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传导连接器功能的头/脑部电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29312发布日期:2020-03-31 16:57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传导连接器功能的头/脑部电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涉及脑部电极的改进,用于人体脑电信号的采集,具体说是一种带传导连接器功能的头/脑部电极。



背景技术:

脑电图仪等脑电诊断设备(eeg)是在头部按一定部位放置电极,经脑电图机将脑细胞固有的生物电活动放大并连续描记在纸上的图形。正常情况下,脑电图有一定的规律性,当脑部尤其是皮层有病变时,规律性受到破坏,波形即发生变化,对其波形进行分析,可辅助临床对及脑部疾病进行诊断。现有的脑电极帽就是利用电极检测头部细小电流,便于脑电图检测。

中国专利(专利号201020516739.5)公开了一种脑电极帽,包括:帽体、帽体上安装的电极,其特点是:所述帽体上设置电极定位孔,电极定位孔内设置电极定位扣,电极定位扣中间为电极头插孔,所述电极一端为包覆电极柱部分的电极头,所述电极头插入电极头插孔内。所述的电极定位扣包括环形公扣和环形母扣,环形公扣中间为圆管,环形公扣通过其圆管与母扣扣合,固定于电极定位孔内,电极定位孔周边的帽体夹在环形公扣与环形母扣之间。所述的帽体为tpu弹性面料制成,帽体上设置透气孔及耳朵露出孔。

现有的脑电极帽存在以下问题和不足:

1、现有的脑电极帽不带有传导连接器功能,不能与无线脑电设备连接使用。

2、现有的脑电极帽的帽体为整体式立体结构,覆盖面积较大,使用材料多,佩戴的舒适性较差。

如何开发一种带传导连接器功能的脑部电极,既可以与无线脑电设备连接使用,也可以与脑电电极线及电极夹连接有线脑电设备配合使用,其结构设计合理,佩戴舒适,操作使用方便,这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带传导连接器功能的头/脑部电极,既可以与无线脑电设备连接使用,也可以与脑电电极线及电极夹连接有线脑电设备配合使用,其结构设计合理,佩戴舒适,操作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带传导连接器功能的头/脑部电极,包括帽体、帽体上安装的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帽体上设置无线信号发射器,所述无线信号发射器与所述电极电连接或无线连接,所述帽体上设置电极安装孔,所述电极安装在所述电极安装孔上,位于所述帽体内侧面的所述电极上设置毛刷状或梳状电极,位于所述帽体外侧面的所述电极上设置用于与脑电电极线上的电极夹连接的电极柱或电极插孔。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电极包括电极公扣和电极母扣,所述电极公扣与电极母扣扣合固定在所述电极安装孔中,位于所述帽体内侧面的所述电极公扣或电极母扣上设置所述毛刷状或梳状电极,位于所述帽体外侧面的所述电极母扣或电极公扣中间设置电极柱或电极插孔。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帽体包括头部覆盖部、颈部覆盖片及额头覆盖片,所述头部覆盖部、颈部覆盖片及额头覆盖片上均设置所述电极,所述额头覆盖片和所述颈部覆盖片均为横条状薄片,所述头部覆盖部的平面展开形状为“丰”字形薄片,所述额头覆盖片和颈部覆盖片分别与所述头部覆盖部的上下两端连接。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颈部覆盖片两端为弯折延伸的固定部,所述头部覆盖部包括中间的纵向长条、三条左侧头部覆盖片和三条右侧头部覆盖片,所述左侧头部覆盖片和右侧头部覆盖片的末端均为弯折延伸的固定部,且所述左侧头部覆盖片与右侧头部覆盖片对称设置。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靠近所述额头覆盖片的所述左侧头部覆盖片和右侧头部覆盖片的固定部上均设置所述电极。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无线信号发射器设置在头部覆盖部上靠近所述颈部覆盖片的位置。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帽体为tpu弹性复合面料制成的形成一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帽体上设置无线信号发射器,帽体上安装的电极位于所述帽体外侧面上设置电极柱或电极插孔,既可以与无线脑电设备连接使用,也可以与脑电电极线及电极夹连接有线脑电设备配合使用,操作使用方便;

2、本实用新型的帽体包括头部覆盖部、颈部覆盖片及额头覆盖片,所述头部覆盖部、颈部覆盖片及额头覆盖片上均设置所述电极,所述额头覆盖片和所述颈部覆盖片均为横条状薄片,所述头部覆盖部的平面展开形状为“丰”字形薄片,帽体为tpu弹性复合面料制成的形成一体结构。帽体采用多个覆盖片分布到各个检测部位,再连接为一体式结构,不需要检测的部位不再覆盖,其结构设计合理,不仅节省材料,且提高了佩戴的舒适性。

3、本实用新型在位于帽体内侧面的电极上设置毛刷状或梳状电极,其结构设计合理,采集人体脑电信号准确、可靠;

4、本实用新型的电极包括电极公扣和电极母扣,扣合固定在帽体上的电极安装孔中,安装灵活、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带传导连接器功能的头/脑部电极实施例1展开状态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带传导连接器功能的头/脑部电极实施例1展开状态展示背面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带传导连接器功能的头/脑部电极实施例1中电极的装配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带传导连接器功能的头/脑部电极实施例1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带传导连接器功能的头/脑部电极实施例2三维立体状态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带传导连接器功能的头/脑部电极实施例2中电极的装配分解示意图。

图中的标号为:1-帽体、1.1-头侧部覆盖部、1.2-颈部覆盖片、1.3-额头覆盖片、1.4-无线信号发射器、1.5-电极安装孔、2-带电极柱的电极、2.1-带电极柱的电极母扣、2.2-电极公扣、3-电极夹、4-带电极插孔的电极、4.1-带电极插孔的电极公扣、4.2-电极母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一种带传导连接器功能的头/脑部电极的具体实施方式,包括帽体、帽体上安装的电极,在帽体上设置无线信号发射器,无线信号发射器与电极电连接或无线连接,在帽体上设置电极安装孔,将电极安装在电极安装孔上,位于帽体内侧面的电极上设置毛刷状或梳状电极,位于帽体外侧面的电极上设置用于与脑电电极线上的电极夹连接的电极柱或电极插孔。

参见图1-图4,本实用新型一种带传导连接器功能的头/脑部电极的实施例1,包括帽体1、帽体1上安装有带电极柱的电极2,在帽体1上设置无线传导连接器1.4,无线传导连接器1.4与电极2电连接或无线连接,在帽体1上设置电极安装孔1.5。电极2包括带电极柱的电极母扣2.1和电极公扣2.2,带电极柱的电极母扣2.1与电极公扣2.2扣合固定在电极安装孔1.5中,位于帽体1内侧面的电极公扣2.2上设置毛刷状或梳状电极,毛刷状或梳状电极用于采集人体脑电信号,位于帽体1外侧面的是带电极柱的电极母扣2.1,其电极柱用于与脑电电极线上的电极夹连接。

具体而言:上述帽体1包括头部覆盖部1.1、颈部覆盖片1.2及额头覆盖片1.3,头部覆盖部1.1、颈部覆盖片1.2及额头覆盖片1.3上均所述电极2,额头覆盖片1.3和颈部覆盖片1.2均为横条状薄片,头部覆盖部1.1的平面展开形状为“丰”字形薄片,所述额头覆盖片1.3和颈部覆盖片1.2分别与所述头部覆盖部1.1的上下两端连接。优选地,无线信号发射器1.4设置在头部覆盖部1.1上靠近颈部覆盖片1.2的位置。

进一步地,上述颈部覆盖片1.2两端为弯折延伸的固定部,上述头部覆盖部1.1包括中间的纵向长条、三条左侧头部覆盖片1和三条右侧头部覆盖片,所述左侧头部覆盖片和右侧头部覆盖片的末端均为弯折延伸的固定部,且所述左侧头部覆盖片与右侧头部覆盖片对称设置。

靠近所述额头覆盖片1.3的所述左侧头部覆盖片和右侧头部覆盖片的固定部上均设置电极2。

优选地,上述的帽体为tpu弹性复合面料制成的形成一体结构。

参见图5-图6,本实用新型一种带传导连接器功能的头/脑部电极的实施例2,其主要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点是:帽体1上用带电极插孔的电极4替代实施例1中的电极2。电极4包括带电极插孔柱的电极公扣4.1和电极母扣4.2,带电极插孔柱的电极公扣4.1与电极母扣4.2扣合固定在帽体上的电极安装孔1.5中,位于帽体1内侧面的电极母扣4.2上设置毛刷状或梳状电极,毛刷状或梳状电极用于采集人体脑电信号,位于帽体1外侧面的是带电极插孔的电极公扣4.1,其电极插孔用于与脑电电极线上的电极夹连接。由于实施例2的其它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故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

1.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带传导连接器功能的头/脑部电极,帽体1上的电极与无线脑电设备连接使用时,可利用帽体1背面的毛刷状或梳状电极部分直接采集脑电信号,由无线传导连接器1.4发送信号给无线脑电设备。

2.本实用新型一种带传导连接器功能的头/脑部电极在不用无线传导连接器1.4时,是由帽体1上的电极与脑电电极线及电极夹3连接,由帽体1背面的的毛刷状或梳状电极与人体头部接触采集脑电信号,传导到帽体1正面的电极并与脑电电极线及电极夹3连接,电极夹3连接有线脑电设备收集人体脑电信号。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