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术后麻醉复苏患者用气道安全护理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33421发布日期:2019-11-27 18:01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一种术后麻醉复苏患者用气道安全护理枕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康复护理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麻醉是由药物或其他方法产生的一种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的可逆性功能抑制,这种抑制的主要特点是痛觉的丧失,从而消除患者的手术疼痛,以保证患者安全,而在患者手术完毕后患者需要进行麻醉复苏,而在麻醉复苏期间一般对患者采用平仰卧位,因此患者则需要枕在枕头保持舒适的平仰卧位,且需要患者使用舒适,并保持呼吸通畅,使患者进行安全复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一种术后麻醉复苏患者用气道安全护理枕。通过支撑条囊调节护理枕的支撑高度,使用更加灵活,并通过适配条囊支撑患者的颈部,增加使用舒适性,且护理枕可以适应患者的头型,并增加透气性,其避免患者头部的随意移动,增加使用安全性与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术后麻醉复苏患者用气道安全护理枕,包括支撑壳;支撑壳左右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打气筒;打气筒后端均接通有充气管;支撑壳底端固定安装有支撑条囊;支撑壳后端固定安装有适配条囊;右端的充气管与支撑条囊接通;左端的充气管与适配条囊接通;支撑条囊前端中部和适配条囊右端中部均接通有排气阀;支撑壳顶端均匀开有适配口;支撑壳内底端均匀固定安装有顶端开口的连接壳;连接壳分别与适配口位置对应配合,且分别与适配口固定连接;连接壳内均滑动安装有调节板;连接壳内均套有支撑弹簧;支撑弹簧顶端分别与调节板底端固定连接,底端分别与连接壳内底端固定连接;调节板顶端中部均固定安装有支撑杆;支撑杆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棉柱;支撑棉柱与连接壳滑动配合。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一种术后麻醉复苏患者用气道安全护理枕的支撑壳顶端固定安装有弧形的受压板;受压板外侧面均匀开有连接口;连接口分别与支撑棉柱位置对应配合,且分别与支撑棉柱滑动配合。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一种术后麻醉复苏患者用气道安全护理枕的支撑壳后端左右两部均固定安装有收纳壳;收纳壳前端中部均开有竖向的收纳口;收纳壳内中部均转动安装有竖向的卷收轴;卷收轴外侧面底部均套接有复位扭簧;复位扭簧顶端分别与卷收轴外侧面固定连接,底端分别与收纳壳固定连接;卷收轴外侧面均缠绕有束缚带;束缚带一端均与卷收轴固定连接,另一端分别穿过收纳口;束缚带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限制条。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一种术后麻醉复苏患者用气道安全护理枕的受压板为弹性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当患者头部对护理枕进行枕用时,支撑棉柱对支撑杆的包裹防护,使患者在枕用时更加舒适,且避免头部直接与支撑杆进行硬性接触而造成损伤;

当患者头部将与之接触的支撑杆以及支撑棉柱压缩至连接壳中后,支撑杆适应患者的头型,从而使未与患者接触的支撑杆对头部进行限制,避免头部随意移动,而失去平仰卧位,且造成呼吸道的闭塞,使用更加安全,且支撑杆之间具有空隙,增加透气性,使患者使用更加舒适;

当患者对支撑杆挤压而使支撑弹簧压缩,支撑弹簧产生反作用力推动支撑杆而患者头部紧密接触,从而使支撑杆刺激患者头部的穴位,增加使用的舒适性;

2、通过对支撑壳一侧的打气筒进行挤压,而对支撑条囊进行充气,使其膨胀而提升支撑壳的高度,从而抬升对患者头部的支撑高度,从而便于将患者的呼吸道打开,使患者保持呼吸通畅,使用更加安全;

3、通过对支撑壳另一侧的打气筒进行挤压,而对适配条囊进行充气,使其膨胀后对患者的颈部进行支撑,从而避免支撑壳抬升患者头部的高度后,使患者的颈部发生形变,而造成使用的不适感;

4、在患者头部枕在护理枕上后向下移动而对支撑杆进行挤压时,头部与受压板接触而对其挤压变形,同时受压板对头部进行支撑,从而增大支撑面积,使患者使用更加舒适;

通过将收纳壳中的束缚带抽出而将护理枕进行位置的固定,避免在患者使用的过程中造成护理枕位置的移动,而影响患者的使用,使用更加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拉伸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壳结构拉伸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壳结构拉伸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收纳壳结构拉伸示意图。

图中,1、支撑壳;2、打气筒;3、充气管;4、支撑条囊;5、适配条囊;6、排气阀;7、适配口;8、连接壳;9、调节板;10、支撑弹簧;11、支撑杆;12、支撑棉柱;13、受压板;14、连接口;15、收纳壳;16、收纳口;17、卷收轴;18、复位扭簧;19、束缚带;20、限制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5所示,一种术后麻醉复苏患者用气道安全护理枕,包括支撑壳1;支撑壳1左右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打气筒2;打气筒2后端均接通有充气管3;支撑壳1底端固定安装有支撑条囊4;支撑壳1后端固定安装有适配条囊5;右端的充气管3与支撑条囊4接通;左端的充气管3与适配条囊5接通;支撑条囊4前端中部和适配条囊5右端中部均接通有排气阀6;支撑壳1顶端均匀开有适配口7;支撑壳1内底端均匀固定安装有顶端开口的连接壳8;连接壳8分别与适配口7位置对应配合,且分别与适配口7固定连接;连接壳8内均滑动安装有调节板9;连接壳8内均套有支撑弹簧10;支撑弹簧10顶端分别与调节板9底端固定连接,底端分别与连接壳8内底端固定连接;调节板9顶端中部均固定安装有支撑杆11;支撑杆11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棉柱12;支撑棉柱12与连接壳8滑动配合;支撑壳1顶端固定安装有弧形的受压板13;受压板13外侧面均匀开有连接口14;连接口14分别与支撑棉柱12位置对应配合,且分别与支撑棉柱12滑动配合;支撑壳1后端左右两部均固定安装有收纳壳15;收纳壳15前端中部均开有竖向的收纳口16;收纳壳15内中部均转动安装有竖向的卷收轴17;卷收轴17外侧面底部均套接有复位扭簧18;复位扭簧18顶端分别与卷收轴17外侧面固定连接,底端分别与收纳壳15固定连接;卷收轴17外侧面均缠绕有束缚带19;束缚带19一端均与卷收轴17固定连接,另一端分别穿过收纳口16;束缚带19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限制条20;受压板13为弹性材质。

在患者进行麻醉复苏时,首先摆放护理枕的位置,使患者枕用更加舒适,在将护理枕摆放至合适位置后,左右两端的束缚带19分别从收纳壳15中抽出,然后将束缚带19束缚在合适位置,从而对护理枕位置进行固定,从而避免在患者使用的过程中,造成护理枕的移动,影响患者的使用;

当护理枕在未使用时,支撑弹簧10通过对调节板9的支撑而将支撑杆11以及支撑棉柱12推出至连接壳8,而支撑棉柱12对支撑杆11进行包裹防护,从而避免患者在枕用时直接枕在支撑杆11上而产生不适感,同时避免支撑杆11对患者进行硬性接触,而造成伤害,从而使患者使用更加安全舒适;

在患者对护理枕进行枕用时,患者的头部枕在支撑棉柱12上后,使支撑杆11推动调节板9而对支撑弹簧10进行挤压,从而使支撑棉柱12收纳至连接壳8中,从而使支撑棉柱12适应患者的头型,从而使剩余未与患者头部接触的支撑棉柱12对头部进行限制,从而避免患者头部的随意移动,而造成呼吸道的闭塞,同时支撑棉柱12之间存在空隙,使空气可以流通,从而使患者头部更加通风透气,使用更加干爽舒适,且支撑弹簧10产生的反作用力使支撑杆11对患者头部进行支撑,从而对患者头部的穴位进行刺激,增加使用的舒适性,而在头部对支撑杆11进行压缩而向下移动的过程中,受压板13与患者头部接触并受力而发生形变,受压板13增加了对患者头部的支撑面积,使用更加舒适;

在患者枕在支撑杆11上后,患者头部处于较低的位置时,不便于呼吸道的打开,此时通过挤压打气筒2而对支撑条囊4进行充气使其膨胀而对支撑壳1进行支撑,从而抬升支撑壳1的高度,从而抬升对患者头部支撑的高度,而方便患者呼吸道的打开,增加患者麻醉复苏的速率,且使患者使用更加安全;

在将支撑条囊4抬升支撑壳1高度后并对患者头部进行支撑后,通过挤压另外的打气筒2而对适配条囊5进行充气,从而使其膨胀而对患者的颈部进行支撑,从而防止颈部变形,增加使用的舒适性而可靠性;

在使用结束后,通过排气阀6将支撑条囊4与适配条囊5内的气体进行排放,并在患者头部离开支撑杆11后,支撑弹簧10会将支撑杆11推回原位,而方便下次使用,然后将束缚带19取下,复位扭簧18会带动卷收杆转动而将束缚带19进行缠绕,且限制条20避免将束缚带19全部缠绕至收纳中,方便下次使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