整个肢体固定装置夹持在某个固定物体上,不需要额外的医护人员对肢体固定装置的压紧、固定;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四个转板以及相配合的销轴和第二旋帽,使得医护人员能够根据需要将整个肢体固定装置调整为任意形状,以满足不同患病儿童的需要,并且由于整个肢体固定装置的可折叠性,能够在不需要使用时,将整个装置折叠起来,以减少所占的空间;本实用新型设置了能够回收和伸展的遮挡架和遮挡帘以及遮挡架槽,在使用时,遮挡帘能够阻隔儿童的视野,减少儿童对医疗过程的恐惧,在不使用时,能够将遮挡架和遮挡帘收回至遮挡架槽内,减少空间的占用。

附图说明

图1为儿科急诊用肢体固定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儿科急诊用肢体固定装置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儿科急诊用肢体固定装置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儿科急诊用肢体固定装置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儿科急诊用肢体固定装置中遮挡架收起状态的示意图。

图6为儿科急诊用肢体固定装置中压紧螺柱的装配剖视图。

图7为儿科急诊用肢体固定装置中销轴的装配剖视图。

图中:1、第一颚板;2、第二颚板;3、螺栓;4、螺母;5、第一旋帽;6、第一压紧螺柱;61、卡盘;7、第一压紧板;71、卡盘槽;72、滚珠;8、第一支撑座;9、第一转板;10、第一销轴;11、第二旋帽;111、紧定套;12、第二转板;13、第三转板;14、第四转板;15、连接架;16、固定架;17、延伸架;18、支撑圈;181、第一软垫;19、第二支撑座;20、第二销轴;21、压紧圈;22、第三旋帽;23、第二压紧螺柱;24、第二压紧板;241、第二软垫;25、遮挡架槽;26、支撑杆;27、铰接座;28、铰接头;29、遮挡架;30、遮挡帘;31、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7,儿科急诊用肢体固定装置,包括第一颚板1、第二颚板2、第一压紧板7、第一支撑座8、第一转板9、第二转板12、第三转板13、第四转板14、延伸架17、支撑圈18、压紧圈21、第二压紧板24和遮挡架29,所述第一颚板1的左侧设有第二颚板2,第一颚板1上穿插设有螺栓3,螺栓3的左端穿插过第二颚板2并套设有螺母4,第一颚板1为倒置的“l”形板,第二颚板2为倒置的“l”形板,第一颚板1的竖直板与第二颚板2的竖直板贴合并通过螺栓3和螺母4固定,第一颚板1上设有上下贯通的螺纹孔,螺纹孔内设有第一压紧螺柱6,第一压紧螺柱6的顶端设有第一旋帽5,第一压紧螺柱6的底端设有第一压紧板7,通过转动第一旋帽5带动第一压紧螺柱6转动,使得第一压紧板7向下移动压紧或向上移动松开;所述第一颚板1的右上角处设有两个第一支撑座8,两个第一支撑座8前后对称且均为倾斜设置,两个第一支撑座8之间设有第一转板9,第一支撑座8顶端与第一转板9相交的位置穿插设有第一销轴10,第一转板9能够绕着第一销轴10旋转,第一销轴10穿插过第一支撑座8的前端圆柱面上设有外螺纹,第一销轴10的前端套设有紧定套111,紧定套111为空心圆柱且内圆柱面上设有内螺纹,第一销轴10上的外螺纹与紧定套111的内螺纹相配合,紧定套111与第二旋帽11固定连接,通过拧动第二旋帽11,能够使得紧定套111配合第一销轴10共同夹紧第一支撑座8和第一转板9,夹紧产生的摩擦力将第一转板9固定于第一支撑座8上,通过紧定套111与第一销轴10夹紧或松开使得使用者能够随意调整第一转板9相对于第一支撑座8的角度;所述第一转板9的右端穿插设有第一销轴10,第一销轴10上穿插设有第二转板12,第二转板12能够绕第一转板9右端的第一销轴10转动,该第一销轴10的前端套设有紧定套111,紧定套111固定连接有第二旋帽11,通过拧动该第二旋帽11,能够调整第二转板12相对于第一转板9的角度;所述第二转板12的右端穿插设有第一销轴10,第一销轴10上穿插设有第三转板13,第三转板13能够绕第二转板12右端的第一销轴10转动,该第一销轴10的前端套设有紧定套111,紧定套111固定连接有第二旋帽11,通过拧动该第二旋帽11,能够调整第三转板13相对于第二转板12的角度;所述第三转板13的右端穿插设有第一销轴10,第一销轴10上穿插设有第四转板14,第四转板14能够绕第三转板13右端的第一销轴10转动,该第一销轴10的前端套设有紧定套111,紧定套111固定连接有第二旋帽11,通过拧动该第二旋帽11,能够调整第四转板14相对于第三转板13的角度。

所述第四转板14的右端连接有连接架15,连接架15相对于第四转板14倾斜设置,连接架15的右端连接有延伸架17,延伸架17的中间位置与连接架15连接,延伸架17的两端均设有固定架16,两个固定架16的右端分别与延伸架17的两端连接,两个固定架16的左端均与连接架15固定连接,连接架15配合固定架16连接并支撑延伸架17,并使其保持稳定;所述延伸架17的右端设有支撑圈18,支撑圈18为半圆弧形板,支撑圈18共有三个,三个支撑圈18分别位于延伸架17的左端、右端和中间,支撑圈18的上表面上设有第一软垫181,第一软垫181为橡胶表皮配合海绵内衬制成;所述支撑圈18的左端上方位置设有第二支撑座19,第二支撑座19共有两组,每组两个,一组第二支撑座19设置在延伸架17前端的支撑圈18上且前后对称,另一组第二支撑座19设置在延伸架17后端的支撑圈18上且前后对称,第二支撑座19上穿插设有第二销轴20,第二销轴20上穿插设有压紧圈21,压紧圈21为半圆弧形板,压紧圈21与支撑圈18相配合;所述压紧圈21的右端铰接有卡扣31,在压紧圈21扣合在支撑圈18上时,卡扣31能够将压紧圈21与支撑圈18相互固定,压紧圈21的顶部中心位置设有螺纹孔,螺纹孔内穿插设有第二压紧螺柱23,第二压紧螺柱23的顶端设有第三旋帽22,第二压紧螺柱23的底端设有第二压紧板24,第二压紧板24为弧面板,第二压紧板24的下表面设有第二软垫241,第二软垫241为橡胶表皮配合海绵内衬制成,第二软垫241配合第一软垫181使得固定的肢体更加舒适,通过转动第三旋帽22带动第二压紧螺柱23转动,使得第二压紧板24向下移动压紧或向上移动松开。

所述延伸架17的上表面上开设有遮挡架槽25,遮挡架槽25的后端铰接有支撑杆26,支撑杆26能够绕铰接点转动至竖直状态,或者收回至遮挡架槽25中,支撑杆26的顶端设有铰接座27,铰接座27的左右两端均铰接有铰接头28,铰接头28与遮挡架29固定连接,遮挡架29能够通过铰接头28绕铰接座27转动至水平位置,或者竖直摆放紧贴支撑杆26,遮挡架29为圆杆,遮挡架29上缠绕有遮挡帘30,遮挡帘30由不透光的软布制成。

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压紧螺柱6的下方设有卡盘61,第一压紧板7上方设有卡盘槽71,卡盘槽71内设有多个滚珠72,卡盘61设置在卡盘槽71内,且卡盘61放置在滚珠72上,滚珠72减小了卡盘61与卡盘槽71之间的摩擦力,使得第一压紧螺柱6的转动更加顺畅。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需要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医护人员首先拧动第一旋帽5,通过第一颚板1和第二颚板2相互夹紧以将本实用新型固定于某个稳定的物体上,如桌沿、手术台,进而调整第一转板9、第二转板12、第三转板13和第四转板14中相邻两两转板之间角度,将四个转板排列为最合适的形状,然后拧紧各连接处的第二旋帽11将四块转板的相对位置固定;医护人员将儿童病患待固定的肢体放置于支撑圈18上,再将压紧圈21通过卡扣31扣合在支撑圈18上,拧动第三旋帽22,使得第二压紧板24将儿童病患待固定肢体压紧固定,第一软垫181和第二软垫241使得固定的肢体更加舒适,且具有一定的防滑作用,防止儿童将肢体由支撑圈18内抽出;将支撑杆26由遮挡架槽25立起至竖直状态,将遮挡架29打开至水平状态,并将遮挡帘30由遮挡架29放下起到遮挡儿童视线的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