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离微粒皮肤切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89115发布日期:2020-01-03 10:01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游离微粒皮肤切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游离微粒皮肤切割装置。



背景技术:

皮肤的游离移植,通常称为游离植皮或游离皮片移植。自体皮肤游离植皮,就是通过手术的方法,切取自体某部位(供皮区)的部分厚度或全层厚度的皮片,完全分离,移植到自体的另一处缺损部位(受皮区),使之重新建立血液循环,并继续保持活力,以达到整形修复之目的。现有用于皮肤切割设备通常体积较大,切割后的游离皮肤体积较大,只有一个面可以用来移植,而且切割后的游离皮肤需要按规定顺序贴置才能保证皮肤生长,且对切割部位的创口较大。微粒皮肤可以明显节省供皮区,同时对移植后的极性要求不高。但目前的装置无法方便直接的获得游离微粒皮肤。为此,需要一种游离微粒皮肤切割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游离微粒皮肤切割装置,结构紧凑,方便用于切割游离皮肤。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于:一种游离微粒皮肤切割装置,包括倒置的桶状体,所述桶状体下端的前后侧分别竖直设置有第一刀片,位于两片第一刀片之间的两侧部分别设置有第二刀片,所述第二刀片的刀刃相向且第二刀片的刀刃位置高于第一刀片的刀刃,所述桶状体上设置有驱动一对第二刀片相向运动的驱动机构,桶状体上还设置有用于吸附游离皮肤的吸附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桶状体下端的两侧部且中部与桶状体相铰接的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下端与第二刀片固定连接,第一连杆的上端铰接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上端与竖向设置于桶状体侧壁的第一滑槽滑动配合,所述桶状体的上侧设置有驱使第二连杆下移的推动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推动机构包括设置于桶状体上端的延伸管部,所述延伸管部的内设置有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的两侧端分别由设置于延伸管部两侧部的第二滑槽穿出,且驱动件的两侧端分别竖向设置有侧杆,所述侧杆的下端与第二连杆的中部相铰接,所述驱动件的中部设置有自下而上穿出延伸管部的驱动杆。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杆的上端设置有按压部,驱动杆上套置有下端与设置于延伸管部上端的顶板相抵接的复位弹簧,所述顶板上设置有向外延伸的环形凸缘。

进一步地,所述推动机构包括设置于桶状体上端的延伸管部,所述延伸管部的内设置有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的两侧端分别由设置于延伸管部两侧部的第二滑槽穿出,且驱动件的两侧端分别竖向设置有侧杆,所述侧杆的下端与第二连杆的中部相铰接,所述延伸管部的上端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与驱动件中部相铰接的丝杆。

进一步地,所述丝杆的上部与设置于延伸管部上端的顶板转动连接,丝杆的下端与桶状体的上端转动连接,所述延伸管部上设置有驱动电机的控制按钮。

进一步地,所述吸附机构包括设置于桶状体侧壁并用于与负压气管相连接的连接端头,所述桶状体的下部内腔设置有网格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该游离微粒皮肤切割装置不仅结构紧凑,方便用于切割游离皮肤,而且由于第一刀片和第二刀片的尺寸小,因此切割的创口小,对移植区域的创伤小,且有利于后期移植的皮肤生长;同时,由于切割后形成的游离皮肤形成多个面,有利于皮肤的后续生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的b-b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的c-c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

实施例一参考图1至图4

一种游离微粒皮肤切割装置,包括倒置的桶状体10,所述桶状体下端的前后侧分别竖直设置有第一刀片20,位于两片第一刀片之间的两侧部分别设置有第二刀片30,所述第二刀片的刀刃相向且第二刀片的刀刃位置高于第一刀片的刀刃,以便第一刀片先插入皮肤内。所述桶状体上设置有驱动一对第二刀片相向运动的驱动机构,从而配合第一刀片将皮肤切割下来。桶状体上还设置有用于吸附游离皮肤的吸附机构,以便将切割后的皮肤吸附在桶状体内,防止皮肤脱落。

本实施例中,第一刀片和第二刀片的尺寸小,可以使得切割的创口小。

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桶状体下端的两侧部且中部与桶状体相铰接的第一连杆31,所述第一连杆的中部与桶状体下端的铰接座相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下端与第二刀片固定连接,第一连杆的上端铰接有第二连杆32,所述第二连杆的上端与竖向设置于桶状体侧壁的第一滑槽11滑动配合,所述桶状体的上侧设置有驱使第二连杆下移的推动机构,从而在推动机构的作用下使得第一连杆带着第二刀片相向运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推动机构包括设置于桶状体上端的延伸管部12,所述延伸管部的内设置有驱动件33,所述驱动件的两侧端分别由设置于延伸管部两侧部的第二滑槽13穿出,且驱动件的两侧端分别竖向设置有侧34杆,所述侧杆的下端与第二连杆的中部相铰接,所述驱动件的中部设置有自下而上穿出延伸管部的驱动杆35,从而通过推动驱动杆使得驱动带着第二连杆下移。

本实施例中,为了更好的驱动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上端设置有按压部36。为了便于驱动件复位,驱动杆上套置有下端与设置于延伸管部上端的顶板相抵接的复位弹簧37。为了便于单手操作并配合驱动杆,所述顶板上设置有向外延伸的环形凸缘38,以便使用时通过食指与中指配合夹住延伸管部,然后通过拇指按压按压部。

本实施例中,为了防止剪下的皮肤脱落掉,所述吸附机构包括设置于桶状体侧壁并用于与负压气管相连接的连接端头14,所述桶状体的下部内腔设置有网格板15。

使用时,将该装置直接向下插入皮肤,使第一刀片预先插入皮肤,之后通过向下驱动驱动杆,使第二刀片相向运动,从而将两片第一刀片切割区域通过一对第二刀片切断,从而形成游离皮肤。切割时,吸附机构同时吸附工作,以便将切割下来的皮肤吸入桶状体内,并在需要移植的区域内通过反向通气,使游离皮肤脱离桶状体。切割形成的游离皮肤具有多个生长面,切割的区域较小,每次切割的区域大约1mm²,从而减少被切割区域的损害。

实施例二参考图2至图5

一种游离微粒皮肤切割装置,包括倒置的桶状体10,所述桶状体下端的前后侧分别竖直设置有第一刀片20,位于两片第一刀片之间的两侧部分别设置有第二刀片30,所述第二刀片的刀刃相向且第二刀片的刀刃位置高于第一刀片的刀刃,以便第一刀片先插入皮肤内。所述桶状体上设置有驱动一对第二刀片相向运动的驱动机构,从而配合第一刀片将皮肤切割下来。桶状体上还设置有用于吸附游离皮肤的吸附机构,以便将切割后的皮肤吸附在桶状体内,防止皮肤脱落。

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桶状体下端的两侧部且中部与桶状体相铰接的第一连杆31,所述第一连杆的中部与桶状体下端的铰接座相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下端与第二刀片固定连接,第一连杆的上端铰接有第二连杆32,所述第二连杆的上端与竖向设置于桶状体侧壁的第一滑槽11滑动配合,所述桶状体的上侧设置有驱使第二连杆下移的推动机构,从而在推动机构的作用下使得第一连杆带着第二刀片相向运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推动机构包括设置于桶状体上端的延伸管部12,所述延伸管部的内设置有驱动件42,所述驱动件的两侧端分别由设置于延伸管部两侧部的第二滑槽13穿出,且驱动件的两侧端分别竖向设置有侧杆43,所述侧杆的下端与第二连杆的中部相铰接,所述延伸管部的上端设置有驱动电机39,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与驱动件中部相铰接的丝杆40。所述驱动电机为步进电机。

本实施例中,所述丝杆的上部与设置于延伸管部上端的顶板转动连接,丝杆的下端与桶状体的上端转动连接,所述延伸管部上设置有驱动电机的控制按钮41,以及设置有用于控制负压气管的按钮。

本实施例中,为了防止剪下的皮肤脱落掉,所述吸附机构包括设置于桶状体侧壁并用于与负压气管相连接的连接端头14,所述桶状体的下部内腔设置有网格板15。

使用时,将该装置直接向下插入皮肤,使第一刀片预先插入皮肤。之后通过按钮控制驱动电机正转,使驱动件向下移动进而带动第二连杆下行,使得一对第二刀片相向运动,从而将两片被第一刀片切割后的区域通过一对第二刀片切断,从而形成游离皮肤。切割时,吸附机构同时吸附工作,以便将切割下来的皮肤吸入桶状体内,并在需要移植的区域内通过反向通气,使游离皮肤脱离桶状体。切割形成的游离皮肤具有多个生长面,切割的区域较小,每次切割的区域大约1mm²,从而减少被切割区域的损害。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